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648 Views
第十五章 生殖. 第一节 雄性的生殖功能 雄 性的生殖功能:睾丸的生精作用、 内分泌功能。 睾丸是 雄 性的主性器官,由曲细精管和间质细胞组成。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 1 、部位:曲细精管 --- 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 2 、过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70 天 ). 3. 精子运动 曲细精管中的精子无运动能力 , 靠小管外周肌样细胞收缩和管腔液的移动被运送至附睾内停 18-24h, 进一步发育 , 成熟并获运动能力。 4. 支持细胞的主要功能:
E N D
第一节 雄性的生殖功能 雄性的生殖功能:睾丸的生精作用、 内分泌功能。 睾丸是雄性的主性器官,由曲细精管和间质细胞组成。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 1、部位:曲细精管---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 2、过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70天)
3.精子运动 曲细精管中的精子无运动能力, 靠小管外周肌样细胞收缩和管腔液的移动被运送至附睾内停18-24h, 进一步发育,成熟并获运动能力。 4.支持细胞的主要功能: ①为生殖细胞提供营养,维持生殖细胞适宜的内环境; ②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ABP); ③形成血睾屏障; ④分泌抑制素对F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1.雄激素:由间质细胞分泌,有睾酮(T)、双氢睾酮(DHT)(活性最强) (1)合成与代谢 ①合成:原料为胆固醇 ②运输: 30%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结合 68%与血浆白蛋白结合 1-3%游离 ③代谢:在肝内灭活,睾酮经还原、氧化及侧链裂解转为17-酮类固醇,随尿排出。
(2)生理作用: ①影响胚胎发育:在雄激素的诱导下,使含Y染色体的胚胎向男性方向分化,促进内生殖器官发育,DHT刺激外生殖器官发育。 ②维持生精:T→DHT促进精细胞分化和精子形成 ③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引起并维持正常的性欲。 ④促进男性第二性征 ⑤促进蛋白质合成、骨骼生长,RBC生成,钙沉积 ⑥促进皮脂腺分泌,刺激粉刺和痤疮的形成。 2.抑制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构成的糖蛋白。是支持细胞分泌的,可抑制FSH的分泌,对LH无影响 激活素:2条β亚单位构成,作用与抑制素相反
(-) 精神过度紧张 ABP
三、睾丸功能的调节 (一)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 1、腺垂体对生精作用的调节 FSH:刺激曲细精管的发育,与睾酮协同作用促进精子的形成与成熟,对生精过程有启动作用。促进支持细胞合成ABP。ABP与睾酮结合可提高曲细精管局部睾酮的高浓度,从而促进生精过程。 LH(也称间质细胞剌激素):促进间质细胞的发育,并分泌睾酮,间接影响精子的形成。睾酮则有维持生精的作用。FSH具有增强LH刺激睾酮分泌的作用。
2、腺垂体对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调节 LH→间质细胞合成与分泌睾酮,FSH有加强这过程。FSH与LH起协同作用。 3、睾丸的反馈作用 ①睾酮↑→抑制下丘脑、腺垂体→LH↓ ②抑制素→腺垂体FSH↓ (二)睾丸的局部调节 睾酮↑→雌二醇↑→垂体对GnRH反应↓ →LH↓ 间质C →睾酮↓
第二节 雌性的生殖功能 雌性生殖功能包括:卵巢的生卵作用、内分泌功能、妊娠与分娩。 一、卵巢的生卵功能 新生儿期(60万)→幼年期→青春期(30-40万)→性成熟期→更年期→绝经期(几百个)。青春期后每月约有15-20个发育,但只有1-2个成为优势卵泡而发育。 卵巢的生卵作用是成熟女性最基本的生殖功能。 卵巢周期:下丘脑-腺垂体系统调节卵巢的活动, 使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卵泡生长发育、排卵、黄体形成,每月一次的、周而复始的周期性的变化)的过程。
