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第十五章 生殖

第十五章 生殖. 第一节 雄性的生殖功能 雄 性的生殖功能:睾丸的生精作用、 内分泌功能。 睾丸是 雄 性的主性器官,由曲细精管和间质细胞组成。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 1 、部位:曲细精管 --- 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 2 、过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70 天 ). 3. 精子运动 曲细精管中的精子无运动能力 , 靠小管外周肌样细胞收缩和管腔液的移动被运送至附睾内停 18-24h, 进一步发育 , 成熟并获运动能力。 4. 支持细胞的主要功能:

dust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五章 生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五章 生殖

  2. 第一节 雄性的生殖功能 雄性的生殖功能:睾丸的生精作用、 内分泌功能。 睾丸是雄性的主性器官,由曲细精管和间质细胞组成。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 1、部位:曲细精管---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 2、过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70天)

  3. 3.精子运动 曲细精管中的精子无运动能力, 靠小管外周肌样细胞收缩和管腔液的移动被运送至附睾内停18-24h, 进一步发育,成熟并获运动能力。 4.支持细胞的主要功能: ①为生殖细胞提供营养,维持生殖细胞适宜的内环境; ②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ABP); ③形成血睾屏障; ④分泌抑制素对F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4.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1.雄激素:由间质细胞分泌,有睾酮(T)、双氢睾酮(DHT)(活性最强) (1)合成与代谢 ①合成:原料为胆固醇 ②运输: 30%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结合 68%与血浆白蛋白结合 1-3%游离 ③代谢:在肝内灭活,睾酮经还原、氧化及侧链裂解转为17-酮类固醇,随尿排出。

  5. (2)生理作用: ①影响胚胎发育:在雄激素的诱导下,使含Y染色体的胚胎向男性方向分化,促进内生殖器官发育,DHT刺激外生殖器官发育。 ②维持生精:T→DHT促进精细胞分化和精子形成 ③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引起并维持正常的性欲。 ④促进男性第二性征 ⑤促进蛋白质合成、骨骼生长,RBC生成,钙沉积 ⑥促进皮脂腺分泌,刺激粉刺和痤疮的形成。 2.抑制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构成的糖蛋白。是支持细胞分泌的,可抑制FSH的分泌,对LH无影响 激活素:2条β亚单位构成,作用与抑制素相反

  6. (-) 精神过度紧张 ABP

  7. 三、睾丸功能的调节 (一)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 1、腺垂体对生精作用的调节 FSH:刺激曲细精管的发育,与睾酮协同作用促进精子的形成与成熟,对生精过程有启动作用。促进支持细胞合成ABP。ABP与睾酮结合可提高曲细精管局部睾酮的高浓度,从而促进生精过程。 LH(也称间质细胞剌激素):促进间质细胞的发育,并分泌睾酮,间接影响精子的形成。睾酮则有维持生精的作用。FSH具有增强LH刺激睾酮分泌的作用。

  8. 2、腺垂体对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调节 LH→间质细胞合成与分泌睾酮,FSH有加强这过程。FSH与LH起协同作用。 3、睾丸的反馈作用 ①睾酮↑→抑制下丘脑、腺垂体→LH↓ ②抑制素→腺垂体FSH↓ (二)睾丸的局部调节 睾酮↑→雌二醇↑→垂体对GnRH反应↓ →LH↓ 间质C →睾酮↓

  9. 第二节 雌性的生殖功能 雌性生殖功能包括:卵巢的生卵作用、内分泌功能、妊娠与分娩。 一、卵巢的生卵功能 新生儿期(60万)→幼年期→青春期(30-40万)→性成熟期→更年期→绝经期(几百个)。青春期后每月约有15-20个发育,但只有1-2个成为优势卵泡而发育。 卵巢的生卵作用是成熟女性最基本的生殖功能。 卵巢周期:下丘脑-腺垂体系统调节卵巢的活动, 使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卵泡生长发育、排卵、黄体形成,每月一次的、周而复始的周期性的变化)的过程。

  10. 1、卵泡期(排卵前期) 原始卵泡(卵母细胞和周围的单层卵泡细胞组成)→初级卵泡(卵泡细胞变成颗粒细胞)→次级卵泡(卵丘形成)→成熟卵泡 2、排卵期 排卵:成熟卵泡,其中的卵细胞在LH等作用下,向卵巢表面移动,成熟卵泡壁破裂,出现排卵孔,卵细胞与透明带、放射冠及卵泡液被排出卵泡的过程。 3、黄体期(排卵后期) 排卵后,残余的卵胞壁内陷,血液进入卵泡腔,发生凝固,形成血体,随后吸收,残留的颗粒细胞与卵胞膜细胞黄体化,形成外观为黄色的黄体,即月经黄体(10天),若受孕,在hcG的作用下发育成妊娠黄体。

