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k likes | 1.5k Views
高 分 子 化 学 Polymer chemistry 潘祖仁主编. ( 第四版 ).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四章 逐步聚合反应 ( Step-growth polymerization ) ( Polycondensation ). 逐步反应分类 :. 缩聚 : 官能团间的缩合反应,经多次缩合形成聚合物,同时有小分子产生。 如聚酯,尼龙,酚醛树脂等的制备。 naAa + nbBb →a-(- Aa-Bb-) n -b + ab 加聚: 形式上是加成反应,但反应机理是逐步反应。 如聚氨酯的合成。
E N D
高 分 子 化 学 Polymer chemistry 潘祖仁主编 ( 第四版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四章 逐步聚合反应(Step-growth polymerization)(Polycondensation)
逐步反应分类: • 缩聚:官能团间的缩合反应,经多次缩合形成聚合物,同时有小分子产生。 如聚酯,尼龙,酚醛树脂等的制备。naAa + nbBb →a-(- Aa-Bb-)n-b + ab • 加聚:形式上是加成反应,但反应机理是逐步反应。 • 如聚氨酯的合成。 • 开环反应:部分开环反应为逐步反应,如水、酸引发的己内酰胺的开环反应。 • 氧化-偶合:单体与氧气的缩合反应。 • 2,6-二甲基苯酚和氧气形成聚苯撑氧,也称聚苯醚。 反应逐步进行,分子量逐步增大
逐步反应的特点: • 官能团间的反应,无特定的活性中心;反应逐步进行,每一步的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 • 体系由单体和分子量递增的一系列中间产物组成; • 分子量随着反应的进行缓慢增加,而转化率在短期内很高。
n H N ( C H ) N H + n H O O C ( C H ) C O O H 2 2 6 2 2 4 [ N H ( C H ) N H C O ( C H ) C O ] + ( 2 n - 1 ) H O H O H n 2 6 2 4 2 官能团间的反应 (2官能度) 产物有特征基团 逐步形成大分子 低分子副产物 一、缩聚反应(polycondensation) • 1、定义: 官能团之间经多次缩合形成聚合物的反应。 特点: ☆缩聚物有特征结构官能团; ☆有低分子副产物(byproduct); ☆缩聚物和单体分子量不成整数倍。
2、缩聚反应的体系 • 官能度(functionality):反应物分子中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 • 1-1官能度体系:醋酸与乙醇反应体系,醋酸和乙醇均为单官能团物质。 • 1-2官能度体系:丁醇(官能度为1)与邻苯二甲酸酐(官能度为2)反应的体系。
体系中若有一种原料属单官能度, 缩合后只能得到低分子化合物。
2-2官能度体系:如二元酸和二元醇,生成线形缩聚物。通式如下: 2-2官能度体系:如二元酸和二元醇,生成线形缩聚物。通式如下: • 2官能度体系:单体有能相互反应的官能团a、b(如氨基酸、羟基酸等),可经自身缩聚,形成类似的线形缩聚物。通式如下: 2-2或2官能度体系的单体进行缩聚形成线形缩聚物。
2-3官能度体系:如邻苯二甲酸(官能度为2)与丙三醇(官能度为3)。除了按线形方向缩聚外,侧基也能聚合,先形成支链,而后进一步形成体型缩聚物。2-3官能度体系:如邻苯二甲酸(官能度为2)与丙三醇(官能度为3)。除了按线形方向缩聚外,侧基也能聚合,先形成支链,而后进一步形成体型缩聚物。 如:苯酐和甘油反应 苯酐和季戊四醇反应
小结: 根据官能度体系的不同,可以区分出缩合反应、线型缩聚和体型缩聚。 • 1-1、1-2、1-3体系;低分子缩合反应; • 2-2或2体系:线形缩聚; • 2-3、2-4等多官能度体系:体形缩聚。
3、缩聚反应的分类 1) 按聚合物的结构分类 • 线形缩聚(linear polycondensation) 单体含有两个官能团,形成的大分子向两个方向增长,得到线形缩聚物的反应。如涤纶、尼龙、聚碳酸酯等。 • 体形缩聚(tridimensional polycondensation) 至少有一单体含两个以上的官能团,形成的大分子向三个方向增长,得到体形结构缩聚物的反应。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
2) 按参加反应的单体数分 • 均缩聚:只有一个单体参加的反应。 • 2官能度体系:aRb • 共缩聚:两种单体参加的反应。 • 2-2官能度体系:aAa+bBb • 两种以上单体参加的反应。 • aAa+bBb+aA’a(改性)
