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情景十八 肺癌病人的护理

情景十八 肺癌病人的护理. 主讲:田维忠. 【 病因 】 至今不完全明确. 1. 吸烟 2. 大气污染 3. 直接接触致癌物 4. 遗传因素 5. 免疫状态、肺部慢性感染等. 【 病理 】. 分 布: 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 大体分类: 中心型肺癌: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 位置靠近肺门者。 周围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 在肺的周围部分者。. 【 组织学分类 】. 1. 鳞状细胞癌

dinos
Download Presentation

情景十八 肺癌病人的护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情景十八 肺癌病人的护理 主讲:田维忠

  2. 【病因】至今不完全明确 • 1.吸烟 • 2.大气污染 • 3.直接接触致癌物 • 4.遗传因素 • 5.免疫状态、肺部慢性感染等

  3. 【病理】 • 分 布: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 • 大体分类: 中心型肺癌: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 位置靠近肺门者。 周围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 在肺的周围部分者。

  4. 【组织学分类】 1.鳞状细胞癌 2.小细胞癌 3.腺癌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4.大细胞癌

  5. 【转移】 1.直接扩散:浸润性生长 沿支气管壁生长并浸润支气管壁 向周围扩散侵入邻近组织和器官 2.淋巴转移:最常见途径 交叉转移:对侧纵隔气管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 3.血行转移:晚期表现 小细胞癌和腺癌的血行转移常见

  6. 【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 • 癌肿在较大的支气管内长大后常引起: 1.刺激性咳嗽:常为干咳 2.血痰:痰中带血点、血丝或少量咯血 3.其他:

  7. 晚期肺癌可产生: 1.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 2.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 3.压迫上腔静脉,静脉压升高 4.侵犯胸膜,引起胸腔积液,往往为血性 侵犯胸膜及胸壁可引起持续性剧烈胸痛 5.侵入纵隔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 6.上叶顶部肺癌( Pancoast,s tumor) 7.血行转移症状

  8. 【诊断】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对肺癌危险人群应定期作胸部X线检查 • 对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者,应提高警惕, 周密检查。 • 对X线检查发现肺部块影者,应提高警惕,周密检查。 • 防癌教育,戒烟

  9. 1.X线检查 2.痰细胞学检查 3.支气管镜检查 4.放射性核素肺扫描 5.纵隔镜检查 6.经胸壁穿刺活检 7.转移灶活组织检查 8.胸水检查 9.剖胸探查 诊断肺癌的主要方法有:

  10. 放射性核素肺扫描 阳性扫描: 阴性扫描: 纵隔镜检查 经胸壁穿刺活组织检查 周围型肺癌阳性率高 转移灶活组织检查 锁骨上、颈部、腋下等处淋巴结或皮下结节病理检查 胸水检查 剖胸探查 肺部肿块经多种检查仍未明确病变性质,而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排除时,如病人全身情况许可,应作剖胸探查

  11. 肺癌TNM分期 • T:原发肿瘤T1~T4;(T0、Tis) • N:淋巴结转移N0~N3; (Nx) • M:远隔转移M0~M1; (Mx) • Ⅰ期 (ⅠA, ⅠB) • Ⅱ期 (ⅡA, ⅡB) • Ⅲ期 (Ⅲ A, Ⅲ B) • Ⅳ期 (Tany Nany M1) • 0 期 (TisN0M0)

  12. 【鉴别诊断】 • 1.肺结核 • 2.肺部炎症 • 3.肺部其他肿瘤

  13. 【治疗】 • 外科手术 • 放射治疗 • 化学药物 • 中医中药 • 免疫治疗

  14. 【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包括病人一般资料、家庭史及既往史,以了解病人的发病情况。 2.身体状况 (1) 生命征象。 (2) 一般健康情况 (3) 营养 (4) 吸烟 (5) 口腔卫生 (6) 呼吸道分泌物

  15. 3.辅助检查: (1)肺功能試验,血气分析。 (2)肺活量(3)胸部X-ray。 (4)支氣管鏡檢查(5)心電圖。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16. (二)术后评估 1.术中情况 手术、麻醉方式与效果、术中出血、补液、输血情况和术后诊断。 2.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伤口与各引流管的情况。 3.心理状态与认知程度

  17. 【护 理 诊 断】 1.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组织病变、肺节切除术后肺组织减少、肺换气功能障碍及麻醉等有关。 2.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疼痛、肺膨胀不全等有关。

  18. 3.疼痛 与手术所致组织损伤有关。 4.潜在并发症 支气管胸膜瘘、出血、肺不张、心律失常、感染等。

  19.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减轻焦虑 2 .纠正营养和水分的不足

  20. 3.改善肺泡的通气与换气功能、预防手术后感染3.改善肺泡的通气与换气功能、预防手术后感染 ①戒烟;

  21. ②IPPB治疗; ③保持呼吸道通畅; ④注意口腔卫生; ⑤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2. 4.术前指导 术前指导是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使患者掌握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具体方法,增加自我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23. 二、术后护理

  24.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病人心率及节律、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幅度及节律,以及双肺呼吸音;观察病人有无气促、发绀等缺氧征象 及时检测血气分析

  25. 氧气吸入 选择适当的供氧方式

  26. 维持呼吸道通畅--翻身 翻身 指身体沿长轴转动,轮换左右侧卧位(侧卧大于45°)或俯卧位。

  27. 维持呼吸道通畅–叩背 叩背 叩击法:手掌呈杯状,有节奏地叩击,每次拍打3~5min 胸廓振动法:在病人呼气时用震动器快速振动胸壁,频率达40Hz

  28. 维持呼吸道通畅--咳嗽 咳嗽 咳嗽是一种防卫机制,可将分泌物松动并挤压到上呼吸道而咯出。咳嗽分为主动咳嗽、辅助咳嗽和刺激性咳嗽

  29. 维持呼吸道通畅—深呼吸 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扩张呼吸道,刺激表面作用物质的产生,并使肺脏的表面扩张,而增加气体的交换面积。

  30. 维持呼吸道通畅 咳嗽与深呼吸是胸腔手术病人自己能够执行的最重要活动。在手术后最初24 ~48小时,应鼓励病人每1~2小时做咳嗽与深呼吸

  31. 维持呼吸道通畅 切口保护

  32. 维持呼吸道通畅—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 是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撞击成微小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而进入呼吸道,进行气道湿化或局部治疗,並使粘稠的分泌物易於清除。

  33. 维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法 吸痰法 鼻导管气管内吸痰 气道冲洗吸痰 气管镜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吸痰

  34. 维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机 呼吸机辅助通气

  35. 维持呼吸道通畅—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①肺部听诊 ②观察痰液性状 ③观察呼吸功能 ④动脉血气分析

  36. 减轻疼痛 合理的止痛可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术后预防性止痛既可避免患者疼痛,又能增加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的用量,我科应用自控式镇痛泵及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取得了较好的止痛效果。

  37. 合适的体位 维持体液平衡 维持胸腔引流管通畅

  38. 早期活动,促成肺扩张 借助床尾拉力带坐起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39. 一侧全肺切除术后的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引流管呈钳闭状态。 (3)控制输液的速度和量:24h补液量宜控制在2000ml以内,20-30滴/分。

  40. 一侧全肺切除术后的护理 (4)观察气管是否居中。 (5)吸痰时,进入气管的上1/2为宜。 (6)有效止痛。 (7)休息。

  41. 饮 食 用黄花、木耳、豆腐、豆芽做成四物汤 鸽蛋银耳汤 心理支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