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388 Views
太魯閣峽谷. 太魯閣國家公園地理位置. 座落於花蓮、臺中及南投三縣。 範圍以立霧溪峽谷、東西橫貫公路沿線及外圍山區為主,包括合歡群峰、奇萊連峰、南湖中央尖山連峰、清水斷崖、立霧溪流域及三棧溪流域等,總面積共計九萬二千公頃。. 地質. 堪稱是 中央山脈東側 地質區域的縮影。 有大理岩、片岩、片麻岩、千枚岩等 變質岩 所構成。 大理岩是台灣已知出露地表 最古老 的岩層,形成年代 可追溯至 二億五千萬年 以前。 由海洋生物、陸地沖刷入海的沉積物和海底火山噴出岩 漿及灰燼累積長達數千公尺的沉積物,後來經由變質作 用生成現今太魯閣峽谷常見的大理岩、片岩及片麻岩等 岩石。.
E N D
太魯閣國家公園地理位置 座落於花蓮、臺中及南投三縣。 範圍以立霧溪峽谷、東西橫貫公路沿線及外圍山區為主,包括合歡群峰、奇萊連峰、南湖中央尖山連峰、清水斷崖、立霧溪流域及三棧溪流域等,總面積共計九萬二千公頃。
地質 • 堪稱是中央山脈東側地質區域的縮影。 • 有大理岩、片岩、片麻岩、千枚岩等變質岩所構成。 • 大理岩是台灣已知出露地表最古老的岩層,形成年代 • 可追溯至二億五千萬年以前。 • 由海洋生物、陸地沖刷入海的沉積物和海底火山噴出岩 • 漿及灰燼累積長達數千公尺的沉積物,後來經由變質作 • 用生成現今太魯閣峽谷常見的大理岩、片岩及片麻岩等 • 岩石。
成因 (1) 大理岩層逐漸露出地表: 中央山脈不斷隆起,使上覆的岩層受風化侵蝕作用而剝失, 以至深處的大理岩逐漸抬升露出地表。 (2)流水的切割: 地殼的不斷隆起,使豐沛的立霧溪不斷切割太魯閣。 由於大理岩緻密不易崩落的特性,在立霧溪快速的下切作用 下,切穿了三角錐山的支稜,形成近乎垂直的谷壁,造就今 日舉世稱奇的太魯閣峽谷。 峽谷中美麗的岩石褶皺,是經過多次的造山運動及變質、變 形作用而形成變化萬千的曼妙紋理,成為今日人們解讀太魯 閣峽谷形成史的重要證據之一。
立霧溪下切侵蝕作用強盛, 加上大理岩十分堅固穩定, 不易崩落, 故能支撐陡峻的邊坡, 造成峽谷的奇景。
很硬的大理岩 • 河流的下切侵蝕作用 • 地殼的抬升作用
太魯閣風景的主要特色 • 大理岩岩壁: • 具有巨大高度差,及近垂直坡度的岩壁,形成極高的景觀品質。 • 九曲洞: • 是在壁立千仞的峽谷,硬鑿出的步道,公路迂迴曲折於群峰 • 絕璧間,讓行走其間的人數不清到底有多少柳暗花明。 • 九曲洞係得名於隧道密集,車道迂迴蜿蜒; • 「九」字只是用以形容彎路多,並非只有九處彎曲。 • 燕子口: • 為太魯閣峽谷的一段峭壁,其間山壁、幽谷地形優美,是中橫 • 著名勝景。早年因常有雨燕、洋燕在空中成群覓食,形成 “百 • 燕鳴谷“的奇景,因而博得 "燕子口“的美名。
瀑布: • 從太魯閣口到文山間,瀑布相當多,最著名的屬白楊瀑布、 • 銀帶瀑布、長春瀑布、綠水瀑布等。 • 太魯閣牌樓: • 是一中國味十足的小型牌樓,為留影紀念的熱門景點。 • 長春祠: • 為紀念開築中橫時所殉職人員,靜立蒼翠山谷中,飛瀑流 • 泉穿瀉而下,構成色調諧和的風景畫。
九曲洞 公路開鑿在山壁之間,曲折迂迴的在山洞中前進, 彷彿有繞不完的彎路,因此取名為「九曲洞」
多變的自然景觀,穿洞公路的偉大工程, 「九曲洞」結合了自然與人工的壯觀,今人嘆為觀止。
「九曲洞」並不是只有九個彎, 而是有數不盡的迴廊, 這些都是當年開鑿中橫公路的 人們一斧一錘鑿出來的。
這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路段, 亦是從事峽谷自然生態之旅的最佳路線。
九曲洞深窄壁上的峽谷形成U字型峽谷景觀, 與大理石壁上的條狀花紋為最美的景觀。
立霧溪以及各支流的流路,河蝕劇烈, 下切作用強,到處呈現標準的峽谷地形。
立霧溪的水,道出千萬年歲月切山成谷的痕跡;立霧溪的水,道出千萬年歲月切山成谷的痕跡; 太魯閣的石,述說億萬年大地成形的故事。
