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k likes | 1.18k Views
網路安全教育. 東莞台商子弟學校. 網路安全課程目標. 認識網路使用規範,認識網路的虛擬性,並懂得保護自己。 了解與實踐資訊倫理,遵守網路應有的道德與儀禮。 認識網路法律常識,避免犯罪行為。 適時運用資訊科技,利用網路資源,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網路安全課程構成. 網路安全專題教育 ( 網站 ). 八大議題內容. BBS 討論區. 題庫. 案例分析. 網路安全教育 可劃分為八大議題。 各議題單獨作為一個教學單元設定教學目標。 根據各議題教學目標編寫教學內容。 本簡報內容為課程教學之理論依據。. 引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網路安全案例並設計討論問題。
E N D
網路安全教育 東莞台商子弟學校
網路安全課程目標 • 認識網路使用規範,認識網路的虛擬性,並懂得保護自己。 • 了解與實踐資訊倫理,遵守網路應有的道德與儀禮。 • 認識網路法律常識,避免犯罪行為。 • 適時運用資訊科技,利用網路資源,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網路安全課程構成 網路安全專題教育(網站) 八大議題內容 BBS討論區 題庫 案例分析 • 網路安全教育 可劃分為八大議題。 • 各議題單獨作為一個教學單元設定教學目標。 • 根據各議題教學目標編寫教學內容。 • 本簡報內容為課程教學之理論依據。 • 引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網路安全案例並設計討論問題。 • 通過問題的討論交流引出相關的理論內容。 • 希望通過實例的討論和學生自身相關經驗分享能引發學生的反思養成良好的網路綸理觀念。 • 結合案例討論而設立的BBS討論區可方便師生在課堂內外交流,並可將學習延伸至學校之外。 • 以實際操作培養學生良好的網路禮儀。 • 學生在BBS的表現將作為課程成效評量的一部份。 • 根據八大議題內容設計問題,形成題庫。 • 教師可根據所各年段特點選取題目設計試卷。 • 以各議題測驗成績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 • 成功通過八大議題測驗評量的學生頒發「網路達人」獎章以玆鼓勵。
網路安全八大議題 1.資訊安全 5.網路禮儀 2.網際網路搜尋技巧 6.網路交易 3.智慧財產權 7.網路交友安全 4.電腦病毒 8.線上學習資源
ㄧ、資訊安全(線上個人隱私保護) • 教學目標: • 了解個人隱私的意義; • 懂得在網上洩露個人隱私的存在危機; • 認識網路隱私權的相關法律,保護個人及他人隱私; • 懂得保護個人隱私的基本技巧; • 懂得保護資料安全的基本技巧;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1-1
ㄧ、資訊安全(線上個人隱私保護) • 網路上的個人隱私 • 網路上可能洩露個人隱私的危機 • 個人資料外洩可能帶來的後果 • 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 • 保護網路上有關個人資訊的基本技巧 • 保護網路上有關個人資訊的基本技巧 • 安全使用公共電腦的五個秘訣 • 如何保護個人電腦資料安全 本章目錄 議題目錄 1-2
ㄧ、資訊安全(線上個人隱私保護) • 網路上的個人隱私權 隱私權的概念係起源於「家是個人的城堡」(An Englishman‘s house in his castle )的觀念,即「獨處而不受他人干擾的權利」(the right to be alone)。就個人言,應有控制其資料之支配權,亦即個人有權決定對其個人資料是否開始或停止被他人蒐集、處理及利用;發現經其允許而被蒐集、處理及利用之個人資料有錯時,亦可要求蒐集、處理及利用該資料之他人加以更正。 • 不可隨便公佈的個人資訊包括: 家庭住址、家庭電話、身分證字號、銀行或郵局帳號、提款卡密碼、信用卡卡號、存款數目、醫療病歷、戶籍資料、電腦網路帳號和密碼等等。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1-3
