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988 Views
服務學習與生涯規劃 健康人生 - 做自己. 陳建松 桃園縣志願服務協會第三 、 六屆理事長 前桃園縣生命線協會總幹事 桃園守望相助協會理事長 元智大學 . 聖德基督學院講師. Yes , We can ! 是的,我可以! Change 改變!. 「 不要吵了! 」 扮黑武士動私刑. 就讀某技術學院的何宜霖(廿三歲),父親五年前因食道癌去世,母親打零工,他靠助學貸款念書,並打工分擔家計,在家屬眼中是很貼心的孩子。 因長期受飆車族噪音騷擾,才會攻擊別人,求處 十五到廿年徒刑。. 人際關係重要性. 親情>友情>愛情 =有情世界 詩人 T.S.Eliot :
E N D
服務學習與生涯規劃健康人生-做自己 陳建松 桃園縣志願服務協會第三、六屆理事長 前桃園縣生命線協會總幹事 桃園守望相助協會理事長 元智大學.聖德基督學院講師
Yes,We can! • 是的,我可以! • Change • 改變!
「不要吵了!」扮黑武士動私刑 • 就讀某技術學院的何宜霖(廿三歲),父親五年前因食道癌去世,母親打零工,他靠助學貸款念書,並打工分擔家計,在家屬眼中是很貼心的孩子。 • 因長期受飆車族噪音騷擾,才會攻擊別人,求處十五到廿年徒刑。
人際關係重要性 • 親情>友情>愛情=有情世界 • 詩人T.S.Eliot: • 兩個彼此互相不了解的人, • 養育了幾個他們不了解的小孩, • 而這些孩子永遠不會了解他們。 • 所以我們覺得寂寞
認清「人」的本質 • 有人就有事,人帶給我們快樂, • 也帶給我們煩惱。 • 應付人的時候,記住我們不是應付理論的動物 ,我們是在應付情感的動物。 • 充滿著偏見而且受傲慢虛偽掩飾的動物。
家 • 不是講理的地方 • 是感性與情感的交流 • 是愛的起點,建立自信的基礎 • 也是我們第一次受傷害的地方 • 避風港
家庭 • 家庭的功能之一是養育兒童。 • 這是由於人類的嬰兒很孤弱, • 更加需要成人的--尤其是母親的--照顧。 • 而且由於不同文化的規定,男性與女性具有不同的性格,要求要有一個同性的成年與之建立一個密切的聯繫, • 作為成年角色的模範。
青春期的轉變 • 林姓少年告訴警方, • 他是獨生子,爸爸擔任公司主管,媽媽是老師,家境很好,國小成績都在前十名; • 去年上國中後,結交一批壞朋友,成績在班上「吊車尾」。 • 因父母管教太嚴,每天只給他十元零用錢,還不時打罵,讓他產生報復心。 • 他說,國一上學期段考後,他一時好奇,偷了機車代步,擔心被父母責罵,索性逃家、逃學,一個多月後被警方查獲,回家後被父親揍一頓;今年二月,他又偷機車,次日被查獲。
管教過嚴,才會產生叛逆心理 • 林父表示,該給兒子的,統統都給了,兒子讀國中後學會抽菸,還偷單車賣給資源回收場;為避免孩子零用錢太多而學壞,除提供交通及餐費,每天只給十元零用錢,如果孩子懂得儲蓄,還是可以存錢。 • 他說,兒子偷車被警方查獲後,他的確「稍微」教訓一下,但怎麼講兒子都不聽,我行我素,逃家蹺課;前晚,他決定給兒子一個教訓,讓他在派出所「待久一點」,才會拖了十七個小時才去派出所。
不知怎麼辦才好? • 學生家境良好,卻嫌父母管得太嚴,產生報復心理,經常逃家逃學,並多次竊取機車、單車,進出派出所。 • 家人說,孩子該要的都給他了,不知怎麼辦才好。 • 員警表示,林姓少年除了交到壞朋友外,父母親也過於忙碌,親子間有隔閡,加上管教過嚴,才會產生叛逆心理。
壓力、認知與情緒 壓 力 危險 焦慮 憤怒 挫折 失落 憂鬱
體罰 • 體罰是指通過對人身體的責罰,特別是造成疼痛,來進行懲罰或教育的行為。 • 對未成年人的體罰有兩個來源:家庭內部(如來自父母)和教育機構(初、中等教育的教師)。 • 在世界各國都歷史悠久。 • 中國有「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的說法, • 西方諺語亦有「spare the rod, spoil the child」(拿走棍子,寵壞孩子)。
體罰的類型 • 常見形式為用手腳毆打,用器物打、罰站、頂磚、罰跪、餓飯、罰勞動或身體運動、掌摑或令兒童自摑。 • 廣東的現代家庭較常用雞毛帚子(藤條)鞭打方式教導孩子,故有「藤條燜豬肉」比喻此類體罰。
支持體罰的理由 • 是父母的自然權利。 • 是管教小孩必要的方法。 • 兒童缺乏自治力,口頭規勸不一定有效。 • 在其他教育方法失敗的情況下,應該允許體罰。 • 適當的體罰不一定有害
