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 likes | 1.87k Views
體育教學的發展趨勢. 以 Mosston 教學形式為例. 台灣師大 林靜萍 99.9.1. 體育教學光譜簡介 (teaching spectrum). Muska Mosston 1966 年發表 廿幾年不斷發展成 11 種教學形式 在世界各國廣被翻譯採用於師資培育 對體育教學提供理論架構,促進內容與過程的銜接. 體育教學光譜理論架構. 原理 -- 教學行為是一連串的決定 教學形式的剖析 -- 課前、課中、課後 決定者 — 教師、學生 教學光譜 -- Who 、 What 、 When 群集 — 再製、生產,認知、發現, 直接、間接
E N D
體育教學的發展趨勢 以Mosston教學形式為例 台灣師大 林靜萍 99.9.1
體育教學光譜簡介(teaching spectrum) • Muska Mosston 1966年發表 • 廿幾年不斷發展成11種教學形式 • 在世界各國廣被翻譯採用於師資培育 • 對體育教學提供理論架構,促進內容與過程的銜接
體育教學光譜理論架構 • 原理-- 教學行為是一連串的決定 • 教學形式的剖析-- 課前、課中、課後 • 決定者—教師、學生 • 教學光譜 -- Who、What、When • 群集—再製、生產,認知、發現, 直接、間接 • 發展的功效—身體、認知、社會、情意、道德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 • 原理:教學行為是一連串的決策 課前 課中 課後 一連串的決策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 • 教學策略:依決定的多少發展 決策者 教師越大 學生越小 越小 越大 A B C D E F G H I J K 教學策略 再製式 生產式
教學策略發展效果 再製式(O) 生產式(X) 最小 最大 身體發展 社會發展 情意發展 認知發展 道德發展 X O O X O X O X O X
時敘(episode) • 時敘 • 一個教學形式被使用的一段時間 • 從事一特定教材內容目標的一段時間 • 時敘的要素 • 教學形式—教學光譜 • 教學策略—人、器材、資料、材料的設計… • 教學技巧—計劃、執行與評鑑的教學行動 • 學習活動內容—教材內容
教學形式命令式(The Command Style) A式 • 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連結 • 教師做所有決定— what、 where、when、how
命令式(The Command Style) A式 • 教師角色 • 做所有決定 • 設計目標與活動並訂定標準 • 評鑑學生表現 • 學習者角色 • 跟隨教師指令動作 • 做立即正確的反應 • 根據教學表現活動
命令式(The Command Style) A式 • 特色 • 有助於大團體教學 • 引出立即反應 • 建立正確表現標準 • 控制表現 • 確保安全 • 有效使用時間 • 保存過去知識、經驗及標準
命令式(The Command Style) A式 • 特質 • 教材由教師主控,事先準備、固定、單一標準的 • 學習行為是立即的、一致的、服從的、可預期的 • 有助於大團體教學、學習進度是一致的 • 學習者回憶的速度愈快,愈易進步;所複製的動作愈易符合標準 • 過去的知識、經驗、 標準和文化可經由活動過程保留下來
命令式(The Command Style) A式 • 時敘的描述 • 課前—教材內容、目標、時敘分配、動作、達成目標方式、教學資源安排、時間、地點 • 課中—動作示範說明、教學程序和資源解說、學習者立即反應做正確動作 • 課後—教師給評量和回饋
命令式(The Command Style) A式 • 適用範疇 • 大團體 • 安全考量 • 教學有效性 • 新動作 • 初學者 • 傳統性 • 紀律性防衛性
命令式(The Command Style) A式 • 限制 • 教師避免站同一位置 • 避免相同動作重複過度說明和練習 • 避免不清楚的訊號 • 避免受少數人影響全班活動
練習式(The Practice Style) B式 • 學生學習的最好方式,是給予他們有較多的機會去練習其所要學習的內容
練習式(The Practice Style) B式 • 較多的練習機會 • 教師事先分析、選擇活動、設計作業表,經示範說明提供給學習者 • 學習者依指定練習,可調整活動順序、練習次數、活動地點
練習式(The Practice Style) B式 • 目的 • 較多個別或私下練習時間 • 教師可提供較多個別或私下的回饋 • 提供新學習情境,達不同設定目標 • 有效促進動作技巧熟練
練習式(The Practice Style) B式 • 特質 • 教師依經驗及標準,分析動作難度和正確性 • 學習者執行作業,鼓勵自我練習為完成作業 • 教師設計作業,學生可選擇作業 • 學習者對所做決定負責 • 促進身體和運動技巧的學習 • 較多練習和回饋,師生社會化接觸多
練習式(The Practice Style) B式 • 時敘的描述 • 課前—多數與命令式相同 有計劃的決定權轉移 活動的選擇適於練習式 • 課中—學習者做練習之決定 教師觀察、回饋、做臨時之決定
練習式(The Practice Style) B式 • 作業表的設計 • 幫助學習者記憶 • 減少教師反覆解說 • 指導學習者最初解說時能集中精神 • 讓學習者據以活動,以提高動作正確性 • 記錄學習進度
練習式(The Practice Style) B式 • 適用範疇 • 適合各年齡層 • 具聆聽分析能力
