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k likes | 1.56k Views
弱勢低成就兒童的閱讀學習 -- 以台東為例. 台東大學特教系 曾世杰. 大綱. 緣起 閱讀補救教學的重要性 有效的閱讀教學 我們在台東縣的嘗試. 閱讀: 最重要的 基礎能力. 美國的努力-他山之石. 那 17% 的孩子 …. 柯老師說 : PIRLS 依國際四級指標分數,台灣七%學生成績 超過最高指標的六二五分,與國際平均相同,但遠不及香港一五%和新加坡一九%,三六%達五五○分的高指標,四一%達四七五分的中指標, 一三%位於四百分的最低指標,三%連最低指標都不到。. 他山之石 … 目標? 美國如何推動閱讀教學.
E N D
弱勢低成就兒童的閱讀學習--以台東為例 台東大學特教系 曾世杰
大綱 • 緣起 • 閱讀補救教學的重要性 • 有效的閱讀教學 • 我們在台東縣的嘗試
閱讀:最重要的基礎能力 美國的努力-他山之石
那17%的孩子… • 柯老師說: PIRLS • 依國際四級指標分數,台灣七%學生成績超過最高指標的六二五分,與國際平均相同,但遠不及香港一五%和新加坡一九%,三六%達五五○分的高指標,四一%達四七五分的中指標,一三%位於四百分的最低指標,三%連最低指標都不到。
他山之石…目標? 美國如何推動閱讀教學他山之石…目標? 美國如何推動閱讀教學 • 1998美國國家閱讀小組提出科學性報告 • 2002年,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沒有孩子落後法案 • 推動Reading First計畫,強調K-3每一個兒童都必須掌握閱讀的基本技能 • 推動Early Reading First,把閱讀教學推到preschool(三至五歲)
四個NCLB的原則 • 績效責任制:訂定學習標準,以年度學力測驗檢測是否達成學校目標,學校辦不好關門,老師教不好走人 • 家長的選擇權:學生有沒有進步,政府必須告訴家長,家長可以要求孩子公費補救教學,也可以轉學 • 教育行政上的彈性:把錢用在刀口上 • 證據本位的有效教學:任何教育改革或決定,不能只是基於哲學或信念,必須本於科學證據
他山之石…怎麼教? 美國如何推動閱讀教學他山之石…怎麼教? 美國如何推動閱讀教學 • 強調以科學研究為基礎,或以證據為基礎的閱讀教學 • 教育部成立what works clearinghouse (什麼有效資訊透明站) • 只有經過實驗證實有效的教法,才可能拿到聯邦的經費 • 美國家長愛告學校,老師為了保護自己,愈來愈多人採用實驗證實有效的教法
他山之石…教什麼?美國如何推動閱讀教學 • 五個主要的元素 • Phonological awareness 聲韻覺識 • Phonics 語音法 • Fluency 流暢性 • Vocabulary 語彙 • Comprehension 理解
兒童閱讀習得… • 不能只是大量觸及閱讀材料及繪本 • 教材教法不再只是文學背景學者的專利 • 全語文(Whole language)的理論及方法受到強烈質疑 • 好的教學對兒童來說,是閱讀習得的關鍵
閱讀教學成為…的科學研究 • 講究證據 • 講究成效 • 以有對照組的實驗設計,檢驗教材教法的有效性 • 有效的閱讀教學,必須目標清楚、系統化、結構化、隨時監控學習進展
台東的故事 我們想要孩子有什麼樣的家鄉? -我永遠再也不回來這個地方 -去台北,不要跟人家講你是台東來的 -全台灣人均收入為100元,台東縣人均收入約為70元 -單親或隔代教養
怎樣脫離貧窮?-教育 可是... • 學童成就低落,至少15%需要補救教學(4400人) • 家庭功能不彰
第一線教師面臨的... • 老師花費50%的精神時間處理最後15%兒童的問題 • 特教資源遙遙無期 • 中高年級及國中老師親眼見到孩子放棄自己 • 家長都不管了... • 怎麼辦?