ㄧ、資訊安全(線上個人隱私保護) • 網路上可能洩露個人隱私的危機 • 網站所提供的個人化服務可以幫助使用者更快的獲取所需資訊,但卻無法確保個人資料是否遭他人洩露和濫用 • 個人資料會透過如免費郵件空間、線上購物、網路社群、網路徵才、線上算命、冒牌網站以及醫療網站等管道曝光,歸納其共同處,都是提供一些服務來吸引使用者註冊,其中尤以免費電子郵箱最能吸引大量的使用者,是目前相當普及的服務,使用者的人數相當多。 • 間接資料的收集,是藉著在電腦上放一些小程式,稱做Cookies,它可以用來作為網站伺服器與使用者電腦相互溝通的工具,並在使用者的電腦中儲存某些資訊,但使用者可以可以自行設定取消與否,並選擇是否接受COOKIES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1-4
ㄧ、資訊安全(線上個人隱私保護) • 個人資料外洩可能帶來的後果 1、被他人冒用身份,來從事不法行為,使得個人承擔很多的責任。 2、增加被騷擾於跟蹤的機會:例如家中通訊資料被他人獲得,將很有可能遭不明人士的騷擾,或不斷地收到不必要的資訊,如垃圾電子郵件。 3、個人的私密資料遭公開:例如個人疾病史他人得知。 4、個人帳戶被盜用造成金錢損失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1-5
ㄧ、資訊安全(線上個人隱私保護) • 「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是為規範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以避免人格權受侵害,並促進個人資料之合理利用,而制定法律。當發生網路隱私權被侵犯時,可根據此法律條文請求賠償。 • SET(安全電子交易,Security Electronic Transaction)標準是Visa與Master Card聯合IBM、Microsoft、GTE、Netscape等公司發展出來的,是目前公認Internet上的電子交易安全標準。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1-6
ㄧ、資訊安全(線上個人隱私保護) • 保護網路上有關個人資訊的基本技巧 1、加強自身的隱私概念的認知 例如思考個人資訊公開程度,區分可公開和不可公開資料,並尊重他人的個人隱私。 2、網路系統中資料的第一道保護措施為使用者密碼。應建立強式的密碼,並妥善保護密碼,或不定期更換密碼。 3、提高自身使用電腦的技巧 例如確認網路上的安全機制、拒絕不必要的cookies、清除電腦上的暫存記憶體等,這些於使用者對電腦軟體使用技巧的熟練程度有關,透過一般教科書或資訊課程可以習得。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1-7
ㄧ、資訊安全(線上個人隱私保護) • 安全使用公共電腦的五個秘訣 1、不要儲存登入資訊 記得在網站登出時一定要按該網站的登出連結,不要直接關閉瀏覽器視窗或輸入其他位址。 這樣其他使用者就無法存取您的資訊。 許多程式 (尤其是即時通訊軟體) 具有自動登入功能,會儲存您的使用者名稱及密碼。 記得關閉這個功能,才不會讓他人無意 (或有心) 使用您的身份登入。 2、螢幕上有機密資料時不要離開電腦 如果您必須要離開公用電腦一段時間,登出所有的程式並關閉所有可能含有機密資訊的視窗。 3、刪除活動記錄 使用公用電腦後,最好刪除所有暫存檔案和網際網路記錄。 4、小心他人窺探 新聞常常報導駭客如何以數位方式侵入取得檔案,有時會讓人忘了老式手法也一樣有效。 使用公用電腦時,請防範竊賊窺視您的重要資訊或輸入的密碼。 5、不要在公用電腦上輸入機密資訊前述的措施可以預防一般的駭客使用您用過的電腦竊取資料。 但是專業的竊賊可能在會公用電腦上安裝先進的軟體,記錄您的每個按鍵動作,並將所有資料以電子郵件寄回竊賊手上。 如此就算您並未儲存機密資訊,或刪除所有記錄,也還是沒有用, 竊賊還是能夠取得您的資料。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1-8
