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likes | 960 Views
国家电网公司 电网建设与发展情况. 张丽英总工程师 二○○九年三 月 二十二 日. 主要内容. 一、 2008 年国家电网建设情况 二、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进展情况 三、电网发展面临的形势 四、未来几年电网发展 五、有关建议. 一 、 2008 年国家电网建设情况. 国家电网公司基本情况. 经营区域: 26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覆盖国土面积的88% 供电客户: 3.1亿户 服务人口: 超过10亿人 管理员工: 153.7万人 110(66)千伏及以上 线路长度: 51.4万公里 变电容量: 16.1亿千伏安 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
E N D
国家电网公司 电网建设与发展情况 张丽英总工程师 二○○九年三月二十二日
主要内容 一、2008年国家电网建设情况 二、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进展情况 三、电网发展面临的形势 四、未来几年电网发展 五、有关建议
国家电网公司基本情况 • 经营区域:26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覆盖国土面积的88% • 供电客户:3.1亿户 • 服务人口:超过10亿人 • 管理员工:153.7万人 • 110(66)千伏及以上 线路长度:51.4万公里 变电容量:16.1亿千伏安 • 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
2008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1556亿元,是2003年的2.4倍;售电量21235亿千瓦时;资产总额16462亿元。2008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1556亿元,是2003年的2.4倍;售电量21235亿千瓦时;资产总额16462亿元。 • 名列《财富》2008年全球500强企业第24位,比2007年上升5位,比2004年上升22位。 公司在全球500强企业中的排名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2008年,公司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困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2008年,公司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困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艰苦奋战,夺取抗冰抢险和抗震救灾全面胜利(一)艰苦奋战,夺取抗冰抢险和抗震救灾全面胜利 •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国家电网经营区域545个县(区)、2706万用户受到影响,其中80个县(区)供电几乎全部中断,直接财产损失达到104.5亿元。 • 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从全系统调集3万余人、调配56.6亿元的设备物资、3500多台发电机(车)支援灾区,共26.6万人投入电网抢修和恢复重建,提前23天完成抗冰抢险恢复重建任务,保证了重要用户、人民群众生活供电需要。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405名员工遇难或失踪、390名员工受伤,四川、甘肃、陕西电网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0亿元,灾后重建需要资金345.6亿元“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405名员工遇难或失踪、390名员工受伤,四川、甘肃、陕西电网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0亿元,灾后重建需要资金345.6亿元 • 公司快速展开救援,累计救治员工和群众2081人,安置受灾员工和家属7000多人。 • 调集4300余名技术骨干、242台大型机械和抢险车辆、1205台发电机(车)支援灾区,捐款和捐物超过4亿元。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圆满完成了汶川等6个地方电网抢修恢复任务。
(二)周密部署,圆满完成奥运保电和迎峰度夏任务(二)周密部署,圆满完成奥运保电和迎峰度夏任务 • 奥运会历时近两个月,涉及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沈阳、秦皇岛6个城市,40个奥运比赛场馆、62个训练场馆和239个重要客户 • 公司投资239亿元,新建5座500千伏变电站,新(扩)建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100座,线路1232公里。投资108.9亿元扩建了228项奥运配套电网项目 • 制定完善了1792个奥运保电应急预案,强化电网安全防护,调集3000多名骨干支援北京地区,投入16.7万人开展奥运保电工作。创造了奥运历史上零供电事故的纪录。
2008年迎峰度夏期间,公司系统16个电网出现电力供需紧张情况,最大电力缺口1716万千瓦。我们认真分析电网安全形势,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克服电煤供应紧张、恶劣天气多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跨区跨省组织电力,加大对供电紧张地区的支援力度,优先保障地震灾区电力供应。强化汛期安全管理。依靠政府支持,加强需求侧管理,保证电力有序供应。迎峰度夏期间,电网运行总体平稳,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电网和设备事故。2008年迎峰度夏期间,公司系统16个电网出现电力供需紧张情况,最大电力缺口1716万千瓦。我们认真分析电网安全形势,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克服电煤供应紧张、恶劣天气多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跨区跨省组织电力,加大对供电紧张地区的支援力度,优先保障地震灾区电力供应。强化汛期安全管理。依靠政府支持,加强需求侧管理,保证电力有序供应。迎峰度夏期间,电网运行总体平稳,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电网和设备事故。
(三)电网发展取得新成效 • 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加快电网建设。2008年完成电网投资2475亿元,同比增加340亿元;投产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5.7万公里;变电容量2.7亿千伏安。 • 大力实施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截至2008年底,公司供电区域除西藏外全部完成“户户通电”工程,完成112万户、416万人的通电任务。累计建成电气化县170个、电气化乡(镇)2019个、电气化村34570个。 •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急行动,落实扩大内需中西部城农网建设与改造投资计划120亿元,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71.1亿元的设备采购,有力地拉动了对设备、材料的需求,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赞赏。
从2004年到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 • 110(66)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增长69%、变电容量增长120%; • 750千伏电网加快建设,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 • 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电网输送能力1.54亿千瓦; • 电网和设备事故分别下降86%和90%。
(四)特高压发展实现重大突破 • 1月6日,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国在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核心技术和设备国产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电力可靠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 开展了321项特高压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标准体系,已报国家标准47项,申报专利240项(其中96项为发明专利),我国特高压标准电压已成为国际标准电压。 • 电磁环境四项主要指标(即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指标)的实测值均满足国家环评要求,与现有500千伏输电系统的水平相当。
