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615 Views
第五章 修辞格的运用(下). 主讲人 陈朝珠 电话 :(0771)5851252 Email:ccz3326@sina.com. 【 教学目的 】. 了解现代汉语常用修辞格的基本情况;认识 各种修辞格的构成特点、基本类别,以及在言 语表达中的特殊作用;能够在言语实践中正确 使用各种修辞格,弄清楚一些辞格的联系与区 别。. 【 教学要求 】. 教学中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对修辞 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重点讲清一些辞格的 联系与区别。. 一、修辞格的区别. (一)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似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 本体不出现。
E N D
第五章 修辞格的运用(下) 主讲人 陈朝珠 电话:(0771)5851252 Email:ccz3326@sina.com
【教学目的】 了解现代汉语常用修辞格的基本情况;认识 各种修辞格的构成特点、基本类别,以及在言 语表达中的特殊作用;能够在言语实践中正确 使用各种修辞格,弄清楚一些辞格的联系与区 别。
【教学要求】 教学中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对修辞 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重点讲清一些辞格的 联系与区别。
一、修辞格的区别 (一)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似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 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 1、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 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借喻的作用是“比 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2、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借 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
二、修辞格的特点 只代不喻,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 关性,这是构成借代的基础,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 某些方面的相似。 思考:什么是相似点? 相似点是作者引起联想并构成比喻的基础,是喻体 和本体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二)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比喻俗称打比方,就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 用乙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甲事物。 比拟就是比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者把此物 当作彼物来描写的修辞方法。
1、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比喻是用喻体比 方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 (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利 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 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1)敌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攻暂且围着算了。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2、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 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 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 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 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 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 始终都无拟体。例: 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 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三)对比和对偶的区别 1、对比和对偶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对比就是把 两种相反、相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 方面加以对照、比较,突出双方面的特征。对偶就是 把结构相同相近、字数相等、意义相关、平仄对立的 两个句子或者短语,排列组合在一起的修辞方法。 2、对比的特点是比较,它注重于不同事物和同一事 物的不同方面的意义上的比较,而不管其结构形式换 言之,对比突出的是内容上的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 是形式上的对称,它注重结构相应,字数相等换言 之,对偶突出的是形式上的对称。对偶必须是两两两 对,而对比有时则可以是多项相比。
(四)层递和排比的区别 1、二者的表达内容不同。 2、形式不同。 3、修辞作用不同。 4、着重点不同。 5、层递的内容可以用排比的形式表达,但排比 不一定有层递的内容。 •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五)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构成的基础不同。 衬托由有主从关系的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 面构成;而构成对比的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 方面则无主从关系。 2、修辞作用不同。 衬托的作用是以陪衬的事物来突出被衬托的主体事 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中心思想;而对比的 作用则是通过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两个方面的比较, 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3、衬托可以不出现本体,只出现衬体,如《祝福》3、衬托可以不出现本体,只出现衬体,如《祝福》 中的最后一段;而对比的双方必须都出现。 (六)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1、着眼点不同。 2、对象范围不同。 3、作用不同。
(七)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确地 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2.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而 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 的思想。 3.设问一般是需要发话人自己回答的,反问不需要 发话人自己回答。
例如: • 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那个时候,外国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向人家学习。这有什么不好呢? (八)顶真和回环 1、两者在头尾顶接这一点上相似,但又有根本上的不同。 2、顶真是反映事物间的顺接或联结关系的,它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顺连而下,不是递升或递降的关系(这又与层递不同)。
3、回环是在词语相同的情况下,巧妙地调遣它们,利用它们不同结构关系的不同含义形成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从甲事物到乙事物,又从乙事物到甲事物。有的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依存或密切关联的关系。3、回环是在词语相同的情况下,巧妙地调遣它们,利用它们不同结构关系的不同含义形成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从甲事物到乙事物,又从乙事物到甲事物。有的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依存或密切关联的关系。 • 上级精神有一半听不懂,听得懂的有一半不理解,理解的有一半不会做,会做的有一半没效果,有效果的有一半没受表扬,受表扬的全都遭到群众坚决反对。(手机短信)
例如: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九)双关和歧义有何区别 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发话人主 动设置的,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 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 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 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 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 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 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例如: • 总而言之,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还说它活得潇洒。但老乡们就不那么浪漫,人们说,这猪不正经。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二、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一)修辞格的兼用 修辞格兼用是修辞格综合运用的形式之一、 同一个语言片段如果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的辞格, 几种辞格就会形成交叉关系,表达效果也会彼此 融合。 ①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浪花》) ②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喘不过气来。(《草地夜行》) ③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山水》)
(二)连用 一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 •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科学的春天》) (三)套用 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 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 • 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三、从综合运用的角度分析语句中的修辞格 • 首先应掌握辞格综合运用的知识。 • 其次要注意答题的技巧,也就是分析的方法、叙述的顺序。 • 第一步,拿到一段文字,先看一看,能不能用上面三种方式中的其中一种方式概括。如果不能概括的话,应划分为几个语段,使每个语段都能用一种方式概括。 • 第二步,概括之后分别详细叙述。如果是辞格的连用,要指出是什么辞格的连用。如果是套用,要指出从总体看是什么辞格,里面又套了什么辞格。如果是辞格的兼用,也要具体指出是兼用的什么辞格。
例句分析: • 《于无声处》是以何是非目睹诸人走出和接着来到的一声响雷终场的。亲属“走了”,群众“走了”,他们横行霸道的历史也“走了”,剩下的只是“四人帮”这样一伙立刻就要被人民审判的向隅而泣的可怜虫。 • 提高要有一个基础。比如一桶水,不是从地上提高,难道是从空中去提高吗?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了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了大洋,大洋又成了叠。 •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