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全面突破雪线 ——基础知识+常见题型
雪线 一、含义: 永久积雪区的最低界限,即常年积雪的下界。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水多,每年降水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即为终年积雪区的下界线,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气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把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实为一个地带,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在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有多年积雪和冰川的形成。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
雪线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雪线高 气温: 气候 降水: 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小---雪线高。 山势: ①雪线及以下:陡---雪线高;缓---雪线低 地貌 ②雪线及以上: 平坦的缓坡,积雪易遭风吹蚀,而使雪线抬高; 陡峻的山坡,往往发生雪崩,而使雪线下降。 阳坡:T高---雪线高 坡向: 阴坡:T低---雪线低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在中国西部,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雪线高度由6000米依次下降到5500米、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再往北到北极地区,雪线降至海平面。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雪线高度取决于年降雪量的多寡。在青藏高原,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为500~800毫米,雪线高5500~6000米;阿尔卑斯山脉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雪线高度仅2700米左右。祁连山东段的年降水量大于西段,雪线由东(4600~4700米)向西(5000米)升高。地形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而间接影响雪线高度。在同一山地,南坡的雪线通常比北坡高。但在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气温和年降水量相差极大,致使南坡雪线(4500米)比北坡雪线(5900~6000米)低1400~1500米。
雪线高度不仅有空间差异,在时间上也有一定变化。空气变冷、变湿,导致雪线降低;反之,引起雪线上升。这种变化有季节性的,也有多年性的。第四纪时期几次大的气候波动,出现冰期和间冰期,都引起雪线的大幅度升降。故古雪线升降是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
雪线高度受气温、降水、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地而异。 雪线高度受气温、降水、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地而异。 1. 气温: 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如赤道附近的安第斯山为4800~5200米,天山为3500~4200米,北新地岛为600米。 2. 降水: 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否则,反之。副热带高压区降水量少,雪线最高。为5000~6400米;赤道地区降水量多,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迎风坡降水量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少,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北坡雪线高达5800米。 3. 地形: 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的影响。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雪线高,阴坡则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雪线较高,坡缓的地方则相反。 4. 气候: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根据材料可知,昆仑山冰川融化速度加剧,雪线每年最快上升可达百米。
三、雪线纬度分布规律: 由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四、雪线的实际应用 1. 我国天山北坡的降水量较南坡__________,雪线较南坡_________。 答案:多 低
2. 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 S坡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 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答案:B
3. 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为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时,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雪线的纬度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北半球雪线最大高度应出现在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阿尔卑斯山_________(南、北)坡雪线高度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喜马拉雅山_________(南、北)坡雪线高度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由副热带向高低纬度递减 (2)副热带地区 纬度低、热量充足,积雪比较容易融化;多下沉气流,晴天多,易融化,降水少 (3)北 北坡为阴坡,蒸发量小,加之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 (4)南 南坡为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水汽在南坡产生大量降水
4.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读“地球上的雪线高度图(右图)”,完成1~3题:4.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读“地球上的雪线高度图(右图)”,完成1~3题: 1. 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 ( )A. 降水量、蒸发量和地形B. 气温、地形和坡向C. 降水量、气温和地形D. 山势、降水量和纬度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北半球的雪线高度对称分布B.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雪线比南半球同纬度地区高C. 赤道地区的雪线最高D. 北极圈地区没有雪线3.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线高度是 ( )A. 6 000米 B. 4 500米C. 2 500米 D. 2 000米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全球雪线分布规律以及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 根据全球雪线分布曲线,可以看出雪线高度分布总的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说明与气温呈正相关,而在赤道地区偏低,在副热带地区偏高,说明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另外与地形也有关;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由于是陆地,而南半球高纬度为海洋,故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雪线比南半球同纬度地区高;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地区,从图中可以读出雪线高度低于5 000米,大约为4 500米。 【答案】 1. C2. B3. B
