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602 Views
主 要 内 容. . 一、概述 二、挥发油的通性 三、挥发油的提取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五、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分布:菊科、芸香科、伞形科植物,如:小茴香等。 存在:全株、花、叶、根、根茎. 一、概 述. 定义: 植物存在或中草药中一类具有芳香气味; 在常温下能挥发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生物活性. 多具有祛痰、止咳、平喘、驱风、健胃、解热、镇痛、抗菌消炎等作用。如: 柴胡挥发油制备的注射液 —— 退热 丁香油 —— 局麻、止痛 薄荷油 —— 清凉、驱风、消炎、局麻
E N D
主 要 内 容 一、概述 二、挥发油的通性 三、挥发油的提取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五、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分布:菊科、芸香科、伞形科植物,如:小茴香等。分布:菊科、芸香科、伞形科植物,如:小茴香等。 存在:全株、花、叶、根、根茎 一、概 述 定义:植物存在或中草药中一类具有芳香气味; 在常温下能挥发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生物活性 多具有祛痰、止咳、平喘、驱风、健胃、解热、镇痛、抗菌消炎等作用。如: 柴胡挥发油制备的注射液——退热 丁香油——局麻、止痛 薄荷油——清凉、驱风、消炎、局麻 临床应用:樟脑、冰片、薄荷脑、丁香酚等。 在日用食品及化学工业上也是重要的原料。 一、概 述
化学组成 挥发油所含成分比较复杂,一种挥发油中常常含有几十种到一、二百种成分。如 在食品方面——茶叶挥发油含150几种成分 波萝含有117种香味成分。 虽然成分多,但往往其中有某数种成分所占份量较大,且有一定的比例,所以仍能具有一定的性质。 一、概 述
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化物。其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化物。其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大多是生物活性较强或具有芳香气味的主要组成成分。 如:薄荷油——含薄荷醇(menthol)8%左右 樟脑油——含樟脑(camphor)约为50% 一、概 述 化学组成 1.萜类化合物
大多是苯丙素衍生物(苯丙烯、苯丙烯酚、苯丙烯醛等)。如:大多是苯丙素衍生物(苯丙烯、苯丙烯酚、苯丙烯醛等)。如: O M e O M e O M e O M e M e O O M e O M e M e O H C H 3 H H C H H 3 榄香素 顺式甲基异丁香酚 细辛醚 asarone, α-asarone cis-methylisoeugenol elemicine 一、概 述 化学组成 2.芳香族化合物
指小分子的烷、烯、脂、酸类成分。 如:松节油——正庚烷(n-keptane) 除上述三类化合物外,还有一些挥发油样物质,如芥子油(mustard oil)、挥发杏仁油(volatile bitter almond oil)、大蒜油(garlic oil)等,也能随水蒸气蒸馏,故也称之为“挥发油”。 一、概 述 化学组成 3.脂肪族化合物 4.其它类化合物
主 要 内 容 一、概述 二、挥发油的通性 三、挥发油的提取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五、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㈠性状 1.颜色:大多为无色或微带淡黄色,也有少数具有其它颜色。如: 洋甘菊油因含有薁类化合物——显蓝色 麝香草油——显红色 2.气味:大多数具有香气或其它特异气味,有辛辣烧灼的感觉,呈中性或酸性。挥发油的气味,是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 二、挥发油的通性
3.形态:为透明液体,有的在冷却时其主要成分可能结晶析出。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如薄荷脑、樟脑等。3.形态:为透明液体,有的在冷却时其主要成分可能结晶析出。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如薄荷脑、樟脑等。 4.挥发性:指在常温下可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痕迹,这是挥发油与脂肪油的本质区别。 ㈡溶解度 脂溶性,不溶水 易溶——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油脂等 二、挥发油的通性
㈢物理常数 比重:多数比水轻,也有比水重的(丁香油、桂皮油),相对密度在0.85~1.065之间。 沸点:一般在70~300℃之间,具有随水蒸气而蒸馏的特性。 光学活性:大多有光学活性,比旋度在+97°~177°范围内。且具有强的折光性,折光率在1.43~1.61之间。 二、挥发油的通性
㈣稳定性(氧化性) 产品应贮于棕色瓶内,装满、密塞并在阴凉处低温保存。 二、挥发油的通性
主 要 内 容 一、概述 二、挥发油的通性 三、挥发油的提取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五、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㈠水蒸气蒸馏法 水 油 三、挥发油的提取 药材+水/直火加热 共水蒸馏: 蒸出 易糊化,不适合淀粉等药材
㈠水蒸气蒸馏法 油 水 三、挥发油的提取 通入水蒸气蒸馏: 药材 水蒸气加热 蒸出 不易糊化,油纯
