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 likes | 935 Views
以最佳的状态迎接中考. —— 中考考生考前指导.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以最佳的状态迎接中考 —— 中考考生考前指导.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http://www.lsyf.cn 谌业锋主页 http://lsyf.cn/jksyf.html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E N D
以最佳的状态迎接中考 ——中考考生考前指导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以最佳的状态迎接中考——中考考生考前指导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四川省特级教师⊙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http://www.lsyf.cn 谌业锋主页http://lsyf.cn/jksyf.html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电话:18981539788E-mail:jksyf@163.com
一、给中考考生的建议 • (一)关于考前动力 • (二)关于临考前的复习 • (三)关于科学预防考试焦虑 • (四)关于科学应考
(一)关于考前动力1. 挖掘潜能。 • 不管你现在情况怎样,你都要相信自己还有巨大的潜能。从开始复习到中考往前赶超50名的大有人在,赶超80名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人在关键时刻的进步是惊人的。
2. 坚定意志。 • 严格地讲,中考其实就看谁笑到最后,你能坚持到最后,你就能笑到最后。而坚持到最后,就要求你必须具有坚定的意志。 • 全力以赴,坚定你的意志; • 知难而进,磨砺你的意志; • 战胜惰性,提升你的意志; • 苦中作乐,优化你的意志。
3. 调好心态。 • 中考不仅仅是知识和智力的竞争,更是心理的竞争。 • 心态决定着你的成败,努力去寻找你最近的不良心态,并努力去改变,用积极的心态促使你考试成功。
4. 把握自我。 • 复习时紧跟老师踏踏实实地复习没有错,但也不能完全忘了自我的存在。 • 要有自我意识,“我”如何适应老师的要求,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搞好最后阶段的复习,我如何在“合奏”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好“独奏”等。
5. 战胜自我。 • 把握自我,十分重要。但战胜自我,更为重要。 • 面对迎考复习的艰辛,面对解题的繁难,面对竞争的压力,面对多变的情绪,只有“战胜自我”,才能“天宽地阔”。
(二)关于临考前的复习6. 每日做题。 • 考前要养精蓄锐,并不是说整天休息。相反,我以为每日还是要做些题的,不要让自己手生,要让自己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形成模式识别能力。当然,做题的数量不能多,难度不能大。
7. 一次成功。 • 面对一道题(最好选陌生的中档题),用心去做,看看能否一下就理出思路,一做就成功。 • 一份试卷,若没能一次成功地解决几道题,就往往会因考试时间不够而造成“隐性失分”。
8. 讲求规范。 • 每年中考,都会有不少考生因答题不规范而丢分,非常可惜。 • 考生要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题,认真做完整,再对照评分标准,看看是否答题严密、规范、恰到好处。
9. 回到基础。 • 一般说来,考前不宜攻难题,既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有必要。 • 要回到基础,把基础夯得扎扎实实的,这样在考试时才能做到基础分尽量不丢。
10. 限时训练。 • 可以找一组题(比如10道选择题),争取限定一个时间完成;也可以找一道大题,限时完成,等等。 • 这样,主要是创设一种考试情境,检验自己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平。
11. 激活思维。 • 可以找一些题,只想思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不必具体详解,再对照解答,检验自己的思路。 • 这样做,有利于在短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具有策略意义的解题方向,训练思维品质。
12. 学会总结。 • 应当把每一次练习当成巩固知识,训练技能、能力的一次好机会。 • 练习题是做不完的,关键在于打好基础,学会总结,寻找规律,一通百通,大彻大悟。
(三)关于科学预防考试焦虑13. 适度平静。 • 平时个性张扬的学生,在张扬的前提下可稍平静一些;平时内向的学生,在平静中可略张扬一些。当然,都不要刻意追求,自然为好。一定压力下的平静,是中考超水平发挥的必要条件。
14. 适度自信。 • 大考临近,我常对考生说:“这里必须拒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弱都无济于事。” • 自信,是成功的起点;失去信心,必然导致失败。 • 当然,平时考得好的学生,也不能过于自信,凭自己有点实力,就自以为是、盲目乐观。
15. 确定合理动机。 • 动机过强和动机过弱,都不利于考试;适度动机,效率最高。 • 尤其是期望值过高,容易导致考生紧张、忧郁、恐惧等情绪,进而导致考试的失败。这就是说期望要合理。
16. 适度运动。 • 临考前夕,学生大都不爱运动,主要是学习紧张没时间运动。但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度运动,比如散步、跑步、打一会儿球,或跳几分钟绳,或在阳台上做一会儿操,等等。 • 这样,可以缓解紧张的神经,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考试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清醒的大脑。
17. 适度交流。 • 同龄人一起迎考,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同学间适度交流,进行感情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 同学之情对增强信心、减缓压力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考前时间宝贵,切不可长谈。除了和同学交流外,还可与老师、家长、亲友交流。
18. 充分准备。 • 认真做好考前的复习和准备工作,注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做到胸有成竹,心中不慌,从而预防考试焦虑的产生。
