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 likes | 980 Views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本章结构. 本章共分四节,其内容是: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 教学目的
E N D
本章结构 本章共分四节,其内容是: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了解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把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 教学难点:: • 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这三个内容都说明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极端重要性,反映了我们党是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来制定和实施关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和战略策略。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进步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进步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和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与交流。
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暂时不动、待时机成熟时再收回的策略,同时也进行了武力解放台湾的各方面准备。
但是,由于美国直接插手台湾问题,阻止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致使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至今仍处于分离状态。 五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使民族奋发自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造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建民族辉煌。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起点,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起点,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 实现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的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的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 毛泽东曾严正地指出,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 邓小平指出,如果到一九九七年后中国还不能收回香港,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
江泽民指出,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江泽民指出,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 胡锦涛强调,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国内外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五十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大致经历了由解放台湾与和平统一两个重要历史时期。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国内外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五十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大致经历了由解放台湾与和平统一两个重要历史时期。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这三个内容: 表明了台湾问题是不允许外国干涉的中国内政问题; 展现了建国初期我们党对解决台湾问题主要立足于做好军事准备,同时也对和平方式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表明了我们党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这些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两岸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其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台湾问题的复杂性主要是由于美国等国外反华势力的插手干涉。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1943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指出:“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
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新中国诞生后,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台湾当局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1953年12月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至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1953年12月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至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 1954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能承认美国军事干涉和占领台湾。人民解放军于9月3日开始炮轰金门,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向美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
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根本是非法的、无效的,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完成自己祖国的完全统一。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根本是非法的、无效的,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完成自己祖国的完全统一。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海战役,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形势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台海的紧张局势愈来愈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主张缓和这一地区紧张局势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国家为此提出了种种解决办法。
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这一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在不同场合进一步阐明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其要点概括起来有:省亲会友、来去自由,既往不咎、立功受奖,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1958年8月,为了打击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炮火轰击金门。炮击金门岛,有力地打击了美国政府策划“两个中国”、 “划峡而治”的图谋,加剧了美蒋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说明蒋介石在维护一个中国的立场上同大陆存在着某种“共同语言”。
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联蒋抗美”的策略。两岸都调整了政策,海峡两岸有过去激烈的军事对抗,转变为以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的对峙状态。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联蒋抗美”的策略。两岸都调整了政策,海峡两岸有过去激烈的军事对抗,转变为以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的对峙状态。 中国共产党对解决台湾问题又提出了许多重要原则。周恩来将我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
“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四目”为: 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任用; 2、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 4、互约不派特务,不作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在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推动下,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对台工作取得了进展。中国与许多国家邦交正常化,确立了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在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推动下,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对台工作取得了进展。中国与许多国家邦交正常化,确立了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这三个内容: 说明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我们党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从有利于推动国家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而提出来的。 揭示了这个构想充分照顾到各方利益,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
阐明了这个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阐明了这个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负责态度和高超艺术。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提 出的历史背景 第一,从国际上看,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符合时代潮流 。
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 后来逐步发展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和确立这个过程有6个关键点:(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和确立这个过程有6个关键点: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2、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九条方针” 3、1982年1月,邓小平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4、1982年12月,设立特别行政区写入宪法
5、1983年6月,邓小平提出“六点办法” 6、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立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我们党和政府的推动下,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两岸关系有所松动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从1987年至今,海峡两岸交流大体经历了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和两岸交流持续、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三个阶段。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内容。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由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 [1]、一个中国 [2]、两种制度 [3]、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 [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5] 、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理论意义 丰富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 赋予“和平共处”以新的含义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
开辟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新的历史进程 实践意义 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 3、“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步骤,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香港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而强占的。澳门是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葡北京条约》而强占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拓,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条件已经成熟。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从1982年9月到1984年9月,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了二十二轮艰苦的谈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拓,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条件已经成熟。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从1982年9月到1984年9月,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了二十二轮艰苦的谈判。
邓小平1982年9月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强调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邓小平1982年9月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强调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1984年9月,中英双方达成协议,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同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4年9月,中英双方达成协议,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同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