㈡溶剂提取法 1、有机溶剂溶剂:Pe、CCl4、CS2、ben回流法浸渍 特点:脂溶性杂质多,油纯度低 三、挥发油的提取
2、油脂浸取法:牛脂、猪脂肪油(半固体)用于贵重药材2、油脂浸取法:牛脂、猪脂肪油(半固体)用于贵重药材 特点:室温进行、纯度高,质量高(化学成分不易改变) 三、挥发油的提取
3、冷压法 捣碎→冷压→静置分层→粗品 三、挥发油的提取
4.超临界液体萃取法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和溶剂萃取技术相似。 特点:防止氧化、热解及提高品质; 所得芳香挥发油气味与原料相同。 工艺技术要求高,设备费用投资大。 三、挥发油的提取
主 要 内 容 一、概述 二、挥发油的通性 三、挥发油的提取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五、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冷冻处理、分馏法、化学法、色谱法 ㈠冷冻处理 将挥发油置于0℃以下使析出结晶,如无结晶析出可将温度降至-20℃,继续放置。取出结晶再经重结晶可得纯品。 例:薄荷油制备薄荷脑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薄荷油 -10℃放置12小时 析出粗脑 稀脑油 (第一批) -20℃冷冻24小时 析出粗脑 (第二批) 加热熔融 0℃冷冻 较纯薄荷油
㈡分馏法 利用成分沸点不同,气化先后次序不同进行分离的。 影响沸点的因素:1)分子量:Mw大,bP大 2)极性:极性大,bP大 各种萜类的沸点规律:倍半萜bP>单萜bP C数相同:三烯萜bP〉二烯萜〉单烯萜〉烷萜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官能团影响:-COOH〉醇〉醛酮〉醚〉烯〉烷烃 O H O l-薄荷醇 menthol 桉油精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170 167 206 216
方法:减压蒸馏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vio 10mmHg 35--70 单萜烯挥发油 vio 10mmHg 〉100 倍半萜及含氧物
㈢化学方法 ⑴碱性成分的分离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⑵酸性成分的分离
㈢化学方法 (3〕醛、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亲脂性的羰基成分转为亲水性的加成物而分离。 ①亚硫酸氢钠法(NaHSO3) ②吉拉德法(Girard)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2.利用官能团特性进行分离 ⑵醛、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①亚硫酸氢钠法(NaHSO3)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㈢化学方法 温度高,可使双键加成,反应不可逆
2.利用官能团特性进行分离 ⑵醛、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②吉拉德法(Girard)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㈢化学方法
㈣色谱法(络合薄层) 硅胶层析对于分离上面两个异构体是无能为力的。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㈣色谱法(络合薄层) 硝酸银薄层(即AgNO3硅胶薄层层析) 利用AgNO3能与>C=C<形成络合物,来进行分离 主要用于 1.碳原子数相等而其中双键数不等的化合物 2.用于分离顺反异构体 实验方法: 2.5% AgNO3水溶液调糊制板。柱:20% AgNO3装柱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㈣色谱法(络合薄层) 吸附规律:(吸附力大小) 1.双键 > 叁键 2.双键多 > 双键少 3.末端双键 > 顺式 > 反式 4.环外双键 > 环内双键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主 要 内 容 一、概述 二、挥发油的通性 三、挥发油的提取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五、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㈠物理常数的测定——比重、旋光、折光等 ㈡化学常数的测定 1.酸价:指中和1克挥发油中的游离羧酸和酚性成分所需要的KOH毫克数。 2.酯价:1克挥发油中的酯水解时所需要KOH毫克数。 3.皂化价:酸价 + 酯价,即1克挥发油所需KOH的总量。 五、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三)一般检查:纸斑试验:样品/Et2O滴在滤纸上,挥散的为挥发油,反之为油脂(三)一般检查:纸斑试验:样品/Et2O滴在滤纸上,挥散的为挥发油,反之为油脂 五、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㈣层析法的应用 1.薄层层析 吸附剂:硅胶G或氧化铝 展开剂:石油醚 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 显色剂:香草醛-浓硫酸 五、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㈣层析法的应用 2.气相色谱法 主要用于挥发油中已知成分的鉴定,即利用已知成分的对照品与挥发油在同一条件下,相对保留值所出现的色谱峰,以确定挥发油中某一成分。 五、挥发油成分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