ㄧ、資訊安全(線上個人隱私保護) • 如何保護個人電腦資料安全 • 資訊安全概分四類:實體安全(如有關媒體出入管制項目)、資料安全、程式安全、系統安全。而在電腦作業中,維持電腦的正常作業亦是維護作業安全的主要工作。 • 為了增進系統的安全應採取下列措施:A.定期做備份,(資料備份要分開保存,也不可將檔案全部放在根目錄中,以免一起遺失或受損)、B.裝置防毒軟體、C.裝置不斷電系統(UPS)是同時針對「實體」及「資料」的防護措施、D.使用磁碟鏡(Disk mirror)。要防止有人進入系統惡意破壞或偷取資料,可採取ABCD四項措施。A.設定密碼 B.資料加密 C.對每個用戶設定使用權 D.對檔案設定保護模態 E.裝設不斷電系統(UPS)。確保電腦電源穩定的裝置是 添購不斷電(UPS)系統,其可預防停電時造成資料損失。防止電源中斷,仍屬資訊系統安全災害防治措施之一。為防止機件故障災害的發生,以採分散處理作業方式較佳,以期風險分擔,負荷減輕。正確的「電腦設備」管理辦法有(1)所有設備專人管理(2)定期保養設備(3)使用電源穩壓器等。 • 程式正在對磁碟寫資料動作進行時,重新開機會造成檔案被破壞的可能。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1-9
二. 網際網路搜尋技巧 • 教學目標: • 了解網址的組成,認識常用的入口網站; • 了解搜尋引擎的概念和作用; • 懂得常用的網際網路搜尋技巧; • 了解網路的虛擬性,學會辨別資訊的真偽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2-1
二. 網際網路搜尋技巧 • 什麼是網址? • 網址的組成 • 常用的入口網站 • 關鍵字搜尋技巧 • 如何辨別網際網路資訊的真偽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二. 網際網路搜尋技巧 • 什麼是網址? 網址(Domain Name)是為了方便網友在使用網際網路時,有一個比較容易記憶的名字。實際上使用網際網路時,每一台連上網路的電腦,都會有一個用數字來表示的位址,稱為IP 位址,但是用數字來表示相當不容易記住,因此會給他們取一個較容易記憶的名字。 • 網址的組成網址是由四個部分來組成,中間以 . 分開,我們以Yahoo!奇摩的網址來舉例說明。主機名稱 公司或個人名稱 屬性 地區 www. yahoo. com. tw所以從Yahoo!奇摩的網址(www.yahoo.com.tw),就可以瞭解是屬於台灣的公司,名稱叫做Yahoo。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2-2
二. 網際網路搜尋技巧 • 常用的入口網站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2-3
二. 網際網路搜尋技巧 • 「關鍵字」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字」或「詞」,而不是一個「句子」。 例如:「鐵的氧化」,是一個句子,而「鐵」或「氧化」就是一個關鍵字。關鍵字就是針對一個概念、或是事物的名詞,不會是經過修飾的詞句,例如:「蝴蝶小百科」就是一個經過修飾的詞,而不是關鍵字,「蝴蝶」才是關鍵字。 • 用兩個以上的關鍵字來查詢資料,如果關鍵字間以空白隔間,就叫做片語式查詢; 片語查詢時,只要網頁中包含所有的關鍵字,都會被找出來,至於關鍵字彼此之間的順序則不重要。例如,以「東莞 台商 學校」和「台商 學校 東莞」查詢的結果都一樣的。 • 如果關鍵字間還有其他的符號連結,則稱為布林式查詢。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2-4
二. 網際網路搜尋技巧 • 如何辨別網際網路資訊的真偽 網際網路提供許多的資源和機會以供學習,但也包含許多既無幫助也不可靠的資訊。 因為一般來說,書面的資源會有編輯、校對者、事實考證者把關,刪去錯誤、謊言、錯誤資訊。 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網際網路並沒有任何篩選措施,任何人都可架設網站,任何人都可以在網際網路上發表意見和資訊,而無法檢查線上刊登資訊是否正確。所以使用者必須學會判斷線上資訊的正確性,才能很好地利用網路資源並進行自我保護。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幾方面來著手: • 信賴較知名網站:即透過學校或圖書館許可的連結來蒐集資料,而不是以瀏覽搜尋引擎作為資訊來源。 • 常上謠言查證網站:國內目前也有類似網頁,如衛生署網頁便可供查詢不實的廣告謠言。 • 透過可信度較高的大眾媒介進行追蹤報導:國內目前有東森電視台的「網路追追追」節目,對網路上散佈的不實謠言進行查證。 • 網路討論區的自律:討論區的管理機制,如bbs版主或站長,應有自律自覺,並擔任第一線防堵角色。
