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 likes | 580 Views
教育技术概述. 1. 什么是教育. 定义: 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徳、智、体等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属于系统工程. 教育的结构和职能 教师和学生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组织管理. 教学过程. 实质是信息的转换过程 过程分:单向,双向 教育信息传播流程: 教师 编码 媒体 解码 学生 信源 信道 信宿 反馈. 什么是信息.
E N D
1. 什么是教育 定义: 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徳、智、体等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属于系统工程 • 教育的结构和职能 • 教师和学生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手段 • 教学组织管理
教学过程 实质是信息的转换过程 过程分:单向,双向 教育信息传播流程: 教师 编码 媒体 解码 学生 信源 信道 信宿 反馈
什么是信息 定义: • 从结构角度讲,信息是以符号编码,经过某种渠道传播的新消息。 • 从功能角度讲,信息概指那些能改变接收者认知结构的刺激,接受者已经知道的东西就不是信息。
什么是信息 特性: • 信息是控制系統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內容 • 是事物的联系,变化,差异的表现 • 表现物质和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 • 是系统的组织程度和有序程度 • 信息是由物理载体与语义构成的统一体 • 信息与物质 • 信息与能量
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改革 1. 信息技朮与課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把信息技术,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机融合,变革课程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实现对学习者进行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有效培養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① 充分发挥信息化学习环境优势 • 建立校园网络系統 • 多媒体演示教学系統 • 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統 • 远程教学系統 • 电子阅览室系統
② 科学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通过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学习內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
③ 注意培養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 学会利用信息进行专題归納探究 • 面对资源进行自主发现,问题探索 • 利用网络进行协商,讨论学习 • 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知识,创新实践,问题解决
④ 应用信息技朮改革课程教学的基本策略 以主题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把课程学习內容联系生活和社会,综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把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
⑤ 发挥信息技朮作为学习认知工具的作用 • 如资源的搜索与获取工具 • 情境的创设与探究工具 • 问题的发现与研究工具 • 协商学习与讨论学习工具 • 创作实践与知识重构工具 • 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
⑥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意义问题的设计者 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情境观察的指导者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学生主体地位---- 学习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 协作活动的参与者 学习问题的解决者 知识的意义建构者
2. 什么是技朮 • 指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工艺操作与技能 • 提高生产力的系统化的实用知识,工作技能的提高和工作的组织
3. 传统教学存在问题 • 信息的传递主要是教师和教科书 • 授课以教师为中心 • 以班级为主,无法照顾差异 • 以教为主,学生有依赖性 • 时间予盾,学生负担重 • 评价主要测试学生记忆书本能力
4. 教育技朮 名称 • 电化教育 (Electrifying Education) • 视听教育 (Audio-Visual Education) • 教育媒介 (Education Media) • 教育传播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 教育技术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4. 教育技朮 有关历史 30---40 年代 起歩阶段 幻灯、录音 50---60 年代 初期发展阶段 有声电影 60---70 年代 停滞阶段 70---80 年代 迅速发展阶段 闭路电视系统 计算机教学系统 卫星电视系统 90年代以后 深入发展阶段 多媒体系统 计算机网络
4. 教育技朮 定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范畴 利用 媒体的利用 革新技术的利用 实施并制度化 政策与法规 开发 印刷技术 音像技术 基于计算机技术 综合技术 理论 与 实践 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信息设计 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 管理 项目管理 资源管理 教学系统管理 信息管理 评价 问题分析 参照评价标准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4. 教育技朮 意义: • 提高认识,重新定位 • 拓展范围,深化内涵 • 强调教学设计(资源,环境,模式)
5. 教育技术的作用 • 提高教育质量 • 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 • 形象直观,加强感知 • 有利激发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 • 提高记忆效果 • 培养技能训练
5. 教育技术的作用 • 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比率 听11% 视83% 嗅3.5% 触1.5% 味1% 视+听
5. 教育技术的作用 • 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比率 注意比率 听11% 54.6% 视83% 81.7% 嗅3.5% 触1.5% 味1% 视+听
5. 教育技术的作用 • 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比率 注意比率 听11% 54.6% 60% 15% 视83% 81.7%70% 40% 嗅3.5% 触1.5% 味1% 视+听90% 75% 记忆比率3小时后 三天后
5. 教育技术的作用 • 能扩大教学规模 • 促进教学改革 • 解决信息的急剧增长 • 改变教学模式 • 推行继续教育
6. 教育技术的研究內容 • 基本理论 • 发展史 • 媒体理论与应用 • 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 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管理,测量和评价 • 教学系统最优化,教学环境的设计 • 远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7. 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 • 课堂教学 • 远程教学 • 企业培训 • 个别化学习
8. 教学系统方法 就是从系统整体的观点出发,从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8. 教学系统方法 原则 • 整体性原则 • 综合性原则 • 优化原则
8. 教学系统方法 系统计划 分析输入 具体说明目标(输出) 确定评价指标 系统编程 选择系统结构及要素 将各要素结合成有机整体 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价 系统管理 监控系统运行并评价其输出 分析评价数据 调节和修正
8. 教学系统方法 步骤 • 确定系统目标 • 鉴别执行功能 • 以最优方式执行功能 • 组织资源,协调运行 • 检查,修正
分析学科特点 • 提出总体目标 • 基本步骤 • 分解内容要点 • 确定学习水平 • 选择组合媒体 • 策划课堂教学过程结构 • 编制评价试题 • 作出价值判断
8. 教学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与教育技术 • 实现观念转变和范围扩展 • 是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 对教育技朮现代化有指导意义
9. 教育技朮的发展趋势 • 网络化 • 多媒体化 • 理论基础研究 • 人工智能应用 • 应用模式的多样化(常规模式,多媒体模式,网络模式,虛拟模式)
10. 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基本特性 • 依附性 • 动态性 • 系统性 • 层次性 • 稳定性
模式类型 教师中心模式: • 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播者 • 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对象 • 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內容 • 媒体是教师灌输的方法和手段
模式类型 学生中心模式: • 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 学生是知识主动建构者 • 教材是学生知识建构对象 • 媒体是学生认知工具
模式类型 双主模式: • 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非自始至终 • 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主动思考与探索 • 教材既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内容,也是学生建构的对象 • 媒体可作辅助教学的教具,或作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
促进教学要素的转变 教师: • 角色变化---主角变陪角 • 形色-------幕前到幕后 • 技能-------简单到复杂 • 知识-------从专一到多能 • 范围-------从课堂到社会
促进教学要素的转变 学生: • 学习---------被动变主动 • 学习与工具---自用工具获取信息,建构知识 • 学习形式-----增加个别化学习 • 远程学习 • 社会学习:职业教育,在职培训,继续教育
促进教学要素的转变 媒体: • 系统和综合化 • 设备小型方便化 • 传输网络化 • 信息数字化 • 媒体计算机化
促进教学要素的转变 教材: • 多媒体化 • 人工智能化 • 贮存光盘化 教学过程的转变: 由知识归纳型,演绎型的讲解式教学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意义建构的过程
11. 学校教育技朮的新任务 • 确立教学现代化的改革目标 • 教学观念 • 教学内容 • 教学手段 • 教学管理
11. 学校教育技朮的新任务 • 建立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环境 • 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课堂教学媒体 • 基于学习中心的课堂环境 • 网络个别化交互学习环境 • 网络协商学习环境 • 基于学科特点专用教学环境 • 开放性教学环境
11. 学校教育技朮的新任务 • 建设新型教材体系 • 建立新型教学模式 • 建立新的教学理论体系 • 建立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队伍 • 建立现代化的教育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