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562 Views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 兼析荆州市 2012 届高三第 Ⅱ 次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江陵二中 潘传振. 2012 年 3 月 10 日. 潘传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今年是湖北省实施新课改的第一年高考,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命题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和趋势?我们应该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特别是目前历史高考二轮复习该如何进行?. 潘传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一、关于本次市检 Ⅱ 文综历史试题的分析 二、关于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一)为何我们反复强调有效性?
E N D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兼析荆州市2012届高三第Ⅱ次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江陵二中 潘传振 2012年3月10日
潘传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潘传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今年是湖北省实施新课改的第一年高考,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命题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和趋势?我们应该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特别是目前历史高考二轮复习该如何进行?
潘传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潘传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一、关于本次市检Ⅱ文综历史试题的分析 二、关于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一)为何我们反复强调有效性? (二)什么是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如何实现历史复习有效性? 1、知识与能力 2、必修和选修 3、训练和讲评
潘传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潘传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一、关于本次历史试题的分析
一、关于本次历史试题的分析 表一 试题考查知识点统计(只统计必修部分85分)
一、关于本次历史试题的分析 表一 试题考查知识点统计(只统计必修部分85分)
一、关于本次历史试题的分析 表二 试题知识结构统计(从区域和断代的角度,只统计必修部分85分) 表三 试题知识结构统计(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只统计必修部分85分)
一、关于本次历史试题的分析 本套试题的特点 1、能力要求很高。信息提取、知识运用、分析阐释、论证探讨;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26、27、30、34、41(2) 2、综合意识较强。内涵深刻,历史概念,纵横归纳,比较分析,阐释论证;24、28、29、34、35、40、41 3、时代特征凸显。突破思维定势;时效性和现代感;30、32、34、35、41 4、文化气息浓厚。文化史33分,近40%,特别是思想文化史,24、25、28、29、 41 5、试题难度偏大。全市最高分76,三批线依次是:59、51、41,平均分35.7,江陵县最高分66,一批线55,二批线46,三批线36,平均分仅34.3
一、关于本次历史试题的分析 难度偏大的原因 (1)客观上讲:三科合卷;历史试题被调到三科末尾;主观题份量加大 (2)综合性强:历史思维能力;新材料、新情境、新角度,阅读量大 (3)知识结构:思想文化史比例偏高、偏难 (4)参考答案:答案冗长,关键词不够清晰
一、关于本次历史试题的分析 对参考答案的建议 40. ①世界市场形成,各地联系紧密,贸易总额增长迅速;不平衡性加剧,英国垄断地位丧失;原材料价格下跌幅度大。 ②特点:民间资本增长迅速;内地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增长迅速,重工业相对薄弱。原因:西方侵略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政策调整;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热情;内地开放等。 ③积极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联系进一步增强,客观上推动落后地区的近代化历程(建设性使命);消极影响:破坏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正常发展轨迹,加剧其贫困落后,东方进一步从属于西方(破坏性使命)。
一、关于本次历史试题的分析 41. (1)答案关键词就是“多元”、“奠基”。 (2)要求学生回答江南文化的地域特点,这里的“地域”意即江南文化与其他地方有何不同,可是材料没有信息可以比较,不如删去,本题答案的关键词就是“休闲”。 (3)答题结果表明,95%的学生得分为0分,根据答案,我以为可以将设问进行如下修改,可能效果会更好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朝中后期共同的社会特征及其推动因素。 选做题:45.材料信息不充分;47.材料一有效性不够
潘传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潘传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一)为何反复强调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学生没有浓厚的兴趣,没有有效的方法,没有成就感,始终“找不到学习历史的感觉”。 (2)历史学科价值和特点的研究、挖掘不够,历史课堂没有凸显应有的功能和特色,课堂效益低下。 (3)学生成绩,特别是高考成绩不够理想,与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二)什么是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重点: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和核心特点 刘芃:我们给学生方法、观念上的东西,对学生的心智成长并不多 考试大纲: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课程标准:通过学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其中关键词就三个: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能力要求也是三个: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毫无疑问,高考的导向是正确的,它遵循了历史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历史思维和能力潜质的、充满人文情怀的合格公民,要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是颠覆性的变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就是有效的,否则就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三)如何实现二轮复习的有效性? 1、知识与能力 2、必修与选修 3、训练与讲评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1、知识与能力 总体要求:突出三条主线,抓住两个重点,突破一个难点,强化四种意识 三条主线: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 两个重点: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 一个难点: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文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综合能力 四种意识:通史意识、整体意识、现代意识和人文意识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1)如何构建知识专题? 