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 likes | 1.03k Views
病 原 生 物 学.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广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医学微生物学 各论. 第二篇 细菌学各论 第十三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呼吸道感染细菌. 指经呼吸道传播,引起呼吸道器官或呼吸道以外器官病变的病原菌 包括 —— 结核分枝杆菌 —— 白喉棒状杆菌 —— 嗜肺军团菌 —— 百日咳鲍特菌 —— 流感嗜血杆菌 —— 肺炎克雷伯菌.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 M.tuberculosis).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E N D
病 原 生 物 学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广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医学微生物学 各论 第二篇 细菌学各论 第十三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呼吸道感染细菌 • 指经呼吸道传播,引起呼吸道器官或呼吸道以外器官病变的病原菌 • 包括 ——结核分枝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嗜肺军团菌 ——百日咳鲍特菌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M.tuberculosis)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 分枝杆菌属是一类细长微弯的细菌,因繁殖时有分枝生长趋势而得名。 • 特点 • 细胞壁含有大量的脂类 • 菌体不易着色,不易脱色,故采用抗酸染色,故又称抗酸杆菌 • 无特殊结构,致病与菌体成分有关,形成慢性肉芽肿性病变 • 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 • 可分为三大类: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 结核病的病原菌 • 全球每年新发病例800万,其中发展中国家占95% • 我国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约为25万,为各类传染病之首。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
形态与染色 • 细长略带弯曲,呈分枝状 • 抗酸染色阳性 • L型 • Much颗粒
专性需氧 生长缓慢 营养要求高,在罗氏固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呈菜花状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 结核分枝杆菌大多数触酶试验阳性,而热触酶试验阴性,非结核分枝杆菌则大多数两种试验均阳性
抵抗力(四怕) (四不怕) 强 • 对乙醇敏感 • 对湿热敏感 • 对紫外线敏感 • 对抗结核药物敏感 抗干燥 抵酸碱 抗碱性染料 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耐药
变异性 • 可发生形态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 • 卡介苗(BCG):是毒力变异株 • 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牛型结核杆菌 卡介苗13年(230代) • 耐药变异:多重耐药结核病(MDR TB)
(一)致病物质 • 无毒素与侵袭性酶类 • 与菌体成分有关
1、脂质 • 索状因子:为分枝菌酸和海藻糖结合的糖脂,与结核杆菌索状生长现象有关;能破坏细胞线粒体膜,影响细胞呼吸,抑制白细胞游走和引起慢性肉芽肿;分枝菌酸与细菌的抗酸性染色有关。 • 磷脂:促使单核细胞增生,与结核结节的形成及干酪样坏死有关。 • 蜡质D:是肽糖脂和分枝菌酸的复合物,可激发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 • 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细胞中吞噬体与溶酶体的结合,使细菌能在吞噬细胞中长期存活。
2、蛋白质 • 是结合菌素的主要成分,和蜡质D结合后能使机体发生超敏反应。 • 在形成结核结节中发挥一定作用。 3、多糖 与脂质成分结合存在于胞壁中,致病作用尚不清楚
(二)所致疾病 • 感染方式 • 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损伤等多途径侵入机体 • 致病机制: • 细菌增殖引起的炎症反应 • 菌体成分的毒性作用 • 机体产生超敏反应
1、肺部感染 • 原发感染 • 继发感染
原发感染:肺泡内的炎症 • 多发生于儿童 • 原发综合征:肺泡、淋巴管、肺门淋巴结的炎症 • 结核结节(即结核肉芽肿)、干酪样坏死 • 转归:90%以上,纤维化或钙化而痊愈;5%发展成活动性肺结核;其中少数患者因免疫力低下,结核杆菌可随吞噬细胞随血流播散,引起粟粒性结核。
继发感染 • 为再次感染,多发生于成人 • 病灶以肺部多见 • 结核杆菌可以是潜伏的,也可是再次侵入的。 • 病灶常局限,若干酪样坏死液化,可形成空洞,为开放性肺结核。
2、肺外感染 • 结核分枝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内、外播散,如脑、肾结核、脊柱结核等。 • 结核分枝杆菌进入消化道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
(三)免疫性 • 结核的免疫属于感染免疫,又称有菌免疫。即此种免疫力随结核分枝杆菌或其成分在体内存在而存在。 • 属胞内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四)超敏反应 • 细胞免疫为主,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 • 柯赫现象表明: • 再感染时溃疡浅、易愈合、不扩散,表明机体已有一定免疫力。 • 但再感染时溃疡发生快,说明在产生免疫的同时有超敏反应的参与。 • rRNA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 结核菌素和蜡质D诱导机体产生超敏反应。
(五)结核菌素试验 • 是应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能否引起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以判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 定义:
结核菌素试剂 • 旧结核菌素(old tuberculin,OT试验) • 每0.1ml含5单位 • 纯蛋白衍化物 •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试验) • 人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PPD-C • 卡介苗制成的BCG-PPD • 每0.1ml含5单位
方法 • 2种PPD5个单位两前臂皮内注射 • 48~72h后红肿硬结超过5mm者为阳性≥15mm为强阳性,对临床诊断有意义,两侧红肿中,PPD-C大于BCG-PPD侧为感染,反之,为卡介苗接种所致。
结果: • 红肿硬结>5mm,阳性( > 15mm,强阳性) • 红肿硬结<5mm,阴性
结果分析 • 阳性——感染过TB或接种卡介苗成功 • 强阳性——活动性结核病 • 阴性—— • 未感染过TB • 未接种卡介苗 • 细胞免疫力功能低下
标本取材 • 标本的选择根据感染部位而定 集菌 提高检出率 痰液、尿液、粪便等需消化后浓缩 直接涂片镜检 标本直接涂片或集菌后涂片,用抗酸染色 若找到抗酸阳性菌即可初步诊断 金胺“O”染色菌体 呈黄色荧光
分离培养 • 罗氏培养基 • 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一般需2~4周长成肉眼可见的落菌 动物试验 细菌核酸检测(PCR)
预防 接种卡介苗 DNA疫苗等 四、防治原则 治疗 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分阶段治疗和坚持全程
临床类型 • 瘤型 • 结核样型 • 界限类 • 未定类 两型两类
第三节 白喉棒状杆菌 (C.diphtheriae)
一、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呈字母状排列。 美兰或奈瑟染色,可有异染颗粒,在鉴定时有重要意义。 三个不均一: 大小、粗细、染色
Neisser染色可见菌体内的紫色颗粒 Albert染色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吕氏血清斜面上生长迅速,异染颗粒明显。 分离培养:鉴别选择培养基(含0.03%~0.04%亚碲酸钾)的血平板,黑色菌落。 亚碲酸盐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