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秦、汉、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音乐 (公元前 221 -公元 589 )

秦、汉、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音乐 (公元前 221 -公元 589 ). 秦汉时期的音乐 (公元前 221 年 — 公元 220 年). 乐府的含义. 乐府有三种含义 p47 1 、中国秦汉至唐代宫廷的一个音乐机构 2 、一种诗体名称 3 、各种音乐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 乐府的具体内容. 乐府的设立时间 p46 乐府的主要任务 1 、适应宫廷的需要,收集民间音乐; 2 、创作和填写歌辞,改编、创作曲调; 3 、编配乐器; 4 、进行演唱及演奏。. 乐府的领导人

due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秦、汉、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音乐 (公元前 221 -公元 589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公元589)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公元589)

  2. 秦汉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3. 乐府的含义 • 乐府有三种含义p47 1、中国秦汉至唐代宫廷的一个音乐机构 2、一种诗体名称 3、各种音乐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

  4. 乐府的具体内容 • 乐府的设立时间 p46 • 乐府的主要任务 1、适应宫廷的需要,收集民间音乐; 2、创作和填写歌辞,改编、创作曲调; 3、编配乐器; 4、进行演唱及演奏。

  5. 乐府的领导人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代表宫廷掌管乐府的官员可能是乐府令;具体负责乐府工作的是协律都尉; • 武帝时的协律都尉是李延年p47

  6. 合奏音乐—鼓吹乐 • 鼓吹的定义 p47 • 鼓吹产生的背景 p48 • 伴奏乐器:以打击乐器鼓和管乐器排箫、横笛、笳、角等合奏的音乐,常伴有歌唱。 • 几种主要的鼓吹乐: 黄门鼓吹、横吹、骑吹、短箫鐃歌

  7. 相和歌 • 相和歌的两种含义 1、概括了汉代北方各地的民间歌曲; 2、对当时一种歌曲演唱形式的称谓。 • 相和歌的形成过程 :徒歌—但歌—相和歌 p49 • 相和歌的伴奏乐器 p49

  8. 相和大曲 • “相和大曲”也称“大曲”,后世称之为“汉大曲”; • 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经过专业音乐家与文学家对其进行改编、加工而成的一种比较复杂的大型音乐形式。 • 特点: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有机结合,也可相对独立表演; • 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并有纯粹乐器演奏部分的综合性歌舞大曲形式。 • 相和大曲的曲式结构:艳、解、趋三段式结构 p50

  9. 百 戏 • 百戏的定义p52 • 百戏中的乐舞类别

  10. 汉代域内音乐文化的交流的主要体现 1、南北音乐文化的共存 2、楚乐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 汉代域内外音乐文化交流情况 • 传出方面p57 • 传入方面p57

  11. 吹管乐器 p59、60 排箫、笛、笳、角 • 击乐器p60 编钟、编磬、筑 • 弹拨乐器p62、63 箜篌、琵琶

  12. 七弦琴及其音乐 • 形制上的变化 • 琴家的出现 • 琴曲具备的两个特点 1、情节性 2、演奏与歌唱相结合

  13. 最早的谱式记载-鼓谱p69 • 声曲折-演唱曲谱 • 京房六十律 • 相和三调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220—589)

  15. 清商乐形成背景 • 公元4世纪,随着国家政治中心南移,北方音乐文化也随之流入江南,并把汉、魏以来的相和歌、相和大曲与江南流行的吴歌、西曲等民间音乐相结合,由此而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与形式——“清商乐”。 • 定义p51

  16. 清商乐包含的内容 • “中原旧曲”,即东晋和宋、齐所存的相和诸曲。 • 在南方新兴经济发展条件下,与东晋南迁所传入的中原文化相结合的吴歌、西曲。 1、吴歌p51 2、西曲 p51

  17. 歌舞戏p53 倾向于故事性表演。这也是这一时期歌舞音乐的一个突出特点。 • 歌舞戏重要的节目p53 《大面》、《钵头》、《踏摇娘》

  18. 《声无哀乐论》 作者——嵇康 • 是魏晋时代“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 他的清淡思想成为一种典范; • 记载中他所弹奏的《广陵散》“声调绝伦”,在我国“琴史”上有重要地位; • 除集中体现其美学思想的《声无哀乐论》外,还著有《琴赋》及琴曲《嵇氏四弄》。

  19. 文章的主要特点 全文以“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八次辩难形式写成。最基本的观点就是“声无哀乐”,是在问与答之间反复论证,有针对性的批驳儒家传统乐论,进而阐述了他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 • 阐释的主要观点 1、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 2、音乐的本体是“和” 3、人的情感哀乐是人心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4、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与《乐记》观点不同)

  20. 音乐文化交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歌舞伎乐的交流p58 具体包括: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疏勒乐、安国乐、高昌乐、高丽乐、康国乐 • 乐器、乐曲的交流p58 • 西域佛教及佛教曲的传入 • 中原南北音乐文化的交流

  21. 乐 器 •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节奏性强的利于舞蹈的乐器。 1、吹管乐器 p60 2、打击乐器p61 3、弹拨乐器p62 秦琵琶、汉琵琶、秦汉子在魏晋时因阮咸善弹此器,被称作阮咸,即后世的阮。其由西域传来。同时出现了由国外传入的,与汉琵琶形制迥异的曲项琵琶、五弦琵琶。

  22. 七弦琴及其音乐 • 出现了解说琴曲标题的古琴艺术重要专著《琴操》 • 出现了一批文人琴家 • 出现了一批著名琴曲

  23. 《广陵散》 • 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东汉末年产生于广陵地方的一首琴曲。其曲名初见于汉代末年。p65

  24. 胡笳十八拍 • 是约在公元前208年左右,蔡琰(文姬)参考了胡笳的声音而写的琴曲。内容与她的遭遇有关。p65

  25. 酒 狂 • 阮籍所作,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 p67

  26. 魏晋以来传统律学发展的两条路线 • 沿着附会历数—钱乐之的“三百六十律”p70 • 沿着便于旋宫转调具有实际意义的——何承天的“新律”p70、71 这种新律与十二平均律相比较,最大相差不到半音的十分之一。解决了“三分损益法”所解决不了的“旋相为宫”问题。 • 荀勖的“笛律” p71 • 纯律 p72

  27. 作 业 • 课后习题 p72 1——7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