19. 处变不惊。 • 训练自己在面对变化的问题或学习的困难时,能冷静地进行分析、判断,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 • 比如,面对试题的难易,要有“人难我难,我不怕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之心态。
20. 防止疲劳。 • 考试临近,切忌搞疲劳战术,过度疲劳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适感,不利于考试时水平的发挥。
(四)关于科学应考21. 填写信息,稳定情绪。 • 试卷发下来后,立即忙于答题是不科学的,应先填写信息,如在答题卡上涂清“试卷类型”,写清姓名和准考证号等,这样做不仅是考试的要求,更是一剂稳定情绪的“良药”。
22. 总揽全卷,区别难易。 • 打开试卷,看看哪些是基础题,哪些是中档题,哪些是难题或压轴题,按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解题顺序,逐题进行解答。 • 力争做到“巧做低档题,题题全做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高档题,做错也无悔。”
23. 认真审题,灵活答题。 • 审题要做到一不漏掉题, • 二不看错题, • 三要审准题, • 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 • 审题中还要灵活运用知识,发现和寻找简捷的解题方法。
24. 过程清晰,稳中求快。 • 一要书写清晰,速度略快; • 二要一次成功; • 三要提高答题速度; • 四要科学使用草稿纸; • 五要力求准确,防止欲速不达。
25. 心理状态,注意调节。 • 考试中,要克服满不在乎的自负心理,要抛弃“胜败在此一举”的负重心理,要克服畏首畏尾的胆怯心理。 • 面对难、中、易的试卷,调节好心理,积极应对。
26. 尽量多做,分分必争。 • 中考评分,理科多按步骤、按知识点给分;文科多按要点给分。 • 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就要会多少,答多少,哪怕是一条辅助线,一个符号,一小段文字,都可写上,没有把握也要敢于写,千万不要将不能完全做出或答案算不出的题放弃不做。
27. 抓住“题眼”,构建“桥梁”。 • 一般难题都有个关键点(称之为“题眼”),抓住了“题眼”,问题就易于解决了。 • 此外,还要利用相关的知识、规律、信息进行多方联系,构建“桥梁”,找出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构思解题方案,准确、快捷地解决问题。
28. 遇到易题,格外小心。 • 易题,容易使人轻视,不注意题目的细微变化,不费思索顺手写来,可能铸成大错。所以有“容易题,容易错”的说法。要知道,题目对你容易,对别人也容易。在易题上得分与失分往往在于仔细与不仔细。
29. 思路暂塞,学会变通。 • 考试时,熟知的知识、方法突然想不起来该怎么办呢?这时要学会变通, • 一是换个角度或思路,从与题目有关的项目开始回想; • 二是利用本卷中其他题目中的信息; • 三是暂时放弃,换另一道题做,等情绪稍稳定,思路慢慢清晰时,再回过头来做,可能有意外的收获。
30. 注意检查,减少失误。 • 争取有一定的时间检查答卷,主要是检查题目是否遗漏,是否弄错了题意,是否抄错了什么,尽量减少失误。 • 对一些“疑似”答案,尤其要注意检查。 • 可以对思路检查,对步骤检查,对结果检查,对试题要求检查等。
二、中考心理调节十大技巧 • 一年一度的中考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道关口,因此考生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段时间,考前的紧张气氛几乎对每个考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一部分考生因为心理素质好一点,能自觉地把这种压力转化成动力,而另一些考生则因为受考前紧张焦虑心理的影响,有的紧张失眠,有的焦虑不安,有的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一部分考生因为心理素质好一点,能自觉地把这种压力转化成动力,而另一些考生则因为受考前紧张焦虑心理的影响,有的紧张失眠,有的焦虑不安,有的甚至产生厌倦情绪。 • 一想到所剩无几的时间,一想到气氛庄严的考场,他们会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因此良好的心态是中考取胜的重要法宝。 • 怎样调整考前心态,可以参考以下十种技巧:
1、强化自信 • 不管你现在是成绩拔尖,还是跟别人有一定差距,千万别忘了每天都带着信心起床。不论个人情况怎样,每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有的同学基础扎实根底深,不论中考如何变,都能游刃有余;有的同学基础扎实根底深,不论中考如何变,都能游刃有余; • 有的同学思维灵活敏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理解能力强,对考创新的活题尤为适应; • 有的同学阅读面广,视野开拓,心理素质好,抗挫能力强,善于超水平发挥。
不管怎样,在中考前夕,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过多自我责备,要多看、多想、多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不管怎样,在中考前夕,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过多自我责备,要多看、多想、多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 • 每一个有杰出成就的人,在其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无不以坚强的自信为先导。希尔顿是世界酒店大王,现在他的酒店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但他起家时仅有200美金。是什么使他获得成功呢?希尔顿回答说: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自信”。
可见,信心孕育着成功,信心能使你创造奇迹。拿破仑说:“在我的学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一字眼。”正是这种自信激发了他无比的智慧与潜能,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一代名将。可见,信心孕育着成功,信心能使你创造奇迹。拿破仑说:“在我的学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一字眼。”正是这种自信激发了他无比的智慧与潜能,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一代名将。 • 在现实中,自信不一定能让你成功的话,那么丢失信心就一定会导致失败。很多成绩优秀在同学在中考中失利,他们不是输在知识能力上,而是败在信心上。
