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likes | 867 Views
调脂策略. 降低总体心血管风险. ● 总体心血管风险:危险因素聚集,影响叠加 (数量,强度) ● 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 ): 卒中,心梗,心血管死亡 ● 调脂目标链: LDL-C 斑块 心血管事件 (降脂) (抗 AS ) ( CVD 保护) ● 血脂干预:降低 CVD 风险贡献最大.
E N D
● 总体心血管风险:危险因素聚集,影响叠加 (数量,强度) ●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 卒中,心梗,心血管死亡 ● 调脂目标链: LDL-C 斑块 心血管事件 (降脂) (抗AS) (CVD保护) ●血脂干预:降低CVD风险贡献最大
美国冠心病死亡率显著下降1980-2000 51% 49% /100,000 N Engl J Med 2007 June 7;356:2388
治疗与危险因素控制对冠心病死亡率降低的贡献治疗与危险因素控制对冠心病死亡率降低的贡献 Smoking 11.7% SBP 20.1% T. Chol 24.2% Physical A. 5.1% BMI -7.6% DM -9.8% PCI for chronic angina (1.3%) 治疗领域中 PCI = 2.4%/46.6% = 5.2% Statin = 8.5%/46.6% = 18.2% CABG for chronic angina 3.7% Statinprimary prevention 4.9% 危险因素+治疗 降胆固醇 = 24.2% 他汀 = 8.5% 调脂 = 32.7% Risk factor reduction Tx of HT 7% 44% 9% Tx of HF 10% 11% Initial Tx for AMI and UA 2nd prevention post AMI or PCI (including statins) N Engl J Med 2007 June 7;356:2388
心血管高危人群 ● AS相关疾病:CHD,IS,PAD ● T2DM ● 10年CVD风险>20% 个体(SCORE > 10%)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3危险因素 CKD HF AF >80岁
由心血管危险度决定治疗选择 ● 取消血脂“正常范围”或血脂“合适范围”● 采用SCORB系统行心血管危险分层 ( 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 除危险评分<1,且LDL-C <100mg/dl: 均应给予不同层度临床干预 (TLC或TLC+药物治疗)
危险分层评估 ● 心血管危险因素 ● 冠心病 ● 脑梗塞 ● T2DM ● CKD
极高危 ● ACS ● 稳定型冠心病 ● 脑梗塞 ● T2DM ● CKD ● SCORE>10%
高 危 ●单个危险因素显著升高: 男性,吸烟,高血压, 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5% ≤SCORE≤10%
中 危 ≤1% ≤ SCORE≤ 5%
● ● ACS调脂 最大受益人群,获益/风险最佳 作用机制:稳定斑块(上游治疗) 标准治疗:立即启动(1-4D),与基线LDL-C水平无关, 大剂量 PCI他汀序贯式治疗(负荷剂量他汀治疗) 阿托伐他汀80mg(24H前),40mg(3H前), 40mg(30D),20mg(>5年), LDL-C:<70mg/dl或LDL下降>50% ● ● ●
稳定型CHD调脂 全冠脉易损性: 常有多支血管病变 常有多个斑块(≥3) 斑块累积破裂(30%不稳定斑块) LDL-C:<70mg/dl ● ●
缺血性卒中调脂 ●所有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 ● 出血性卒中:无效或有害 ● 其他降胆固醇药:价值不明确 ● 所有高危人群:均应他汀一级或二级预防 ● LDL-C>70mg/dl
CKD调脂 ● 可降低CKD患者CVD风险 ● 可适度延缓肾功能减退,预防发展到ERSD ● 对症状性蛋白尿:具有益作用(2-4期CKD应考虑使用) ● 中、重度CKD:LDL<70mg/dl ● 优先选用经肝脏排泄之他汀
心血管高危人群调脂理念 早:早使用,早获益 强:达到分层靶目标,更多获益 长:长期使用,长期获益 ● ● ●
LDL—C:调脂第一目标 (主要目标)
● 冠心病发生:LDL-C,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主导作用 炎性因子:放大作用 ● LDL-C:升高与冠心病发生线性相关 ● LDLC与MACE:直线相关 RCT:LDL-C每降低1mmol/l,MACE↓21% IVUS:LDL-C↓>50%,斑块进展停止或逆转 ● 获益与基线LDL-C水平:无关 ● 老年:相同获益 ● LDL-C<30-40mg/dl:生存率改善
LDL-C降低阀值 ● 全球血脂指南:未确定最低阀值水平 ● LDL-C生理水平:极低(<30-50mg/dl) ● 降脂药:LDL-C不可能降至10-30mg/dl以下 ● LDL-C受体内稳态调节机制 ● 不存在LDL-C太低之临床情况?
