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k likes | 2.12k Views
材料科学基础. 刘宏玉 2012 年 8 月. 导论. 一、材料科学的重要地位 人类使用材料的 7 个时代的开始时间: 公元前 10 万年→石器时代 公元前 3000 年→青铜器时代 公元前 1000 年→铁器时代 公元 0 年→水泥时代 1800 年→钢时代 1950 年→硅时代 1990 年→ 新材料时代: 以人造为特征;为特定的需要设计和加工而成。. 二、各种材料概论 按使用性能分: 结构材料:主要用其力学性能。 功能材料:主要用其物理性能。 按属性分: 金属材料 陶瓷材料 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1 、金属材料
E N D
材料科学基础 刘宏玉 2012年8月
导论 一、材料科学的重要地位 人类使用材料的7个时代的开始时间: 公元前10万年→石器时代 公元前3000年→青铜器时代 公元前1000年→铁器时代 公元0年→水泥时代 1800年→钢时代 1950年→硅时代 1990年→新材料时代:以人造为特征;为特定的需要设计和加工而成。
二、各种材料概论 按使用性能分: • 结构材料:主要用其力学性能。 • 功能材料:主要用其物理性能。 按属性分: • 金属材料 • 陶瓷材料 • 高分子材料 • (复合材料)
1、金属材料 使用量最大,使用面最广。 • 钢铁材料 • 有色金属
2、陶瓷材料 • 传统陶瓷:由粘土、石英、长石等成分组成,用于建筑材料。 • 新型结构陶瓷:Al2O3、SiC、Si3N4等成分。 优点: ①重量轻; ②压缩强度高; ③熔点高; ④耐磨性好; ⑤化学稳定; ⑥电、热绝缘。 但脆、不易成形
3、高分子材料 又称聚合物。 按用途分: • 塑料 • 合成纤维 • 橡胶 4、复合材料 • 塑料基 • 金属基 • 陶瓷基
三、材料性能与内部结构的关系 各种材料的性能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 内部结构分四个层次: • 原子结构 • 结合键 • 原子的排列方式(晶体和非晶体) • 显微组织
四、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对性能的影响 • 钢材→零件:冶炼、浇铸、轧制、锻造、热处理、表面处理 • 液态→固态凝固: 发动机叶片:传统为熔模铸造,通常凝固叶片组织为任意取向小单晶;定向凝固为一定方向的柱状晶,甚至单晶。工作温度由850℃提高到1100℃。 研究各种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是材料工程类各专业的任务。
五、什么是材料科学? 是研究各种材料的结构、制备加工工艺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科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四要素
第一章 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结构分4个层次: • 原子结构 • 结合键 • 原子的排列 • 显微组织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原子的电子排列 薛定谔方程 中解得的波函数(又称原子轨道),描述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各处位置出现的几率,相当于给出了电子运动的轨道。 • 轨道由4个量子数确定: ①主量子数:n=1,2,3,…,壳层; ②次量子数(角量子数、轨道量子数):l=0,1,2,…,亚壳层(s, p, d, f); ③磁量子数:m=0,±1,±2,…, 轨道空间取向(spdf→1357) ④自旋量子数:ms=+1/2,-1/2,…,自旋
各壳层能够容纳的电子总数:2n2(n-主量子数) • 电子分布与4个量子数有关,且服从: ①泡利不相容原理; ②最低能量原理。 二、元素周期表及性能的周期性变化
第二节 原子的结合键 按结合力强弱分: • 一次键:结合力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 二次键:结合力弱,范德瓦耳斯键、氢键 一、一次键 1、离子键 NaCl, MgO
2、共价键 金刚石。 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塑性差,坚硬。 3、金属键 没有方向性。良好的塑性。
二、二次键 借原子之间的偶极吸引力结合而成。 1、范德瓦耳斯键 2、氢键 X-H-Y X-H: 离子键 H-Y:氢键
三、混合键 大部分材料的内部原子结合键往往是各种键的混合。 • 化合物中离子键的比例取决于组成元素的电负性差,差越大,离子键比例越高: XA, XB–A,B 的电负性数值。(表1-2,P17)
