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93 Views
动 点 问 题 探 究.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24 题 --- 动点问题. 最后一题并不可怕,更要有信心! 图形中的点、线运动,构成了数学中的一个新问题 ---- 动态几何。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在解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在“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 确定的关系式 ,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第一种类型 ---- 动点问题。. 1 、如图:已知 ABCD 中, AB=7 , BC=4 ,∠ A=30°.
E N D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24题---动点问题 最后一题并不可怕,更要有信心! 图形中的点、线运动,构成了数学中的一个新问题----动态几何。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在解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在“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确定的关系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第一种类型----动点问题。
1、如图:已知 ABCD中,AB=7,BC=4,∠A=30° 若△PBC为等腰三角形 则PB=BC ∴7-t=4 ∴t=3 一、问题情景 (1)点P从点A沿边AB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时间为t(s). 当t为何值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4 30° P 7
如图:已知 ABCD中,AB=7,BC=4,∠A=30° (2)若点P从点A沿AB运动,速度仍是1cm/s。 射线 4 7 二、问题情景变式 当t为何值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P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E ∟ 4 4 4 E 4 P 7 7 30° P 7 7 当BP=BC时(锐角) 当BP=BC时(钝角) 当PB=PC时 当CB=CP时 P P (三)师生互动 探索新知
1、如图:已知 ABCD中,AB=7,BC=4,∠A=30° (2)若点P从点A沿射线AB运动,速度仍是1cm/s。 ∴t=3或11或7+ 或 /3 +7 时 △PBC为等腰三角形 E ∟ 当t为何值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4 4 4 4 E 4 7 7 7 30° 7 7 当BP=BC时 当BP=BC时 P 当PB=PC时 当CB=CP时 当BP=BC时(锐角) 当BP=BC时(钝角) 当CB=CP时 当PB=PC时 (三)师生互动 探索新知 (2)若点P从点A沿射线AB运动,速度仍是1cm/s。 当t为何值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P P P P 探究动点关键:化动为静,分类讨论,关注全过程
1.如图:已知 ABCD中,AB=7,BC=4,∠A=30° (四)动脑创新 再探新知 (3)当t>7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线段DP过线段BC的三等分点? 解决动点问题的好助手: 数形结合定相似比例线段构方程 E P E P
5+t 2t (五)实践新知 提炼运用 2.在Rt△ABC中,∠C=90°,AC=6cm, BC=8cm, 点P由点A出发 ,沿AC向C运动,速度为2cm/s,同时 点Q由AB中点D出发,沿DB向B运动,速度为1cm/s, 连接PQ,若设运动时间为t(s) (0<t ≤3) (1)当t为何值时,PQ∥BC? 若PQ∥BC 则△ AQP~△ABC D Q P
(2)设△APQ的面积为y( ),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 P P D D Q Q (五)实践新知 提炼运用 2.在Rt△ABC中,∠C=90°,AC=6cm, BC=8cm, 点P由点A出发 ,沿AC向C运动,速度为2cm/s,同时 点Q由AB中点D出发,沿DB向B运动,速度为1cm/s, 连接PQ,若设运动时间为t(s) (0<t ≤3) M ∟ ∟ N
∵△AQN∽ △ABC P D Q ∟ N (五)实践新知 提炼运用 2.(2) 相似法
P D Q ∟ (五)实践新知 提炼运用 2.(2) N 三角函数法
P D Q (五)实践新知 提炼运用 2.(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APQ的面积与△ABC的面积比为7︰15?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的值;不存在说明理由。 计算要仔细 ∴当t=2时, △ APQ的面积与△ ABC的面积比为7︰15
4 G ∟ 3 2t D t P Q (五)实践新知 提炼运用 2.(4)连接DP,得到△QDP,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点D在线段QP的中垂线上?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点D在线段PQ的中垂线上 ∴DQ=DP ∵△= —156<0 . ∴方程无解。 即点D都不可能在线段QP的中垂线上。
1t 24 26 3t (六)拓展延伸 体验中考 4.(2009中考)例1、如图,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 ,∠B=90°,AD=24cm,BC=2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1cm/秒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向点B以3厘米/秒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点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求: 1)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2) t为何值时,等腰梯形?
1t 24 26 3t (六)拓展延伸 体验中考 4(1)解: 要使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只要QC=PD ∴3t=24-t ∴t=6, ∴当t=6秒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则EF=PD,QE=FC=2 t 3t ∴3t--4=24--t ∴t=7,∴当t=7秒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 ┐ F E (六)拓展延伸 体验中考 4.2)解: 由题意,只要PQ=CD,则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过P、D分别作BC的垂线交BC于E、F:
4 5 5 5 6 4 (六)拓展延伸 体验中考 5.如图(1):在梯形ABCD中: AD=BC=5cm, AB=4cm, CD=10cm,BE∥AD。 如图(2):若整个△BEC从点E以1cm/s的速度沿射线CD平移,同时, 点P从点D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DA向点A运动,时间为t(0<t≤4) t为何值时,△PDE 为直角三角形? P
4 4 ∟ F 3 3 5 5 5 4 (六)拓展延伸 体验中考 t t 4-t 4-t ∴t=2.5 ∴t=1.5
小结: 化动为静 分类讨论 数形结合 构建函数模型、方程模型 思路 ∟ M P D D Q Q P (七)综合体验清点收获 1、比例 2、平行 3、求面积 6、直角三角形 5、等腰梯形 4、平行四边形
小结: (七)综合体验清点收获 动点问题 动点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一般方法:首先根据题意理清题目中两个变量X、Y及相关常量。第二找关系式。把相关的量用一个自变量的表达式表达出来,再解出。第三,确定自变量范围,画相应的图象。 必要时,多作出几个符合条件的草图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收获一:化动为静 收获二:分类讨论 收获三:数形结合 收获四:构建函数模型、方程模型
谢谢!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六)拓展延伸 体验中考 3、(2009中考)如图在边长为2cm的正方形ABCD中,点Q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PB、PQ,则 △PBQ 周长的最小值是-----cm (结果不取近似值) A D P B Q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