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875 Views
3.5 脂肪族胺类化合物. 3.5.1 结构、 分类、异构和命名. ( 1 )结构 (structure of amine) 胺类化合物可以看成 NH 3 中的 H 被 R 取代 的产物,其中凡是 N 原子不与芳环直接 相连的一般都是脂肪族胺类化合物。. N 原子一般是以 SP3 杂化形式存在,氮上的三个 sp3 轨道与氢的 1s 轨道或其它取代基的碳的杂化轨道重叠,形成 σ 键,亦具有锥形的结构,氮上还有一对孤对电子,占据另一个 sp3 轨道,这样,胺的空间排布基本上近似碳的四面体结构,氮在四面体的中心。如甲胺:.
E N D
(1)结构 (structure of amine) 胺类化合物可以看成NH3中的H被R取代 的产物,其中凡是N原子不与芳环直接 相连的一般都是脂肪族胺类化合物。
(2)分类(classification) 按R的种类可分为饱和、不饱和环状非环状、脂肪与芳香胺;按N原子上取代基的个数分为伯仲叔季胺;按分子中N的个数可分为一元和多元胺。其中芳香胺(见第四章)一定是N 原子直接与芳香环相连,而环状胺通常是指N原子是环的一个元素。如:
六氢吡啶hexahydropyridine (环胺) 3-丁烯胺3-butenyl amine (不饱和胺)
丙胺 propyl amine (伯胺) 四氢吡咯 tetrahydropyrrole (仲胺)
(3)异构 胺的异构比较特殊,因为N上的烷基既可以 是一个整体,又可以像醚一样将之分成两个 部分。例如饱和胺C5H11N: 伯胺异构体: 先写出相应碳数的烷烃的碳架异构,再写出氨基的位置异构;
仲胺异构体: 将烷基拆成两部分 C4与C1 和 C3与C2;
叔胺异构体: 将烷基拆成三部分C3、C1 、C1,C2、C2、C1。
2-戊胺 3-戊胺 戊胺 1-pentylamine 2-pentylamine 3-pentylamine
3-甲基-1-丁胺 3-甲基-2-丁胺 2-甲基-2-丁胺 2-甲基-1-丁胺 2-methyl-1-butanamine 3-methyl-2-butanamine 3-methyl-1-butanamine 2-methyl-2-butanamine
N-甲基丁胺 N-甲基仲丁胺 N-甲基异丁胺 N-甲基叔丁胺 N-methyl-2-butanamine 2,2-dimethyl-1-propanamine N-methylbutanamine 2,N-dimethylpropanamine
2,N-二甲基-2-丙胺 N-乙基丙胺 N-乙基-2-丙胺 N-ethyl propanamine 2,N-dimethyl-2-propanamine N-ethyl -2-propanamine
N,N-二甲基丙胺 N,N-二甲基-2-丙胺 N,N-二乙基甲胺 N,N-dimethyl –2-propanamine N,N-dimethyl propanamine N,N-ethyl methanamine
(4)命名(nomenclature) 普通命名、 俗名、 系统命名、 common nomenclature 、 IUPAC命名和CA名称
简单的胺类可用普通(common)命名,即在烃基的后面加“胺”字;简单的胺类可用普通(common)命名,即在烃基的后面加“胺”字; 系统命名是将氨基看成官能团(与醇类似),复杂的化合物可将氨基作为取代基命名。 为了区别仲叔季胺在N上的取代基和在C上取代基,在N上的取代基要用“N—”标出。如:
甲胺 二甲胺 三甲胺 苯胺 methyl amine dimethyl amine trimethyl amine phenyl amine (common) aniline (common) benzenamine (IUPAC)
比较复杂的胺以烃作为母体,氨基作为取代基来命名。例如:比较复杂的胺以烃作为母体,氨基作为取代基来命名。例如: 氯化四甲铵氢氧化三甲乙铵
3.5.2物理性质(physical property) (1)毒性(toxicity) 有机胺类大多有毒性,可以通过吸入或透过皮肤吸收而致中毒。多胺类有难闻的气味,如三甲胺有鱼腥臭,肉腐烂时的臭气主要是丁二胺或戊二胺的气味,因此,它们又分别叫做腐肉胺和尸胺。