反對體罰的理由 • 侵犯兒童的人權和尊嚴。 • 造成兒童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可能導致未來的行為問題。 • 無法和家庭暴力區別,暴力虐待兒童者多用體罰作為辯解。 • 靠體罰只能產生短期的效果。不能達到真正的教育。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 • 1989年通過的規定: • 「任何兒童不受酷刑或其它形式的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 • 造成明顯身心傷害的體罰,不論來自父母或教育人員,均會被視為虐待兒童的犯罪。 • 但世界各國對後果不大的體罰看法則有不同。有些歐洲國家禁止一切形式的體罰,其他國家則允許父母進行輕微體罰(例如用手心抽打屁股)
零體罰 • 2006年12月12日立法院通過法案,中華民國(臺灣)將禁止學校有任何形式的體罰, • 成為世界上第109個禁止校園體罰的國家,但是學校中依舊有體罰的情況。 • 國際不打小孩日,每年的4月30日是1998年在美國由一個反體罰組織發起的國際不打小孩日 • 又譯無巴掌日,美國稱為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
我快樂嗎!快樂是什麼﹖ • 我健康嗎!健康是什麼﹖ • 每天的壓力,值不值得﹖ • 10看智力,20看學歷,30看能力, • 40看經歷,50看財力,60看體力, • 70看病歷,80看月曆,90看日曆, • 100看黃曆,我想要什麼﹖
「健康」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WHO,1948):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
「健康」的理念 不論是各界對健康的詮釋,或對健康城市或健康國家的意涵探討,健康所代表的理念至少包含: 積極 信任 快樂 尊重 促成 包容 溝通 安全 穩定 關懷
價值觀-相信什麼? • 自信(自己)vs信任(關係) • 知識(聰明)vs姿勢(身段) • 動機(能幹)vs動力(肯幹) • 同情(關懷)vs同理(尊重)
分享經驗 • 服務中學習成長-自信心 • 累積自己的能量-生命力 • 創造自己的價值-競爭力 • 成為受歡迎的人-影響力 • 要為自己快樂負責-做自己
成長 學習 服務 人生(真.善.美)-健康(身.心.靈)-志工(服務.學習.成長) 改變人生享受生命 茫 美 靈 心 身 改變習性助人技巧 改變態度放下身段 真 善 盲 忙
生涯的英文是CAREER • 意指兩輪馬車,引申為道路,也就是人生的發展道路,生涯發展大師蘇伯(super)認為: • 所謂生涯是指一個人在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綜合及結果, • 這些角色:包括兒女、學生、休閒者、公民、工作者、配偶、家管人員、父母及退休者等九項, • 而九個角色在四個主要場所: • 家庭、社區、學校及工作場所中扮演。 • 一個人在一生中所扮演許許多多的角色,就如同一條彩虹同時具有許多色帶。
生涯規劃的角色扮演: • 家庭 • 兒女:有父母在兒女的角色就存在,要扮演何種兒女的角色?如何與父母建立良好溝通管道? • 配偶:了解自己,了解異性,學習與異性相處,選擇一位最適合自己的人(非最優秀的人),如何在婚姻中溝通?共同努力經營婚姻。 • 父母:要教養出怎樣的孩子?扶養孩子到何時?孩子需要什麼?金錢、物質或關懷?親子如何良性溝通?是否婆媳同住?
學校: • 學生: • 有形的學校;大學、研究所畢業就不再讀書嗎? • 如何在職進修? • 培養閱讀風氣,終身學習,讓自己跟得上時代脈動。
社區 • 休閒者:休閒是為走更長的路,休閒生活可以平衡緊張焦慮,如何培養自己可以從事的休閒活動,是學生時期重要任務之一。 • 公民:要國家、社會更好,公民的預備不可少,關心國家社會的處境與需要,建立自己理想的社會期待,切實扮演公民之責。 • 退休者:如何做個快樂的老人,過有尊嚴的老年生活?何時預備養老金?健康狀況如何?能否獨立自主?
職場 • 工作者:期待自己工作中獲得什麼?愉快與否? • 能與人和諧相處,分工合作? • 領導者:如何經營組織氣氛? • 對人性的看法如何? • 如何適才適所的安排工作? • 領導哲學是什麼?
