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likes | 799 Views
教育的基本规律.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http://www.lsyf.cn 谌业锋主页 http://lsyf.cn/jksyf.html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QQ: 178990915 电话 : 18981539788 E-mail: jksyf@163.com. 教育的基本规律.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E N D
教育的基本规律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四川省特级教师⊙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http://www.lsyf.cn 谌业锋主页http://lsyf.cn/jksyf.html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QQ:178990915 电话:18981539788E-mail:jksyf@163.com
教育的基本规律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 一、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意义与层次 • 二、教育基本规律的具体内容 • 三、两条教育基本规律的内在结合
教育的基本规律 • 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在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教育,形成正确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所必须研习的两个密切相关的课题,它们也是重要的教育基本理论问题。对此的认识及实践,一方面体现出教育者以教育本质认识为基础的教育理解、教育信念和教育理想;另一方面具体地、直接地影响着教育者开展教育实践的实际成效。
教育规律 • 教育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基本理论问题,它是教育学理论的“精髓”,与教育本质问题几乎同等重要,甚至有学者高呼“教育理论研究的全部使命在于揭示教育的发生发展规律” 。
教育规律主要回答“教育如何运动和发展”这一问题,对它的认识及实践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教育规律主要回答“教育如何运动和发展”这一问题,对它的认识及实践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所固有的本质的普遍的必然联系,它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过程和基本趋势。
教育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 (1)它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客观存在的联系; • (2)它可以反复起作用; • (3)人们对它的认识总是受个体认识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一般而言,下述两条规律是公认的教育基本规律:一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二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一般而言,下述两条规律是公认的教育基本规律:一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二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 • 此二者是教育中最普遍的一般规律,任何时代、社会、国家的教育都要基于这两条基本规律展开,这与教育的对象以社会性个体的方式存在相关。
一、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意义与层次(一)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意义一、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意义与层次(一)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意义 • 教育基本规律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并贯穿于教育始终,是教育区别与其它社会现象的重要依据之一,遵循它具有重要的意义。 • 首先,只有遵循它开展教育活动,才能在制定教育目的、安排教育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育方法与手段、构建教育环境、处理师生关系等具体环节中保持正确的方向;
其次,教育基本规律也为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基础,遵循它有利于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其次,教育基本规律也为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基础,遵循它有利于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 • 同时,改革与发展教育也必须遵循教育基本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违背规律行事就会受到惩罚。
(二)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层次 • 任何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规律也如此。 • 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即要求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恰当地体现人的意志作用。 • 以人的意志作用的程度为参照,可以把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划分为三个基本层次。
1、正确认识教育基本规律,形成对教育的客观的、科学的认识,成为教育的“知情人”1、正确认识教育基本规律,形成对教育的客观的、科学的认识,成为教育的“知情人” • 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体现个体意志作用的人,不能改变、消灭、创造客观规律,而只能认识、掌握、应用它。作为客观规律的教育基本规律,人们首先必须认识它,并在此基础上,客观、科学地认识教育、了解教育,进而成为教育的“知情人”。 • 具体讲,认识教育基本规律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认识教育基本规律有哪些;一是认识教育基本规律的意义与作用。
2、掌握并应用教育基本规律,成为教育的“行内人”2、掌握并应用教育基本规律,成为教育的“行内人” • 在认识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民情,掌握并应用教育基本规律办教育,这是人们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第二个层次,其目标是“按规律办事”。 •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既不违背教育规律,也不背离教育的社会需求,更不偏离或背弃教育的本质,使教育从业者成为一个教育的“行内人”,不说外行话,不办外行事。
具体讲,办教育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教育基本规律:具体讲,办教育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教育基本规律: • 一是创造一定的条件,使教育基本规律得以体现; • 二是使两条教育基本规律协同作用,并与其它规律相互协调,共同服务于教育目的的实现;
三是利用教育基本规律,加速或延缓教育活动某一方面的发展与变革;三是利用教育基本规律,加速或延缓教育活动某一方面的发展与变革; • 四是通过教育规律的理论化——教育理论的目的化——以一定的教育目建立教育活动的观念模型——使教育理论技术化等环节,使教育规律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
3、积极践行教育基本规律,做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教育人”3、积极践行教育基本规律,做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教育人” • 只要教育活动存在,教育规律就要发挥作用。因此,对教育基本规律的认识、掌握并应用,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持续的过程,不仅认识上到位,而且在行动上要积极践行教育基本规律,成为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教育人”。 • 具体讲,也包括两个基本层次: • 一是以科学认识为基础,积极实践教育基本规律;二是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教育基本规律。
二、教育基本规律的具体内容(一)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二、教育基本规律的具体内容(一)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 • 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可形象地比喻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 • 因此,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教育制约着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优质的、科学的教育可以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劣质的、不科学的教育不仅不能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甚至可能危害个体身心的发展;