四、结合键的本质及原子间距 双原子模型: • 固体原子间总存在着 两种力: 吸引力、排斥力 • 引力与斥力相等时, r0称原子间距。 • 平衡距离下的作用能定义为 原子的结合能E0 • 结合能越大,原子结合越稳 定。
五、结合键与性能 1、物理性能 熔点:共价键、离子键化合物的熔点较高; 二次键的熔点低。 密度:金属键密度高;离子、共价 键密度低 2、力学性能 弹性模量:结合键能是影响 的主要因素。 强度: 塑性:
第三节 原子排列方式 一、晶体与非晶体 • 晶体: 原子按某种特定方式在三维空间内呈周期性规则重复排列。 • 非晶体: 排列无序,不存在长程的周期规则排列。
特征 (1)晶体:各向异性;有确定的熔点和体积突变(凝固时);有结构突变。 (2)非晶体:各向同性;无确定的熔点和体积突变(凝固时);无结构突变。
二、 原子排列的研究方法 • X射线或电子束 • 衍射原理 布拉格定律: 根据衍射分布图,可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特征(排列方式、原子面间距等)
第四节 晶体材料的组织 • 晶体的结晶过程及 相应的多晶体组织 • 材料的组织: 各种晶粒的组合特征。 即各种晶粒的相对量、 尺寸大小、形状及分布 等特征。 是影响材料性能的极为 敏感而重要的结构因素。
一、组织的显示与观察 • 宏观组织:肉眼能观察 • 显微组织(金相组织):用金相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磨光→抛光→浸蚀→显微镜下观察:
二、单相组织 • 单一相的组织,所有晶粒的化学组成相 同,晶体结构也相同。 描述单相组织特征的主要用晶粒尺寸及形状。 三、多相组织 • 两相以上的晶体材料,各个相具有不同的成分和晶体结构。 • 两相例子:
第五节 材料的稳态与亚稳态结构 • 稳态结构(平衡态结构) 能量最低的结构。 • 亚稳态结构 能量相对较高的结构。 • 材料最终得到什么结构,必须综合考虑结构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 ①热力学条件 结构形成时必须沿着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或者说结构转变必须存在一个推动力。
等温等容过程: 亥姆霍兹自由能变化, 自发过程 • 等温等压过程: 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自发过程 ②动力学条件 反应速度。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Arhennius方程: v-反应速度; A-常数; Q-激活能; T-热力学温度; R-气体常数。
激活能的意义 激活能可看作阻力。 • 材料最终的结构? 取决于热力学和 动力学哪个起支配作用。
本章作业 P36: 第3题, 第10题,第11题
第二章 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 晶体可分为: ①金属晶体 ②离子晶体 ③共价晶体 ④分子晶体 • 晶体结构 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的具体排列方式。
第一节 晶体学基础 一、空间点阵和晶胞 • 空间点阵 人为地将晶体结构抽象为空间点阵。指由几何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的规则排列所形成的三维阵列。 • 阵点(结点) 构成空间点阵的每一个点。
晶格 人为地将阵点用一系列相互平行的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的空间格架。 • 晶胞 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选取晶胞应满足的条件: ①充分反映整个空间点阵的对称性; ②要具有尽可能多的直角; ③晶胞的体积要最小。 简单晶胞:只在八个角点上有阵点; 复合晶胞:体心、面心上也有阵点。
晶胞形状和大小的表达 ①由三个棱边长度a、b、c(点阵常数)及其夹角α、β、γ六个 参数完全表达。 ②点阵中任一阵点位置: r:原点到某阵点的矢量; u, v, w:沿三个点阵矢量方向平移的基矢数或坐标值。
二、晶系和布拉菲(A. Bravais)点阵 • 7个晶系(表2-1,P40) • 14种空间点阵 (布拉菲点阵)
三、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 晶向 空间点阵中各阵点列的方向代表晶体中原子排列的方向。 • 晶面 空间点阵中任意一组阵点的平面代表晶体中的原子平面。
用密勒(Miller)指数来表示晶向和晶面指数。 1、晶向指数 确定步骤: ①建立坐标系:以待定晶向上的某一阵点为原点,晶轴为坐标轴。 ②确定坐标值:确定距原点最近的一个阵点的三个坐标值。 ③化整并加方括号:坐标值化为最小整数uvw,并加括号[uvw],负号在数值上方。
