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01 Views
第 三 章. 旅游活动与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的历史发展.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一、旅游活动行为产生的条件. 1. 2. 产 生 条 件. 审美意识 的形成. 自由时间 的存在. (一)自由时间的历史分布与结构特征. 人生时间的构成: 不同社会状态下人生时间的结构. 劳动 时间. 生理 时间. 自由 时间. 其他 必要 时间. 每日闲暇. 每周闲暇. 公共假日. 带薪假期. 自由时间(又称余暇或闲暇)的定义 :
E N D
第 三 章 旅游活动与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的历史发展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一、旅游活动行为产生的条件 1 2 产 生 条 件 审美意识 的形成 . 自由时间 的存在
(一)自由时间的历史分布与结构特征 • 人生时间的构成: • 不同社会状态下人生时间的结构 劳动 时间 生理 时间 自由 时间 其他 必要 时间
每日闲暇 每周闲暇 公共假日 带薪假期 • 自由时间(又称余暇或闲暇)的定义: • 现代社会中,自由时间的分布与构成情况 与谋生活动时间相对而言,是指个人在扣除用于劳动、 满足生理需要、参加必要的社会交往活动等之后剩下 的可由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
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规定就业员工享有带薪假期的国家,早在1936年就宣布劳动者每年享有带薪假期至少6天。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规定就业员工享有带薪假期的国家,早在1936年就宣布劳动者每年享有带薪假期至少6天。 • 中国《劳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二)人类审美意识的起源与发展 1 2 3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是 与生产实践分不开的,并受生产方式的影响和制约; 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审美意识得以同其他意识形态相分离,并进而分化出不同的类型; 从审美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看,对社会美的审美意识先于对自然美的审美意识而存在。
渔猎旅行 主 要 形 式 宗教旅行 探险旅行 经商旅行 其他 二、旅游活动行为的产生 • 旅游现象的出现 •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 1.个别的旅游现象产生于原始社会中人们已初具自由时间和审美意识的历史阶段; 2.完整意义的旅游现象产生于南朝时期.
三、古代旅游活动的发展 商 务 旅 游 宗 教 旅 游 帝 王 巡 游 士 人 漫 游 娱 乐 观 光 考 察 旅 游 探 险 旅 游 教 育 旅 游 节 庆 游 乐 公 务 旅 游 主 要 旅 游 活 动 及 其 代 表 人 物 旅游活动特点: 项目单一 设施简陋 活动范围小
产业革命的影响 1 托马斯·库克的主要贡献 2 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3 旅游活动特点 4 四、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 大规模; 远距离 ; 有组织
3 3 3 3 3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轮船、火车——汽车、飞机 战后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个人收入的增加 闲暇时间增多:带薪假期增多 政府对旅游业的扶持 1 4 5 2 3 五、现代旅游活动的发展 • 持续迅速发展原因:
旅游发展持续性 旅游主体普及性 A G B F 旅游模式规范化 旅游影响多元化 旅游产品多样化 旅游时间季节性 C E D 旅游范围集中性 • 现代旅游活动特点:
第二节 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国际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 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 (2000年达到6.98亿人次,比1950年增加了26.6倍,年均递增6.9%) • 国际旅游收入的增长 (2000年达到4760.0亿美元,比1950年增加了225.7倍,年均递增11.5%) 国际现代旅游业 “低速高效” 1980~2000年 三个发展阶段: 国际旅游持续发展阶段 “中速中效” 1960~1980年 国际旅游波动发展阶段 “高速低效” 1950~1960年 国际旅游快速发展阶段
二、中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旅游业在我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23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游部的设立。 二 大 时 期 解 放 前 旅 游 业 的 发 展 新 中 国 旅 游 业 的 发 展 新中国建国 至改革开放之前 改革开放以来的步入正轨和全面振兴的 发展时期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1978年至 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 至1997年 1997年至今 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 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 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 • 2005年,中国大陆入境旅游总人数1.2亿人次, • 旅游外汇收入近293亿美元,国内旅游总人数12.1亿人次, • 国内旅游收入5286亿元,旅游业总收入7686亿元, • 公民出国(境)人数达到3103万人次。 •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已由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亚洲旅游大国,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中国的旅游教育 • 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旅游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初步形成了从研究生培养到大学、中等职业学校相结合的初具规模的旅游教育体系。 • 1979年,国家旅游总局创建了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 1980年开始在大学里开办旅游系和旅游专业 • 至今我国的旅游高等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570所,在校生人数为2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