鸟氨酸(Ornithine 1,4--丁二胺 赖氨酸(Lysine)1,5-戊二胺
(2)物理常数(physical constant) 胺和氨一样是极性物质,除了叔胺外,伯、仲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因此,沸点比没有极性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要高。但由于氮的电负性不如氧的强,胺的氢键不如醇的氢键强,故胺的沸点比相应的醇成羧酸要低。由于低级伯、仲、叔胺都能与水形成氢键,因此低级胺(六个碳原子以下)都能溶于水。因此,沸点比没有极性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要高。但由于氮的电负性不如氧的强,胺的氢键不如醇的氢键强,故胺的沸点比相应的醇成羧酸要低。由于低级伯、仲、叔胺都能与水形成氢键,因此低级胺(六个碳原子以下)都能溶于水。
化合物 CH3CH3 CH3NH2 CH3OH 相对分子质量 30 31 32 沸点/℃ -88 -7 64
(3)光谱性质(property of spectra) 胺的红外光谱: 有N-H键及C-N键的吸收峰。N-H键的伸缩振动在3300~3500cm-1,伯胺为双峰;仲胺为单峰。C-N键的伸缩振动一般在1190 cm-1左右。
T/% σ/(cm-1) N-H伸缩 N-H伸缩
胺的核磁共振谱:由于氮的电负性比碳大, 所以α-碳原子上的质子化学位移在较低场, δ值为2.2-2.9。
3.5.3 化学性质 (chemical property)
(1)碱性(basicity) 根据路易斯(Lewis)酸碱定义,碱是电子对的给予体(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由于胺的氮原子上有未共用孤对电子,易与质子反应成盐,而具有碱性。 很多有机化合物都属于路易斯碱,如醇、醚、酯、烯烃、芳烃等,但有显著碱性的化合物是胺,它可使石蕊变蓝
胺具有碱性及亲核性,但还属于弱碱,如不能使酚酞变为红色。胺具有碱性及亲核性,但还属于弱碱,如不能使酚酞变为红色。 胺类的碱性用Kb来表示,Kb越大(或pKb越小)碱性越强。脂肪胺的pKb=3.25, 芳香胺的pKb=7~10(NH3的pKb=4.76); 多元胺的碱性大于一元胺。碱性在胺类的分离、提纯及鉴定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
对于脂肪胺来说,在非水溶液或气相中,通常有:叔胺>仲胺>伯胺>氨;这是由于烷基是给电子基团,使氮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即增加了氮对质子的吸引力,胺中的烷基越多,碱性越强。对于脂肪胺来说,在非水溶液或气相中,通常有:叔胺>仲胺>伯胺>氨;这是由于烷基是给电子基团,使氮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即增加了氮对质子的吸引力,胺中的烷基越多,碱性越强。 但在水溶液中则是:仲胺>伯胺>叔胺>氨。这是由于脂肪胺在水中的碱性强度,不只取决于氮原子的电负性,同时取决于与质子结合后的铵正离子是否容易溶剂化。
如果胺的氮上的氢越多,则空间位阻越小,与水形成氢键的机会就越多,溶剂化的程度也就越大,那么铵正离子就比较稳定,胺的碱性也就越强。因此,从诱导效应来看,胺的碱性强弱是叔胺>仲胺>伯胺;电子效应与溶剂化效应两者综合的结果则是仲胺>伯胺>叔胺。此外,空间位阻效应也有影响。如果胺的氮上的氢越多,则空间位阻越小,与水形成氢键的机会就越多,溶剂化的程度也就越大,那么铵正离子就比较稳定,胺的碱性也就越强。因此,从诱导效应来看,胺的碱性强弱是叔胺>仲胺>伯胺;电子效应与溶剂化效应两者综合的结果则是仲胺>伯胺>叔胺。此外,空间位阻效应也有影响。
讨论讨论 从诱导效应看,烷基是拉电子基团,因为对N 来说,原来的N-H变成了N-C键,H的电负性为2.1,C的电负性为2.4,因此,由N-H变成了N-C键,N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下降了。你如何理解烷基的给电子效应呢?