  11. 初级卵泡 次级卵泡 卵丘 极体

  12. 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排卵前卵泡分泌雌激素,排卵后由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一)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1)合成:雌激素合成的双重细胞学说 卵泡期:由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共同完成雌激素合成。在LH剌激下,内膜细胞将胆固醇合成雄烯二酮和睾酮,转入颗粒细胞后,在FSH作用下芳香化酶活性增强将雄激素转变成雌激素。雌激素的分泌量随卵泡的生长而增多,在排卵前,分泌量达高峰。 黄体期:黄体内膜细胞主要合成雌激素,颗粒细胞主要分泌大量孕激素。外膜细胞和卵巢间质细胞合成少量雄激素。

  13. LH 雌激素合成的双重细胞学说 受体 胆固酮 内膜细胞 ATP cAMP 雄烯二酮 睾酮 颗粒细胞 雄烯二酮 雌激素 ATP cAMP 芳香化酶 受体 雌激素 FSH

  14. 2)运输: 雌激素:雌二醇(E2)、雌酮、雌三醇(E3), E3为E2在肝中代谢产物。 38%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结合 60%与血浆白蛋白结合 2%游离 孕激素:孕酮。 (二)雌激素与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刺激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并维持其成熟状态,刺激女性副性征的出现,并可影响代谢。 (1)对生殖器官的影响 ①卵巢:a、雌激素与FSH协同作用促进卵泡发育,诱导LH高峰的出现,诱发排卵。b、雌激素通过反馈影响LH、FSH的分泌,从而影响卵巢功能。

  15. ②输卵管: 促进输卵管上皮细胞增生,分泌细胞、纤毛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活动,促进输卵管运动,利于精子运行。 ③子宫: 促进子宫发育,内膜出现增生期的变化,促进子宫肌的增生,提高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子宫颈分泌清亮、稀薄的粘液,利于精子穿行。 ④阴道: 上皮细胞增生、角化,利于乳酸杆菌生长,使阴道呈酸性(PH为4-5),增强阴道抗菌能力。

  16. (2)对副性征的影响 *促进乳腺发育 *刺激和维持第二性征的出现 (3)对代谢的作用 ①促进骨的生长及骨骺愈合:增加钙、磷沉积。雌激素可加强成骨细胞活动,抑制破骨细胞活动。使骨骺与长骨过早融合,使女性长高过早停止;绝经期抑制骨溶解减弱,易至骨质疏松。 ②促进蛋白质合成 ③促进体液向组织间隙转移→水钠潴留(女性月经前经常出现乳房肿胀原因之一) ④促进皮脂腺分泌较多的液体,抑制粉刺和痤疮的形成。

  17. 2)孕激素:使子宫适应孕卵着床和妊娠 ①子宫: a、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利于孕卵着床; b、着床后促进子宫基质细胞转化为蜕膜细胞,利于胚泡生长; c、降低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抑制母体排斥胎儿,起安胎作用; d、宫颈粘液少而稠,精子难通过; e、妊娠黄体和胎盘分泌大量孕激素能抑制FSH和LH的分泌,从而停经,不排卵; ②乳腺:促进乳腺小叶和腺泡发育、增生,并为妊娠后泌乳作准备。 ③产热作用:排卵后体温升高0.5℃ 3)雄激素:由内膜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细胞产生。维持女性体毛分布和性欲。

  18. 三、雌性生殖功能的调节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卵巢周期→月经周期青春期后,随着下丘脑GnRH神经元发育成熟, GnRH、FSH、LH分泌增加,卵巢功能出现周期性变化。 (一)子宫周期 月经:在卵巢分泌的激素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产生流血现象,称为月经。女性生殖周期称月经周期。 子宫内膜周期变化分为月经期(3-5天)、增殖期(第6-14天)、分泌期(第15-28天) ; 卵巢周期变化分为卵泡期(排卵前期)、排卵期与黄体期(排卵后期)