三. 智慧財產權 • 教學目標: • 認識智慧財產權的概念和意義; • 了解著作權的內涵,了解在網路上違反著作權的嚴重性; • 了解並避免網路上常見的可能侵犯智慧財產權的行為;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3-1
三. 智慧財產權 • 智慧財產權的定義 • 著作的定義與種類 • 著作權保護的範疇 • 若是侵害他人著作權,可能要負什麼刑責? • 常見的可能侵犯智慧財權的行為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三. 智慧財產權 • 智慧財產權的定義規範人類智慧創作的心血結晶稱之為智慧財產權,各國所立法保護的智慧財產權內容也不盡相同,台灣地區目前已經立法的智慧財產權法律共有「專利法」、「商標法」與「著作權法」。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三. 智慧財產權 • 著作的定義與種類 著作是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其種類如下:(一)語文著作:包括詩、詞、散文、小說、劇本、學術論述、演講及其他之語文著作。(二)音樂著作:包括曲譜、歌詞及其他之音樂著作。(三)戲劇、舞蹈著作:包括舞蹈、默劇、歌劇、話劇及其他之戲劇、舞蹈著作。(四)美術著作:包括繪畫、版畫、漫畫、連環圖(卡通)、素描、法書(書法)、字型繪畫、雕塑、美術 工藝品及其他之美術著作。(五)攝影著作:包括照片、幻燈片及其他以攝影之製作方法所創作之著作。(六)圖形著作:包括地圖、圖表、科技或工程設計圖及其他之圖形。(七)視聽著作:包括電影、錄影、碟影、電腦螢幕上顯示之影像及其他藉機械或設備表現系列影像,不論有無附隨聲音而能附著於任何媒介物上之著作。(八)錄音著作:包括任何藉機械或設備表現系列聲音而能附著於任何媒介物上之著作,但附隨於視聽著作之聲音不屬之。(九)建築著作:包括建築設計圖、建築模型、建築物及其他之建築著作。(十)電腦程式著作:包括直接或間接使電腦產生一定結果為目的所組成指令組合之著作。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三. 智慧財產權 • 著作權保護的範疇著作權是因著作完成產生的權利,包括著作人格權和著作財產權。 (一) 著作人格權: 1. 公開發表權公開發表權就是一個著作的創作人,有權利決定他的創作是不是要公諸於世。2. 著作人姓名表示權著作人姓名表示權就是創作人有權利要求在作品上表示或不表示其名稱(包括:本名、筆名、藝名…等)3. 著作內容同一性保持權 著作內容同一性保持權是創作人有權利禁止著作物流通後有人以變更、扭曲、竄改的方式變更著作的內容、形式、名目等。(二) 著作財產權:著作財產權就是一個創作物具有財產價值的部分,創作人得依其需求享有其著作的以下財產權。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三. 智慧財產權 • 若是侵害他人著作權,可能要負什麼刑責?根據台灣地區的著作權,無論是侵害著作財產權還是著作人格權,都是有刑責的,一般的侵害最高可處以二年或三年的有期徒刑。如果是以營利為目的或以侵害著作權為常業,根據著作權法第九十一條第二項意圖銷售或出租而侵害重製權,可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根據著作權法第九十四條以侵害著作權犯罪為常業者,可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三. 智慧財產權 • 以下行為是否侵犯智慧財權? 1、分享軟體; 2、光碟備份或轉錄; 3、做研究、報告或教學而從網站下載資料; 4、將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公開在自己網站上; 5、轉寄電子郵件; 6、從網路上下載他人MP3或影片檔案;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三. 智慧財產權 • 在網路上分享的自由複製軟體是否具有著作權? 網路上常見的自由複製軟體可分為免費軟體(freeware)和分享軟體(shareware)。免費軟體仍享有著作權,但是使用者不需付費即可使用,分享軟體受著作權保護,也可以自由複製,在下載的分享軟體的同時,也要詳細閱讀使用合約,在試用期限內一定是合法的,但如果超過試用期,可能要選擇移除或重新下載試用版。