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417 Views
2010 年考场阅读. 取胜探究. 2010.3.14. 2010 年阅读题考生实际得分概况. 2010 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变化解读一览表. 阅读题备考策略. (一)常规题按 “ 既定方针 ” 备考 (二)变化题按 “ 参考样题 ” 备考 (三)热点题按 “ 重点攻克 ” 备考. (一)常规题按 “ 既定方针 ” 备考. 1. 常规题有哪些? ①现代文实用类或论述类阅读( 8-9 选择题) ②文学类非探究性试题(至少有 4 题) ③文言文阅读(实词的解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内容的赏析和翻译) ④古诗阅读( 22 、 23 ). 2. “ 常规题”备考 抓落实.
E N D
2010年考场阅读 取胜探究 2010.3.14
阅读题备考策略 (一)常规题按“既定方针”备考 (二)变化题按“参考样题”备考 (三)热点题按“重点攻克”备考
(一)常规题按“既定方针”备考 1.常规题有哪些? ①现代文实用类或论述类阅读(8-9选择题) ②文学类非探究性试题(至少有4题) ③文言文阅读(实词的解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内容的赏析和翻译) ④古诗阅读(22、23)
2. “常规题”备考抓落实 贵在“三落实”: 相关知识要落实; 解题方法要落实; 应试心理要落实。 这类题型主要靠平时长抓不懈。
现代文阅读常规答题程序 快速浏览 把握全面 细致审题 按意定位 调用知识 仔细推敲 组织文字 精心答题
(二)变化题按“参考样题”备考 1.变化题型有哪些? ①实用类或论述类文字表述题(10、11) ②文学类现代文阅读其中可能出现的一道探究题(位置不固定) ③文言文阅读断句题(20) ④《论语》阅读(24) ⑤名言名句默写*(25) ⑥自选模块:现代诗文鉴赏评价、古代诗文鉴赏评价
2.“样题”备考备什么? 按“样题”备考,指的是高考中可能出现的新题参照当年《考试说明》中参考卷的“样题”备考。做到深入研究“样题”,有的放矢备考。这部分题型的备考定位在: 明考点重心; 知题型变化; 学答题方式。
(三)热点题按“重点攻克”备考 指形式比较新颖、分数相对集中、较能引人瞩目并成为焦点的题型,主要有: ★关于探究性题型 ★关于《论语》阅读题 ★关于自选模块
★关于探究性题型 1.题型特点 ①具有开放性。答案往往不唯一,答题者要敢于思考,充分施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②具有综合性。答案涉及多方面,答题者要善于思考,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③具有拓展性。答案体现由此及彼的过程,答题者既要眼观四路,又要盯紧眼前(文本)。
2.试题类型: ①提供考生答题相反或相对的选择。 (经典提问:你是否赞成……) ②单向答题却需多角度思维。 (经典提问:联系全文,探究……的涵义。)
3.答题要领 ①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要明晰; ②结合文本内容要紧密; ③充分体现论证性; ④逐条逐点表述要清晰。
例:(2010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参考卷16题) 联系全文,探究文末“即使能够抗议,我也不会抗议”的涵义。 【参考答案】①对生活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已有了前进的方向;②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和波折后走向成熟;③认识到真正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结合文本内容简析略)
★关于《论语》阅读题 1.《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 前两个层次是高二阶段开设《论语》学习课程就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不妨统称“学习”层次,第三个层次是前两个层次的进一步提升,也是高考试题的主要要求,也可称为“提高”层次,或者“考试”层次。
2.《论语》备考要点提示 《论语》阅读题侧重于思想文化层面的考查,备考的重点应体现三个方面: ①了解《论语》课文内容,掌握孔子思想的基本内涵; ②对孔子学说和其为人有自己的认识,并能有条理地阐发自己的观点; ③自己的认识,要合理(符合逻辑)合情(符合常情),要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例题】(2010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参考卷24题)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1分) (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3分)
【分析】 第(1)小题提炼成语,这类题往往跟成语的出处有关,即题目要求提炼的成语就来自材料中,成语中的部分文字材料中就有,因此不能抛开材料想当然写一个。从第一则材料“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可知,这个成语就是升(登)堂入室。第二小题涉及到两则材料。上述两则材料分别选自《论语·先进篇》和《论语•公冶长》,因此,必须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两则材料中的共同点,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必要时还必须对相关文字细心推敲,认真分析,深入领会,然后精心组织文字作答。
