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664 Views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研究中心、决策咨询中心主任 肖万春教授 13973189083. 引 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 。这 “ 两个全面 ” 的目标,是系统总结我国 30 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根据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时代要求作出的正确判断和重大战略部署。.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三、更加自觉坚定地创新制度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E N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研究中心、决策咨询中心主任 肖万春教授 13973189083
引 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这“两个全面”的目标,是系统总结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根据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时代要求作出的正确判断和重大战略部署。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三、更加自觉坚定地创新制度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从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内涵的丰富,我们的奋斗目标更加清晰,更加鼓舞人心。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含义 经过努力,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1987年已经达到;第二步目标,到1997年就提前完成;“人均800美元”的目标,到2000年也胜利实现,实际达到854美元。
“新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提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确定 党的十六大按照“新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提出,本世纪头20年,我们将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赋予新内涵2.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赋予新内涵
十七大赋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新内涵的总要求十七大赋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新内涵的总要求 •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 •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 •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
3.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3.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1)新阶段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背景(1)新阶段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背景 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 转型期 变动期 要素整合期 社会调整期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两型”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时代内涵
实现两个“倍增” 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 从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到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再到如今十八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不难发现,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标更高,标准更严。 要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只要经济年均增速达到6.9%左右就可实现GDP翻一番目标,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对经济发展要求会更高一些,粗略测算GDP年均增速达到7.1%左右就可保障,而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即可。
经济建设:“两个加快”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 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经济建设的五大任务 • 一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做到“两个毫不动摇” 。 •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 三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经济建设的五大任务 • 四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 五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特点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
区域协调、“四化”同步 •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
促进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 我国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2000年-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从46.4%下降到39.0%,降低了7.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降低0.67个百分点。实现劳有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建设生态文明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鲜明特点(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鲜明特点 一是体现了目标的连续性 二是体现了目标的针对性 三是体现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地位 四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 五是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
到二0二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面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度减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到二0二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面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度减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全方位的改革发展。 我国过去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进一步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依赖于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和推进,没有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一是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是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三是 (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一是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一是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 二是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向集约节约的重大转变。 三是对外经济大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大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迈进跨越性转变。 (2)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 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成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变革, 成为增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使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成为党和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基本国策。 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3)改革开放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是 我国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依靠改革开放解决 二是 我国改革开放的任务任重道远 三是 (1)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一是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 生命力的源头活水 。 二是改革开放是新时代条件下 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革命 。 三是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 (2)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 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改革开放推动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进入新阶段 在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中 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 二是 三是 (3)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3.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新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是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体制改革,实现由单兵突进向综合改革全面深化转变,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五位一体”发展提供强化动力和制度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新要求的具体内容 • 一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 二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新要求的具体内容 • 三是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 • 四是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 五是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三、更加自觉坚定地创新制度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三、更加自觉坚定地创新制度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坚持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1.坚持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 • 必须始终坚持强化改革创新精神的政治责任理念,切实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 •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必须始终坚持统筹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2.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 • 从改革全局来看,关键环节关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点;重要领域关系到改革成败,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突破重要领域、打通关键环节,对推进改革大业至关重要。
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 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的改革不是为改革而改革,而是为人民改革。必须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 高。 • 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更好地结合,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必须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 • 阻碍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领域和环节,就是需要推进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就是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 在经济领域,要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改革,尽快打破行政性垄断。 • 在政治领域,要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必须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协调性 • 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必须树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观念,必须着眼于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必须加强改革决策执行的制度建设,完善改革决策执行的责任、督办检查、跟踪问效、行政问责等制度,建立改革决策失误的纠错改正机制,切实降低改革决策成本,提高改革决策效率。 • 增强改革措施协调性 ,必须坚持统筹谋划,保持改革措施的稳定性、连续性,加强对各项改革措施的方向、力度、出台时间的协调配合,既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又努力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改革有机衔接、协调推进。
3.更加自觉坚定地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 制度建设和创新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前提保障 新时期制度建设和创新要突出人本价值取向 更加自觉坚定地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已经确定,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万众一心,开拓奋进,我们就一定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胜利,谱写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已经确定,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万众一心,开拓奋进,我们就一定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胜利,谱写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