使用者如果認為分享軟體適用,還是應該要依合約繳費給原著作權人或向原作者註冊,以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另外,使用者也不能利用「分享軟體」來販售圖利,以免侵害「著作權」。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三. 智慧財產權 • 複製備份自己購買的正版光碟或把CD音樂壓成MP3是否會侵犯著作權法? 依照著作權法第22條規定,「著作人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專有重製其著作之權利。」所以未經著作權人同意,擅自重製其著作基本上是侵權行為。但是如果是自己購買的正版光碟,為了「自己」的不時之需,則可在一定的範圍內重製,此行為仍屬於著作權法規定的合理使用,根據著作權法第51條:「供個人或家庭為非營利之目的,在合理範圍內,得利用圖書館及非供公眾使用之機器重製已公開發表之著作。 」但須注意此備份光碟不能和他人共享,更不能散布或販售,以免觸犯著作權法第91條:「擅自以重製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者,處六月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意圖銷售或出租而擅自以重製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同理,為了聽音樂的方便,把自己買來的CD音樂壓成MP3,只要合乎合理使用原則,純粹個人欣賞,沒有大量轉寄給其他朋友或販售圖利之行為,並無違反著作權法的疑慮。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三. 智慧財產權 • 因研究、報告或教學需要而從網站下載資料是否可能侵害著作權法? 師生在做報告、研究或教學時,常需要至網路上搜尋相關資料,根據著作權法第46條規定:「依法設立之各級學校及其擔任教學之人,為學校授課需要,在合理範圍內,得重製他人已公開發表之著作」,以及著作權法第52條:「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因此老師為了上課需要,可以到網路上下載補充教材,而學生為了研究、做報告等正當理由,也可至網路上下載相關資料,但是仍要依著作權法第64條規定,「利用他人著作者,應明示其出處」,不能將所下載的資料佔為己有,甚至更改作者,將此資料以自己的名義散佈出去,如此一來即成了違法行為。 *著作權分為「著作人格權」和「著作財產權」: 在著作人格權的規定方面,根據著作權法第十六條:「著作人於著作之原件或其重製物上或於著作公開發表時,有表示其本名、別名或不具名之權利。著作人就其著作所生之衍生著作,亦有相同之權利。」一般人不可隨意更改著作人的姓名,例如將作者改為自己,如此一來即侵犯到著作人格權。 根據著作權法第十七條規定,「著作人享有禁止他人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其著作之內容、形式或名目致損害其名譽之權利。」,隨意刪改他人享有著作權保護之著作以致於損害他人名譽,亦屬於違法之行為。根據著作權法第92條:「擅自以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公開演出、公開展示、改作、編輯或出租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三. 智慧財產權 • 將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公開在自己網站上是否可能侵犯著作權法? 常有人因為喜歡某位偶像或喜歡聽哪首歌,就把從網路上抓來的照片或MP3,上傳至網站上甚至也歡迎其他人下載,其實若這些照片、MP3是享有著作權的作品,則此行為也會觸犯著作權法。依著作權法第22條至第29條之規定,「著作財產權」包含重製權、公開口述權、公開播送權、公開上映權、公開演出權、公開展示權、改作編輯權、出租權等權利,所以若將偶像的照片或音樂上傳至網站供不特定的大眾下載,已侵犯了著作權法第24條規定的,「著作人專有公開播送其著作之權利」,除非符合著作權法中規定的合理使用要件,否則恐有違法之嫌。 網站供人下載MP3音樂,,如果沒有索取下載的費用,則構成著作權法第91條第1項的「擅自以重製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罪」,如果使用者下載必須付費,則此行為構成著作權法第91條第2項「意圖銷售而擅自以重製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罪」。