特别说明: • 一个晶向代表相互平行、方向一致的所有晶向。 • 两晶向平行但方向相反→数字相同,符号相反。如 • 晶体中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一组晶向,称为晶向族,用<uvw>表示。 如立方<111>包括: 立方体4个体对角线。 • 如果不是立方晶系,改变晶向指数的顺序所表示的晶向可能不是同等的。如:正交晶系中[100]、[010]、[001]不是等同晶向,因a≠b≠c,原子排列的情况不同,不属于同一晶向族。 特别说明: • 一个晶向代表相互平行、方向一致的所有晶向。 • 两晶向平行但方向相反→数字相同,符号相反。如 • 晶体中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一组晶向,称为晶向族,用<uvw>表示。 如立方<111>包括: 立方体4个体对角线。 • 如果不是立方晶系,改变晶向指数的顺序所表示的晶向可能不是同等的。如:正交晶系中[100]、[010]、[001]不是等同晶向,因a≠b≠c,原子排列的情况不同,不属于同一晶向族。
2、晶面指数 确定步骤: ①建立坐标:以晶胞的某一阵点O为原点,以过原点的晶轴为坐标轴,以点阵常数a、b、c为三个坐标轴的长度单位。 ★坐标原点的选取应便于确定截距,且不能选在待定晶面上。 ②求截距:晶面与某坐标轴平行,截距为∞。 ③取倒数。 ④化整并加圆括号→(hkl)
特别说明: • (hkl)不是指一个晶面,而是代表着一组相互平行的晶面。 • 平行晶面的面指数相同,或数字相同而正负号相反。 • 晶体中具有相同条件(原子排列和面间距完全相同)而只是空间位向不同的各组晶面称为晶面族,用{hkl}表示。 如立方晶系中: • 对正交晶系,(100)、 (010)、 (001)原子排列情况不同,晶面间距不等,不属于同一晶面族。 • 立方晶系,相同指数的晶向和晶面必定相互垂直,如[100]⊥(100),但不适应于其它晶系。
3、六方晶系的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采用密勒-布拉菲(Miller-Bravais)指数表示。 a1、a2、a3和c四个轴。 • 晶面指数:与三轴系相同标定。但用(hkil)表示,且i= -(h+k)。 如:截距a1=a2=a3=∞, c=1,取倒数(0001)
晶向指数 同三轴系,但用[uvtw]表示,且t= -(u+v)。 • 标定步骤: 从原点出发,沿平行于四个轴的方向依次移动,使之最后到达待定晶向上的某一结点。移动时必须选择适当路线,使沿a3轴移动的距离等于沿a1、a2两轴移动距离之和的负值,将各方向距离化为最小整数值。
通常先用三轴坐标系标出待定晶向指数[UVW],然后换算成四轴坐标系[uvtw]:通常先用三轴坐标系标出待定晶向指数[UVW],然后换算成四轴坐标系[uvtw]: 4、晶面间距 相邻两个平行晶面之间的距离。 • 晶面间距越大,晶面上的原子排列越密集; • 晶面间距最大的晶面通常是原子最密排的晶面。 • 低指数的晶面间距较大。
5、晶带 相交和平行于某一晶向直线的所有晶面的组合,称为晶带;此直线称晶带轴;同一晶带中的晶面,称共带面。 • 晶带用晶带轴的晶向指数表示[uvw]; • 晶带定律 晶带轴[uvw]与该带中任一晶面(hkl)之间均满足: hu+kv+lw=0
推论: • 两个不平行晶面(h1k1l1)、(h2k2l2)所决定的晶带轴[uvw]: • 两不平行晶向[u1v1w1]、[u2v2w2]所决定的晶面指数(hkl):
例题讲解 • 作图表示立方晶体的 晶面及 晶向。 • 书上例题(P44) 课后仔细阅读。
第二节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 • 面心立方(A1或fcc) • 体心立方(A2或bcc) • 密排六方(A3或hcp)
1、原子的堆垛方式 原子密排面在空间沿其法线方向层层平行堆垛,可构成各自的晶体结构。 • fcc堆垛 密排面:{111} • hcp堆垛 密排面:{0001}
2、点阵常数 • 晶胞的棱边长度a、b、c称为点阵常数。 如把原子看做半径为r的刚性球,则:
3、晶胞中的原子数 每个晶胞所包含的原子数N: N=Ni+Nf/2+Nr/m Ni: 晶胞内原子数; Nf: 面心上的原子数; Nr: 角顶上的原子数;m=8(立方晶系);m=6(六方晶系) 4、配位数和致密度 • 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致密度:晶体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K=nv/V n-晶胞中原子数; v-一个原子的体积,v=4/3(Πr3); V-晶胞的体积。
5、晶体结构中的间隙 • 八面体间隙: 6个原子组成的八面体 中间的间隙。 • 四面体间隙: 4个原子组成的四面体 中间的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