胺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烷发生SN反应,得到仲胺、叔胺和季铵盐的混合物。胺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烷发生SN反应,得到仲胺、叔胺和季铵盐的混合物。 (2)烷基化反应(alkylation) 最后产物为季铵盐,如R为甲基,则常称此反应为“彻底甲基化作用”。
此类反应类似于烷基化反应,属SN反应。氯乙醇作为羟乙基化试剂,在碱性介质中反应,生成羟乙基胺及二羟乙基胺。也可采用环氧乙烷作为羟乙基化试剂。该类化合物是医药、颜料、染料、功能材料及农药的中间体。 (3)羟乙基化反应(hydroxy-ethylation)
此反应属于Michael加成反应,在酸的催化下,胺与过量的丙烯腈加热回流反应24小时,用薄层色谱(TLC)检测反应终点,减压脱去过量的丙烯腈,得到氰乙基胺或二氰乙基胺。该类化合物也是医药、颜料、染料、功能材料及农药的中间体。此反应属于Michael加成反应,在酸的催化下,胺与过量的丙烯腈加热回流反应24小时,用薄层色谱(TLC)检测反应终点,减压脱去过量的丙烯腈,得到氰乙基胺或二氰乙基胺。该类化合物也是医药、颜料、染料、功能材料及农药的中间体。 (4)氰乙基化反应(cyano-ethylation)
用伯、仲胺作为亲核试剂与酰氯、酸酐作用可生成酰胺。 (5)酰基化反应(acylation)
生成的酰胺是中性物质,均为有敏锐熔点的固体。通过熔点测定可以鉴定伯、仲胺。生成的酰胺是中性物质,均为有敏锐熔点的固体。通过熔点测定可以鉴定伯、仲胺。 生成的酰胺在强酸或强碱的水溶液中加热很容易水解生成胺。由于叔胺无此反应,因此可分离伯、仲、叔胺.
(6)磺酰化反应(sulfonylation) 与酰化反应类似,如用磺酰化试剂(如苯磺酰氯;对甲苯磺酰氯),则可生成相应的磺酰胺,叔胺没有此反应,而伯胺生成的磺酰胺可溶于碱中,因此可与仲胺分离。此反应常用于分离及鉴别胺类,称为兴斯堡(Hinsberg)试验法,反应过程如下:
(7)亚硝化反应(nitrosation) 亚硝酸与伯、仲、叔胺类的反应各不相同,由于HNO2易分解,且有毒,反应中常用NaNO2/HCl来代替HNO2。 ①伯胺: 脂肪族伯胺生成的重氮化合物很不稳定,很容易定量放出氮气,可用来定量测定样品中的总“NH2”量。分解生成的碳正离子可以进一步转变为卤代烃、醇或烯烃,但产物较复杂,无合成价值。
②仲胺:脂肪族仲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N-亚硝胺,后者与稀酸共热,又可分解生成仲胺,因此可以用于提纯或鉴定仲胺:②仲胺:脂肪族仲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N-亚硝胺,后者与稀酸共热,又可分解生成仲胺,因此可以用于提纯或鉴定仲胺:
N-亚硝胺类化合物为黄色中性油状液体,有强烈的致癌作用!N-亚硝胺类化合物为黄色中性油状液体,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③叔胺:脂肪族叔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不稳定的亚硝酸盐类,此盐用碱处理又重新得到游离的叔胺:
胺的彻底烃基化产物即为季铵盐(R4N+X-),这是一大类很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属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作杀菌剂,浮选剂,防锈剂,乳化剂,柔软剂,织物整理剂,染色助剂及相转移催化剂等等。 3.5.4 季铵盐和季铵碱(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and base) (1) 制备(prepa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