氣候 • 太魯閣國家公園海拔分佈高度自海平面到3740公尺之高山, • 受地形、地勢之變化差異,造成複雜的氣候帶。 • 山地地形氣溫隨海拔高度上升而遞減,冬季一、二月間溫度 • 多在攝氏零度以下。高山地區可賞雪。 • 地區內年雨量均在2000毫米以上。 • 夏季降水以對流性雷陣雨及颱風豪雨為主,六月到九月間, • 各地月雨量在200毫米以上。冬季盛行東北季風,雨量較少, • 在50毫米至90毫米之間。 • 本區在西南、北側高山地區地勢較高,空氣流通,年平均相 • 對濕度僅80%; 但在合歡山、奇萊山區,因恰遇濕潤氣流沿 • 立霧溪而上,相對濕度較高,達85%以上,並形成霜雪。 • 中橫公路恰沿立霧溪通過,常見雲霧瀰漫。
人文 考古調查研究,使用印紋陶器的普洛灣類型十三行文化人,約 在1200年前後進入立霧溪中、下游一帶居住,約在十七世紀左 右,原居濁水溪上游的賽德克群的太魯閣人、陶塞人,部分族 人越過中央山脈東遷進入立霧溪流域,從此定居太魯閣山林。 民國四○年代末期,隨著中橫公路的開通,許多築路人紛紛定 居,成為新一代的太魯閣住民。 傳統太魯閣社會的男子擅於狩獵,女子則以專精紡織而著稱。 親族制度實行父子繼承。傳統生計方式以山田焚墾為主,狩獵、 採集及漁撈為輔;傳統的農耕是採行輪休式的山田燒墾,主要 以小米為主。狩獵是專屬於男性的工作。 傳統的工藝則以女子的紡織,男子的藤編最具特色。 時至今日,織品仍為太魯閣社會中經常使用。
變化多端的高山美景 • 太魯閣國家公園位於中央山脈北段,境內地勢高聳,層峰綿 • 連,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約佔全區面積的一半,名列「台灣 • 百岳」的高山就27座之多,其中以南湖大山、奇萊連峰、合 • 歡群峰、中央尖山最負盛名。 • 南湖大山高3740公尺,是園區的最高峰,台灣五嶽之一, • 山勢巍峨,擁有豐富而特殊的植物資源,且為大甲溪最高 • 最遠的發源地。 • 中央尖山為台灣的『三尖』之首,海拔高3705公尺,尖錐 • 狀的山勢高聳直指天際,是原住民心中的靈山。在登山界 • 一般與南湖大山台稱為『北一段』。
奇萊連峰斷崖嶙峋,氣候變化莫測,有黑色奇萊之稱, • 尤其北峰是台灣的『十峻之一』,非常險要,立霧溪的 • 最高源頭也發源於此。 • 合歡群峰山勢較平緩,中橫公路霧社支線蜿蜒穿過,交 • 通極為方便,是可及性極高的高山地區。 • 合歡群峰每年冬天受東北季風帶來水氣,再遇上北半球 • 冷氣團南下的影響,形成冷鋒過境,循蘭陽溪谷,直達 • 合歡山區,帶來豐沛的降雪,成為台灣的賞雪勝地。
熱鬧繽紛的植物生態 台灣為熱帶島嶼,擁有熱帶的原生植柀,而地勢高聳同時蘊藏 溫帶及寒帶的植物。 太魯閣國家公園海拔落差大,從接近海平面的立霧溪谷到3740 公尺的南湖大山,其間經歷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的氣候 ,造就出多元且繁複的植被。 一般大致區分為低海拔闊葉林生態系、針闊葉混合林生態系、 針葉林生態系及高山寒原生態系。同時由於高山峻嶺阻隔,因 此容易瘟育出特有及稀有的植物。 由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地形特殊,高山植物及山地石灰岩植物 是兩個最具特色的植物景觀。
台灣冷杉與玉山箭竹為合歡山區最具代表的植被,兩者之間台灣冷杉與玉山箭竹為合歡山區最具代表的植被,兩者之間 因競爭有相互演替的趨勢。 每年梅雨之後,玉山箭竹新葉青翠,六月至九月滿山遍野的 繁花競艷,是高山植物展顏怒放、薪火相傳的季節; 入秋後,唯獨冷杉蒼碧挺拔;下雪時,掩不住冷杉的綠意生趣。冬去春來,合歡山的四季輪迴十分鮮明。 南湖山區冰雪漸融時,玉山杜鵑率先報春,杜鵑花海蔚為奇觀,南湖山區獨特的生育地,孕育美麗且脆弱的生態體系, 是台灣的瑰寶,值得珍惜。
種類數量繁多的野生動物 • 太魯閣國家公園由於地形、氣候複雜,海拔的垂直落差極大, • 造就出歧異度甚大的植物生態,再加上原生植被與森林多能保 • 持原貌,所以棲息在其間的動物種類和數量就非常豐富。 • 共有24種哺乳類,佔台灣陸生哺乳動物三分之一。 • 139種鳥類,約有台灣百分之八十的留鳥在此發現。 • 兩棲類有14種,佔了台灣兩棲類的一半。 • 爬蟲類有25種。 • 魚類16種。 • 蝴蝶239種。 • 特有種方面哺乳類有6種,鳥類14種,兩棲類3種,爬蟲類3種, • 蝴蝶28種。 • 台灣獼猴是太魯閣國家公園較容易發現的大型哺乳動物,其他 • 的則只在密林深處才能聽得到牠們的鳴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