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特殊需要 兒 童

特殊需要 兒 童. 過動 症及自 閉 症 By Betty Tse ( 謝惠珍 ). 什麼是過動兒?. 『 過動兒 』 ADHD 為 『 過動症候群 』 病童的俗稱,正式的 醫學診斷名稱 為 『 注意力缺損過動症 』 。 主要臨 牀 問題有三大類: 注意力不集中 活 動 量過多 行為衝動. 過動兒的病因是什麼?. 生物精神醫學 大腦的細微生理 (神經傳遞介質的作用) 功能欠佳 ,特別在大腦前額葉部位。 與一些先天或後天種種發展因素有關,例如遺傳、產傷、血中鉛濃度偏高、腦部感染 …… 等,但 詳細病因尚無定論 。

derick
Download Presentation

特殊需要 兒 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特殊需要兒童 過動症及自閉症 By Betty Tse (謝惠珍)

  2. 什麼是過動兒? 『過動兒』ADHD 為『過動症候群』病童的俗稱,正式的醫學診斷名稱 為『注意力缺損過動症』。 主要臨牀問題有三大類: 注意力不集中 活動量過多 行為衝動

  3. 過動兒的病因是什麼? 生物精神醫學大腦的細微生理(神經傳遞介質的作用)功能欠佳,特別在大腦前額葉部位。 與一些先天或後天種種發展因素有關,例如遺傳、產傷、血中鉛濃度偏高、腦部感染……等,但詳細病因尚無定論。 一般兒童人口中,大約有3-5%的兒童罹患『過動徵候群』,男孩多於女孩。

  4. 臨牀上醫師如何診斷? 診斷主要靠醫生及心理學家經由: 病童的病史 臨牀表徵 行為表現來確定診斷 注意力測驗 老師或家長填寫行為問卷來協助評估

  5. 過動兒的徵狀 一、注意力不集中: • 粗心大意 • 課業上常粗心犯錯 • 難持續專注於某項工作或活動 • 對他講話時心不在焉 • 難按照指示從頭到尾做完一項工作,常唱反調 • 難有組織地把工作活動整理妥當 • 逃避要花心思腦力的活動 • 忘東忘西,連每日必用的作業書本、工具也不例外 • 易受其他事物所分心

  6. 二、過動: • 很難安靜地坐著 • 手腳總是動來動去 • 不理任何場合都隨意跑來跑去、爬上爬下 • 很難安靜地玩耍 • 常常蓄勢待發,作出令人驚訝的事情 • 多言

  7. 三、衝動: • 問題還沒聽完就搶答 • 無法等待、急性子 • 易打斷別人的談話或活動 • 顧前不顧後 • 不顧危險 • 上述三項:注意力不集中徵狀符合至少六項,或過動、衝動症狀符合至少六項,且維持至少有六個月,並經由專家診斷,才可稱為「過動兒」。

  8. 過動兒還有哪些長期徵狀? 若未經治療或處理, 會發展成下列問題: ※ 學習障礙、成績較差或不穩定 ※不易管教、親子關係緊張 ※ 常遭責罵、喪失自信 ※人際關係不好、受同儕排擠 ※ 有說謊、偷竊、蹺課、或其他反社會規範的行為

  9. 過動兒長大了會好嗎? 根據國外研究結果: 其中三分之一的兒童隨著成長,徵狀會逐漸減輕,到青少年期,過動現象明顯消失,可恢復與常人一樣。 另三分之一仍然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及衝動。 其餘三分之一的兒童因長期有一些學習與管教問題,會有各種反社會規範的行為問題,造成家庭與社會的困擾。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這些兒童比正常兒童長大後有較多的情緒問題。

  10. 過動兒父母教養方法及原則 三大法寶 : 1. 調整期望 2. 增加父母的挫折忍受度 3. 善用行為制約法則來建立規則

  11. 過動兒父母教養方法及原則 八大方法: 了解事實並接受他 管教規則要簡明易行 言語指導簡短扼要 作息要定時、培養好習慣 幫助兒童適當發洩過剩精力 減少體罰 培養兒童的注意力 減少或小心安排參加正式嚴肅的場合

  12. 1. 了解事實並接受他 教養較費神: 照顧過動兒童需付出較多的精神及耐心,然而幾年的辛苦,可以避免兒童在成長中及將來的一些問題。 適當的處理: 兒童的行為難免時常會令人生氣和煩惱,但經過父母適當、持續的處理,會逐漸改善。 與專家討論: 有教養上有問題及困擾時,可與專業人仕及兒童心理專家討論。

