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k likes | 1.28k Views
全方位德育 学校德育途径的探索. 黄向阳 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xyhuang@dedu.ecnu.edu.cn. 各位老师 早上好! . 导言:全员德育的困境. 我国中小学习惯于把德育视为学校的首要“工作”,把德育当作“工作”去计划、安排、执行、监管、检查、评估。 我国中小学视全体教职员工为“德育工作者”,在每个人的本职工作之外另外设置德育“岗位”或安排兼职的“德育工作”。 我国中学设置专门的部门(德育处或政教处),小学设置专业的干部(德育教导)具体领导和管理学校的“德育工作”。
E N D
全方位德育学校德育途径的探索 黄向阳 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xyhuang@dedu.ecnu.edu.cn
各位老师 早上好!
导言:全员德育的困境 • 我国中小学习惯于把德育视为学校的首要“工作”,把德育当作“工作”去计划、安排、执行、监管、检查、评估。 • 我国中小学视全体教职员工为“德育工作者”,在每个人的本职工作之外另外设置德育“岗位”或安排兼职的“德育工作”。 • 我国中学设置专门的部门(德育处或政教处),小学设置专业的干部(德育教导)具体领导和管理学校的“德育工作”。 • 我们在加强部分工作人员(如班主任)和个别职能部门(如德育处)的德育责任的责任的同时,却削弱了其他工作人员(普通科任教师)和职能部门(教务处、总务处)的德育职责。
导言:全员德育的困境 • 什么是德育?德育果真是学校的一项工作吗?如果是,那么学校德育包括哪些具体工作? • 德育果真是全体教职工的工作吗?如果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为什么普通任课教师甚至连参加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的资格也没有?为什么政教处或德育处只管辖和指导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我们的制度承认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吗? • 如果德育不是工作,它又是什么?德育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性质?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何种地位?实施全员德育需要何种德育观?
一、教育及其目的-手段框架 • 什么是教育? • 教人以知识和技能就是教育吗? • 教人偷窃是教育吗?教孩子占别人的便宜是教育吗?教学生作弊是教育吗?总之,教人干坏事是教育吗? • 教育工作者与教唆犯有什么区别?教育与教唆的区别何在?
教例1:雾都孤儿 奥利弗是个孤儿,在教区贫民院里长大。
奥利弗九岁时被卖到棺材店里学徒,备受欺侮。奥利弗九岁时被卖到棺材店里学徒,备受欺侮。
奥利弗只身来到伦敦,举目无亲。小偷道奇儿把他带到一个贼窟,介绍给了窃贼团伙的头目费金。费金请奥利费坐下来一道用吃早饭。奥利弗只身来到伦敦,举目无亲。小偷道奇儿把他带到一个贼窟,介绍给了窃贼团伙的头目费金。费金请奥利费坐下来一道用吃早饭。
奥利弗看着道奇儿一一掏出偷来的钱包、怀表、手绢,交给了费金。费金赞扬说:“好孩子!好孩子!” 奥利弗看着道奇儿一一掏出偷来的钱包、怀表、手绢,交给了费金。费金赞扬说:“好孩子!好孩子!”
费金问道:“你说他能干吗,奥利弗?” 奥利弗羡慕地说:“他可真能干!”
费金:“你想不想像道奇儿那样,转眼间就弄到好些手绢?”费金:“你想不想像道奇儿那样,转眼间就弄到好些手绢?” • 奥利弗:“想,只要你愿意教我。” • 费金:“一定教你,一定!”
费金装出一副绅士闲逛的样子,小偷们设法从他身上偷东西。费金装出一副绅士闲逛的样子,小偷们设法从他身上偷东西。
小偷们向奥利弗展示从费金身上偷来的东西,奥利弗十分惊讶和不解。小偷们向奥利弗展示从费金身上偷来的东西,奥利弗十分惊讶和不解。
费金发现连藏在帽子里的手帕都被偷走了,也露出一惊讶的表情,逗得奥利弗开怀大笑。费金发现连藏在帽子里的手帕都被偷走了,也露出一惊讶的表情,逗得奥利弗开怀大笑。
费金:“他们都去干活了。得跟他们学,要照他们的话干,多跟他们商量商量。特别要听道奇儿的话,这个人将来不得了,你跟他没错!” 费金:“他们都去干活了。得跟他们学,要照他们的话干,多跟他们商量商量。特别要听道奇儿的话,这个人将来不得了,你跟他没错!”
费金:“我的手绢是不是露在口袋外边了?” • 奥利弗:“是啊。” • 费金:“你能不让我觉得就拿走它不?”
奥利弗学着小偷的样子,小心而快速地抽走了费金口袋里的手绢。奥利弗学着小偷的样子,小心而快速地抽走了费金口袋里的手绢。 • 费金问:“拿走了?” • 奥利弗亮出偷来的手绢,得意地说:“就在这儿!”
