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473 Views
明史的特點及其歷史地位. 邱澎生 ( 2013/01/16 ). 兩大異族王朝中間 的明代中國. 元朝: 1271-1368 ( 98 年) 清朝: 1644-1911 ( 268 年). 明朝: 1368-1644 ( 277 年). ( 1415 年明朝全盛時期的疆域). 陷入「僵局」的明朝史. 黃仁宇 《 萬曆十五年 》 ( 1981; 1985 ),以萬曆、申時行、張居正、海瑞、戚繼光、李贄 六位 人物,共同呈顯出明朝傳統社會「牢不可拔」的「結構與節奏」
E N D
明史的特點及其歷史地位 邱澎生(2013/01/16)
兩大異族王朝中間的明代中國 元朝:1271-1368(98年)清朝:1644-1911(268年) 明朝:1368-1644(277年) (1415 年明朝全盛時期的疆域)
陷入「僵局」的明朝史 •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1981; 1985),以萬曆、申時行、張居正、海瑞、戚繼光、李贄六位人物,共同呈顯出明朝傳統社會「牢不可拔」的「結構與節奏」 • 〈明代史和其他因素給我們的新認識〉(《食貨復刊》15,7-8,1986年);《中國大歷史》〈明朝:一個內向和非競爭性的國家〉(1993) • 邱澎生,2000,〈「數目字管理」是洞見或是限制?黃仁宇「大歷史觀」下的明清市場與政府〉《台大歷史學報》26: 351-376。
僵局在「清」不在「明」 • (一)十六世紀以後中國經濟變遷六大趨勢:1. 大商人資本的興起;2. 包括「散工制」(putting-out system)在內的工場手工業發展;3. 隨一條鞭法普及而確立的財政貨幣化;4. 押租制與永佃制普及,導致土地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租佃制變動;5. 短工/長工法律人身自由解放導致的雇佣關係演變;6. 海外貿易引發世界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 (二)保障私人產權的法律不足:滿清入主「加強專制主義統治」,制度變遷無法獲得更顯著的進展 • 吳承明〈現代化與中國十六、十七世紀的現代化因素〉《中國經濟史研究》1998,4:6-7
十八世紀的「倒轉」或「挫折」? • 朱維錚《走出中世紀》(2007):〈走出中世紀—從晚明至晚清的歷史斷想〉(1987):「正當中國面臨走出中世紀的時候,即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前期,士風民俗卻變了,變得真好像對政治漠不關心…(士的上層)一部分講理學…替清朝統治者幫忙…一部分講漢學,潛心考據…商人也似乎真的見利忘義了…」(頁35);〈徐光啟和晚明史〉;〈利瑪竇在中國〉;〈十八世紀的漢學與西學〉 • 島田虔次 《中國近代思惟的挫折》vs. 溝口雄三
明朝「歷史意像」的不斷流轉 • 壞皇帝(集權的太祖+ 殘忍的成祖+腐敗的子孫:17朝16個皇帝);惡太監;凶特務(東廠與錦衣衛);可憐又可恨的士大夫(廷杖、黑獄;巴結、黨爭;畜奴婢) • 有氣節的士人;投身社區的陽明學者;市場經濟與財政改革;農業拓展;西南開發;西學/天學;才子佳人 • 中國與西歐國勢消長的關鍵:鄭和下西洋的中斷;經濟停滯(《國富論》的論說);不能「數目字管理」 • 〈「史景遷、卜正民筆下的十七世紀」系列座談會記錄〉,《時報悅讀網》2009:史景遷《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溫洽溢譯。文震亨《長物志》的「生活美學」 • 王天有、高壽仙《明史—一個多重性格的時代》(2008)。徐泓,2011,《二十世紀中國的明史研究》第1章〈明代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孟森《明代史》(1931; 1957) • (一)總論: • 1. 明史在史學上之位置;2. 明史體例 • (二)各論: • 3. 開國(明太祖由起兵到建立制度) • 4.靖難(建文、永樂以至仁宣之治) • 5.奪門(英、憲、孝三朝的政治變遷) • 6.議禮(武、世、穆三朝政治與學術) • 7.萬曆之荒怠(沖幼、醉夢、決裂之期;光宗一月) • 8.天、崇兩朝亂亡之炯鑒 • 9.南明之顚沛(弘光朝、隆武朝、永曆朝、魯監國)
