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522 Views
—— 引言 —— 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是否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些害怕呢?当你穿了一件新衣服,受到别人更多的称赞,你是否会经常穿那件衣服呢?当你讲完一个笑话,却没有人笑,你是否以后还会讲这个笑话呢?当你看到别人在课堂上看报纸而受到批评的时候,你是否会在课堂上看报纸呢?下面的学习会影响你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一章我们将从行为主义观点来探讨学习问题。. Ø 解释经典条件作用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 Ø 用诸如泛化、辨别、强化、惩罚等概念解释学生的行为; Ø 比较相依性、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并且举出它们各自的实例; Ø 给出四种不同行为后果的例子;
E N D
——引言—— • 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是否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些害怕呢?当你穿了一件新衣服,受到别人更多的称赞,你是否会经常穿那件衣服呢?当你讲完一个笑话,却没有人笑,你是否以后还会讲这个笑话呢?当你看到别人在课堂上看报纸而受到批评的时候,你是否会在课堂上看报纸呢?下面的学习会影响你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一章我们将从行为主义观点来探讨学习问题。
Ø解释经典条件作用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 Ø用诸如泛化、辨别、强化、惩罚等概念解释学生的行为; Ø比较相依性、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并且举出它们各自的实例; Ø给出四种不同行为后果的例子; Ø描述不同强化程序表对学生的影响; Ø选择某一普遍的学业或行为问题,并且设计应用行为分析的教学介入方案; Ø比较自我管理和认知行为矫正。 学习目标
在你第一天上课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景,在楼道里你就会听到班级里传来的喊叫声。当你上课的时候有些同学会随便走动,打扰你的教学,甚至吃起东西来,而那些听课的同学会问一些与所讲主题毫不相干的问题。很简单的点名和介绍课程安排就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最后你在疲惫和失望中结束了这堂课。很显然,前任教师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管理制度,因此班级毫无秩序。在你第一天上课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景,在楼道里你就会听到班级里传来的喊叫声。当你上课的时候有些同学会随便走动,打扰你的教学,甚至吃起东西来,而那些听课的同学会问一些与所讲主题毫不相干的问题。很简单的点名和介绍课程安排就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最后你在疲惫和失望中结束了这堂课。很显然,前任教师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管理制度,因此班级毫无秩序。 教学设疑
如果你是李老师: Ø 你将如何着手处理这种情景呢? Ø 你首先应该对付哪种问题行为呢? Ø 你认为在这种情景中使用奖励和惩罚有用吗? Ø 你将运用哪些行为方法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Ø 你会采取哪些班级管理的方法呢?
一、相依性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三、泛化、辨别和消退 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经典条件作用 第一节 经典条件作用
“7乘8等于多少?”,“56”。这种反应就是学习的结果,它是通过相依性,或简单的刺激(S)-反应(R)配对发生的。相依性原理就是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感觉经常连续出现,那么它们就会联接在一起。随后当一种感觉(刺激)出现时,另一种感觉也会被记起。刺激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或其它感官从环境中接受的影响,反应则是联接所导致的行为。“7乘8等于多少?”,“56”。这种反应就是学习的结果,它是通过相依性,或简单的刺激(S)-反应(R)配对发生的。相依性原理就是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感觉经常连续出现,那么它们就会联接在一起。随后当一种感觉(刺激)出现时,另一种感觉也会被记起。刺激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或其它感官从环境中接受的影响,反应则是联接所导致的行为。 相依性
