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41 Views
第十一章戰後及現代的台灣(下). 第二節社會變遷. 戰後台灣的人口變遷. 戰後台灣的死亡率、出生率. 戰後台灣的死亡率 戰後台灣的出生率-戰後初期呈上昇之勢,自 1964 年起,台灣正式推行家庭計畫,獲相當成效。近年來出生率更顯低落. 社會福利及安全制度的建立. 1970 年代開始,政府漸建立完備社會福利法治,為社會福利事業的推展奠下良好的基礎. 有關職業訓練. 社會安全制度的建立. 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 光復後的台灣社會變遷快速,在職業、教育、城鄉,甚至財富等層面均有明顯的轉型現象 其中,就兩個方向來看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的情形 家庭所得分配與社會分層
E N D
第二節社會變遷 • 戰後台灣的人口變遷
戰後台灣的死亡率、出生率 • 戰後台灣的死亡率 • 戰後台灣的出生率-戰後初期呈上昇之勢,自1964年起,台灣正式推行家庭計畫,獲相當成效。近年來出生率更顯低落
社會福利及安全制度的建立 • 1970年代開始,政府漸建立完備社會福利法治,為社會福利事業的推展奠下良好的基礎
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 • 光復後的台灣社會變遷快速,在職業、教育、城鄉,甚至財富等層面均有明顯的轉型現象 • 其中,就兩個方向來看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的情形 • 家庭所得分配與社會分層 • 階級流動
70年代初台灣的服裝模特兒 資料來源:老照片編輯部,2001,另一種目光的回望,頁126,山東山東畫報
家庭所得分配與社會分層 • 據專家統計,於1964〜1990年間,高所得家戶遠多於低所得的家戶,似近「均富」之趨勢,異於日治及清領台時期「均貧」的狀態 • 1960至1970年代是台灣工業化時期,家庭貧差距逐漸縮小 • 1980年台灣開始面臨工業升級轉型期,之後家庭貧富差距擴大
階級流動 • 戰後台灣各類階級的世襲或傳承情形 • 關於社會階級流動情形,在流出方面,各階級以 流至工人階級的比例最高。流入方面,農民階級的 自我補充程度最高,達84.5%
台灣社會在產業及階級結構上的變化 • 以農業為主的產業型態以工業為主的產業型態 • 農民階級、小資產家階級的人數減少;工業工人階級迅速擴張,經理階級亦隨之增加 • 階級流動的現象有很高的比例,是屬於由農民階級流動到藍領階級的情形
參考、延伸閱讀資料 • 張勝彥等,1996,台灣開發史,台北空大 • 黃秀政等,2002,台灣史,台北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