1、卵泡期(排卵前期) 原始卵泡(卵母细胞和周围的单层卵泡细胞组成)→初级卵泡(卵泡细胞变成颗粒细胞)→次级卵泡(卵丘形成)→成熟卵泡 2、排卵期 排卵:成熟卵泡,其中的卵细胞在LH等作用下,向卵巢表面移动,成熟卵泡壁破裂,出现排卵孔,卵细胞与透明带、放射冠及卵泡液被排出卵泡的过程。 3、黄体期(排卵后期) 排卵后,残余的卵胞壁内陷,血液进入卵泡腔,发生凝固,形成血体,随后吸收,残留的颗粒细胞与卵胞膜细胞黄体化,形成外观为黄色的黄体,即月经黄体(10天),若受孕,在hcG的作用下发育成妊娠黄体。
初级卵泡 次级卵泡 卵丘 极体
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排卵前卵泡分泌雌激素,排卵后由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一)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1)合成:雌激素合成的双重细胞学说 卵泡期:由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共同完成雌激素合成。在LH剌激下,内膜细胞将胆固醇合成雄烯二酮和睾酮,转入颗粒细胞后,在FSH作用下芳香化酶活性增强将雄激素转变成雌激素。雌激素的分泌量随卵泡的生长而增多,在排卵前,分泌量达高峰。 黄体期:黄体内膜细胞主要合成雌激素,颗粒细胞主要分泌大量孕激素。外膜细胞和卵巢间质细胞合成少量雄激素。
LH 雌激素合成的双重细胞学说 受体 胆固酮 内膜细胞 ATP cAMP 雄烯二酮 睾酮 颗粒细胞 雄烯二酮 雌激素 ATP cAMP 芳香化酶 受体 雌激素 FSH
2)运输: 雌激素:雌二醇(E2)、雌酮、雌三醇(E3), E3为E2在肝中代谢产物。 38%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结合 60%与血浆白蛋白结合 2%游离 孕激素:孕酮。 (二)雌激素与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刺激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并维持其成熟状态,刺激女性副性征的出现,并可影响代谢。 (1)对生殖器官的影响 ①卵巢:a、雌激素与FSH协同作用促进卵泡发育,诱导LH高峰的出现,诱发排卵。b、雌激素通过反馈影响LH、FSH的分泌,从而影响卵巢功能。
②输卵管: 促进输卵管上皮细胞增生,分泌细胞、纤毛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活动,促进输卵管运动,利于精子运行。 ③子宫: 促进子宫发育,内膜出现增生期的变化,促进子宫肌的增生,提高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子宫颈分泌清亮、稀薄的粘液,利于精子穿行。 ④阴道: 上皮细胞增生、角化,利于乳酸杆菌生长,使阴道呈酸性(PH为4-5),增强阴道抗菌能力。
(2)对副性征的影响 *促进乳腺发育 *刺激和维持第二性征的出现 (3)对代谢的作用 ①促进骨的生长及骨骺愈合:增加钙、磷沉积。雌激素可加强成骨细胞活动,抑制破骨细胞活动。使骨骺与长骨过早融合,使女性长高过早停止;绝经期抑制骨溶解减弱,易至骨质疏松。 ②促进蛋白质合成 ③促进体液向组织间隙转移→水钠潴留(女性月经前经常出现乳房肿胀原因之一) ④促进皮脂腺分泌较多的液体,抑制粉刺和痤疮的形成。
2)孕激素:使子宫适应孕卵着床和妊娠 ①子宫: a、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利于孕卵着床; b、着床后促进子宫基质细胞转化为蜕膜细胞,利于胚泡生长; c、降低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抑制母体排斥胎儿,起安胎作用; d、宫颈粘液少而稠,精子难通过; e、妊娠黄体和胎盘分泌大量孕激素能抑制FSH和LH的分泌,从而停经,不排卵; ②乳腺:促进乳腺小叶和腺泡发育、增生,并为妊娠后泌乳作准备。 ③产热作用:排卵后体温升高0.5℃ 3)雄激素:由内膜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细胞产生。维持女性体毛分布和性欲。