巴甫洛夫的生平介绍 狗的唾液分泌实验 教学中的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泛化就是以同样方式对相似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在狗听见某一特定声音,学会了分泌唾液之后,它们也会在听到相似音调——或高或低的音调,作出分泌唾液的反应。而辨别就是对相似的刺激,但不是相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例如,只在一种音调后呈现食物,其它音调则不呈现食物,狗开始进行辨别——只对一种音调作出分泌唾液反应,对其它音调不作出分泌唾液反应。消退则是一个反应随着刺激的不再出现而消失。例如,在条件作用建立以后,如果条件刺激反复呈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泛化就是以同样方式对相似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在狗听见某一特定声音,学会了分泌唾液之后,它们也会在听到相似音调——或高或低的音调,作出分泌唾液的反应。而辨别就是对相似的刺激,但不是相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例如,只在一种音调后呈现食物,其它音调则不呈现食物,狗开始进行辨别——只对一种音调作出分泌唾液反应,对其它音调不作出分泌唾液反应。消退则是一个反应随着刺激的不再出现而消失。例如,在条件作用建立以后,如果条件刺激反复呈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附:课堂教学中的的泛化、辨别和消退 泛化、辨别和消退
一、桑代克的工作 二、斯金纳的工作 三、经典与操作这两种条件作用的比较 四、操作条件作用的理论 第二节 操作条件作用
一、桑代克的生平介绍 二、桑代克的经典实验 桑代克的工作
一、斯金纳的生平介绍 二、斯金纳的经典实验 斯金纳的工作
一、前因 含义:发生在某一行为前的事件 课堂教学中的线索 二、后果 含义:发生在某一行为后的事件 类型:强化、惩罚和消退 学校情境中的强化与惩罚 三、强化程序表 四、在课堂中应用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条件作用的理论
有两种形式的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指行为加强的结果标志着刺激出现(或增加)。例如,鸽子啄红色键得到食物,儿童穿一套新衣服获得更多的称赞。而负强化就是行为加强的结果标志着刺激消失(或减少)。例如,犯人通过积极改造以争取减刑,儿童努力学习以避免父母的责骂。值得注意的是,正强化和负强化中,“正”是指所需刺激的出现,“负”是指厌恶刺激的消失,“强化”则指引起刺激消失的行为增加或重复。有两种形式的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指行为加强的结果标志着刺激出现(或增加)。例如,鸽子啄红色键得到食物,儿童穿一套新衣服获得更多的称赞。而负强化就是行为加强的结果标志着刺激消失(或减少)。例如,犯人通过积极改造以争取减刑,儿童努力学习以避免父母的责骂。值得注意的是,正强化和负强化中,“正”是指所需刺激的出现,“负”是指厌恶刺激的消失,“强化”则指引起刺激消失的行为增加或重复。 强化
惩罚也有二种形式:呈现惩罚和移除惩罚。呈现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会抑制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惩罚。例如,对小偷小摸行为加以斥责。而移除惩罚,并非将惩罚移走,而是移除某一刺激,以减少不当行为。可见,两种形式的惩罚,其结果都是减少导致惩罚的行为。惩罚也有二种形式:呈现惩罚和移除惩罚。呈现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会抑制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惩罚。例如,对小偷小摸行为加以斥责。而移除惩罚,并非将惩罚移走,而是移除某一刺激,以减少不当行为。可见,两种形式的惩罚,其结果都是减少导致惩罚的行为。 惩罚
当行为发生以后,没有任何后果,则此行为可能消退。在经典条件作用中我们看到,如果当条件刺激出现了,而无条件刺激没有跟随其后,那么条件作用就会消失。在操作条件作用中,如果撤消了通常的强化,人或动物将不会持久地表现出某一特定的行为,最终这个行为将会消失。例如,推销员挨家挨户地推销一种机器,但是几周的时间里都没有卖出一台,他很可能会放弃推销。可见没有强化发生,将会导致消退。。当行为发生以后,没有任何后果,则此行为可能消退。在经典条件作用中我们看到,如果当条件刺激出现了,而无条件刺激没有跟随其后,那么条件作用就会消失。在操作条件作用中,如果撤消了通常的强化,人或动物将不会持久地表现出某一特定的行为,最终这个行为将会消失。例如,推销员挨家挨户地推销一种机器,但是几周的时间里都没有卖出一台,他很可能会放弃推销。可见没有强化发生,将会导致消退。。 消退
一、课堂管理 二、课堂教学 第三节 在课堂中应用行为主义
应用行为分析 运用强化来促进行为 运用惩罚来消除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运用于课堂管理
从理论上讲,应用行为分析需要清楚地描述所要改变的行为,细致地测量行为,分析不当行为的前因和后果,然后按照行为原理介入,以改变行为,最后细致地测量行为变化。在应用行为分析研究中,普遍应用ABAB设计,其过程是:研究者首先对行为(A)作基线测量,然后引入干涉(B),再停止干涉,观察行为是否回到了基线水平(A),再次引入干涉(B)。学习的行为方法对教学有重要的贡献,例如掌握学习、程序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如果目标是学习明确的信息或者改变行为,并且学习材料是线性的、事实性的,应用行为分析将十分有效。从理论上讲,应用行为分析需要清楚地描述所要改变的行为,细致地测量行为,分析不当行为的前因和后果,然后按照行为原理介入,以改变行为,最后细致地测量行为变化。在应用行为分析研究中,普遍应用ABAB设计,其过程是:研究者首先对行为(A)作基线测量,然后引入干涉(B),再停止干涉,观察行为是否回到了基线水平(A),再次引入干涉(B)。学习的行为方法对教学有重要的贡献,例如掌握学习、程序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如果目标是学习明确的信息或者改变行为,并且学习材料是线性的、事实性的,应用行为分析将十分有效。 应用行为分析
普雷马克原理 适时表扬 行为塑造 积极练习 运用强化来促进行为