  13. 2. 管教規則要簡明易行 訂定行為規則: 訂定必要遵守的、可實行的規則,但切勿太繁瑣,且應說明清楚,讓兒童能懂。 規則應徹底執行: 徹底執行所定的行為準則。 管教態度要一致: 避免兒童無所適從或因不同的管教態度造成多樣性的行為(即在不同的人面前表裏不一的行為)。

  14. 3. 言語指導簡短扼要 兒童違反家規時:給予簡要解釋。 父母指導口氣 :平靜緩慢、態度嚴肅,中肯。 必要時給予叮嚀:於兒童活動之前,給予一至二次簡單明確叮嚀,防止隨後可能出現的不當行為。 反覆出現不適當行為時:除了耐心解釋指導或給予行為處理外,有時可利用其他方式代替言語上的指導,如以手勢或用眼睛看一下,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行為。 言語上禁忌:避免大聲叫罵、重複叮嚀、指責或給予道德上的批判、爭論等,這些均會增加家庭中之緊張氣氛,且影響父母有效的指導。

  15. 4. 作息要能定時、培養好習慣 培養良好習慣: 如吃飯的規矩、遊戲地點、方式和善後收拾、定時睡覺、起床、做功課的習慣等。 儘早訓練: 視兒童發展的程度與需要,宜儘早開始,養成規律。 要有耐心: 好習慣的培養,需要一段時間耐心指導與訓練,視其進度一步步來。 逐項培養: 同一時間訓練多項習慣會有困難,由最基本、最需要的習慣開始、逐項訓練。

  16. 5. 幫助兒童適當發洩過剩精力 適當體能之消耗: 於適當時機、地點,以適當的方法使兒童精力能在合理、合法情況下消耗,如做體操、球類運動、跑步等。 選擇家中活動空間: 如不便外出,可於家中適當地點,准許兒童有活動的空間與機會,如在某一特定時間和安全的地點爬高、跳躍。 運動應適可而止: 勿過分使兒童疲勞而影響自我約制能力。

  17. 6. 減少體罰 少用體罰:只靠體罰是極少有效的,往往體罰後沒幾分鐘,又開始好動起來。 活動暫停方式:兒童在活動中出現不適當行為,把他由活動中帶開到另外一個地方,如房間、廁所、走廊等,讓他稍安靜下來後,告訴他被帶開的原因,然後再讓他出來繼續活動。 不理會他的部份行為:若其行為的目的為要引起你的注意,而其後果不會很嚴重時,可採用不去注意、不理會的方式,讓其行為慢慢消失。 要顧及其自尊心:儘量在單獨情況下處理其行為問題,勿在大眾前,以保持其自尊心、避免引起強烈的反抗心理、否認事實或拒絕接受管教。

  18. 7. 培養兒童的注意力 培養注意力的延長: 學齡前父母於固定時間陪同看圖書、聽慢且柔和的音樂、聽錄音帶故事等,然後慢慢延長時間。這可幫助及後上小學時學習效果。 與兒童說話要簡單明確: 勿繁複或牽扯無關的事,以訓練其專心聆聽別人講話的習慣。 書房之設置: 溫書做功課最好能有單獨房間,宜具備隔音效果或安靜環境。在佈置上愈簡單愈好,如單色牆壁,避免懸掛各種圖片。書桌上不用到的文具和書籍,宜收到看不到的地方,以防止注意力的分散。

  19. 7. 培養兒童的專注力 分段做功課:不宜要求兒童長久坐著及完成全部作業才准許休息。宜採用分段時間和中間休息的方式,以訓練在固定時間內的專注學習。 做功課的訓練:宜自小學低年級就開始。初期由父母在旁督導,先與兒童討論需用多少時間才能完成那些功課,並觀察兒童可維持專心的時間有多長,當表現坐立不安或分心之前,可讓他有適當活動的機會,如准許上廁所、喝水或起來動一動,再回來做功課,然後逐漸加長他每次做功課的時間,待專注的習慣建立後,可逐漸改善督導方式(由在旁督導 → 不用陪伴在旁但定時督導、檢視其達成之程度 → 不定時督導) 來訓練專心做功課之習慣。

