260 likes | 340 Views
教师专业发展与管理研究. 张奎明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联系电话: 0537 — 4456475 Email:zhangkuiming2008@126.com. 目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及特点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及特点.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相关概念: 1. 教师: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所以教师专业发展及包括教育教学人员的专业素质发展,也包括教育管理者专业素质的发展。
E N D
教师专业发展与管理研究 张奎明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联系电话:0537—4456475 Email:zhangkuiming2008@126.com
目录 •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及特点 •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及特点 •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 相关概念: • 1.教师: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所以教师专业发展及包括教育教学人员的专业素质发展,也包括教育管理者专业素质的发展。 • 2.专业:是专业性职业的简称,在西方这类包括牧师、医生、律师等。这类职业所共有的基本特征包括:(1)有一套相对稳固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要求;(2)自律:有专业组织负责对职业及其人员进行管理,有一套明晰的可操作的职业伦理和道德准则;(3)从业人员要经过长期的系统的专业教育;(4)具有专业自主性,即自主地进行专业实践并承担相应的职责;所谓专业性职业是指社会上从事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及特点 • 3.专业发展:指专业人员相应专业素质的改善和提高。对教师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信念的形成,教育教学知识的丰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和教师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等等。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内容: • (1)专业发展与专业化不同,专业发展主要是针对职业从业者素质而言的,而专业化是一个职业成为专业性职业的过程。专业发展是实现专业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 (2)专业发展是指在一定专业标准框架下的素质发展 • (3)专业发展强调专业从业者素质的提高是由内而外的,发展的主体是从业者,能否实现发展取决于他们内在的需求和动机,取决于他们自主能动地学习和探究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及特点 • 4.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依照一定的专业素质标准不断实现自身教育教学素质、管理素质改善和提高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 • (1)形成一定的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信念; • (2)构建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知识的体系; • (3)形成一定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技能; • (4)形成稳固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及特点 • (二)教师专业发展特点 • 1.终身性 • 2.阶段性 • 3.连续性 • 4.个体性 • 5.全面性 • 6.合作性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资料 • 伯利纳(Berliner,1988)认为,教师发展成长经历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他指出,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的,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大约经过2~3年,新手教师逐渐发展成熟练新手教师,其中大部分熟练新手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继续教育,需要3~4年才能成为胜任型教师。此后,大约经过5年左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其中部分业务精干型教师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成为专家型教师。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传统理论 • 1社会学基础:教育与社会关系 • 教育缺乏相对独立性,教育是社会政治经济的附庸,教育是面向过去或现在的。 • 教师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已有社会结构的捍卫者。 • 教师以培养已有的社会理想人格和能力培养为己任。 • 2. 哲学基础:科学主义认识论和知识观 • 自然科学方法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正确的方法 • 科学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知识的典范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 3.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 重视和强调固定行为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 • 4.教育学主张:知识中心\教师中心 • 重视学科课程,课程的设置强调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 • 强调教师的讲授\科学理论知识的灌输\以及教师行为的模仿 • 管理过程中强调控制\外塑 • 评价过程中重视统一性,划一性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代理论 • 1.社会学基础:教育与社会关系 • 2.哲学基础:建构主义认识论\知识观 • 3.心理学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4. 教育学主张:经验中心\学习者中心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 1.社会学基础:教育与社会关系 •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大,教育是面向未来的。 • 教师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 教师承担着未来理想社会人的培养任务,包括人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等。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 2. 哲学基础:建构主义认识论\知识观 • 个体是基于自身经验和知识认识世界的,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只能无限接近客观实在,但永远无法达到事物本身 • 知识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建构,知识的意义是个体赋予的,知识具有主观性\发展性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 3. 心理学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学习是认识者内部知识结构的改变 • 学习是内部语言对外部科学语言进行加工的过程 • 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不是被动接受的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 4 .教育学主张:经验为中心\学习者中心 • 重视动态课程,课程内容的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 强调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学习,个性化教学理论和经验的形成;注重合作学习 • 管理过程中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重视内励,主张内励与外铄的统一 • 评价过程中重视情境化,个体性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 (一)终身学习 • (二)专业教育 • (三)教学反思 • (四)行动研究 • (五)合作发展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 (一)终身学习 • 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因为社会在不断变化,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不断变化,教育的对象在不断变化。 • 1.向社会学习 • 2.向学生学习 • 3.向同行学习 • 4.向专家学习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 (二)专业教育 • 1.良好的职前教育 • 2.适时的职后培训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 (三)教学反思 • 教师成长=实践+反思 •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 (四)行动研究 • 是为了改善教育教学效果和教育管理效果而进行的研究。具有三个特点: • 1.为行动而进行研究 • 2.在行动中进行研究 • 3.由行动者进行研究 • 行动研究是教师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 (五)合作发展 • 合作发展是教师突破自身经验局限的有效途径。 • 1.成立教师合作学习小组(共同体) • 2.成立教师教学合作、互助(共同体) • 3. 成立教师合作研究小组(共同体) • 4.教师-教育专家学习互助小组(通过网络等)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 • (一)领导高度重视 • (二)完善相关制度 • (三)加大经费投入 • (四)减轻工作压力 • (五)激发内在动机 • (六)创设适宜环境 • (七)寻求政策支持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 • (一)领导高度重视 • 学校领导真正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来抓,不光停留在口头上,还要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制度上。明确目标,加强管理。 • (二)完善相关制度 • 建立健全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各种制度,如教师评聘制度,促进教师学习、反思、教学研究的相关制度。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 • (三)加大经费投入 • 1.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建设,如图书资料建设,网络建设,教师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建设等等。 • 2.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 • 3.提供教师与教育专家交流学习的机会,建立可供教师交流的专家库等。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 • (四)减轻工作压力 •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学校应适当减轻教师们的工作压力。 • (五)激发内在动机 • 通过教育和制度建设等途径和方式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机。变外部推动为内在主动发展。(关键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尝到甜头)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 • (六)创设适宜环境 • 应创设一种较为宽容、安全的环境,保护教师主动探究、创新的积极性。 • (七)寻求政策支持 • 校长应主动政府部门协商,寻求政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