虽然课堂中有许多可利用的强化物,如教师的注意,与其他同学聊天的机会,玩游戏的机会。但这些强化物如果以任意方式来提供,则可能丧失其强化作用。而普雷马克(Premack)原理就是用来帮助教师选择最有效强化物的一种方法,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但要注意,对一个学生有效的强化物可能对另一个学生不适合;如果过度使用强化物,强化物可能失去原有效力。虽然课堂中有许多可利用的强化物,如教师的注意,与其他同学聊天的机会,玩游戏的机会。但这些强化物如果以任意方式来提供,则可能丧失其强化作用。而普雷马克(Premack)原理就是用来帮助教师选择最有效强化物的一种方法,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但要注意,对一个学生有效的强化物可能对另一个学生不适合;如果过度使用强化物,强化物可能失去原有效力。 普雷马克原理
教师忽视违规的学生,表扬守规矩的学生,这可以改进学生的行为。虽然这种表扬和忽视很有效,但并不能解决课堂管理中的所有问题。有研究表明,当教师使用正强化(多数为表扬)作为课堂管理的唯一策略时,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仍然存在。为进一步发挥其作用,教师的表扬必须令人信服,并且在时间上接近所要强化的行为,明确地说明所强化的行为,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换句话说,表扬应该是对明确行为的真诚认同,这样学生才能够认识到,为保证获得这种认同该做些什么。而没有经过训练的教师经常会违反这些前提条件。教师忽视违规的学生,表扬守规矩的学生,这可以改进学生的行为。虽然这种表扬和忽视很有效,但并不能解决课堂管理中的所有问题。有研究表明,当教师使用正强化(多数为表扬)作为课堂管理的唯一策略时,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仍然存在。为进一步发挥其作用,教师的表扬必须令人信服,并且在时间上接近所要强化的行为,明确地说明所强化的行为,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换句话说,表扬应该是对明确行为的真诚认同,这样学生才能够认识到,为保证获得这种认同该做些什么。而没有经过训练的教师经常会违反这些前提条件。 适时表扬
也称为连续接近法,是强化每一小的进步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方法。在对行为塑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分析技术。所谓任务分析,就是教师把期望学生掌握的复杂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小步骤,并按等级把任务分解为基本技能和子技能的系统。通过描述各个小步骤的逻辑顺序,教师可以在进行每一步骤之前,能够明确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前提技能,还可以了解导致学生困难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塑造:a.强化每一子技能;b.强化准确性的提高;c.强化行为的或参与的持续时间。应当注意,塑造需要较长时间,并且适用于一类有关持续性、准确性、速度的需要大量练习的技能。也称为连续接近法,是强化每一小的进步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方法。在对行为塑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分析技术。所谓任务分析,就是教师把期望学生掌握的复杂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小步骤,并按等级把任务分解为基本技能和子技能的系统。通过描述各个小步骤的逻辑顺序,教师可以在进行每一步骤之前,能够明确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前提技能,还可以了解导致学生困难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塑造:a.强化每一子技能;b.强化准确性的提高;c.强化行为的或参与的持续时间。应当注意,塑造需要较长时间,并且适用于一类有关持续性、准确性、速度的需要大量练习的技能。 行为塑造
积极练习就是帮助学生用一种行为替换另一种行为的策略。这种方法尤其适合用于学生的学业错误。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必须尽可能纠正,让学生执行正确的行为。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教师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学生需要的是改正的行为,而不是受到惩罚。积极练习就是帮助学生用一种行为替换另一种行为的策略。这种方法尤其适合用于学生的学业错误。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必须尽可能纠正,让学生执行正确的行为。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教师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学生需要的是改正的行为,而不是受到惩罚。 积极练习
餍足 斥责 代价 孤立 运用惩罚来消除行为
所谓餍足,就是坚持让学生持续作某一行为,直到他们厌倦为止。使用此法应十分慎重,因为迫使学生持续某些行为可能给学生身体和情绪造成伤害,甚至产生危险。教师在使用餍足策略时,应当注意:学生未完成规定行为之前,不要放弃和降低标准;所餍足的行为应是将要消除的不良行为。所谓餍足,就是坚持让学生持续作某一行为,直到他们厌倦为止。使用此法应十分慎重,因为迫使学生持续某些行为可能给学生身体和情绪造成伤害,甚至产生危险。教师在使用餍足策略时,应当注意:学生未完成规定行为之前,不要放弃和降低标准;所餍足的行为应是将要消除的不良行为。 餍足