  20. 8.減少或小心安排參加正式嚴肅的場合 要求過動兒童在正式的音樂會、生日宴、餐廳等場合安靜坐著是不太可能的事,為避免使小孩受罪,大人生氣,就要事前小心安排。先讓他們參加小型的、熟朋友或親戚的聚會,然後慢慢學習在人多的場合上控制自己。

  21. 總結 無論怎麼打、怎麼罰,過動是一種無法用打罵可以矯正的行為。 因此,父母要有這種的體認:即使打死了,他還是一個過動兒;但光用無比的愛心而無適當的行為訓練,過動兒也不會自動「改動歸靜」,反而造成家人與學校的困擾。 過動兒最需要的是: 1. 及早治療(早期診断)。 2. 耐性及清楚的規則。

  22. 答問時間

  23. 孤獨症 / 自閉症(autism) 孤獨症(autism),又稱自閉症或孤獨性障礙(autistic disorder),是廣泛的發育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

  24. 孤獨症 / 自閉症(autism) 孤獨症的患病率報道不一,一般約為兒童人口的4-6/1000人,男女比例約為3:1~4:1,女孩症狀一般較男孩嚴重。 50%嚴重學習障礙,40%是中度,10%是輕度(如亞氏保加症 Asperger),甚至有特殊才能。

  25. 自閉症的徵狀 人際關係、社會交往障礙 興趣狹窄,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 鸚鵡式的仿說與語言遲緩、說話的聲調比較呆板 70% 的患者智能不足 沉溺於某些動作: 看水流或轉動的輪子 感官失调:抖動手、轉圈圈、墊腳尖走路 肌肉無力、動作遲鈍 學習遲緩

  26. 孤獨兒獨特的學習模式 依靠視覺提示 只注重事物或圖像的局部、細微部份 對有興趣的事物記憶力强 固執地遵循某種特殊的、没有意義的常規或儀式 在陌生的環境有學習失常 缺乏時間、抽象觀念 組織力差、依靠提示 缺乏眼對眼的對視,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及手勢等 有一定說話能力者,在提出話题和維持談話的能力方面也有明顯缺陷

  27. 治療方法 以促進人際關係為基礎的療法: Greenspan建立的地板時光(floor time)療法 Gutstein建立的人際關係發展干預(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RDI)療法 以技巧發展為基礎(skill-based)的干預療法: 圖片交換交流系统(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PECS) 行為分解訓練法(discrete trial training,DTT)

  28. 治療方法 3) 基於生理學的干預療法(physiologically oriented intervention): 感覺統合訓練、聽覺統合訓練、排毒治療與膳食療法 4) 综合療法: 孤獨症以及相關障礙兒童治療教育課程(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TEACCH)、 應用行為分析療法(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ABA)

  29. TEACCH 强調訓練場地或家庭家具的特别佈置、玩具及其有關物品的特别擺放 注重訓練程序的安排和視覺提示 在教學方法上充分運用語言、身體姿勢、提示、標簽、圖表、文字等各種方法增進兒童對訓練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同時運用行為强化原理和其他行為矯正技術幫助兒童克服異常行為,增加良好行為

  30. 如何帮助自閉兒在課室學習 • 課室家具佈置方法 • (Physical Structure - Classroom furniture arrangement) • 課室日程表及規則 • (Schedule / Classroom rules) • 視覺提示 • (Visual aids)

  31. 課室家具佈置方法 (Physical Structure - Classroom furniture arrangement)

  32. Physical Structure – Floor Plan Group Time Area

  33. Work System

  34. 課室日程表及規則 (Schedule /Classroom rules)

  35. Time Table

  36. Individual Schedules

  37. Classroom Rules

  38. 視覺提示 (Visual aids)

  39. PACKING STATIONERY

  40. 如何帮助自閉兒在課室學習 • 可利用他們们的喜惡(like and dislike),作出行為改造及引起學習動機 • 當他們失控時,老師應採用平和、緩慢的語調去管理,或出示視覺提示 (low, slow, show) • 自我控制技巧 (停一下 深呼吸 告訴别人自己的感受)

  41. 總结 在教育或訓練過程中應該堅持3個原則: (1) 對孩子行為寛容和理解 (2) 異常行為的矯正 (3) 特别能力的發現、培養和轉化 父母需要接受事實,克服心理狀况,妥善處理孩子的教育訓練與父母生活工作的關係。化愛心、耐心、恒心為動力,積極投入到孩子的教育、訓練和治療活動中,並和醫生建立長期的諮詢合作關係。

  42. 答問時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