二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也制约着教育,适应并能促进个体发展的教育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不适应个体、促进个体发展的教育就会走向衰落,直至被淘汰。二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也制约着教育,适应并能促进个体发展的教育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不适应个体、促进个体发展的教育就会走向衰落,直至被淘汰。
1、教育制约着人的发展 • 在制约人的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教育起着独特的作用,具有独特的价值。在人的发展中,教育必须而且可能发挥这种独特的作用。 • 首先,教育具有制约人的发展的必要性: • (1)从教育的本质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必须对人的发展起作用;
(2)从教育所担负的社会职责讲,作为人才成长的重要基地,必须对人的发展全面负责;(2)从教育所担负的社会职责讲,作为人才成长的重要基地,必须对人的发展全面负责; • (3)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都越来越把培养年轻一代的职责托付于学校教育,这也构成了这种必要性的重要方面。
其次,教育具有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性: • (1)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深刻性、专业性的特点决定了这种可能性; • (2)人的生理前提及人的发展的可塑性也决定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 (3)从人的发展阶段讲,其发展的几个关键期几乎都在学校中渡过,学校教育在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同时,也具备了最好的时间与空间条件制约人的发展。
具体看,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制约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具体看,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制约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 • (1)教育制约人的生理发展。 • 这种制约作用通过直接与间接两个基本途径实现。 • 体育是教育制约人的生理发展的最直接途径,它通过对个体体能的训练、体形的塑造、体态的改善直接增强人的体质,也通过对个体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授、锻炼知识与技能的教授直接影响个体的自我生理维护、改善与发展能力的形成及发展。
而其它方面的教育,以对个体生理知识与能力的影响成为制约个体生理发展的重要的间接途径。而其它方面的教育,以对个体生理知识与能力的影响成为制约个体生理发展的重要的间接途径。 • 如,生物知识使个体认识自我的生理特点、结构及生存环境等,也使个体认识人与自然、人与周围其它生物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个体形成正确的发展观。
(2)教育制约人的心理发展。 • 这种制约作用也通过直接与间接两个基本途径实现。学校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活动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发展。 • 语文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等其它的教育活动通过对个体情操、个体品性等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品质的影响间接作用于个体心理的发展。此外,由于生理是心理的基础,教育也通过对个体生理发展的影响间接作用于个体的心理发展。
历史上出现的各类“兽孩”,不仅说明了人类生理和心理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说明了人类教育在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些猩孩、猪孩、狼孩、鸡人等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个体,即使得到人类的悉心照顾以及专门训练也很难完全重归人类生活。历史上出现的各类“兽孩”,不仅说明了人类生理和心理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说明了人类教育在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些猩孩、猪孩、狼孩、鸡人等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个体,即使得到人类的悉心照顾以及专门训练也很难完全重归人类生活。 • 实践证明,回归人类社会的年龄越小,其生理和心理的可塑性就越强,教育的意义就更明显,适应人类生活的可能性就越大。
2、人的发展制约着教育 •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教育对象、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因此,它必然受到人的发展的制约。 •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 一般而言,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制约着教育。(1)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制约着教育。 • 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既具有顺序性,也具有连续性。 • 在生理上,人的发展总是从头到四肢,头部发展的核心是脑的发展,它遵循枕叶——颞叶——顶叶——额叶的发展顺序;
在心理上,遵循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机械记忆——意义记忆等发展顺序。这就要求教育适应这一特点。在心理上,遵循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机械记忆——意义记忆等发展顺序。这就要求教育适应这一特点。 • 一方面,要注重各阶段教育间的相互关系,顺应人的发展的连续性,从而体现连续性; • 另一方面,要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设置教育的难度、深度、广度,从而体现顺序性。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制约着教育。 • 人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它也制约着教育。 • 一般而言,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可以把人的发展划分为八个主要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2、13~15、16岁)、青年期(16、17~31、31岁)、成年期或中年期(31、32~55、60岁)、老年期(55、60~死亡)。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2、13~15、16岁)、青年期(16、17~31、31岁)、成年期或中年期(31、32~55、60岁)、老年期(55、60~死亡)。 • 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阶段个体发展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不同的方法,选取不同的内容,以适应个体的阶段性特点及需求。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制约着教育。 • 这种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 ①在人的一生中,个体身心发展有几个关键的、发展的高峰期,并非直线性的、等速地进行,如出生后的一年和青年期成为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比其它时期都要迅速;
②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速度、程度不同,如脑的发展速度是先快后慢,在乳儿期发展最快,青年期时基本达到成人水平,成长速度减缓;②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速度、程度不同,如脑的发展速度是先快后慢,在乳儿期发展最快,青年期时基本达到成人水平,成长速度减缓; • ③不同方面在同一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程度不同,或者同一年龄阶段中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程度不同,如幼儿的语言发展速度一般要快于同时期的动作发展;
④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之间也并非齐头并进。有的个体生理成熟了但心理还未成熟,有的个体其心理成熟程度高于生理。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以对受教育者发展水平、程度的了解为基础制定适宜的教育目标、任务,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④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之间也并非齐头并进。有的个体生理成熟了但心理还未成熟,有的个体其心理成熟程度高于生理。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以对受教育者发展水平、程度的了解为基础制定适宜的教育目标、任务,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4)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制约着教育。(4)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制约着教育。 • 个体的发展虽然遵循着普遍的、一般的规律,但是受遗传、环境和社会条件及教育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人的发展还具有个别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①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个体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不同,如同为7岁儿童,一个抽象思维已开始发展,另一个却仍停留在具体思维阶段;