费金掏出一先令,塞给奥利费:“这个钱赏给你。”费金掏出一先令,塞给奥利费:“这个钱赏给你。” • “谢谢你!”奥利弗喜出望外。 • 费金鼓励道:“你好好干下去,你准能成一个大人物。” • 奥利弗眼里闪烁着光芒,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教例1:雾都孤儿 • 费金教奥利弗偷东西是教育吗? • 是教育 • 不是教育 • 是教育,不过是一种有害的教育 • 费金是教育工作者吗? • 是教育工作者 • 不是教育工作者 • 是教育工作者,不过是个有害的教育工作者
(一)教育的道德性质 • 教、教唆、教育有什么区别?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必然包含使人为善的意图和努力
“教育”的道德标准 教育必须包含道德的目的或善意 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产生有益的影响 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
(二)教育目的 • 教育必然包含使人为善的意图和努力,没有道德的目的,就无所谓教育。德育代表的就是教育中使人为善的意图和努力,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 • 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及审美能力发展,只有服务于一定的道德目的,包含使人为善的意图,才是称得上是教育,才称得上是智育、体育、美育。德育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属于全面发展教育目的或任务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不是学校的具体工作,而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或归宿。
(三)教育手段 • 教例2:课间冲突 • 课间休息时,甲生乙生在教室里打闹。甲生不小心踩在乙生脚上,乙生疼痛不已。两人因此发生口角,拉拉扯扯,吵吵嚷嚷,闹到教师办公室,要班主任评理。 • 思考与交流 • 如果你是班主任,了解事情原委之后会怎么处理? • 贵校的班主任遇到类似的事情,一般会怎么处理?
分析下列处理方案 • 班主任:“你们两个都给我闭嘴!不许吵架!以后也不许打闹了!” • 班主任:“甲同学,你应该向乙同学道歉。”甲道歉后班主任又说:“乙同学,请你原谅他!” • 班主任对乙生说:“甲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他。你也可能无意之中伤害别人,这种情况下你不也希望对方原谅你吗?”接着对甲生说:“你虽然不是故意的,但你还是踩痛了乙,你该主动向他道歉,请求他原谅你。”
分析下列处理方案 • 利用晨会、夕会、班会或品德与社会课时间,召开班级会议,专门讨论课间休息活动问题和同学相处问题。 •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内容或课堂生活的契机影响学生的相处之道。 • 课间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之逐渐养成课间文明行为习惯。 • 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舆论和风气。
教育目的 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 教育工作 管理 指导 教学 训练 环境营造 (四)教育目的-手段框架
(五)全方位德育 指导 训练 服务 学校德育 管理 教学 环境
二、学生行为管理 问题与思考 • 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管理? • 学生管理“管”什么? • 靠什么管理学生? • 如何使学生在管理中受到教育?
(一)学生管理问题的发生 • 如果不紧紧而灵活地抓住管理的缰绳,那么任何课都是无法进行的……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第23页) • 只有当教育者根据学生成长各个阶段的真实需要和兴趣来设计教学时,管教的问题才不会出现。因为管教的出现是学校教学设置的错误,而不是学生的错误。(杜普伊斯、高尔顿:《历史视野中的西方教育哲学》,第9页)
学生管理“管”什么? 哪些学生问题可通过适当管理加以解决? 哪些学生问题依靠“管”的方式难以奏效? 靠“管”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去解决? 早恋 打架 迟到 抄袭 网瘾 厌学 考试紧张焦虑 打闹 取叫绰号 欺负弱小 …… (二)针对行为问题的学生管理
(三)人治:诉诸教师个人因素的管理 • 诉诸教师权威的管理 • 诉诸亲密师生关系的管理 • 诉诸教师人格魅力的管理 • 优点与缺陷 • 什么办法可以克服上述管理方式的缺陷?如何确保李老师管和张老师管一个样,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四)法治:诉诸校规的管理 • 理想(高标)-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 • 原则(基准)- 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团结和睦,民主平等,关心集体,维护班级荣誉,勤奋学习,遵纪守法,为人诚实 • 规则(底线)- 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不开小差,按时完成作业,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打闹,不打架,不说粗话脏话,不大声喧哗,不玩危险游戏
1.诉诸规则的行为管理 教例3:陕西省西安市西电集团高中校园十无标准 • 墙壁无脚印及涂、画痕迹 • 地面无痰迹,不乱扔杂物 • 无迟到、早退现象 • 无踢门、乱刻画课桌等破坏公物行为 • 无长明灯、长流水现象 • 无讲脏话、粗话、打架、斗殴、侮辱人格的行为 • 无吸烟 • 考试无作弊行为 • 无奇装异服及化妆现象 • 无喧哗怪叫、无理取闹等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现象
墙壁干净无印迹 地面整洁无脏物 公共设施无损坏 用水用电无浪费 谈吐文明无脏话 团结友爱无打骂 爱护身体无吸烟 穿戴整洁无奇装 完成作业无抄袭 考风端正无作弊 思考与讨论 西电集团高中与金川集团小学的校园十无标准有何不同? 这所小学的十无标准可以怎样完善? 诉诸原则对小学生进行行为管理,诉诸规则对中学生进行行为管理,是不是一种恰当的思路? 2.诉诸原则的行为管理 教例4: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第四小学校园十无标准
为人诚实 不欺骗 不说谎 不作弊 不抄袭 不作伪证 做错事不抵赖 尊重、友爱同学 不打同学 不辱骂同学 不给同学取绰号 不欺负弱小 不损害同学权益 不妨碍同学的自由 原则与规则在校规中的关系
3.从管理向指导过渡 • 行为规则使原则具体化,原则赋予行为规则以理性与情感,是学生管理转向学生指导的教育基础。 • 诉诸原则的管理具有教育意义,不仅使学生理解、认同和遵守行为规则,而且影响学生的一般态度。这种管理,本质上是思想与行为指导。 • 在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基本完成的前提下,诉诸原则的管理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进一步发展。 • 中学生具备理解行为原则的认知能力,使诉诸原则的管理成为可能,变得可行,并且更具说服力。
4.校规的执行 • 校规的清晰化——使全体学生知晓并理解校规; • 建立奖则和罚则; • 公正而一贯地执行学生在校行为规范及相应的奖则与罚则; • 坚定而持久的执行力; • 营造支持校规及其执行的舆论和校风。 …… 上述条件还有什么不足?