一般来说,教师的同样斥责方式在不同场合起到不同效果。例如,在公开场合大声斥责学生可能制止某些行为,但有时私下温和斥责学生将会更好地减少不良行为。这是因为,在课堂上大声斥责犯错误的学生,并且使全班学生都听到,教师认为这样会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但有时学生正希望这种斥责能够视为引起他人的注意,这样能体现出自己有“胆量”,于是将会表现出更多的不良行为。所以,教师是否使用斥责,如何使用斥责应根据不同场合而定。一般来说,教师的同样斥责方式在不同场合起到不同效果。例如,在公开场合大声斥责学生可能制止某些行为,但有时私下温和斥责学生将会更好地减少不良行为。这是因为,在课堂上大声斥责犯错误的学生,并且使全班学生都听到,教师认为这样会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但有时学生正希望这种斥责能够视为引起他人的注意,这样能体现出自己有“胆量”,于是将会表现出更多的不良行为。所以,教师是否使用斥责,如何使用斥责应根据不同场合而定。 斥责
代价就是个体由于违犯某一规则,将失去一些强化物(金钱、时间、权利、快乐)。例如,随地吐痰后被罚款。而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明确地表明学生不良行为的可能代价。例如,首次违反课堂纪律,教师给出警告;二次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在点名册上作一标记,这一标记意味着失去2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因此,当违纪的标记达到一定数目,可能意味着该学生失去与同学郊游的机会。代价就是个体由于违犯某一规则,将失去一些强化物(金钱、时间、权利、快乐)。例如,随地吐痰后被罚款。而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明确地表明学生不良行为的可能代价。例如,首次违反课堂纪律,教师给出警告;二次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在点名册上作一标记,这一标记意味着失去2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因此,当违纪的标记达到一定数目,可能意味着该学生失去与同学郊游的机会。 代价
孤立就是将课堂上爱捣乱的学生隔离出班级,例如,把他独自放在一间空的、毫无趣味的房间,或者到校长办公室,或限制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等等。一般来说,孤立惩罚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将导致学生的极端行为。孤立就是将课堂上爱捣乱的学生隔离出班级,例如,把他独自放在一间空的、毫无趣味的房间,或者到校长办公室,或限制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等等。一般来说,孤立惩罚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将导致学生的极端行为。 孤立
掌握学习 程序化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行为主义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
掌握学习的基本假设: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和适当教学,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任何学习目标。在使用掌握学习时,教师将课程分解为小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需要掌握的具体学习目标。所谓“掌握”,意味着在一项测验中获得80%~90%的分数,或者有其他的测评方法。掌握学习的基本假设: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和适当教学,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任何学习目标。在使用掌握学习时,教师将课程分解为小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需要掌握的具体学习目标。所谓“掌握”,意味着在一项测验中获得80%~90%的分数,或者有其他的测评方法。 根据前面内容的掌握程度,决定是否继续以后学习内容,这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在掌握学习中,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材料供学生循环使用,来通过未达到的目标。 掌握学习
程序化教学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上的:通过正确地回答问题,人们可以得到积极的强化,因此更加可能重复学习到的行为。逐渐增加新的学习材料,并随即提出学生能正确回答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渐渐地学到大量的新材料。程序化教学材料通常是以练习册、软件程序、和录像盘的形式出现。程序化教学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上的:通过正确地回答问题,人们可以得到积极的强化,因此更加可能重复学习到的行为。逐渐增加新的学习材料,并随即提出学生能正确回答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渐渐地学到大量的新材料。程序化教学材料通常是以练习册、软件程序、和录像盘的形式出现。 使用程序化教学,帮助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的科目。 有研究表明程序化教学并不比或者稍稍比传统教学强。 程序化教学