《明史新編》12章 • 1. 朱元璋建立明朝 2. 明初政治的由亂入治 • 3. 明初的經濟與社會風尚 4. 短暫昇平的仁宣之治 • 5. 正統到正德間的社會變遷(王振、土木堡…) • 6. 從政歸內閣到朋黨樹立(大禮議、北虜南倭、張居正改革與一條鞭法…) • 7.農村經濟的新變化 8. 城鎮工商業的繁盛 • 9. 劇變的社會風氣和燦爛的科學文化 • 10. 天啟崇禎間的政治危機和社會矛盾 • 11. 明末農民大起義和李自成攻占北京 • 12.清軍入關與南明政權的覆滅
《劍橋中國明代史》(1988; 1992) • 1.明王朝的興起, 1330-1367 2.明代的軍事制度 • 3.洪武之治,1368-1398 • 4.建文、永樂、洪熙和宣德之治, 1399-1435 • 5.正統、景泰和天順統治時期, 1436-1464 • 6.成化和弘治統治時期, 1465-1505 • 7.正德時期, 1506-1521 8. 嘉靖時期, 1522-1566 • 9.隆慶和萬曆時期, 1567-1620 • 10. 泰昌、天啟、崇禎三朝, 1620-1644 • 11. 南明, 1644-1622 • 12. 明代的歷史著作
明代史專題研究:5大類 27節 • (一)明代史籍整理、編印與工具書 (5節) • (二)開國史研究:太祖起兵與元末革命性質;開國財政與社經制度;開國政治 (3節) • (三)靖難之變與對外關係:靖難形成、建文遜國、成祖繼統、靖難影響、周邊民族及國家、與亞非各國經濟與文化交流 (6節) • (四)中期政治社會經濟:中期政治、土地兼併、軍衛屯田崩潰、戶口流亡與農民暴動、海禁與禦倭戰爭、歐人東來及中西文化交流、白銀流通與賦役改革、中後期經濟與社會 (8節) • (五)衰亡與南明抗清:政局危機與張居正改革、黨爭與社盟、晚明民變、滿清入關、南明抗清 (5節) • 徐泓,2011,《二十世紀中國的明史研究》第2-6章〈民國六十年間的明史研究〉(頁25-150)
明史的特點及其歷史地位 • 國際局勢演變:朝貢/下西洋、土木堡之變、北虜南倭 • 明太祖的政治理念以及君主集權政體的建構 • 「宮府」與「政府」:政治權力的運作、衝突及演化 • 學術爭議與政治利益的辯證:由文人結社到官場鬥爭 • 市場經濟對民生/政治/財稅/法律體系的衝擊 • 內政和外交雙重危機下的制度變遷 • 宗教與社會組織的變動 • 民間教派與「功過格」思潮的發展 • 中外宗教與學術擴大接觸下的互動 • 滿洲興起與流民起事:由加餉加派到明朝覆滅 • 亡國與「亡天下」:政權興亡下的士人反思 • 在發展與停滯之外:觀察明代歷史的幾種角度
「大比較」:宋元明清長時段及以外 • 宋代的「質變」vs. 明代的「量變」(劉子健,1986,〈明代在文化史上的估價〉,《食貨月刊復刊》15,9-10:)→卜正明,2004(1998),《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方駿, 王秀麗, 羅天佑譯 • 「宋元明轉型期」( The Song-Yuan-Ming Transition in Chinese History. Ed. by Paul JakovSmith and Richard von Glahn, 2003 )長時段觀察清代中國的變化 • 由「唐宋變革期」到「資本主義萌芽期」(由萬曆到乾隆)之間,到底發生什麼?(李新峰,2010,〈論元明之間的變革〉《古代文明》2010,4:) • 西歐;印度;東南亞;日本;朝鮮…草原民族政權…(杉山正明,2012,《忽必烈的挑戰:蒙古與世界史的大轉向》,周俊宇譯。《驰骋草原的征服者:辽西夏金元》→姚大力書評,《東方早報》2013/01/06)
值得比較的四條重要線索 • 國家與社會的互動:「集權政治」伴隨「民間社團」同時發展 • 市場與政府的銜接:「契約自由」為主,「特權壟斷」為輔 • 間接與直間強調平民大眾重要性的社會與文藝思潮 • 草原民族與海上勢力的權力消長關係(由「世界史」到「全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