(五)国际化经营取得重大进展 • 2007年12月12日,国家电网公司投标联合体中标菲律宾国家输电网25年特许经营权。2009年1月15日,完成了对菲律宾国家电网的运营交接工作。 • 中俄电力合作正式纳入两国政府能源合作框架。 • 中蒙电力合作得到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六)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绩 • 推进“一流四大”战略,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实施大科研、创造大成果、培育大产业、实施大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 2008年,公司科技投入144.34亿元,同比增长42%;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申请专利2362项,获授权专利567项,累计拥有专利1994项。 • 建成了特高压交流、直流、杆塔、高海拔试验基地和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形成了目前世界上实验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28项实验能力和指标创造世界第一。 • 被科技部、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 公司在中央企业信息化评比中被评为A级企业。
(一)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包括三站两线,北起山西晋东南变电站,经河南南阳开关站,南至湖北荆门变电站。工程全线单回路架设,全长640公里,先后跨越黄河和汉江。采用1000kV、3×1000MVA特大容量变压器,变电容量6000MVA,采用1000kV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三站均采用双断路器接线。系统标称电压1000kV,最高运行电压1100kV。工程静态投资56.88亿元,动态投资58.57亿元。
晋东南变电站 晋东南变电站效果图 黄河大跨越效果图 南阳开关站 南阳开关站效果图 汉江大跨越效果图 荆门变电站 荆门变电站效果图
2006年8月,国家发改委在充分论证、严格审查并报国务院批准后,核准建设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2006年8月,国家发改委在充分论证、严格审查并报国务院批准后,核准建设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
工程建设里程碑 - 2006年 9月,变电站场平工程开工。 - 2006年12月,变电站土建及线路大跨越工程开工。 - 2007年 4月,一般线路工程全面开工。 - 2008年 8月,线路工程全线架通。 - 2008年10月,晋东南、荆门站500kV系统带电运行。 - 2008年12月,三站1000kV系统竣工。
经过充分论证、严格审查并报国务院批准后,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于2006年8月通过国家核准,同年底开工建设,2008年12月全面竣工,在完成全部系统调试后进入试运行。 特高压系统和所有设备经过了全电压、大电流等各种运行方式的检验,经受了多种故障条件的考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系统最高运行电压1100千伏,输送能力和工程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运行安全稳定。线路电磁环境指标实测最大值均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符合设计预期,与500千伏工程的水平相当。 2008年12月30日22时,开始168小时试运行。2009年1月6日22时,168小时试运行结束进入商业化运行。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成功投运,全面验证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可行性、设备的可靠性、系统的安全性。标志着特高压输电技术和建设、运行、管理取得突破,全面推动特高压电网建设已具备条件。 通过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我国已全面掌握了特高压核心技术,实现了设备国产化目标,达到了预期目的。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是: • 世界目前运行电压最高、技术水平最高、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输变电工程; • 世界第一个全电压、大容量、商业化运行的特高压工程; • 世界第一台1000kV、1000MVA单体式电力变压器; • 世界单台容量最大的百万伏级电抗器(1000kV、960Mvar); • GIS开关、避雷器、CVT、支柱绝缘子等设备达到了世界同类设备的最高水平。
特高压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国家电网公司坚持科研为先导,关键技术研究自主创新和国际交流相结合、关键技术研究和设计专题研究相结合,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先后完成特高压交直流关键技术和工程专题研究共203项。在电压标准、过电压及绝缘配合、潜供电流、电磁环境影响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所有课题的研究结论和成果都在工程中得到应用,为工程建设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特高压输电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特高压交流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设在国家电网公司,47 项交流国家标准已全部完成初稿。 2008年10月的IEC/CIGRE特高压联合工作组会议推荐我国的1100kV电压(最高运行电压)为IEC标准电压。
注重成果总结和知识产权保护,先后出版了特高压电网、特高压知识问答、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研究成果专辑等专著,累计申请专利109项,其中发明专利70项。
实现了特高压设备自主研制和国产化 发展特高压,设备是关键。公司坚持安全可靠的原则和从设计源头抓质量的方针,全力主导了设备研制各个环节,通过确定技术路线、深化专家校核、把握设计原则、实施全程监造、管控关键环节、解决重大问题、严格试验考核等措施,设备研制取得全面成功。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主要设备全部立足国内制造,变压器和高抗供货立足国内,开关供货采用中外联合设计、产权共享、合作生产、国内制造模式。工程国产化率达到95%,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
(二)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 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起于四川复龙换流站,途经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八省市,止于上海奉贤换流站,线路全长约1905公里。建成后将创造18项世界第一。
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是: • 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功率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 • 世界上额定电流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4000A); • 世界上首次使用电触发6英寸晶闸管; • 世界上可靠性指标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双极停运率0.05次/年,单极停运率每极每年2次); • 世界上输送距离最远的直流输电工程; • 世界上容量最大接地极工程; • 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换流器(约1750MW); • 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单台容量最大的换流变(800kV、321MVA); • 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通流容量最大的干式平波电抗器(800kV、4292A);