②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个体不同方面能力的发展,如同处少年期,有的个体具有较强的艺术才能,有的具有较强的体育才能,有的具有较强的组织才能等;②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个体不同方面能力的发展,如同处少年期,有的个体具有较强的艺术才能,有的具有较强的体育才能,有的具有较强的组织才能等; • ③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有的意志坚强,有的意志薄弱;有的勇敢,有的胆小等。 • 这就要求教育在顾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注重个体的个别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发展,使每个个体的个性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5)人的身心发展的变异性制约着教育。 • 一般情况下,个体的发展都是有规可循的,但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及教育条件的影响,人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会发生某些变化。有时表现为所有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的改变,如现在社会中儿童生理成熟期的普遍提前;有时表现为部分人身心发展的变化,如个别儿童性别认知的早熟。
这就要求教育在关注在大部分的、一般情况的个体发展特点与水平的前提下,及时了解人的身心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这就要求教育在关注在大部分的、一般情况的个体发展特点与水平的前提下,及时了解人的身心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 • 广义的社会发展,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由落后向先进、由不发达向发达过渡的逐步发展;狭义的社会发展,指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主要社会指标方面的不断发展。 •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教育的发展始终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对这些因素产生反作用”。
因此,主要通过如下三方面考察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因此,主要通过如下三方面考察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 一是教育与政治发展相互制约; • 二是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 • 三是教育与文化的发展相互制约。
1、教育与政治发展相互制约 • 教育与政治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 一方面,政治通过行政手段、预定目标和发展规划、宏观调控等方式制约教育; • 另一方面,教育也通过对其所培养的人的观念和行为、意志和品性、知识和技能等的作用而反作用于政治。
(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 这种制约作用的强度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古代社会里,教育融合于政治,是政治的附庸。 • 我国古代教育“官师合一”、“学在官府”的特点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 近代以来,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教育自由化”、“教育世俗化”等思想的发展,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日益增强。
但限于政治的特性,它仍然是制约教育的主要力量,这种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但限于政治的特性,它仍然是制约教育的主要力量,这种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①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直接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和德育的内容与方向; • ②政治直接决定着教育制度; • ③政治控制着教育财政; • ④政治从宏观政策方面影响教育评价。
(2)教育也反作用于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政治,具体表现为教育的政治功能。(2)教育也反作用于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政治,具体表现为教育的政治功能。 • 具体讲,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 ①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引导,促进政治统一。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学校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机构,通过政治思想教育的形式,进行公民训练,维持现有社会的政治体系及其价值标准、态度和规范;
②教育有利于实施社会控制。教育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机构和国家领导的权威,而且是一个国家管理年轻人的重要机构;②教育有利于实施社会控制。教育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机构和国家领导的权威,而且是一个国家管理年轻人的重要机构; • ③教育可以培养政治领导者。 • 一方面,受教育的程度是进入政治领导层的重要条件, • 另一方面,某些专门的学校或学院(如军事学院、政治学院)的责任就在于培养政治领导者。
2、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 • 教育与经济之间也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 一方面,经济的性质、水平内在地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 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所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教育的质量、发展也反过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1)经济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 具体讲,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 ①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客观条件,不同的经济水平为教育提供不同的物质条件,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投入,进而影响着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 ②经济的发展向教育提出人才规格、人才数量、人才结构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 ③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为教育提供着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手段。最后,教育体制往往与经济体制相适应。
(2)教育对经济也有制约作用,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影响经济发展,并且集中体现为教育的经济功能。(2)教育对经济也有制约作用,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影响经济发展,并且集中体现为教育的经济功能。 • 具体讲,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 ①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类人力资源,包括设计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
②教育可以高效、长效地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 一方面,它是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的基础, • 另一方面,它还通过对劳动者的作用影响和改善劳动力的素质,改变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从而提高和发展科学知识的物化程度,通过教育投入、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等具有倾向性的行为影响劳动者能力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等;
③教育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改进生产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的增长。③教育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改进生产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 其直接作用在于教育自身所创造的经济收益及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进步;间接作用在于通过对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而实现对经济的影响; • ④通过发展教育和调整教育结构,可以有助于解决结构性失业。
3、教育与文化发展相互制约 • 教育既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关系更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