忙、盲、茫 • 我們一生忙碌,為家庭、為工作、為自己也為別人團團轉,有時候累的筋疲力盡,很無助也很無奈。 • 忙得沒有時間,盲目地埋頭苦幹,茫茫然的若有有失, • 忙、盲、茫,到底我們是哪一個忙﹖
有時候感覺像陷在蜘蛛網中走不出來,如果生活中沒有方向,有時候感覺像陷在蜘蛛網中走不出來,如果生活中沒有方向, • 人生價值觀沒有釐清,一輩子可能都在怨、悔、恨的漩渦中度過。 • 生涯規劃,簡單的說,就是問自己這一生要怎麼過﹖ • 很多人會說:日子難過,過一天是一天,想那麼多自找麻煩,這是駝鳥心態。
生涯規劃的核心問題 • 到底你相信什麼﹖ • 值不值得都和﹝價值觀﹞有很大關係, • 因為人的生活態度,和他的人格養成與成長背景有關, • 我們從小受到父母和學校老師的[價值灌輸]或是[價值澄清]等影響。
很不幸,我們無法自己選擇父母,成人後的個性與習性都已經定型,很不幸,我們無法自己選擇父母,成人後的個性與習性都已經定型, • 如果要談生涯規劃,一定要先認識自己,面對自己,肯定自己, • 進而願意改變自己,累積能量建立自信,往前看談自己的未來。 • 也就是重新做人,做自己,讓自己更健康,生活更快樂。
我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 當孩子知道自己受到珍惜,並且其內心深處,也真正感受到被父母珍惜著,這時候他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 這種價值感-我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對於心裡健康來說,是很基本的東西,也是自律的基石。
生命成長三要素 • 身-體或生理發育 • 社會-期望與制約 • 心-靈自覺與成熟
自然生命成長為經 年齡 青年(高中) 16 - 18 歲 理性溝通能力 13 - 15 歲 感性學習做自我 青少年(國中) 自我認識 7 - 12 歲 小學 自我肯定 幼年或學前 0 - 6 歲 求學階段 社會的要求和考驗為緯
生命的成長 • 年齡表示自然生命的成長 • 求學階段表示社會對人的要求考驗 • 0 - 6歲-幼年或學前(自我肯定或認同) • 7 -12歲-小學(自我認識) • 13-15 歲-青少年或青春前期(學習做自我、感性) • 16-18 歲-青年或青春後期(理性溝通能力)
心靈自我成長的經緯 • 自然生命成長為經 • 社會的要求和考驗為緯 • 1.幼年偏情(以愛點燃自信) • 2.小學偏理(分科教育促進自我認識) • 3.國中偏情(發展自我對外界的感覺能力) • 4.高中偏理(發展人際溝通能力)
成長關鍵期 • 第一個關鍵-3-6歲 • 嬰兒期-依賴 • 幼兒期-探索期,依照她的能力和速度,學習完成她份內的事,幫助建立自制和意志力 • 學前期-盡情的玩 ,好奇心 • 學齡期-社會化,面對挑戰,讚許-自信-肯定 • 第二個關鍵-18歲以前-青春期:和權威分開 • 成人期
核心問題 • 到底你相信什麼﹖ • 值不值得都和﹝價值觀﹞有很大關係, • 因為人的生活態度,和他的人格養成與成長背景有關, • 我們從小受到父母和學校老師的[價值灌輸]或是[價值澄清]等影響。
如果你這麼有錢, 為什麼你不快樂? 本文摘自經濟新潮社《快樂經濟學》
家庭關係 財務狀況 工作 社區與朋友 健康 個人自由 個人價值觀 影響快樂的七大因素 本文摘自經濟新潮社《快樂經濟學》
很不幸,我們無法自己選擇父母,成人後的個性與習性都已經定型,很不幸,我們無法自己選擇父母,成人後的個性與習性都已經定型, • 如果要談生涯規劃,一定要先認識自己,面對自己,肯定自己, • 進而願意改變自己,累積能量建立自信,往前看談自己的未來。 • 也就是重新做人,做自己,讓自己更健康,生活更快樂。
變動的年代-不變的循環 改 不 變 習性 利他 不快樂=身痛心苦
托爾斯泰警語 • 每個人都想 改變人類 • 但沒有人想 改變自己
改變-三感 • 人是最難改變,因為習性使然, • 除非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 要改變, • 感受、感覺、感動,才會採取行動。
改變人的行為 • 人的行為舉止是受了下列因素改變: 行 為 知 識 態 度 技 巧 知識:對人了解的知識、法令規章、情報、資訊 技巧:同理心、溝通、說話藝術、助人方法、經驗 態度:積極、消極、主動、被動、和善、粗野、 親切、傲慢、有意願、無意願
態度-表現出來的行為 • 態度 • 積極 • 消極 • 和善 • 粗野 • 有意願 • 無意願 • 行為 • 主動 • 被動 • 親切 • 傲慢 • 想辦法 • 找藉口
服務的內涵 • 服務而不干擾 • 參與而不干涉 • 關懷而不同情 • 尊重而不介入 • 同理而不做主 • 學習而不拒絕 • 成長而不固執 • 積極而不退縮 • 溝通而不抱怨 • 利他而不計較 82年國際殘障者日-尊重非同情,權利非施捨
活力、健康、服務 • 自信(喜歡自己) • 信任(受人歡迎) • 分享(喜歡別人) • 享受(樂在其中)
人民奮起 台灣新生就職演說--新時代的任務 • 我們要用心培育我們的下一代, • 讓他們具有 • 健全人格、 • 公民素養、 • 國際視野、 • 終身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