國中學測57%<100分 • 九十四年國中學測,台東縣國中三年級的孩子,有57%、48%、52%總分在100分以下 • 永遠的(各縣市)最後一名 • 有的國中,全校平均才67分 • 意味著,有許多孩子國中三年沒有學到什麼
為什麼成績這麼差? • 台東縣國中校長會議:兒童國小時的程度太差 • 問題並非始於國中,而是兒童幼年時的紮根教育沒有做好。 • 「紮根」,就是「閱讀」。
直接造成低成就的原因 • 貧窮與文化不利 認為教育無用 • 失能的家庭及父母 • 家裡沒有人會指導他作功課 • 沒有課外書籍 • 做功課的時間太少 • 經常不交或遲交作業 • 上學意願低落 • 基礎能力差,惡性循環
教育不足可能的負面後果(Levin, 1972) • 國民所得減損 • 稅收減少 • 社會福利支出增加 • 犯罪增加 • 政治參與減少 • 社會階層間的流動減緩 • 健康較差
馬太效應(Stanovich,1986) • 因為凡有的, 還要加給他, 叫他有餘; 沒有的, 連他所有的, 也要奪過來(馬太福音25: 28-29) • 惡性循環與良性循環 • 早期介入及多元評量的重要性
早期閱讀好的兒童,他們從閱讀得到樂趣,發展過程中愈讀愈多、愈讀愈快,各項認知能力就愈來愈好;早期閱讀好的兒童,他們從閱讀得到樂趣,發展過程中愈讀愈多、愈讀愈快,各項認知能力就愈來愈好; • 早期閱閱讀又慢又痛苦的,愈來愈不想讀,閱讀的量與各項認知能力,和同儕比較起來差距就愈來愈大。
閱讀量相差100倍 • Allington(1984)閱讀低能力小一學生每週只讀了16個字,而閱讀能力好的,可以讀到1933個字。 • Nagy and Anderson (1984)估計,在學校裡的閱讀活動中,閱讀有困難的學生每一年大約閱讀十萬字;但是閱讀能力良好的兒童,每年所讀的字數可能接近一千萬字,兩群兒童閱讀的字數相差約一百倍。
課外閱讀的調查也有類似的發現,成就最低落的10%兒童,每年課外閱讀約五萬字,可是最前面10%的兒童,可以讀到四百五十萬字(Fielding, Wilson and Anderson, 1986)。
怎麼辦呢?—早期教育 • 小結:初習閱讀兒童的的困難,會在入學後幾年內造成廣泛性的語言、智能和動機的缺陷。 • 怎麼辦呢?愈早期發現兒童的閱讀問題,早期介入當是最理想的作法。
但是… • 我國現行的教育法令,沒有特別提到對低成就兒童的補救教學 • 特殊教育法提到補救教學,但門檻太高 • 沒有身心障礙的低成就兒童,再怎麼不會唸書,教育界也沒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可以幫助他們
這樣的問題,在偏遠地區… • 尤為嚴重-孩子們除了學校,再也沒有其他的資源了 • 貧窮的家長是不太可能供給家教、補習班和額外的文化刺激的。
閱讀並不是自然而然就會的,閱讀必須靠後天刻意的學習閱讀並不是自然而然就會的,閱讀必須靠後天刻意的學習 • 閱讀一旦發生困難,也不會自然消失 • 閱讀困難必須透過額外的補救教學才可能獲得解決。有許多研究證實閱讀補救教學能夠縮小差距,使低成就兒童有機會趕上一般兒童水準
閱讀的貧者愈貧, 富者愈富現象 • Vellutino 等人的研究:一個學期早期密集的補救教學,閱讀困難學生有67.1%的閱讀能力能達到平均或平均程度以上 • Torgesen等人:透過早期閱讀補救教學,有40%的嚴重閱讀障礙學童可以回歸到普通教育系統,不必長期依賴特殊教育 • 補救教學不但能阻斷馬太效應,且能有效縮短差距。
Foorman等人:讀寫障礙學生,在二、三年級提供補救教學,分別有82%和46%的機會達到普通班的水準。但到了5-7年級,只有10-15%的機會達到普通班學生的水準。Foorman等人:讀寫障礙學生,在二、三年級提供補救教學,分別有82%和46%的機會達到普通班的水準。但到了5-7年級,只有10-15%的機會達到普通班學生的水準。 • 另有研究指出,閱讀補救教學從一年級開始做最有效(Pikulski, 1994) • 學習問題在小學以後進行補救是沒有成效的(Wasik & Slavin, 1993)
有效教學的原則是什麼? • (一)早期介入 • (二)長時密集式的補救教學 • (三)考慮作業難度 • (四)明確的教學 • (五)結構化的教學程序 • (六)教導策略 • (七)與先備經驗做充份的聯結
早期介入 • 避免馬太效應: 貧者愈貧,富者愈富(Stanovich, 1986)。 • 避免習得無助: 努力看得到成效,成效會得到鼓勵 • 降低成本: 早期的補救,能使約40%的嚴重閱障學生回歸到普通教育(Torgesen, Alexander, Wagner, Rashotte,Voeller, & Conway, 2001)
