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第二章 第1节

第二章 第1节. 二维静磁学. 应用: 简单直流致动器. 问题描述 2 个实体园柱铁芯,中间被空气隙分开 线圈中心点处于空气隙中心 分析过程和目的 为模拟建模 进行模拟 后处理 电磁力 磁场值. 切去一部分线圈便以看到极面间空隙. 模拟由3个区域组成 衔铁区: 导磁材料 导磁率为常数(即线性材料) 线圈区: 线圈可视为均匀材料. 空气区:自由空间 ( μ r = 1). 衔铁. 线圈. 性质 柱体: μ r = 1000 线圈: μ r = 1 匝数: 2000 ( 整个线圈)

dre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第1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第1节 二维静磁学

  2. 应用: 简单直流致动器 • 问题描述 • 2个实体园柱铁芯,中间被空气隙分开 • 线圈中心点处于空气隙中心 • 分析过程和目的 • 为模拟建模 • 进行模拟 • 后处理 • 电磁力 • 磁场值 切去一部分线圈便以看到极面间空隙

  3. 模拟由3个区域组成 • 衔铁区: 导磁材料 导磁率为常数(即线性材料) • 线圈区: 线圈可视为均匀材料. • 空气区:自由空间 (μr = 1) . 衔铁 线圈

  4. 性质 柱体: μr = 1000 线圈: μr = 1 匝数: 2000 (整个线圈) 空气: μr = 1 Y 衔铁 长度=35 材料号 2 材料号3 激励 线圈励磁为直流电流: 2 安培 Coil X 模型 轴对称 单位 (mm)

  5. 建模 • 设置电磁学预选项(过滤器) • 对各物理区定义单元类型 • 定义材料性质 • 对每个物理区定义实体模型 • 铁芯 • 线圈 • 空气 • 给各物理区赋材料属性 • 加边界条件

  6. 设置预选过滤掉其它应用的菜单 Main menu>preferences • 选择OK

  7. 定义所有物理区的单元类型为 PLANE53 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 • 选择 Add • 选择磁矢量和8节点53号单元 • 选择 OK

  8. 模拟模型的轴对称形状 • 选择Options(选项) • Element behavior(单元行为) • 选择 Axisymmetric(轴对称) • 选择OK

  9. 定义空气为1号材料(MURX = 1) • 定义材料 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Isotropic • 选择OK • 选择 Apply (自动循环地定义下一个材料号)

  10. 定义衔铁为2号材料 • 选择OK • 选择 Apply (自动循环地选择下一个材料号)

  11. 定义线圈为3号材料 (自由空间导磁率,MURX=1) • 选择 OK • 选择 OK (退出材料数据输入菜单)

  12. 建立衔铁面 Preprocessor>Create>Rectangle>By Dimensions 利用TAB 键移动输入窗口 • 选择Apply (重复显示和输入) • 建立线圈面 • 选择 Apply

  13. 建立空气面 • 选择 OK 到了这步,建立了全部平面,但它们还没有连接起来. 衔铁 线圈

  14. 用Overlap迫使全部平面连接在一起 Preprocessor>Operate> Overlap>Areas • 按Pick All 现在这些平面被连接了,因此当生成单元时,各区域将共享区域边界上节点 这种操作后,原先平面被删除,而新的平面被重新编号

  15. 这些平面要求与物理区和材料联系起来 Preprocessor>-Attributes-Define>Picked Areas • 用鼠标点取衔铁平面 • 选择OK (在选取框内) • 材料号窗口输入2 对于没有明确定义属性的面,其属性缺省为1 • 选择 OK

  16. 这些平面要求与物理区和材料联系起来 • Preprocessor>-Attributes-Define>Picked Areas 选取线圈平面 (在选择对话框里)点取OK 材料号窗口输入3 • 点 OK

  17. 加通量平行边界条件 Preprocessor>loads>apply>-magnetic-boundary-flux-par’l • 选On Lines并选取相应的线 • 选 OK “所选取的线” 注:未划分单元前,加上这种边界条件 “所选取的线”

  18. 生成有限元网格 • 利用智能尺寸选项来控制网格大小 Preprocessor>-Meshing-Size Cntrls>-smartsize-basic • 选择OK

  19. Preproc>-Meshing-Mesh>-Areas-Free> 在选取框内选择ALL 选择OK • 打开绘制单元的材料属性 Utility>PlotCtrls>Numbering • 选择 OK

  20. 力边界条件标志需要单元部件,即一组具有 “名称”的单元 • 把衔铁定义为一个单元组件 • 选择衔铁平面 Utility>select>entities 用此选项在图形窗口中选择平面 再次选择用APPLY • 一旦衔铁已选好,选择OK (在选取框内)

  21. 选择与已选平面相对应的单元 衔铁单元 用“面” • 选择 OK • 图示衔铁单元 • Utility>plot>elements

  22. 使单元与衔铁组件联系起来 Utility>Select>Comp/Assembly>Create Component • 选择 OK

  23. 加力边界条件标志 Preprocessor>Loads>Apply>-Magnetic-Flag>Comp Force 即使只有一种选项,也要鼠标选取 • 选择OK • 施加两个标志,用两个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力 • Maxwell’s 应力张量 • 虚功

  24. 以毫米单位生成的模型,最好把模型尺寸变换为国际单位制(变换系数 =.001) • 使整个模型激活 Utility>Select>Everything • 缩放平面-不用拷贝 Preproc>operate>scale>areas • 选择 OK

  25. 给线圈平面施加电流密度 • 选择线圈平面 Utility>Select>Entity • 选择OK ( 实体选择框) • 选择线圈平面 • 选择 OK (选取框内)

  26. 激励线圈要求电流密度,故要得到线圈截面积.激励线圈要求电流密度,故要得到线圈截面积. Preprocessor>Operate>Calc Geometric Items>Of Areas • 选择OK • 要用线圈面积来计算电流密度,将线圈面积赋予参数CAREA Utility>Parameter>Get Scalar Data • 选择 OK

  27. 下面窗口输入面积的参数名,用于后面电流密度输入下面窗口输入面积的参数名,用于后面电流密度输入 • 去掉面号(如果有的话) 这相应于几何面积总和 • 选择 OK

  28. 把电流密度加到平面上 Preprocessor>Loads>Apply>Excitation>On Areas • (因为只激活了线圈平面,可在选取框内选择Pick All) • 选择 OK

  29. 进行计算 Solu>-solve-electromagnet>Opt & Solve 这些适用于用BH 数据来进行的分析,本题将忽略 • 选择OK

  30. 生成磁力线圈 Postproc>plot results>2D flux lines • 选择 OK 使用缺省设置,选择OK, (在通常情况下,可这样做) 单元边缘围绕的一个红色输廓表示该区域为同类材料号

  31. 计算力 Postproc>Elec&Mag Calc>Comp. Force 必须用鼠标选取 • 选择 OK 衔铁上力是在总体坐标系下表示的,此力的方向为使气隙缩小

  32. 显示总磁通密度值 (BSUM) • Postproc>Plot Results>Nodal Solution • 选择 OK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