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12 Views
參與世衛大會 增進全球健康. 出席第 6 2 屆世界衛生大會( WHA )報告 衛生署 葉署長金川 98.05.21. 大綱. 本署推動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歷程 2009 年 WHA 代表團成員 WHA 會前工作重點 WHA 大會期間雙邊會談 WHA 期間重點活動摘要 我國代表團於 WHA 期間之發言 本年參與 WHA 之成果 參與 WHO 未來展望. WHA 中華台北代表團成員名單. 葉金川署長 宋晏仁副署長 專家 / 陳建仁院士、陳培哲院士、張上淳教授
E N D
參與世衛大會增進全球健康 出席第62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報告 衛生署 葉署長金川 98.05.21
大綱 • 本署推動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歷程 • 2009年WHA代表團成員 • WHA會前工作重點 • WHA大會期間雙邊會談 • WHA期間重點活動摘要 • 我國代表團於WHA期間之發言 • 本年參與WHA之成果 • 參與WHO未來展望
WHA中華台北代表團成員名單 • 葉金川署長 • 宋晏仁副署長 • 專家/ 陳建仁院士、陳培哲院士、張上淳教授 • 疾病管制局 / 郭旭崧局長 • 國民健康局/ 蕭美玲局長及吳建遠科長 • 國際合作處/楊哲銘處長、洪健榮技正 • 藥政處/ 許蒨文簡任技正 • 食品衛生處/林信堂高級研究員
2009年本署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歷程 • 2009年4月28日接到WHO幹事長Margaret Chan 邀請函,以Chinese Taipei 名義,邀請衛生署署長葉金川率團參加WHA大會。
WHA會前工作重點 • 5月16日代表團抵埠當天即召開工作會議針對專業議題發言方向內容等進行沙盤推演。
5月17日外交晚宴 • 與我國22友邦衛生部長及官員會面及餐敘,感謝友邦長期以來對我國的支持。
WHA大會期間雙邊會談 • 5月19日與美國衛生部長Ms. Seleblius在聯合國萬國宮內舉辦雙邊會談。雙方就H1N1、FDA成立及全民健保等議題交換意見。
其他雙邊會議 • 日本厚生勞動省副大臣 Dr. Watanabe • 歐盟執委會代表團團長 Ambassador Eckart Guth • 加拿大衛生部長Ms. L. Aglukkaq • 中國大陸衛生部長陳竺 • 宏都拉斯部長Carlos Aguilar
獲邀於世界醫師會(WMA)午宴致詞世界醫師會長期支持我國,於2001年起透過決議支持我國成為WHA觀察員獲邀於世界醫師會(WMA)午宴致詞世界醫師會長期支持我國,於2001年起透過決議支持我國成為WHA觀察員
WHA大會期間媒體採訪情形 • 本次赴日內瓦之國內媒體共13家23位記者。 • 5月18舉辦國際媒體記者會,共有22家國際知名媒體共35人,包含美聯社、英國路透社、義大利新聞社、日本NHK、東京電台、朝日電台、日本產經、每日新聞、日經新聞、日本時事通訊等多家國際重要媒體出席。
5月19日世界衛生大會第4次全會總討論會(General Discussion)以中華台北代表團葉署長(Minister of Health)身分發言
發言重點 • 感謝WHO幹事長邀請我國參與WHA • 強調願對國際衛生做出貢獻,例如:肝炎防治、菸害防制、e-health等議題。 • 對於世界衛生組織於本年一月將台灣納入國際衛生條例(IHR)通報體系乙事表示正面肯定及感謝。 • 納入我國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觀察員將不只是台灣2300萬人民受益,且更能保障全球67億人口。
A委員會技術議題發言 • 5月18日中研院陳培哲院士就12.1 流感大流行議題發言,呼籲即時分享相關資料庫,並表示台灣是資訊產業的大國,願意在這方面有所貢獻。 • 5月19日疾管局郭旭崧局長就12.2IHR議題發言,表示最近H1N1流感的流行,更顯示出我被納入IHR的重要性,希望藉此我們可和其他國家及WHO交換即時的防疫訊息,希望未來和WHO建立更密切的合作關係,並願就WHO網站上我國資料名稱呈現方式繼續溝通。
A委員會技術議題發言 • 5月19日中央健保局李丞華副總經理就12.4基層醫療照護議題,分享我國四十年基層醫療照護的發展經驗。 • 5月20日台大醫院副院長張上淳教授就12.9結核病議題發言,分享台灣結核病防治經驗。
本年參與WHA之成果 • 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在WHA全會發言歡迎我國成為WHA觀察員。 • 與現場193國衛生官員互動正常化。 • 將台灣醫療衛生強項展現於國際社會舞台並提升國際能見度。
參與WHO未來展望 • 在日內瓦設Permanent Observer Mission,成立駐日內瓦WHO代表團。 • 爭取與WPRO建立聯繫合作管道,強化我國與WHO區域間的交流與合作,於WPRO增設本署駐外衛生代表(菲律賓)之據點。 • 成立「WHO研究中心」,以議題為導向進行研究分析,以利未來參與。 • 提供Voluntary contribution予WHO。 • 積極培育參與國際事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