5. 2005年10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测量精度为±0.21米,下图为珠穆朗玛峰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两题。5. 2005年10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测量精度为±0.21米,下图为珠穆朗玛峰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1. 甲点的海拔最有可能的是 ( )A. 5 600米 B. 4 900米 C. 6 100米 D. 5 000米2. 图中所画雪线正确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 图可知,甲地在5 000米和6 000米两条等高 线之间,故选A。2. 珠穆朗玛峰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降水量大,冰川类型为海洋性冰川,生长快,消融快,雪线低;北坡相反,雪线反比南坡高,由此判断A、C两项不正确。④线在南坡的最低高度只有2 000多米,如果此线是雪线,则山麓的海拔即使为0米,一年中最高月气温也只有12℃左右,显然是不可能的,D项错误。故选B。 【答案】 1. A2. B
6. 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为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时, 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雪线的纬度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北半球雪线最大高度应出现在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阿尔卑斯山__(南、北)坡雪线高度低,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喜马拉雅山___(南、北)坡雪线高度低,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由副热带向高低纬度递减 副热带地区 纬度低、热量充足积雪容易融化;晴天多,易融化,降水少 北 北坡为阴坡,蒸发量小 南 南坡为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水汽在南坡产生大量降水
7.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3题。7.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3题。 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2.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A B
A 3.依图示可知( )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8.读图“四个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8.读图“四个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可能位于智利B.②可能位于加拿大 C.③可能位于西伯利亚D.④可能位于澳大利亚西部 C
9.下图为阿尔卑斯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影响图中阿尔卑斯山南、北坡雪线高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B ①热量因素 ②降水因素 ③相对高度 ④海陆位置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10、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6—7题10、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6—7题 6.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是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7.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气温T(T冬表示冬季气温,T夏表示夏季气温)应是( ) A.T冬<18℃ B.T夏<18℃ C.T冬<10℃ D.T夏<20℃ B B
11.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线,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下图是雪线地球上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11.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线,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下图是雪线地球上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 (1)、从图示信息看,造成地球上雪线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海拔高度 D. 洋流 (2)、与雪线纬度分布规律基本相似的是: A. 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 B. 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C. 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D. 对流层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1)、B ( 2)、C
(3)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4)雪线上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一般来说,降水量、——、——是影响雪线的三大因素。 (5)由图中可以看出纬度和雪线高度的关系是————————————。 (6)该图表明,雪线位置最高处并没有出现在赤道,而是出现在南北两侧的副热带高压带,请说明原因。
( 3)、B ( 4)气温 地形 (5)低纬度雪线位置高,高纬度雪线位置低。或答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6)南北两侧的副热带高压带同赤道带温度差别并不显著,降水量却相当悬殊,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量急剧减少,气温高,因而使雪线上升到最大高度。
12.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为积雪且终年不化时,这个高度就被称为雪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为积雪且终年不化时,这个高度就被称为雪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雪线的纬度分布特征是。 (2)由图可知,北半球雪线最大高度应出现在原因是 。 (3)阿尔卑斯山 (南、北)坡雪线高度低,原因是 。 (4)喜马拉雅山 (南、北)坡雪线高度低,原因是
(1)由副热带向高、低纬递减(2)副热带地区(或20°-30°N)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积雪容易融化;多下沉气流,晴天多,积雪易融化(3)北北坡为阴坡,蒸发量小,加之北坡为迎风坡,大西洋水汽在北坡产生大量降水(4)南南坡为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水汽在南坡产生大量降水(1)由副热带向高、低纬递减(2)副热带地区(或20°-30°N)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积雪容易融化;多下沉气流,晴天多,积雪易融化(3)北北坡为阴坡,蒸发量小,加之北坡为迎风坡,大西洋水汽在北坡产生大量降水(4)南南坡为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水汽在南坡产生大量降水
思维拓展: 1. 比较珠穆朗玛峰南坡和北坡的雪线高度,并解释成因。 2.比较阿尔卑斯山南坡和北坡的雪线,并解释成因。 3.判断天山A、B两坡何处是南坡,何处是北坡,并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