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望 海 潮 柳 永

望 海 潮 柳 永.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1 .进一步了解作者柳永;了解词的相关知识,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2 .了解本词虽为婉约词人所作,却是近于豪放。 3 .学习铺陈手法,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习重点. 1 、 这首词的写景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 2 、名句欣赏。. 学习方法 1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inh
Download Presentation

望 海 潮 柳 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望 海 潮柳 永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了解作者柳永;了解词的相关知识,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2.了解本词虽为婉约词人所作,却是近于豪放。 3.学习铺陈手法,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3. 学习重点 1、这首词的写景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名句欣赏。 学习方法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4.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5.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6. 望海潮(柳永) 听朗读,感知课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7. 整体感知: 1、参考课文注释,扫清字词障碍。 2、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3、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8. 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惊叹 赞美 艳羡

  9. 问题探究 1、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绘出来?

  10. 问题探究1、 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染 点

  11.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2.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13. 拓展 【2013广东卷第10小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 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 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 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 分析。(3分)

  14. 理解 这是一首明写客中思家实则蕴含作者故国之思的小令。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 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楼上谁将玉笛吹”。李白有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 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小令从一开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乡、故友的感情 基调。 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作者因闻笛而起故乡之思,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 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这一画面在缕缕凄侧的笛声 中推出,更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所谓景语亦即情语。在这两个画面 的背后。读者似亦可窥见作者此时的心境。 “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劳 劳”,忙碌貌。此句渭春天的燕子正忙着觅食、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 里,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浪。“落落梨花雨一枝”。“落落”,孤独貌。白居 易《长恨歌》中形容在仙界的杨贵妃的孤寂形象:“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 枝春带雨。”张词显然是由此化出。并在前冠之以“落落”,更显雨中梨花之 孤寂了。中国古代诗人似总喜以雨与黄昏为背景来寄托其愁绪,如“丁香空 结雨中愁”等等,那么雨中梨花亦可作为寄托愁绪之意象了。上片侧重写眼 前之景,景中含清,不言愁而愁自现。

  15. 理解 下片侧重抒情,将上片压抑在画面背后的愁绪直 抒而出。 下片前三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修禊”,为古 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定为三月初 三)到水边嬉游采兰。以驱除不祥,称为修禊。王羲 之《兰亭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卖饧时”,亦古代 之风俗。寒食节这一天要食饧(糖)粥。此句谓寒食 节将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 将两个节日名列出,我们似可看到飘零异乡的游子正 扳着手指算着临近的故乡节日。

  16. 理解 “故乡唯有梦相随”,一个“唯有”道尽了作者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深 深苦衷。作者在《渡江云》一词中这样形容自己飘泊他乡的情景:“荒 州古溆,断梗疏萍,更飘流何处?”也许写自己在梦中对故乡的思念, 尚未能尽意,接下便以具体的动作写自己的思乡情怀:“夜来折得江头 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此二句谓自己昨夜里不得安眠,愁绪无法排遣, 漫步江头,折得一枝新柳归来,虽非故乡苏堤上的,但也令人愁眉不 展,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远离故乡折柳,实 只能徒增烦恼。作者在《朝中措》中也写道:“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 向谁家?” 这首小令无论是写景或抒情,都极为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矫 饰。作者还成功地运用寻常之景,眼前之物,铺排渲染,深切动人地 把主题由浅入深、由隐至现地表露出来,显示了作者捕捉意境,表达 情感方面的才能。

  17. 【提示】 (1)(4分)上片词人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愁苦的思乡之情。 (2)(3分)修禊的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 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他乡而不能参加, 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 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令人愁眉 不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