2、优化情绪 • 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生活中,情绪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象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老婆婆非常疼爱她的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均为小贩,一个卖雨伞,一个卖布鞋,这个婆婆晴天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整天哭泣,雨天又担心小女儿的布鞋卖不出去,又整天泪流。街邻叫她哭婆婆。
后来一位先生开启她说:“我为你感到高兴。晴天您的大女儿的伞卖得好,雨天小女儿的鞋卖得俏。”后来一位先生开启她说:“我为你感到高兴。晴天您的大女儿的伞卖得好,雨天小女儿的鞋卖得俏。” • 婆婆听后,脸色马上转阴为晴,由哭到笑,街邻又叫她笑婆婆。 • 哭婆婆变为笑婆婆的故事说明:同一件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情绪就不同,结果就两样。变换角度看问题,情绪自然调整过来了。
在迎考复习和中考中,要学会转移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迎考复习和中考中,要学会转移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 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听听轻音乐,哼哼小调,或伸伸手,弯弯腰,摇摇脖子,扭扭屁股;或漫步户外,看看云霞,听听蛙声;或与同学聊聊天,讲讲趣事,幽默幽默。 • 考场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通过这些,调节了心理,优化了情绪。
3、自我减压 • 临考前降低心理预期目标,不要老想着一定要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要知道中考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全部。只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复习与考试,对进入最佳状态关系很大。若把复习与考试看成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很快进入状态;把它看成一种锻炼,会以平和的心态投入;把它看成一次机会,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
4、自我质辩 • 自我质辩是心态自我调整的良方之一。比如,有“离中考越近,便越担心自己能力”的忧虑的同学,不妨进行如下自我质辩:自问:这种担心必要吗?自答:毫无必要,平时自己一向学习认真,虽不十分优秀,但只要认真做好考前准备,正常发挥,这次考试完全可以考好,根本不必为这无端的担心而苦恼。
又问:这种担心有利吗?自答:没有,它有百害无一利,它松懈人的斗志,转移人注意目标,若不及早排除,到考后将悔之晚矣。又问:这种担心有利吗?自答:没有,它有百害无一利,它松懈人的斗志,转移人注意目标,若不及早排除,到考后将悔之晚矣。 • 再问:我该怎么办呢?自答:最要紧的是对考试充满自信,要有条不紊的地组织复习,扎扎实实地做好考前准备。 • 通过这样自我质辩,心中的担忧也就化解了。
5、积极暗示 • 积极暗示能强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烦恼。消极暗示会降低人的信心,徒增忧心。考生在考前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暗示,自我打气。“我行,我一定行”。“我潜力大”。“我进步大”。“我喜欢挑战”。 • 如遇到自己实在解不出的题难题也不要忧心忡忡。从狐狸吃葡萄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聪明过人”之处。
面对一颗自己确实吃不到的葡萄,与其在架下上窜下跳白费力,还不如说这颗葡萄是酸的,另找甜的——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以长补短,同样可以成功。面对一颗自己确实吃不到的葡萄,与其在架下上窜下跳白费力,还不如说这颗葡萄是酸的,另找甜的——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以长补短,同样可以成功。 • 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郁,克服怯懦,恢复自信,激发兴奋点,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6、潜心每一步 • 淡化对中考的神圣感与高不可攀感,集中注意力关注如何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瓦伦达是美国著名的钢索杂技演员,人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走钢索,没任何安全保护措施,险象可想而知。
但瓦伦达毫不畏惧,每战必胜。 • 有人问他成功的决窍,他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走钢索这一件事,专心致志走好每一步,不管得失。” • 后来心理学把这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不为其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
考生要想获得成功,就应有这种瓦伦达心态。在应对中考时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和困难了,不要无端地给自己预设困难,让自己还没开始就先怯场了。只要你别把中考它看得那样神圣,那样高不可攀,你学习起来、应对起来就会轻松多了。考生要想获得成功,就应有这种瓦伦达心态。在应对中考时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和困难了,不要无端地给自己预设困难,让自己还没开始就先怯场了。只要你别把中考它看得那样神圣,那样高不可攀,你学习起来、应对起来就会轻松多了。 • 其实,每一个同学从入学开始,每天都在为中考作准备,每天都在一步步走近中考。六月的中考只是一次比较大一点的检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