世界上通流能力最大的接地极; • 世界上单位走廊输送能力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超过84MW/m); • 世界上单位输送容量•公里输电损耗最低的直流输电工程; • 世界上单位输送容量•公里运行维护费用最低的输电工程; • 世界上单位输送容量•公里造价最低的直流输电工程; • 世界上单位换流容量占地最少的换流站; • 世界上单位换流容量造价最低的换流站; • 世界上单位换流容量损耗最低的换流站; • 世界上单位换流容量运行维护费用最低的换流站。
设计工作有序推进 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的成套设计和工程设计快速推进。通过直流工作组会议、技术讨论会和专题研究等多种方式,确定了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案和设备技术路线。2007年11月示范工程成套设计和换流站初步设计通过评审。2007年12月启动输电线路初步设计并于2008年7月通过评审,目前已全面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主设备采购顺利完成 2007年2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了换流站设备采购方案。4月,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启动了换流站主设备采购工作,9月完成主要设备招标采购工作,12月正式签署主设备合同。 换流阀、控制保护、GIS、滤波器、平波电抗器等设备完全立足于国内。国内企业承担了所有低端换流变的供货任务,并且承担了8台高端换流变的制造工作。西安电力电子所承担了6英寸晶闸管的供货任务。
设备研制总体进展顺利 目前,换流站设备研制和监造工作全面启动,换流变、直流套管、800kV平波电抗器、交流滤波器和GIS等主要设备通过型式试验,总体进展顺利。
现场建设全面启动 目前换流站场平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土建施工。阀厅、控制楼以及换流变、交流滤波器和GIS等设备的桩基工程已完工,换流站主建筑物已封顶。线路大跨越工程基础开始施工。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从国际上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各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从国内来看,受世界经济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一些行业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受宏观经济影响,2008年我国电力需求明显下降,预计2009年还可能继续回落。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从国际上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各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从国内来看,受世界经济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一些行业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受宏观经济影响,2008年我国电力需求明显下降,预计2009年还可能继续回落。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力措施,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电网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又面临难得机遇。
(一)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要求电网加快发展(一)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要求电网加快发展 受长期“重发轻供”及发电装机持续大规模投产影响,目前电网仍存在输电能力不足、发展不均衡、网架结构薄弱等问题,电网安全隐患多,抵御严重自然灾害能力不强。2008年,我国人均用电量约2600千瓦时,人均用电水平仅为日本、韩国的三分之一,美国的五分之一。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预计2020年人均用电量将超过5000千瓦时,人均装机超过1个千瓦。可见,我国未来电力增长的空间很大,电网发展任务依然艰巨。要正确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抓住发展机遇,推进特高压和各级电网建设,尽快扭转电网滞后局面,迎接新一轮经济发展和用电需求。
(二)能源基地规模开发,对电网提出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就地平衡的发展方式,使大量火电厂建在中东部负荷中心,由此形成远距离大规模输送煤炭的能源配置格局,导致连续出现煤电运紧张局面,也给东部地区带来环保问题。 我国80%以上的煤炭资源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85%的全国陆地风能集中在“三北”地区,水电资源的80%以上分布在西南部;而75%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 近年来,国家相继启动了淮南、呼盟、宁东等大型煤电基地和金沙江下游等水电基地建设;甘肃酒泉、河北张北等一批百万千瓦和千万千瓦级风电场加快建设;沿海和内陆将建设一批大型核电站。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大可再生能源基地的规模开发,要求建设坚强电网。
(三)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应对金融危机,有利于加快电网建设(三)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应对金融危机,有利于加快电网建设 电网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又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加大电网投资和建设力度,可以直接促进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预算,扩大投资规模,增加货币信贷供应,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这些政策措施为加快电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国际国内能源资源和生产要素价格回落,也有利于公司降低电网建设和经营发展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四)用电需求增速下滑,电网经营风险增加 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将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扩散,国内经济放缓将由沿海地区逐步向耗能行业比重大的内陆地区蔓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过度扩张将受到抑制,电力需求增速也将继续回落。综合考虑2008年上半年用电增速基数高、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存在滞后期等因素,初步判断,2009年电力增长将呈现“先低后高”态势,全年全社会用电增长3%~5%,电力弹性系数在0.38~0.63左右。用电需求不旺、售电量增速回落,增供扩销难度进一步加大,将对公司经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五)电网电价矛盾突出,公司经营压力加大 2004年以来,电网环节的电价比重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平均输配电价为132.31元/千千瓦时,仅占售电单价的24.9%,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2008年下半年,国家单边上调火电上网电价,仅此一项公司每年需增加购电成本400多亿元。执行国家脱硫加价政策,国家电网公司每年为发电企业垫付资金120亿元以上。再加上电网还本付息和运行维护成本刚性增长、部分企业拖欠电费等因素,电网企业经营困难明显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