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569 Views
第 15 章 现代通信技术. 15.1 现代通信技术概述. 15.2 移动通信. 15.3 卫星通信. 15.4 光纤通信. 返回主页. 上一章. 下一章. 15.1 现代通信技术概述. 通信系统: 完成信息传输任务的系统。 按传输方式不同分类: 有线通信、无线通信。 系统组成: 发射机、信道、接收机。. f. 天线. 发射机. 发射机. 接收机. 接收机. 接收与发射的转换. 接收与发射的转换. 一、无线通信方式. 1. 同频单工方式
E N D
第15章 现代通信技术 15.1 现代通信技术概述 15.2 移动通信 15.3 卫星通信 15.4 光纤通信 返回主页 上一章 下一章
15.1 现代通信技术概述 • 通信系统: • 完成信息传输任务的系统。 • 按传输方式不同分类: • 有线通信、无线通信。 • 系统组成: • 发射机、信道、接收机。
f 天线 发射机 发射机 接收机 接收机 接收与发射的转换 接收与发射的转换 一、无线通信方式 • 1. 同频单工方式 • 通信双方使用同一频率。 • 单工是指接受和发射不能同时进行。 • 系统图 • 特点: • 结构简单,造价低,但操作不便,不易保密。
f1 f2 f1 f2 发射机 发射机 天线 双 工 器 双 工 器 接收机 接收机 f1 f2 2. 双频双工方式 • 系统图 • 特点: • 此法是最理想的,抗干扰能力强,但造价高。
f2 f1 f1 f2 f1 f1 发射机 发射机 双工器 f2 f1 接收机 发射机 接收机 接收机 f1 f2 用户台 f2 f2 用户台 中继台 3. 半双工方式
波 段 长 波 中 波 短 波 超短波 微 波 二、电磁波的传递 • 无线电波分为: •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等。 波长/m 30 000 ~ 3 000 3 000 ~ 50 50 ~ 10 10 ~ 1 1 ~ 0.001 频率/kHz 10 ~ 100 100 ~ 6 000 6 000 ~ 30×103 30×103 ~ 300×103 300×103 ~ 30×106 用 途 电报通信 无线电广播、电报通信 无线电广播、电报通信 电视、导航、无线电广播 电视、雷达、导航、接力通信
我国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 • 535~1 605 kHz(属中波)。 • 1 MHz 通信宽度可提供 40 个信道。 • 信道间隔为 25 kHz。 •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 (1) 地波 • 沿地球表面传播(如长波、中波、依靠地波传播)。 • (2) 天波 • 依靠空中电离层的反射进行传播(短波、中波)。 • (3) 直射波 • 直接传播方式传播的电磁波(超短波、微波)。
三、调制和解调 • 按调制信号的不同调制方式可分为: • 模拟信号的调制 • 数字信号的调制 • 按调制参数不同调制方式可分为: • 振幅调制(简称调幅 AM) • 频率调制(简称调频 FM) • 相位调制(简称调相 PM)
f 解调 功率放大 调制 功率放大 载波振荡 • 无线通信发射和接收部分原理图 发射机 接收机 • 调制 • 将低频信号搬移到高频信号上去(载波信号)。 • 解调 • 将有用信号从载波信号中分离出来。
uA uM AM uC uC O C t uM O M t uA O C t 1. 模拟信号的调制 ⑴ 调幅(AM) ※ 传送信号包含在上 下两个带内,载波 本身不含任何信号。 ※ 调幅方式在无线 电广播和载波电话 中应用广泛。 高频载波信号uc 低频载波信号 uM 调制后的信号 uA
uF uM FM uC uC O C t uM O M t uF O F t (2) 调频(FM) ※ 载波信号在调制信 号的作用下瞬时频 率发生了变化。 ※ 在电视和超短波 广播中广泛应用。 ※ 缺点:超短波只能 直线传播一、二百 公里,收视距离较短。 高频载波信号 uC 低频载波信号 uM 调制后的信号 uF
(3) 调相(PM) • 使高频载波信号的相位随低频调制信号的瞬时 • 值正比变化的调制方式。 • 调频和调相又统称为调角。调频时必然会引起 • 调相,调相时必然会引起调频。
2. 数字信号的调制 • 就是将二进制信息搬移到高频载波信号上, • 调制方式可以是调频、调幅、调相。 ASK FSK PSK
15.2 移 动 通 信 • 指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完成的通信。 • 按应用环境分类 • 陆地、海上、空中移动通信。 • 按服务对象分类 • 民用、军用、专用移动通信。 • 按技术设备和服务对象综合分类 • (1) 公众移动电话系统 (2) 无绳电话系统 • (3) 无线寻呼系统 (4) 专用移动通信系统 • (5) 无中心个人移动通信系统
发射机 控制器 共用器 接收机 中继线 有线 市话局 MTSO 发射机 有线用户 控制器 共用器 接收机 一、公众移动电话系统 1. 系统组成 基站1 MBS1 移动电话交换台 基站 N MBS N