两个关键词:时期和主题 由一轮复习时的分模块(专题)掌握知识转变为分时期(通史)、按主题重构知识体系,有重点地进行复习,以提高运用知识和解题的能力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思路一: 《考试大纲》是按时期(古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中国、近代世界,现代世界、现代中国)的顺序编排考试范围 高考历史试题也是按照先古代后近现代,先中国史后世界史的顺序编排的 二轮复习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分时期重组知识,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建立起宏观的历史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和思维能力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文化 文化 现 代 工 业 文 明 世界 中国 经济 知 识 树 的 构 建 经济 政治 政治 文化 文化 经济 世界 近 代 工 业 文 明 中国 经济 政治 政治 文化 文化 中国 古 代 农 业 文 明 世界 经济 政治 政治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江陵二中2012届高三(4)班历史二轮复习日程安排表(讨论稿)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思路二: 历史高考题中大多是根据某一主题挑选材料,然后设计问题,因此确定主题串联知识,也是针对性很强的一种模式。 主题确定应遵循三点:宜小不宜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要有时代气息。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1)政治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封建制度确立与君主专制制度,明清与晚清的社会转型,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与人民代表大会制,近现代的改革开放等。 (2)经济政策演变与发展过程:重农抑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知识经济等。 (3)经济运行模式与相互交融: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国家垄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等。 (4)思想文化演进与前因后果:百家争鸣,人文主义,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讨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 (5)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演变: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等。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6)关注热点问题,形成主题专题: 2011年的重要周年事件有: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1921年中共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91年苏联解体和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2012年的重要周年事件有: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魏源编撰《海国图志》,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 时政热点: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主权信誉降级,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决定等。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2)如何强化主干知识? 知识来源于史实,历史结论具有不稳定性,不是核心知识。 很多学生看书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逢字必读,缺少选择性和针对性。一定要指导学生看书,明确什么内容该看,什么内容不用看。基本史实,务必要求熟练记忆、理解掌握;主观色彩浓厚的结论、评价等,不必死记硬背,只求理解。 如果我们忽视对课标的学习与解读,一味地要求学生自己看书,就会陷入盲目,既抓不住重点又不全面,导致复习效率低下。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主干知识是指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它能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能够反映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在二轮复习中能否在抓住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对专题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成为决定高考胜败的关键性因素。 梳理三本必修教材,可以总结出的主干知识主要有:中西政治文明的创新,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外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国际关系和大国关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中外思想文化的嬗变等。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3)如何提升学科能力? 抓好三个步骤:用表格重组知识,用材料透析问题,用试题检测效果 强调材料解读: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无材料不成课,上课必有材料;无材料不成题,做题必有材料;有效的材料和问题教学,应该是根本模式;武汉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炫五星”丛刊(三本) 构建题型专题:怎样解答材料式选择题,历史主观题的答题规范(比如“历史观点评论题”的答题思路)等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强化整体意识:在知识梳理的基础上着力进行纵横联系。 纵向联系即概括不同阶段历史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如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专题,抓住凡-华体系、雅尔塔体系和多极化趋势这条主线,联系各体系形成的背景、标志、过程、特点和影响等,总结出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规律及认识。 横向联系即要从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入手,理清形成特征的背景和影响,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将该专题的历史现象与同时期世界史上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进一步认识其实质,并进行评价。如将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改革开放等整合为20世纪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再如把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新中国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知识整合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嬗变等。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考纲要求】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知识组合】1、早期政治制度 2、中央集权制度 【重点辨析】补充并结合有关材料重点解析几个重点问题,如宗法制度的现实影响、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的演变趋势、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人才选拔标准和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等。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2、必修和选修(课内与课外):历史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现如今高考教材已不是命题的最重要的资源,在新高考中,命题材料和思路要比命题的内容更重要。 考纲可以告诉考生的考试内容,但不能告诉考生的材料和思路。 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史学观念被不断运用到高考命题之中,给我们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除了要能够熟练把握和重组历史教材外,还要有高超的“课外研究”功夫。