HDL-C ● 高度异质性:不同颗粒HDL-C,功能有差异 ● 表型变异:抗炎→促炎 ●RCT:证据不充分 ● 不作为血脂干预靶点
TG ● 可能是心血管危险因素:非致病性危险因素 ● 致AS机制:直接或间接 ● 卒中:相关性不明确 ● 无干预TG预后相关RCT:证据来自亚组或事后分析 ● 某些人群:应评估,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可进行临床干预 ●CVD高危:代谢性疾病(T2DM,MS) ●LDL-C达标:<100mg/dl, < 70mg/dl ●TG>2.3mmol/l
T2DM,MS ●血脂异常表型:TG↑,HDL-C↓ ●VLDL-C ↑ ●sa-LDL ↑ ●Ox-LDL ↑
调脂其他干预靶点 ●其他调脂指标不明:可考虑TC做治疗靶点 ● 混合型高脂血症,T2DM,MS,CKD: 非HDL-C为次要干预靶点 ●Apo-B:可为次要干预靶点
全球多个指南强烈推荐 ● AHA,ACC,ADA,ASH,ATP ● ESC,ESD,ESH ● WHO ● PCI ● CKD ● IS
● 调脂作用 LDL-C ,TC ,TG , HDL-C 多效性 内皮保护,抗炎症,抗血小板 抗氧化应激 稳定斑块 ●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 粥样硬 化斑块 斑块破裂溶合 及血栓形成 心肌梗死 脂肪条纹 正常 纤维斑块 脑卒中 严重下肢缺血 临床静止期 心绞痛 TIA 间隙跛行-PAD 心血管死亡 年龄增长
CAD:慢性炎症疾病伴急性发作(非适应性炎症反应)CAD:慢性炎症疾病伴急性发作(非适应性炎症反应) 急性冠脉事件 急性冠脉事件 急性冠脉事件 斑块破裂 斑块破裂 斑块破裂 稳定斑块 脆性/稳定的 时间 不稳定斑块 AMI:86%狭窄<于70%
●他汀 7 规律:剂量增加一倍,LDL-C 7%↓ ●他汀调脂有效剂量:LDL-C>30-40% ↓(基线水平) ●他汀连续服用>5年:MACE 35% ↓ ●他汀异质性:药物效应有差异 ●他汀肌肉相关不良反应(MRSE):应关注
他汀治疗反应差异 (同一种他汀,同等剂量,LDL-C改变差异很大) 反应不良:大剂量他汀,50%的患者LDL-C不能达标 ●外在因素: 依从性差,饮食、治疗时间、使用其他药物 ●内在因素: 基因类型 胆固醇代谢通路中,胆固醇合成与吸收是一 对互补机制(抑制合成吸收代偿性增高) 伴高危及极高危因素
启动他汀治疗LDL-C水平 ● ACS,陈旧心肌梗塞: 立即启动(1-4D),早期强化他汀干预 无须考虑基线水平,大剂量 ● 稳定CHD,T2DM,IS,CKD: >70mg/dl:立即启动 <70mg/dl:考虑启动
他汀治疗LDL-C目标值 ●极高危:<70mg/dl LDL-C下降>50% ●高危: <100mg/dl ● 中危: <115mg/dl
他汀 ● 调脂:首选药,基础药,最有效药 ● 抗AS:唯一有效药 ● 降低总体心血管风险:贡献最大的药
WHO心血管预防治疗指南(2008) 调脂药物:唯一推荐他汀 他汀服用:可能终生 ● ●
● 心血管残余风险(剩留血管风险) 应用他汀后,仍有60%-70%心血管事件 未得到有效控制 (大血管事件和微血管并发症) 对策: 协调控制多重危险因素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寻求新干预靶点
R3i(Residual Risk Reduction Initiative ) 减少剩留血管风险行动 ● 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 评估指标:TG、TG/HDL、HDL-C ●临床策略:仅靠他汀降低LDL-C远不够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全部血脂指标恢复正常水平 干预靶点:致AS之血脂异常
● HLP理念: 高血压胆固醇管理策略 抗AS为核心之高血压治疗策略 高血压伴血脂异常 ● 流行病学:中国23%-35%,美国56% ●二者具有正相关性,不受年龄、吸烟、血糖、运动量影响 ● 致AS作用增强 ● 心血管风险增加:10年CVD风险<20%→40% ● 降压+早期降脂:获益更大,综合降低总体心血管风险 ( BP10%↓+TC10%↓→CVD风险45%↓)
筛查早期危险因素 ● 餐后2H血糖 ● 微量蛋白尿
检测亚临床血管病变 ● LVH ● IMT ● PWV
营养补充剂 ● 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证实:以下药物无益 维生素E 维生素C β胡萝卜素 维生素B 普罗布可,Succinobucol ●干预性研究记录:以下药物有益 阿司匹林、多不饱和脂肪、n3脂肪酸类
调脂关注动向 ●他汀引发的临床热点问题: 剩留血管风险 LDL-C最低阀值 低危病人:他汀一级预防价值 强化降脂:获益/安全性 联合调脂:适应症,风险 ●提升临床血脂异常认识水平 ●深入探讨血脂成分之相互关系 ● 寻求新干预靶点:综合调脂
脂必泰的组方配伍 “泽泻汤” 取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古方 中的 泽泻,白术与红曲,山楂配伍而成
脂必泰的组方配伍 红曲 Monacolin K的同系物 红曲特有成分,具有类似他汀的作用 不饱和脂肪酸 红曲特有成分,亦有降脂作用 Monacolin K 开环结构 红曲特有成分,吸收度高,安全性好 Monacolin K 闭环结构 (Lovastatin)
指纹图谱显示脂必泰红曲中含有15种天然他汀成份指纹图谱显示脂必泰红曲中含有15种天然他汀成份
脂必泰调脂和抗炎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估 • 课题负责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 • 课题负责人:赵水平 英文版已发表于2010年 Atherosclerosis 中文版已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 2010年第5期
脂必泰调脂和抗炎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估 • 本研究以阿托伐他汀为阳性对照,观察强化脂必泰胶囊对心血管中、高危患者的调脂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二者对炎性指标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
研究设计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随机 2 周 平均随访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