3) 按聚合物的特征基团分 - COOR -CONH- -SO2--NHCOO- (聚酯) (聚酰胺) (聚砜) (聚氨酯) 4) 按聚合方法分 溶液缩聚、熔融缩聚、界面缩聚
二、线形缩聚(linear polycondensation) 1、线形缩聚单体 条件:1)必须是2-2、2官能度体系; 2)反应单体要不易成环; 3)少副反应,保证一定的分子量 ; (副反应包括:成环反应,链交换、降解等反应等)
2. 线形缩聚单体的成环(cyclization) 倾向 ☆5元、6元环最稳定,不易形成线形聚合物; ☆3元、4元环及8~11元环,不稳定,很难成环,易形成线形聚合物; ☆7元环:有一定的稳定性,形成线形聚合物为主; ☆12元以上:成环倾向与7元环相近。 环的稳定性次序: 3,4,8~11 < 7,12 < 5,6
- + - + - + n m ( n m ) 聚体 聚体 聚体 小分子 3、线形缩聚机理——逐步与平衡 1) 机理 反应是官能团间的反应,无明显的引发、增长、终止,反应是一步步增长的,具有逐步性。且每一步是可逆反应。∴ 逐步的可逆平衡反应。
2) 特点 • 反应无需引发种,仅是官能团之间的反应; • 无引发、增长、终止反应之分,各步反应速率基本相等; • 所有的单体、低聚物、聚合物间均可反应,增长反应以 低聚物间的反应为主,且有小分子生成; • 反应初期转化率高,分子量低,分子量逐步增大; • 是逐步的可逆平衡反应。
4、聚合度与反应程度p的关系 反应程度p: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率。 平均聚合度:大分子链的平均总单体数(或结构单元数)。 N0:体系中起始的官能团数(羧基或羟基数), N:反应到t时体系中残留的官能团数(也就是此时的聚酯分子数)。
Example • 1mol二元酸与1mol二元醇反应: • 体系中的羟基数或羧基数为: 1×2 = 2mol(N0) • 反应若干时间后,体系中残存的羧基数: 0.5mol(N);
300 250 200 150 X n 100 50 0 0.0 0.2 0.4 0.6 0.8 1.0 反应程度 p 聚合度将随反应程度而增加; 符合此式须满足的条件:官能团数等当量。 p=0.9 p=0.9995
k1 —OH + —COOH —OCO— + H2O k-1 k1 [—OCO—][H2O] K = = k-1 [—OH][—COOH] 5、缩聚反应平衡常数
多数缩聚反应属可逆平衡反应 根据K值大小,大致分三类: (1)K 较小的反应,如聚酯化反应(K≈4)。低分子副产物的存在对分子量影响较大,可逆反应; (2)K 中等的反应,如聚酰胺反应,K≈300~500,低分子副产物对分子量有所影响; (3)K 很大的反应(>1000),可看作不可逆反应。如酚醛树脂、聚碳酸酯等反应。
6、缩聚过程中的副反应 (1) 官能团消去反应 合成聚酯时,二元羧酸在高温下会发生脱羧反应。合成聚酰胺时,二元胺也会发生分子内(间)的脱氨反应。 (2) 化学降解 聚酯化和聚酰胺化的逆反应水解属于化学降解。 (3) 链交换反应 大分子端基与另一大分子的弱键进行链交换反应,如聚酯、聚酰胺等本身都可以进行链交换反应。
三、线形缩聚动力学 “官能团等活性”:假定任何反应阶段,不论单体、二聚体、多聚体或高聚物,其两端官能团的反应能力不随分子链的增长而变化,那么每一步有反应的平衡常数必然相同。 Flory提出了官能团等活性理论: 不同链长的端基官能团,具有相同的反应能力和参加反应的机会,即官能团的活性与分子的大小无关 等活性的概念将有利于动力学的简化处理。
~COOH + ~OH ~ OCO ~ + H2O k 1 k -1 1) 不可逆的缩聚动力学 体系不断排出低分子副产物,符合不可逆条件。 减压脱水使平衡向聚合物方向移动,视为不可逆。 以聚酯反应为例, 聚酯化是酸催化反应。反应速率用羧基消失速率表示。
自催化缩聚 聚酯反应在无外加酸作催化剂时,二元酸的羧基起催化作用,这称为自催化作用。 当醇和酸为等摩尔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C=[COOH] 三级反应 积分
引入反应程度 p,并用羧基浓度代替羧基数N0、N C、C0:时间t 和起始时(t=0)的羧基或羟基的浓度。 自催化作用下的聚酯化反应1/(1-p)2与t成线性关系。
- d [ COOH ] dC + = = = k [ COOH ][ OH ][ H ] R - p dt dt + = k ' k [ H ] 积分 1 1 - = k’t C C 0 • 外加酸催化缩聚 为了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往往加强酸作催化剂,称外加催化缩聚。速率方程式如下: 二级反应 工业上总是采用外加酸。
1 = + k’ C t 1 0 - 1 p 1/(1-p)或 与时间 t 成线性关系。 积分并引入p,得:
2) 平衡条件下的缩聚动力学 聚酯化反应K值较小(K=4) ,小分子副产物若不及时排除,逆反应不能忽视。 起始 1 1 0 0 t时,水未排除 C C 1-C 1-C 水部分排除 C C 1-C nw 封闭体系 非封闭体系 令起始浓度为 1,时间 t 时浓度为C,若有一部分水排除,则其残留水的浓度为 nw。
dp = - 2 k [( 1 p ) 1 dt 封闭体系: 水部分排出时: 用p表示,则得: K = k1/k-1 总反应速率与 p、低分子副产物含量及 K有关。 当 nw值很小或 K值很大时,上式右边第二项可忽略,即与外加酸催化的聚酯动力学相同(二级反应)。
小结: 自催化缩聚 外加酸催化缩聚 敞开体系 封闭体系 缩聚反应的动力学大多是符合可逆条件下的动力学关系,所以要达到高分子量,副产物要尽可能除尽,工业上要采取强化,即高温高真空。
四、 影响线形缩聚物聚合度的因素和控制方法 1、 反应程度对聚合度的影响 p↑,Xn↑ 单体等摩尔或aRb型的单体,进行不可逆缩聚时(没有考虑平衡与否),聚合度将随反应程度的加深而增加;对于涤纶、尼龙、聚碳酸酯等 p>0.99时,Xn=100~200 上式有局限性
2、缩聚平衡对聚合度的影响 以聚酯反应为例 1) 封闭体系 当正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总聚合速率为零, ★聚酯反应K≌4,在密闭系统内,最高的 p值=2/3,
2) 非封闭体系 • 聚合度与K平方根成正比, • 与低分子副产物浓度平方根成反比。 低分子物可以不断除去,可获得较高的反应程度和聚合度。 减少逆反应的措施:减压、加热或通惰性气体等。
K 0.1 1 nw 1.18 1.26*10-5 2 1.26*10-4 1.32 200 2.50 200 聚酯 K= 4=100p=0.99 nw= 0.04% 聚酰胺 430 100 0.99 4.3% 酚醛 1000 反应可以在水溶液中进行 • 在K相同的情况下,聚合度主要由小分子的量决定 • 在同样的P,达到相同的聚合度,K小的体系, nw要小很多。 • 低分子物可以不断除去,可获得较高的反应程度和聚合度。 • 减少逆反应的措施:减压、加热或通惰性气体等排除副产物。
聚酯化反应(K=4):欲得的缩聚物,要求水份的残余聚酯化反应(K=4):欲得的缩聚物,要求水份的残余 • 量很低(<4×10-4mol/L)。这需在高真空下脱水。 • 聚酰胺反应(K=400):允许含水量(4%) • 稍高一些和稍低的真空度,也能达到同一聚合度。 • K值很大(103)而对聚合度要求不高:如可溶性酚醛 • 树脂,则完全可以在水介质中进行反应。 p、K、nw是影响聚合度主要因素
3、线形缩聚物聚合度的控制 反应程度 聚合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不是控制手段。 平衡条件 控制分子量的有效办法——端基封锁法: 某一单体稍过量(即非等摩尔比),使大分子链端带有相同的官能团; 加一种单官能团物质,使其与大分子端基反应,起封端作用。
某物质的过量分子数 q = 未过量物质分子数 - ( N N ) 2 N N = = - b a b q 1 = a r N 2 N N a a b 1 = r + q 1 q, r的定义和关系 过量摩尔分率 q 基团摩尔比 r 体系中两原料的起始不同官能团的基团(摩尔)数之比 Na,Nb:体系中官能团a、b的起始基团数, r<1,B物质过量
2 N N = = c C q N N a A 加单官能团Cb aAa 和 bBb aRb体系
Example 分子数 4 5 官能团数 8 10 求r=? q=? = 8/10 =0.8 r =Na/Nb q=(Nb-Na)/Na =(10-8)/8 = 0.25 官能团数 2 0.1 r =Na/(Nb+Nc) = 2/(2+0.1) = 0.95 q=(Nb-Na)/Na =Nc/Na =0.1/2=0.05
聚合度和q,r的关系 t=0 Na Nb t时 Na(1-p) Nb-Nap • 设官能团 a 的反应程度是 p,则 a、b 的反应量均为 Nap, • a 的残留数为 Na-Nap,b的残留数为 Nb-Nap, • (a+b)的残留官能团总数(也即大分子链的端基数) N=Na+Nb-2Nap, • 形成大分子总数, N=(Na+Nb-2Nap)/2(每条大分子链端有2个官能团) • 体系的重复单元总数为 Na/2。
1 = r + q 1 聚合度和q,r的关系式 重复单元数除以大分子总数 结构单元数除以大分子总数
r 1 = = DP q - 1 r + 1 r 2 2 = = + @ = X 1 2 DP q q n - 1 r 极限情况 • r=1 或 q=0 • 若 p=1 • r=1, p=1,聚合度为无穷大,成为一个大分子
计算公式 小 结 分子量控制方法 影响因素 端基封锁 p、K、nw 原料非等摩尔或 加单官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