基站 移动用户台 MTSO 移动电话交换局 2. 网络结构 市话局 蜂窝式公众移动电话系统
蜂房式公众移动电话系统 • 由三部分组成: • ① 移动电话交换局(MTSO) • ② 各小区基站(MBS) • ③ 移动用户台(MMS) •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通信系统有 • 美国的 AMPS 系统、 • 英国的 TACS 系统、 • 北欧的 NMT-900 系统、 • 日本的 LMTS 系统。
二、无绳电话系统 • 第一代无绳电话(CT1) • 是室内使用的,服务半径为 150 m 左右。 • 第二代无绳电话(CT2) • 1989 年推出的数字无绳电话系统。 • 通信距离限定在 200 m 内。 • CT2 系统的组成 • ① 手机 ② 基站 • ③ 地区管理中心 ④ 本地集中器 • ⑤ 管理中心
PSTN PSTN 本地 集中器 本地 集中器 本地 集中器 本地 集中器 手机 地区控制中心 地区控制中心 基站 PSTN 市话网 管理中心 • 无绳电话系统图
发 射 台 专用交换机 控制 与 编码器 有线 市话局 有线用户 发 射 台 三、无线寻呼系统 • 是一种单向的面向公众的移动通信系统。 寻 呼 接 收 机 寻呼控制中心 无线寻呼系统
地址识别 振铃 接 收 机 译 码 门电路 存储 显示 • 寻呼接收机 • 是一种便携式无线接收机,具有地址识别功能。
控制中心 指 令 台 指 令 台 四、专用移动通信系统 • 只为某部门、某行业服务。 • 例如:军事、公安、消防、铁路、出租车等。 • 专用汽车调动移动通信系统(MCA)图 A 群 N 群 覆盖半径 20 ~ 30 km
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1) 所有通信均需控制中心转接。 (2) 具有数据传输、传真功能。 (3) 限时服务,最长服务时间 1 min 。 五、无中心个人移动通信系统 • 1982 年推出该技术。 • 特点: • (1) 将中心集中控制变为分散控制。 • (2) 节省建网投资,提高了频率利用率。 • (3) 加快了接续速度。 • (4) 通信范围有限,适用于专用小系统。
通信卫星 A 站 B 站 15.3 卫 星 通 信 • 是指以人造地球卫星为中继站,使地球上的各 • 中继站之间实现通信。 • 卫星通信发射频率一般为 4~6 GHz , • 属于微波波段。 • 特点: • (1) A、B 站互发信息 • 所以频率不同。 • (2) 卫星中继站接收 • 到信号经放大后, • 换一个频率再 • 发射出去。 f2 f4 f1 f3 卫星通信系统
同步卫星 17.4o 信号盲区 35 786.5 km 信号重叠区域 同步卫星 同步卫星 一颗同步卫星覆盖 地球表面的 42.4%。 地球自转方向 卫星飞行方向 同步轨道 全球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的优点 (1) 应用范围广 可传输电话、电报、传真、广播电视节目等。 (2) 通信距离远 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与时间有关)。 (3) 覆盖面大 便于多地址连接通信,即在卫星覆盖面积内,所有地球 站可公用一颗卫星实现站与站之间的双边和多边通信。 (4) 传输容量大 通信卫星的发射频率在微波段,可供使用的频带很 宽。而且空间站可设多个转发器,可容纳的信道多。
(5) 传输质量高,通信线路稳定可靠。 • 卫星通信的缺点 • (1)投资昂贵,要求地球站和空间站的技术含量高。 • (2)有星蚀和日凌中断现象。
15.4 光 纤 通 信 • 大规模的光缆系统: • (1) 横跨大西洋的 TAT-8 海底光缆系统, • 总长 6 400 km。 • (2) TAT-9 海底光缆系统,可提供 9 万路话路。 • (3) 横跨太平洋的 TPC- 3/HAW-4 海底光缆 • 系统长 9 000 km。 • (4) 我国已建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连接各省会 • 城市的多条光缆系统,最长为 2 400 km。
1 1 2 一、光纤结构 涂敷层 由若干根导线绞制成光缆, 光缆出厂长度为 1~5 km。 二、光的反射和折射 纤芯 折射光 介质 2 (折射率 n2) 介质 1 (折射率 n1) 包层 入射光 反射光 n1 sin1 = n2 sin2 临界角 c 当1 → c 时,2 = 90o
包 层 纤 芯 n2 n1 包 层 sinc = (c 为临界角) • 当1≥c 时,光波不能进入折射率低的介质 2, • 而全部返回折射率高的介质 1 —— 全反射。 三、光在光纤中的传播 折射率高
发送 电端机 接收 电端机 发送 光端机 接收 光端机 光 连 接 器 光 中 继 器 光 连 接 器 光缆 光缆 四、光纤通信系统图 A/D 转换 D/A 转换 弥补光波远距离 传送的损耗 电信号转换 为光信号 光信号转换 为电信号
第 15 章 结 束 返回主页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