许多教学软件程序遵循着程序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学生接受一些教学材料,随后呈现小的测验。如果学生回答正确,他们就会继续进行下一课的学习;如果回答错误,就会重复这一课的学习或者进行涉及同样材料的不同课的学习。这种方法就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许多教学软件程序遵循着程序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学生接受一些教学材料,随后呈现小的测验。如果学生回答正确,他们就会继续进行下一课的学习;如果回答错误,就会重复这一课的学习或者进行涉及同样材料的不同课的学习。这种方法就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相对于建立概念和促进理解而言,计算机辅助教学更适用于技能和实践的学习。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教学除用于正规课堂以外,它还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 计算机辅助教学
一、自我管理 二、认知行为矫正和自我教学 第四节 行为主义在教学中的新近应用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是行为主义观点的新近应用,是指学生首先要设置和明确目标,确立各种小步骤;然后,学生观察自己的工作、记录自己的行为和评价自己的成绩;最后,能够选择和执行强化。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是行为主义观点的新近应用,是指学生首先要设置和明确目标,确立各种小步骤;然后,学生观察自己的工作、记录自己的行为和评价自己的成绩;最后,能够选择和执行强化。 自我管理的步骤
1.一个成人榜样一边大声地自言自语,一边执行任务(认知榜样)1.一个成人榜样一边大声地自言自语,一边执行任务(认知榜样) 2. 儿童在榜样的指点下执行同一任务(显性的、外部的指导) 3. 儿童一边大声自我教学,一边执行任务(显性的、自我指导) 4. 儿童在执行任务时,小声进行自我教学(淡化的、显性自我指导) 5. 儿童一边用自我言语指导自己的行为,一边执行任务(隐性自我教学) 自我教学的步骤
学完本章后,你可以思考: 在你的课堂中将如何应用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原理? 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条件作用的有何区别? 如何区分负强化和惩罚? 为什么尽量使用强化,而不使用惩罚来改善学生的行为? 举例说明你是如何采用应用行为分析的? 能否说明掌握学习、程序化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缺点? 在你的课堂中怎样尝试使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学? 怎样应用行为主义的原理来设计一堂课? 教学反思
经典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他开创了著名的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在经典条件作用中研究了无条件刺、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条件反应,并阐述了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巴甫洛夫也提出了另外三个过程:泛化、辨别和消退。泛化就是以同样的方式对相似的刺激作出反应。消退就是一个学会的反应渐渐消失。经典条件作用对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总结——1
操作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主要探讨自动化的无意识反应,而人类学习大部分都是有意而为之的,于是桑代克引出了操作条件作用。桑代克用猫做实验来研究动物的联结式学习,得出了效果率。后来斯金纳为操作条件作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操作条件作用的理论认为前因和后果影响着行为。前因发生在行为之前,提供一些后果信息。后果是发生在行为后的事件,后果分为强化与惩罚,教师可以利用强化和惩罚来控制学生的行为,也可以利用强化程序表,适时合理地安排各种形式的强化。 总结——2
在课堂中应用行为主义 教师可以在课堂管理和教学两方面应用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课堂管理中可以应用行为分析、运用强化和运用惩罚。应用行为分析就是应用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来理解和改变行为,可普遍应用ABAB设计。促进学生行为可以采用普雷马克原理、适时表扬、行为塑造、积极练习等方法,消除学生不良行为可以采用餍足、斥责、代价、孤立等方法。一般情况教师应尽量使用强化,而不使用惩罚。掌握学习、程序化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但应用时要全面考虑它们的优缺点。 总结——3
行为主义在教学中的新近应用 自我管理和认知行为矫正是行为主义观点的新近应用。自我管理是指学生首先要设置和明确目标,确立各种小步骤;然后,学生观察自己的工作、记录自己的行为和评价自己的成绩;最后,能够选择和执行强化。可见自我管理重视学生参与行为改变计划的基本步骤。而认知行为矫正则重视学生的思维和自我谈话,它是以行为和认知学习原理为基础,通过自我谈话和自我教学来改变自己行为的程序。因此认知行为矫正更倾向于认知的。自我教学属于认知行为矫正,它是通过一系列的任务步骤来实现自我谈话。 总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