【解答】 (1)(1分)升(登)堂入室 (2)(3分)①共同特点:每则文字中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有抑有扬。②教育特色:针对性。(答“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亦可)③评析:略。每点1分。
3.《论语》考场误区警示 ①没有联系文本作答,泛泛而论,不着边际。 ②要求发表看法的题没有观点,模棱两可。 ③评析题以翻译代替评论。 ④联系实际题没有切身体会,套话连篇,架空作答。 ⑤观点提炼型的题语言繁复、啰嗦,不知所云。
4.《论语》复习策略明示 “话题”领起:仁政德治(1至2课) 、处世态度(3至4课) 、修身品德(5至9课) 、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10至13课) 、哲学理念(14至15课) “主题”先行:15篇课文本身就是15个主题 内涵探究 :理解文本,探究儒家文化内涵 。 辩证思考:对文章所反映的孔子的思想,要放到当时的背景中去理解,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关于自选模块 包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这部分考题在《考试说明》中有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三个层次的要求。答题的特点接近于微缩的评析论文,主要要求是: ①体现赏析评价的基本规律; ②紧扣作品内容具体的赏析; ③富有条理形成精短的文字。
2009年实考分析 题号:01 共48450位考生作答,平均8.30分,得分分布如下:
题号:02 共7528位考生作答,平均6.04分,得分分布如下:
〔例2〕2009浙江高考卷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 (1)从5个意象中选取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3分) 意象: 象征意味: 意象: 象征意味: 意象: 象征意味: (2)从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具体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7分)(100字左右)
1.赏析评价的基本规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古代诗歌: 赏析诗歌的一般思路: “因文识象,由象悟道”,即: 语言——意象——意境——情感。 赏析诗歌的主要方法: 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③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古代散文 赏析主要方法: ①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②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③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1)现代诗歌: ①走进诗的世界 ②诗的发现 ③诗的意象 ④诗的语言 ⑤诗的鉴赏 (2)现代散文 ①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②现代散文的情与理 ③现代散文的小与大 ④现代散文的虚与实 ⑤现代散文的疏与密
2.考场误区警示 ①无视问题,答非所问 ②生搬硬套,另起炉灶 ③简单罗列,只赏不析 ④思路不清,语无伦次
3.答题规范明示: 自选模块赏析题接近于微缩的评析论文,主要要求是: ①要体现赏析评价的基本规律; ②要紧扣作品内容具体的赏析; ③要有条理形成精短的文字。
例:(2010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参考卷自选模块02)例:(2010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参考卷自选模块02) 1.文中所引余光中的《民歌》使用了8个“也听见”,请谈谈这样写的作用。(4分) 2.结合全文,探究散文的“理”对于“情”的支撑作用。(6分) 【分析】这道考题较有特点,所提供的材料为现代散文中套现代诗歌,即一道考题要同时考查现代诗歌和现代散文的赏析。第1题关于诗歌中8个“也听见”的作用的赏析,应该注意明确指出修辞特点,所表达的情感意义,以及跟8个“也听见”后面的意象及构成的意境之间的关系。第2题要着眼于全篇,既要明确文中的“情”和“理”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又要简述清楚情与理的相互关系,突出散文的“理”是如何支撑“情”的具体措施。
【解答】 1.(4分)①通过反复,强调了中华民族的声音融入到各个方面;②形成情感线索,推进了情感的发展;③丰富了诗歌意象,构成诗歌的完整意境,突现诗歌主旨。(答出作用给3分,每点1分;表达流畅给1分。) 2.(6分)①抒发了作者挚爱与感恩之情及希望为他人奉献的大爱情怀;②作者的真情与时代精神相通,闪耀智慧的光芒,显示出对自我、对人生的深思,使情感得以彰显和升华;③采用富有哲理的句子,使情与理获得高度统一;④通过采用排比句式,使思考、议论富有激情,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与升华。(每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言之成理即可;语言表达有缺陷或没有联系文中内容酌情扣分。)
我的阅读观 阅读是辛勤的心智耕耘 阅读是有趣的心灵旅行 阅读是奇妙的心界穿越 阅读是凡俗的心情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