練習式(The Practice Style) B式 • 限制 • 正確而可用的作業表 • 正確而迅速的回饋 • 學習時間的分配
互惠式(The Reciprocal Style) C式 • 教師事先設計活動,學習者兩人一組,一人操作,一人觀察並給回饋 T O D
互惠式(The Reciprocal Style) C式 • 增加回饋機會 • 增加修正機會提昇學習效果 • 增進社會化發展
互惠式(The Reciprocal Style) C式 • 特質 • 以學習者為主,教師為輔的型態 • 同伴不只是協助,是共同參與 • 回饋權轉移,教師與觀察者溝通意見 • 訓練觀察者回饋技巧,養成動作者接受意見雅量 • 共同參與、溝通,發展社會技巧,互助合作 • 學習溝通技巧拓展領導才能
互惠式(The Reciprocal Style) C式 • 時敘的描述 • 課前—與A式同外,設計標準卡 • 課中—告知學習者目的在合作, 提供回饋 說明動作者的角色—練習 說明觀察者的角色—回饋(依標準卡) • 課後--
互惠式(The Reciprocal Style) C式 • 標準卡的設計 • 活動內容,活動程序 • 可能發生困擾的部分 • 使用圖片或程序舉例說明活動內容 • 提供觀察者口語回饋的範例 • 提示觀察者的角色
互惠式(The Reciprocal Style) C式 • 適用範疇 • 活動內容是進階的,具基礎學習能力 • 同質性高的團體 • 個人動作技巧的學習 • 團隊合作之項目 • 可協助動作學習較為遲緩者
互惠式(The Reciprocal Style) C式 • 限制 • 學習者間的摩擦
自測式(The Self-Check Style) D式 • 前面與ABC三式類似,教師設計活動,說明示範動作,給予評鑑 • 學習者負找出及修正自己錯誤的責任 • 提供自我評鑑、自我配速、自我動機的學習
自測式(The Self-Check Style) D式 • 教師角色 • 訂定目標、設計活動內容及標準卡 • 指導學生使用標準卡 • 擔任資源者,並指導學習者自我評量 • 學習者角色 • 自行完成任務 • 觀察評鑑自己的表現 • 需要時請教師從旁協助評鑑技巧
自測式(The Self-Check Style) D式 • 特質 • 提供自我學習與自我指導經驗 • 拒絕外在給予的回饋 • 接受個別差異的存在和限制,個別化學習 • 尊重學習者獨立自主能力,較多時間與學習者討論內容 • 學習者能確認自己的限制、成功和失敗
自測式的意涵 • 教師重視學生的獨立性 • 教室重視學生自我管控的發展能力 • 教師相信學生在過程中能夠誠實 • 教師有耐心詢問問題使學生能專注在自測的過程當中 • 學生能獨自練習並自我檢測 • 學生能從自測的過程中給予自我回饋並改進 • 學生能確認自己的能力限制、成功與失敗
自測式(The Self-Check Style) D式 • 適用範疇 • 體操和部份舞蹈活動 • 動作後能具體呈現出結果 • 可利用電化媒體
自測式(The Self-Check Style) D式 • 限制 • 不適合新技巧學習 • 學習者自我評估動作,頗為困難 • 較少與教師或同伴有互動機會
包含式(The Inclusion Style) E式 • 意義 • 讓所有學習者皆能獲得成功的經驗 • 教師在同一活動提供不同程度作業,讓學習者選擇,使學習者能成功表現動作
包含式(The Inclusion Style) E式 • 目的 • 給學習者感受成功經驗,引發學習動機 • 指導學習者在實際活動中,依據自我能力評估,尋找適當抱負或期望 • 從活動中獲得自尊,享受活動樂趣
最高 最低
包含式(The Inclusion Style) E式 • 特質 • 所有學習者皆包含於學習活動中,每個學習者視其能力都有參與機會 • 強調個別差異,給予獨立學習機會 • 讓學習者在活動中了解並接受自己能力與個人抱負水準間的差距,並藉持續學習縮短差距 • 透過不同程度活動滿足學習動機,刺激學習興趣,獲得成功喜悅 • 排除單一標準教材,強調沒有抗衡的觀念
包含式(The Inclusion Style) E式 • 適用範疇 • 所有學習者 • 所有項目 • 學生能力差異大者 • 新教材 • 受過傷,缺信心,有不好學習經驗者 • 危險性高難度
包含式(The Inclusion Style) E式 • 限制 • 器材數量場地大小充足 • 事先說明,情境規劃,安全防護特別重要 • 難度標準要能適切安排,符合學習者需求 • 注意教學過程流暢,避免較長停滯時間
導引式(The Guided Discovery Style)F式 意義及目的 • 學習者從事發現活動的第一個教學型式 • 藉由教師詢問一些特定的、有順序的問題,有系統的引導學習者發現一些教師預定而學習者先前不知的答案。 • 教師謹慎的計畫與決定一連串作業或問題方向
意義及目的 • 從每一個小步驟中教師皆會問一些問題來增強學習者的反應,必要時再給予額外的暗示。 • 強調認知的發展,引導學習者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結果。 • 一個問題只引出一個答案 • 教師一定要有耐心來等待學習者自行發現答案
從包含式到引導式的決定權轉移 老師與學習者在其中決定權的轉變,F式的發展特色,學習中與學習後,皆變成老師與教學者一起進行的型式。
教學前的計畫 在刺激與刺激反應之間,所有的步驟植基於先前的回答,所有的步驟都要有相當的衡量,評定判斷,測試之後再設計各階段目標。
引導式的成功手段 • 下層是一個最基礎能力的舞台。 • 階梯所代表的是小而有關聯的步驟。 • 中間的空格是代表太大的步驟。 • 上層是欲達到的目的 • 為學習者設計範圍大小合宜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