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306 Views
望 海 潮 柳 永.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1 .进一步了解作者柳永;了解词的相关知识,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2 .了解本词虽为婉约词人所作,却是近于豪放。 3 .学习铺陈手法,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习重点. 1 、 这首词的写景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 2 、名句欣赏。. 学习方法 1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E N D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了解作者柳永;了解词的相关知识,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2.了解本词虽为婉约词人所作,却是近于豪放。 3.学习铺陈手法,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习重点 1、这首词的写景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名句欣赏。 学习方法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望海潮(柳永) 听朗读,感知课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整体感知: 1、参考课文注释,扫清字词障碍。 2、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3、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惊叹 赞美 艳羡
问题探究 1、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绘出来?
问题探究1、 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染 点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拓展 【2013广东卷第10小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 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 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 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 分析。(3分)
理解 这是一首明写客中思家实则蕴含作者故国之思的小令。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 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楼上谁将玉笛吹”。李白有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 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小令从一开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乡、故友的感情 基调。 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作者因闻笛而起故乡之思,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 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这一画面在缕缕凄侧的笛声 中推出,更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所谓景语亦即情语。在这两个画面 的背后。读者似亦可窥见作者此时的心境。 “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劳 劳”,忙碌貌。此句渭春天的燕子正忙着觅食、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 里,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浪。“落落梨花雨一枝”。“落落”,孤独貌。白居 易《长恨歌》中形容在仙界的杨贵妃的孤寂形象:“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 枝春带雨。”张词显然是由此化出。并在前冠之以“落落”,更显雨中梨花之 孤寂了。中国古代诗人似总喜以雨与黄昏为背景来寄托其愁绪,如“丁香空 结雨中愁”等等,那么雨中梨花亦可作为寄托愁绪之意象了。上片侧重写眼 前之景,景中含清,不言愁而愁自现。
理解 下片侧重抒情,将上片压抑在画面背后的愁绪直 抒而出。 下片前三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修禊”,为古 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定为三月初 三)到水边嬉游采兰。以驱除不祥,称为修禊。王羲 之《兰亭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卖饧时”,亦古代 之风俗。寒食节这一天要食饧(糖)粥。此句谓寒食 节将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 将两个节日名列出,我们似可看到飘零异乡的游子正 扳着手指算着临近的故乡节日。
理解 “故乡唯有梦相随”,一个“唯有”道尽了作者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深 深苦衷。作者在《渡江云》一词中这样形容自己飘泊他乡的情景:“荒 州古溆,断梗疏萍,更飘流何处?”也许写自己在梦中对故乡的思念, 尚未能尽意,接下便以具体的动作写自己的思乡情怀:“夜来折得江头 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此二句谓自己昨夜里不得安眠,愁绪无法排遣, 漫步江头,折得一枝新柳归来,虽非故乡苏堤上的,但也令人愁眉不 展,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远离故乡折柳,实 只能徒增烦恼。作者在《朝中措》中也写道:“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 向谁家?” 这首小令无论是写景或抒情,都极为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矫 饰。作者还成功地运用寻常之景,眼前之物,铺排渲染,深切动人地 把主题由浅入深、由隐至现地表露出来,显示了作者捕捉意境,表达 情感方面的才能。
【提示】 (1)(4分)上片词人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愁苦的思乡之情。 (2)(3分)修禊的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 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他乡而不能参加, 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 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令人愁眉 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