三、雌性生殖功能的调节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卵巢周期→月经周期青春期后,随着下丘脑GnRH神经元发育成熟, GnRH、FSH、LH分泌增加,卵巢功能出现周期性变化。 (一)子宫周期 月经:在卵巢分泌的激素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产生流血现象,称为月经。女性生殖周期称月经周期。 子宫内膜周期变化分为月经期(3-5天)、增殖期(第6-14天)、分泌期(第15-28天) ; 卵巢周期变化分为卵泡期(排卵前期)、排卵期与黄体期(排卵后期)
(二)卵巢周期与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 1、卵泡期(1-14天) 1)卵泡早期(1-5天即月经期): GnRH、FSH、LH、雌激素、孕激素↓ 原因:上个黄体期延续的高雌激素、孕激素→下丘脑和腺垂体反馈抑制→ GnRH、FSH、LH↓→雌激素、孕激素↓ →月经 2)卵泡晚期(6-13天即增殖期):雌激素↑↑、FSH↓ ①由于低雌激素、孕激素→下丘脑和腺垂体反馈抑制解除→GnRH、FSH、LH↑→FSH作用颗粒细胞→雌激素↑↑→负反馈→FSH↓ ②颗粒细胞产生卵泡抑制素 →(选择性抑制)FSH↓
3)排卵期(第14天): FSH的下降→多数卵泡闭锁,而优势卵泡摄取更多的FSH,发育为成熟卵泡释放更多雌激素,在排卵前一天达到最高峰。(雌激素的局部正反馈效应) 雌激素高峰→正反馈使下丘脑GnRH↑→FSH↑ →LH高峰→排卵(体温最低日) ①LH高峰抵消卵母细胞成熟抑制因子的作用 ②LH↑→卵泡细胞分泌孕酮和PG→溶酶体酶释放,并激活胶原酶、蛋白水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等→卵泡壁溶解,卵细胞排出。 ③新生血管长入卵泡壁,卵泡组织分泌PG,扩张血管,血浆渗出,卵泡膨胀,终于破裂排卵。
2、黄体期(15-28天) 成熟卵泡排出卵子后,塌陷卵泡的颗粒细胞在LH作用下立即黄体化,黄体在LH作用(LH可能是使黄体化抑制因子作用解除)下分泌雌激素(第二峰)、孕激素 (雌激素使黄体细胞上的LH受体增加,促进黄体分泌大量孕激素)→反馈抑制→FSH、LH↓ 若未受孕,则黄体退化(12天)→雌、孕H↓→月经;若受孕,则受精卵的滋养叶细胞便开始分泌hCG(功能类似LH),促使月经黄体转化为妊娠黄体。妊娠黄体继续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维持妊娠。
第三节 妊娠与分娩 一、妊娠:指新个体产生的过程。 包括:受精、着床、妊娠的维持、胎儿的生长和分娩。 (一)受精: 部位:输卵管壶腹部 精子运行 精子获能 顶体反应 (二)着床: 三个阶段:定位、粘着、穿透 四个条件:胚泡与母体相互识别;胚泡与子宫内膜同步发育;母体排拆反应的抑制和母体接受性等条件和完善;母体和胚泡激素的调控。
(三)正常妊娠的维持及激素的调节依赖于垂体、卵巢、胎盘分泌多种激素着床前:卵巢黄体分泌雌、孕激素着床后:妊娠黄体→雌、孕激素(三)正常妊娠的维持及激素的调节依赖于垂体、卵巢、胎盘分泌多种激素着床前:卵巢黄体分泌雌、孕激素着床后:妊娠黄体→雌、孕激素 10周后:胎盘形成,分泌多种激素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受精后6天,由滋养层分泌的hCG功能与LH相似,早孕所必需。 ①维持妊娠早期黄体功能,促进孕酮分泌 ②抑制母体对胎儿的免疫排斥反应。
2、人绒毛膜生长素(hCS)(类似GH) 在第2个月出现,第8个月达高峰,直至分娩。调节母体和胎儿的物质代谢,促进胎儿生长。 3、雌激素、孕激素 妊娠3个月后,胎盘开始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接替妊娠黄体的功能,维持妊娠。 (四)分娩与受乳
小结: 1.本节重点是:雌、孕激素的生理功能 2.月经周期的形成原理,在月经过程中,子宫内膜、卵巢功能、FSH、LH和雌、孕激素发生了哪些变化? 3.妊娠后,是如何来维持的?
(-) 精神过度紧张 ABP
初级卵泡 次级卵泡 卵丘 极体
LH 雌激素合成的双重细胞学说 受体 胆固酮 内膜细胞 ATP cAMP 雄烯二酮 睾酮 颗粒细胞 雄烯二酮 雌激素 ATP cAMP 芳香化酶 受体 雌激素 FSH
思考题 • 1、月经周期调节如何完成。 • 2、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的生理功能。 • 3、概念:精子获能、着床、血睾屏障
小结: 1.睾丸具有生精和内分泌的功能。 2.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3.雄激素分泌的调节 4.同等体重的男性和女性,谁的含水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