何時介入? • 為了預防問題變得嚴重,介入必須在國小三年級以前做。(Kennedy, Birman, & Demalina, 1986) • 閱讀補救教學從一年級開始做最有效;有一些學生必須提供持續性的支持(Pikulski, 1994) • Chapter 1的研究建議,學習問題在小學以後進行補救是沒有成效的。(Wasik & Slavin, 1993) • 二、三年級提供補救教學達到普通般水準的機會分別是82%和46%,但到了5-7年級,只有10-15%的機會。
長時密集式的補救教學 • 提供額外的閱讀課程,對閱讀高危險群是必須的,但非充分條件,Hiebert等人(1992)的研究發現,不是增加閱讀教學時間,就能使閱讀進步。
介入時間要多長? • 介入的時間一年以上到兩年,對於預防閱讀失敗和幫助低成就學生是必要的(Barbara, Anthony, Keith, Dennis, 2003;Pikulski, 1994)
介入要多密集? 一個密集介入的研究(Torgesen, Alexander, Wagner, Rashotte, Voeller, & Conway, 2001) • 介入時間:平均67.5一對一的教學,八週,每天兩個小時 • 陳淑麗(2004):每週五天,每天二小時,11週 • 我們在台東的研究:每週四次,每次一小時
ADD EP Growth in Total Reading Skill Before, During, and Following Intensive Intervention 95 90 Standard Score 85 80 75 P-Pretest Pre Post 1 year 2 year Interval in Months Between Measurements
考慮作業難度,維持學生高成功率的機會 • 教材難度設計依據: 1.字頻和文長 2.和兒童生活經驗的關連
層次 認字 理解 獨立自學水準 100-96%(a) 98%(b) 100-90% 教學水準 95-90% 學前到二年級87-94% 三到六年級 92-96% 六年級以上 96% 89-70%(a) 75-85%(b) 挫折水準 90%以下 70%以下(a) 50%(b) IRI 評量結果之參考 洪儷瑜整理 (a) 參考McCormick, S. (1995),pp. 107-119 (b) 參考McLoughlin & Lewis (1986)
明確的教學 • 閱讀不是自然習得,解碼、字彙辨識和閱讀理解技巧必須直接且系統的被教(Lyon, 1998) • 清楚明確且一致性的訊號指示,讓學生知道要做什麼。(Kameenui & Simmons,1990;引自林素貞,2003) • 明示的教學比隱含的教學成效佳(Torgesen, Wagner, Rashotte, Rose,Lindamood, Conway, &Garvin, 2001)
研究 • 對象:180閱障幼稚園學童,隨機分派為4組。 • 介入時間:每週4次20分鐘的小組教學,從幼稚 園到二年級 • 教學方法: 1. PASP-Phonemic Awareness and Synthetic Phonics 2. EP- Embedded Phonics 3. RSC-Regular Classroom Support 4. Control
Growth in alphabetic reading skills from K through 2 25 PASP 20 50th percentile Raw Score 15 EP RCS 10 Control 5 Kindergarten First Second
結構化與流暢的教學程序 • 低成就兒童經常出現注意力的問題,但在結構化的情境下,兒童較可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在那裡」,也可以預期等一下會發生什麼事,就比較能善用有限的注意力。 • 有效能的教師教學節奏清楚、流暢(Englert, 1984;Kameenui & Simmons,1990)
教導策略 • 閱讀的策略:預測、畫重點、寫摘要與評價、複習、文章結構策略 • 看故事書,不認識的字怎麼辦?1.看圖畫 2.看注音 3.看上下文的字 4.看字形,猜字音
考試的策略:如先做最拿手的、不要一直停在同一個題目上..等。考試的策略:如先做最拿手的、不要一直停在同一個題目上..等。 • 記憶術: 「新的、學習的材料」與「有意義的舊經驗」進行聯想。如八國聯軍是那八國,記憶術是「餓的話每日熬一鷹(俄德法美日奧義英)」
與先備經驗做充份的聯結 • 注重先備經驗 選編教材--學習的內容和兒童的背景知識產生關連。 • 具體的教具(回到發展早期的認知表徵) • 新材料的意義化
新材料的意義化 ㄐ:肌肉的ㄐ
象形字
指事字(抽象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