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likes | 246 Views
呂宏志、倪于晴、方毓廷 、詹美齡 H. C. Lu, Y. C. Ni, Y. T. Fang , M. L. Jan 核能研究所輻射應用中心. INER micro-CT 系統 之數據擷取與人機介面精進 Data Acquisition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INER micro-CT System. gamma curve 函數將所擷取之投影影像轉換,以提高 ROI (region of interest ,感興趣區域 ) 影像對比度,藉此提升影像品質。 圖 5 INER micro-CT 系統 改良後之新型人機介面
E N D
呂宏志、倪于晴、方毓廷、詹美齡 H. C. Lu, Y. C. Ni, Y. T. Fang, M. L. Jan 核能研究所輻射應用中心 INER micro-CT系統之數據擷取與人機介面精進Data Acquisition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INER micro-CT System gamma curve函數將所擷取之投影影像轉換,以提高ROI (region of interest,感興趣區域)影像對比度,藉此提升影像品質。 圖5 INER micro-CT系統改良後之新型人機介面 三、結果與討論 本INER micro-CT系統人機介面程式主要包括:系統參數設定、啟動X射線、系統校正、標的物及空氣背景值造影、影像轉換六大部 分。系統執行效率部分,過去舊型人機介面程式做完200個角度造影,因為需要使用者手動去設定系統參數及啟動X射線真空管,平均花費時間為15分鐘以上;而改良後之新型人機介面程式把動物實驗用之系統參數值(45kV,0.5mA,500ms)內建於程式中,且可自動啟動X射線真空管,經實驗後證實,新型人機介面程式做完200個角度造影的平均花費時間只需12分鐘,較過去提升系統工作效能20%。另外,由於操作方法不統一,也可能是造成系統發生當機的原因,故本研究亦訂定標準化操作流程,讓使用者有正確操作規範,以減少人為操作錯誤的發生。最後,為了提高投影影像品質,本研究採用自行設定之gamma curve函數進行轉換,圖6(a)及6(b)分別為INER micro-CT系統例行動物實驗轉換前與轉換後之投影影像,可清楚看到後者ROI(A區域)之灰階分佈明顯拉大,接近影像等化後效果,影像品質及對比度都較前者佳。 圖6(a) 投影影像經gamma curve轉換前影像 圖6(b) 投影影像經gamma curve轉換後影像 四、結論 本研究已成功將動物實驗用INER micro-CT系統之人機介面程式改良,除了優化人機介面外,亦根據使用者之需求,將內建系統參數、自動啟動X光管及影像轉換等功能加入程式中,並訂定標準化操作流程,以減少人為當機的機率,達到提昇數據擷取效率20%、系統穩定度及增加投影影像對比之目的,且所轉換後的影像將更利於後續之影像重建及分析作業。 ㄧ、前言 核研所自行開發之動物實驗用INER micro-CT系統利用X射線穿透原理,配合影像重建技術形成三維剖層影像,以非入侵的方式即可獲得活體內部結構資訊,對於動物腫瘤監測、疾病模型等實驗有很大的幫助。可結合micro-PET(微型電腦斷層造影系統),使原本功能性影像更具結構資訊,且更容易解讀,並利用micro-CT的高解析度以提升定量、準確度,以減少誤判的可能性。 二、材料與方法 INER micro-CT系統外觀如圖1所示,共有三大硬體組件,一是X射線真空管,二是X射線之偵檢紀錄裝置,三為旋轉機構之機構裝置。本系統所採用之微焦點之X射線真空管為OXFORD公司生產,其電源供應控制單元可供應5.5V的電壓及3.5A的電流以啟動X射線真空管。X射線之偵檢記錄裝置是DALSA公司生產之CCD攝影機偵檢器,此偵檢器之偵檢區域最大範圍為70 mm x 70 mm,影像解析度為1024 x 1024像素數,灰階解析度為14位元(即214 = 16384個灰階)。INER micro-CT系統採用錐形射速設計,圖2為系統示意圖,標的物置於床台上靜止不動,但利用旋轉機構帶動X射線真空管與偵檢器旋轉,以取得各角度之投影影像(projection image)。 系統控制與傳輸架構如圖3所示,其人機介面部份是用LabVIEW軟體所撰寫之程式控制X射線真空管之電壓及電流,並透過GALIL運動控制卡輸入馬達移動訊號,藉由旋轉機構帶動X射線真空管與偵檢器旋轉至目標位置,以進行各角度之造影;影像擷取程式的軟體是以Visual C++自行發展,將造影所取得之造影結果經由PCI介面卡回傳至INER micro-CT系統,並進行初步處理後儲存投影影像資料,而後以Feldkamp演算法重建3D影像,圖4為過去實驗以小鼠全身造影後經Amira軟體3D影像重建結果。 圖1 系統外觀 圖2 系統示意圖 圖3 系統控制與傳輸架構 圖4 3D影像重建結果 根據X射線真空管之操作手冊指出,為確保X射線真空管壽命,正確的操作須從小至大增加電壓及電流,過去的舊型人機介面需以手動方式操作好幾回,相當麻煩且費時,本研究改良之新型人機介面程式只要啟動電源按鈕,系統就會自動將電壓及電流由小至大傳至X射射線真空管。另外,舊型人機介面是透過主程式來連結各子程式,這樣當系統同時執行不同視窗之各子程式時,較容易發生衝突而當機;新型人機介面除了優化程式外,亦將程式之功能整合,以增加系統穩定度,整合後如圖5所示。最後,本系統藉由自行設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