(六)自治:有教育意义的管理 • 学生行为管理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 学生行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 如何通过管理让学生受到教育?
1.现象与思考 • 中小学的校规基本要求差不多,为什么学生在小学阶段生比较遵守校规,到中学反而不时违反甚至对抗校规? • 学生在退步吗? •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2.学生参与的管理 教例5:某中师某班学生开班会评议校规,虽然他们实际上几乎没有修改成一条校规,但班会后违反校规的现象锐减。 问题与思考:如何解释学生的这种转变?
3.学生规则判断的发展 • 前习俗水平——为什么要遵守校规? • 阶段1: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 校规是老师制定的,必须服从;违反校规,会受罚。 • 阶段2: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 • 校规是一个报应系统,让表现良好的人得到好报,让表现恶劣的人得恶报。
3.学生规则判断的发展 • 习俗水平——为什么要遵守校规? • 阶段3: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 遵守校规是学生的义务,要做好学生就要遵守校规,违反校规就是坏学生。 • 阶段4: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 • 校规是维持学校生活正常秩序的保障,如果人人都违反校规,我们大家就无法在学校里正常学习和开展活动。
3.学生规则判断的发展 • 后习俗水平——为什么要遵守校规? • 阶段5: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 • 校规是在一所学校全体学生为共同生活达到一系列的约定,这种约定一旦达成,大家就应该遵守。但是,如果情况发生变化,我们也可以通过正当的程序加以修订。 • 阶段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 出于正义和尊重人的原则,我恪守校规。但出于同样的理由,我反对那些违背正义和人的基本权利的任何限定。即使它们以“校规”的名义颁布,我也拒绝听从。
4.学生自治 • 从他律到自律 • 从个人自律到班级自治 • 班会制度 • 班干部制度 • 监督与评议制度
北京市陈经伦中学班级干部“部委制”改革试验北京市陈经伦中学班级干部“部委制”改革试验 德 育 处 班级管理部 班 长 班 委 16 个 学习委员 学习工作部 教 学 处 信息委员 信息工作部 科技工作部 科技委员 电教委员 电教管理部 体育工作部 体育委员 图书委员 图书管理部 文艺工作部 文艺委员 支部书记 支部工作部 团 委 卫生工作部 卫生委员 宣传工作部 宣传委员 心理工作部 心理委员 组织工作部 组织委员 物 公物管理部 公物委员 爱心社长 志愿服务部 德育处(国务院)对各个处室(部委)给予支撑和管理
三、学生指导 • 管住就行,为什么还要指导? • 学生中哪些问题靠管解决不了? • 这些靠管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管理 告示:本校同学即使无意将球踢进军部大院,亦不得翻墙捡拾。 试分析此告示的缺陷。如何弥补? 指导 告示:如不慎将足球踢入军部大院,可到军部警卫室交涉,请警卫员将球捡回。 试比较左右两条告示的异同。 教例6:澳门理工学院告示
(一)学生指导的功能 • 矫正功能:针对已发生的问题 • 预防功能: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 • 发展功能:针对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发展
1.纠正性指导 • 教例2:课间冲突 • 课间休息时,甲生乙生在教室里打闹。甲生不小心踩在乙生脚上,乙生疼痛不已。两人因此发生口角,拉拉扯扯,吵吵嚷嚷,闹到教师办公室,要班主任评理。 • 班主任对乙生说:“甲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他。你也可能无意之中伤害别人,这种情况下你不也希望对方原谅你吗?” • 班主任对甲生说:“你虽然不是故意的,但你还是踩痛了乙,你该主动向他道歉,请求他原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