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1)教材存在缺陷(刘芃语)。 必修课本里缺少世界大战、改革,非常不利于整体构建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把教材再做整合,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成的学科体系。 在命题过程中选考试题的设计思路:什么是改革?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政治现象。战争还有哪些?和平与发展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近两年高考选做题来看,特别是改革题,有关背景材料都不是教材中重点描述的哪些改革,如榷盐法、盟旗制度。 对于必考试题,政治、经济、文化只是为了思考的方便,不能孤立存在,由此要注重“贯通”——古今关联,中外贯通,即基于此而有意识提出的。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在二轮复习过程中,我们如果有条件,每天用半小时通过多媒体或班班通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同学们选播一些时政要闻、经典史料,适时开展一些讨论,无疑是补充学生认知、扩充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的好方法,没有条件,即使是选编一些文摘类的材料(如《文综园地》)给学生阅读,也是不错的办法,以弥补教材知识的不足。 我们课堂上主体复习内容应该是三本必修教材,而对于选修课本,将四本书都进行认真复习,一是没有时间,二是不一定有好的效果,我们学校历史备课组是准备重点复习选修一和选修三,既保证学生有选择的机会,更是为了弥补必修教材知识的欠缺。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2)学习任重道远。 高考历史试题越来越专业化,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多了解学术研究动态,了解高校教师的命题思路。华南师大黄牧航教授建议多读《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相应的刊物。他还认为中学教师与高校教师思考问题角度不同,所以一线教师不要盲目押题,误导学生,并建议多做近年来高考试题,多分析,多研究命题思路、角度等。 今年第1-2期的《中史参》中袁伟时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学术报告、徐赐成关于高考能力考查取向与塑造的感悟、李付堂关于近代前期思想解放和朱徐峰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教学设计等文章很值得一读,能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本次二检,陈志雄老师关于蒋介石抗战思想、美国大学教育、全球化的内涵、明清休闲文化等试题透露出的“课内知识、课外功夫”就是很好的学术思想和动态的体现。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历史复习需要新史观的指导,目前比较认同的史学范式包括: 文明史观,即从文明演进角度理解阐释历史,分析文明的演进与交融。 现代化史观,即以现代化史观认识归纳近代发展历程。 全球史观,即以整体史观整合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社会生活史观,也可以理解为非英雄史观,从社会多层次演进与变迁认识历史的演变。 甚至还有包括与文学、数学、制度学、美术、统计、地理、人口等众多学科的交叉运用等,如果有精力,我们都需要加以学习和认识。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我们中学教师一般很少有机会整体阅读到时下大学经典历史教材和史学名家的著作文章,我们更没有多少精力去研究时下的优秀的史学成果,但是现在网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与发达,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网络的力量,搜集到丰富的史料资源,捕捉到重要的史学动态。 如果我们的历史老师还没有形成“百度一下”的习惯,经常关注相关网站上有关历史研究的报道和动态,研读有关的文章,发掘对教学有用的史料,如果我们还仅仅停留在于网上下载几套试题拼凑给学生练习,那么我们的自身的学习任务和对学生的教育任务就没有很好的完成。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3、训练和讲评 经验告诉我们,适当的训练和精道的讲评也是历史高考复习的有效途径,但是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把握训练的密度、深度和强度,如何做到讲评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恐怕还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1)高考题是最佳训练材料。 高考题基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我们一定要对教材知识、材料和训练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甄别,大胆进行“减法操作”,突出重点,重质轻量,以质取胜,以落实为要;以有效地培养能力为目的,不要盲目加大训练量,大搞题海大战,只会造成浅尝辙止、囫囵吞枣的后果。 选取近年经典的高考试题针对性训练和充分讲评,如2011年第40题“官员选拔德才观的变化”和第41题“西方崛起因果评论”就很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花上几节课的功夫,分类进行不同题型选择题和主观题的研究与分析,每节课重点给学生几个方法和技巧,无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关于历史备考的有效性策略 (2)答题规范和技巧不可小视。 训练要适度:“精练”就是要提高训练题的质量,控制训练题的数量,不要搞题海战术,巩固性训练、拓展性训练、模拟性训练都要少而精; 方式要灵活:各种训练要求有所区别,巩固性训练可当堂处理,可采取口头提问、笔答、板演等形式,拓展性训练量力而行,由学生自主决定; 模拟要到位:定时定量,从内容到形式体现高考特点与要求,重视规范使用答题纸的问题。重在解题速度、方法技巧、卷面以及书写规范等。 让学生反思:每次训练结束后,不仅仅老师要做好分析和讲评,学生自己也要不断反思,发给学生一份《文综训练反思表》,要求学生从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规范层面记录下自己的答题得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潘传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潘传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结语】高考命题掌握在国家考试研究人员和大学教授手中,近些年的历史高考试题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难,其原因就如黄牧航教授所说,专业化趋向过甚、太强,远远超出了中学生的实际能力,甚至超过了对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生的要求。我们的中学生毕竟心智发育不够健全,其学习精力、认知能力和社会实践毕竟有限,对于长期从事历史专业研究、甚至尚处于不够成熟时期的有些前沿理论不会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很有限,加之学习条件、生存环境的恶劣,也极大的制约了中学历史研究的进程和步伐,远远达不到专家们所希望的专业化水准。
潘传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潘传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但是因为高考方向性的正确性、国家考试的权威性,我们在希望命题适当考虑中学历史教育实际的同时,“怨天尤人”、“盲目愤青”已经没有意义,唯有在现有条件下,努力缩小与新课标、高考要求,加快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成长,别无选择。 如何在新课标高考背景下,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确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思考、探索和研究,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够交流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潘传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潘传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谢谢各位,敬请批评指正 欢迎加入我们的QQ群:21416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