  19. 月经周期、卵巢周期及相关激素的变化

  20. (二)卵巢周期与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 1、卵泡期(1-14天) 1)卵泡早期(1-5天即月经期): GnRH、FSH、LH、雌激素、孕激素↓ 原因:上个黄体期延续的高雌激素、孕激素→下丘脑和腺垂体反馈抑制→ GnRH、FSH、LH↓→雌激素、孕激素↓ →月经 2)卵泡晚期(6-13天即增殖期):雌激素↑↑、FSH↓ ①由于低雌激素、孕激素→下丘脑和腺垂体反馈抑制解除→GnRH、FSH、LH↑→FSH作用颗粒细胞→雌激素↑↑→负反馈→FSH↓ ②颗粒细胞产生卵泡抑制素 →(选择性抑制)FSH↓

  21. 3)排卵期(第14天): FSH的下降→多数卵泡闭锁,而优势卵泡摄取更多的FSH,发育为成熟卵泡释放更多雌激素,在排卵前一天达到最高峰。(雌激素的局部正反馈效应) 雌激素高峰→正反馈使下丘脑GnRH↑→FSH↑ →LH高峰→排卵(体温最低日) ①LH高峰抵消卵母细胞成熟抑制因子的作用 ②LH↑→卵泡细胞分泌孕酮和PG→溶酶体酶释放,并激活胶原酶、蛋白水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等→卵泡壁溶解,卵细胞排出。 ③新生血管长入卵泡壁,卵泡组织分泌PG,扩张血管,血浆渗出,卵泡膨胀,终于破裂排卵。

  22. 2、黄体期(15-28天) 成熟卵泡排出卵子后,塌陷卵泡的颗粒细胞在LH作用下立即黄体化,黄体在LH作用(LH可能是使黄体化抑制因子作用解除)下分泌雌激素(第二峰)、孕激素 (雌激素使黄体细胞上的LH受体增加,促进黄体分泌大量孕激素)→反馈抑制→FSH、LH↓ 若未受孕,则黄体退化(12天)→雌、孕H↓→月经;若受孕,则受精卵的滋养叶细胞便开始分泌hCG(功能类似LH),促使月经黄体转化为妊娠黄体。妊娠黄体继续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维持妊娠。

  23. 第三节 妊娠与分娩 一、妊娠:指新个体产生的过程。 包括:受精、着床、妊娠的维持、胎儿的生长和分娩。 (一)受精: 部位:输卵管壶腹部 精子运行 精子获能 顶体反应 (二)着床: 三个阶段:定位、粘着、穿透 四个条件:胚泡与母体相互识别;胚泡与子宫内膜同步发育;母体排拆反应的抑制和母体接受性等条件和完善;母体和胚泡激素的调控。

  24. (三)正常妊娠的维持及激素的调节依赖于垂体、卵巢、胎盘分泌多种激素着床前:卵巢黄体分泌雌、孕激素着床后:妊娠黄体→雌、孕激素(三)正常妊娠的维持及激素的调节依赖于垂体、卵巢、胎盘分泌多种激素着床前:卵巢黄体分泌雌、孕激素着床后:妊娠黄体→雌、孕激素 10周后:胎盘形成,分泌多种激素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受精后6天,由滋养层分泌的hCG功能与LH相似,早孕所必需。 ①维持妊娠早期黄体功能,促进孕酮分泌 ②抑制母体对胎儿的免疫排斥反应。

  25. 2、人绒毛膜生长素(hCS)(类似GH) 在第2个月出现,第8个月达高峰,直至分娩。调节母体和胎儿的物质代谢,促进胎儿生长。 3、雌激素、孕激素 妊娠3个月后,胎盘开始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接替妊娠黄体的功能,维持妊娠。 (四)分娩与受乳

  26. 小结: 1.本节重点是:雌、孕激素的生理功能 2.月经周期的形成原理,在月经过程中,子宫内膜、卵巢功能、FSH、LH和雌、孕激素发生了哪些变化? 3.妊娠后,是如何来维持的?

  27. 女子基础体温的变化

  28. (-) 精神过度紧张 ABP

  29. 初级卵泡 次级卵泡 卵丘 极体

  30. 月经周期、卵巢周期及相关激素的变化

  31. LH 雌激素合成的双重细胞学说 受体 胆固酮 内膜细胞 ATP cAMP 雄烯二酮 睾酮 颗粒细胞 雄烯二酮 雌激素 ATP cAMP 芳香化酶 受体 雌激素 FSH

  32. 思考题 • 1、月经周期调节如何完成。 • 2、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的生理功能。 • 3、概念:精子获能、着床、血睾屏障

  33. 小结: 1.睾丸具有生精和内分泌的功能。 2.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3.雄激素分泌的调节 4.同等体重的男性和女性,谁的含水量更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