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第五章 修辞格的运用(下)

第五章 修辞格的运用(下). 主讲人 陈朝珠 电话 :(0771)5851252 Email:ccz3326@sina.com. 【 教学目的 】. 了解现代汉语常用修辞格的基本情况;认识 各种修辞格的构成特点、基本类别,以及在言 语表达中的特殊作用;能够在言语实践中正确 使用各种修辞格,弄清楚一些辞格的联系与区 别。. 【 教学要求 】. 教学中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对修辞 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重点讲清一些辞格的 联系与区别。. 一、修辞格的区别. (一)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似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 本体不出现。

dexter-or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修辞格的运用(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修辞格的运用(下) 主讲人 陈朝珠 电话:(0771)5851252 Email:ccz3326@sina.com

  2. 【教学目的】 了解现代汉语常用修辞格的基本情况;认识 各种修辞格的构成特点、基本类别,以及在言 语表达中的特殊作用;能够在言语实践中正确 使用各种修辞格,弄清楚一些辞格的联系与区 别。

  3. 【教学要求】 教学中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对修辞 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重点讲清一些辞格的 联系与区别。

  4. 一、修辞格的区别 (一)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似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 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 1、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 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借喻的作用是“比 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2、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借 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

  5. 二、修辞格的特点 只代不喻,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 关性,这是构成借代的基础,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 某些方面的相似。 思考:什么是相似点? 相似点是作者引起联想并构成比喻的基础,是喻体 和本体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二)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比喻俗称打比方,就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 用乙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甲事物。 比拟就是比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者把此物 当作彼物来描写的修辞方法。

  6. 1、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比喻是用喻体比 方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 (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利 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 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1)敌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攻暂且围着算了。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7. 2、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 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 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 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 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 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 始终都无拟体。例: 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 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8. (三)对比和对偶的区别 1、对比和对偶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对比就是把 两种相反、相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 方面加以对照、比较,突出双方面的特征。对偶就是 把结构相同相近、字数相等、意义相关、平仄对立的 两个句子或者短语,排列组合在一起的修辞方法。 2、对比的特点是比较,它注重于不同事物和同一事 物的不同方面的意义上的比较,而不管其结构形式换 言之,对比突出的是内容上的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 是形式上的对称,它注重结构相应,字数相等换言 之,对偶突出的是形式上的对称。对偶必须是两两两 对,而对比有时则可以是多项相比。

  9. (四)层递和排比的区别 1、二者的表达内容不同。 2、形式不同。 3、修辞作用不同。 4、着重点不同。 5、层递的内容可以用排比的形式表达,但排比 不一定有层递的内容。 •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10. (五)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构成的基础不同。 衬托由有主从关系的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 面构成;而构成对比的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 方面则无主从关系。 2、修辞作用不同。 衬托的作用是以陪衬的事物来突出被衬托的主体事 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中心思想;而对比的 作用则是通过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两个方面的比较, 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11. 3、衬托可以不出现本体,只出现衬体,如《祝福》3、衬托可以不出现本体,只出现衬体,如《祝福》 中的最后一段;而对比的双方必须都出现。 (六)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1、着眼点不同。 2、对象范围不同。 3、作用不同。

  12. (七)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确地 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2.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而 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 的思想。 3.设问一般是需要发话人自己回答的,反问不需要 发话人自己回答。

  13. 例如: • 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那个时候,外国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向人家学习。这有什么不好呢? (八)顶真和回环 1、两者在头尾顶接这一点上相似,但又有根本上的不同。 2、顶真是反映事物间的顺接或联结关系的,它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顺连而下,不是递升或递降的关系(这又与层递不同)。

  14. 3、回环是在词语相同的情况下,巧妙地调遣它们,利用它们不同结构关系的不同含义形成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从甲事物到乙事物,又从乙事物到甲事物。有的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依存或密切关联的关系。3、回环是在词语相同的情况下,巧妙地调遣它们,利用它们不同结构关系的不同含义形成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从甲事物到乙事物,又从乙事物到甲事物。有的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依存或密切关联的关系。 • 上级精神有一半听不懂,听得懂的有一半不理解,理解的有一半不会做,会做的有一半没效果,有效果的有一半没受表扬,受表扬的全都遭到群众坚决反对。(手机短信)

  15. 例如: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九)双关和歧义有何区别 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发话人主 动设置的,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 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 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 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 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 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 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16. 例如: • 总而言之,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还说它活得潇洒。但老乡们就不那么浪漫,人们说,这猪不正经。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17. 二、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一)修辞格的兼用 修辞格兼用是修辞格综合运用的形式之一、 同一个语言片段如果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的辞格, 几种辞格就会形成交叉关系,表达效果也会彼此 融合。 ①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浪花》) ②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喘不过气来。(《草地夜行》) ③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山水》)

  18. (二)连用 一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 •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科学的春天》) (三)套用 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 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 • 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19. 三、从综合运用的角度分析语句中的修辞格 • 首先应掌握辞格综合运用的知识。 • 其次要注意答题的技巧,也就是分析的方法、叙述的顺序。 • 第一步,拿到一段文字,先看一看,能不能用上面三种方式中的其中一种方式概括。如果不能概括的话,应划分为几个语段,使每个语段都能用一种方式概括。 • 第二步,概括之后分别详细叙述。如果是辞格的连用,要指出是什么辞格的连用。如果是套用,要指出从总体看是什么辞格,里面又套了什么辞格。如果是辞格的兼用,也要具体指出是兼用的什么辞格。

  20. 例句分析: • 《于无声处》是以何是非目睹诸人走出和接着来到的一声响雷终场的。亲属“走了”,群众“走了”,他们横行霸道的历史也“走了”,剩下的只是“四人帮”这样一伙立刻就要被人民审判的向隅而泣的可怜虫。 • 提高要有一个基础。比如一桶水,不是从地上提高,难道是从空中去提高吗?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1. 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了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了大洋,大洋又成了叠。 •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22. 本讲结束,谢谢点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