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三. 智慧財產權 • 轉寄電子郵件是否可能侵害著作權? 電子郵件的內容不論是文章、圖片、笑話、音樂,都可能是受法律保護的著作,只要不是出自發信人自己的手筆,都將涉及使用他人著作的問題。若是收信者收到郵件後儲存在硬碟中,這個儲存的動作就構成著作權法上的「重製」。如果在引用他人著作時,將原作的內容翻譯或改寫,則屬「改作」的行為。若是將他人著作重新整理編輯過,以更豐富的形式呈現,這種行為即是著作權法上的「編輯」。「重製」、「改作」及「編輯」都屬於「著作財產權」,是著作人的專屬權利。然而,重製行為並不當然構成著作權侵害,因為可以主張所謂的「合理使用」,根據台灣地區著作權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合理使用的判定標準為:(1)利用之目的及性質,包括係為商業目的或非營利教育目的;(2)著作之性質;(3) 所利用之質量及其在整個著作所占之比例;(4)利用結果對著作潛在巿場與現在價值之影響。 電子郵件的寄送也可能會侵害著作人的「著作人格權」,最常發生的就是侵害著作人的「姓名表示權」。根據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一項規定:「著作人於著作之原件或其重製物上或於著作公開發表時,有表示其本名、別名或不具名之權利。著作人就其著作所生之衍生著作,亦有相同之權利。」電子郵件上常見轉貼文章卻遺漏作者名稱的情形,若未表示作者名稱就是不合法的。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三. 智慧財產權 • 從網路上把他人的MP3音樂或影片檔案將他人下載到自己家用電腦中是否違法? 根據著作權法第五十一條之規定,供個人或家庭為非營利之目的,在合理範圍內,得利用圖書館及非供公眾使用之電腦重製已公開發表之著作。如果為了節省自己存放空間的目的,使用自己家裡的電腦,將多片自己擁有的CD製作成MP3格式,這種方式就屬合法,但如果使用者集合多張朋友的CD製作成「大補帖」,就不屬於合理使用的範圍。所以在圖書館中查資料時找到一本期刊中的一篇文章正符合你需要,可向圖書館申請影印;用網路上看到你需要的公開發表的 MP3音樂或影片,可下載到自己的電腦使用,但不能修改也不可公開播放或販賣。 但是若所下載的音樂著作沒有經過正式的授權,使用者就有侵權的疑慮。以實際的例子來說明,少年 A在Kuro下載周杰倫的歌曲「千里之外」的MP3,但Kuro並無此歌曲的版權,所以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少年A可能就觸犯了三種著作權,一是MP3錄音著作權,二跟三分別是詞與曲的著作權。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四.電腦病毒 • 教學目標: • 認識電腦病毒的概念和危害性。 • 了解製作電腦病毒的合理性。 • 認識電腦中毒的常見症狀。 • 懂得預防電腦病毒及保護電腦資料。 • 認識常見的電腦病毒的種類。 • 懂得解除電腦的基本方法。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四.電腦病毒 • 什麼是電腦病毒 • 一般電腦病毒通常具有的特性 • 電腦病毒的發展 • 電腦病毒的成長週期 • 製作電腦病毒屬違法行為 • 電腦病毒感染病毒的途徑 • 如何預何電腦病毒 • 常見的電腦感染病毒的症狀 • 常見的電腦病毒的種類與處理方法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四.電腦病毒 • 什麼是電腦病毒? 電腦病毒其實是一種程式(破壞性軟體)產生,一般常依附在正常程式間隨著執行而擴散出去。且能夠將本身複製 及自行修改程式,並把複製體傳播到其他程式進而將其他程式破壞。 • 一般電腦病毒通常具有以下特性: (1)寄居性 (2)傳染性 (3)繁殖性 (4)破壞性等特性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四.電腦病毒 • 電腦病毒的發展 過去式:所謂電腦病毒在技術上來說,是一種會自我複製的可執行程式。在真實的世界中, 大部份的電腦病毒都會有一個共通的特性 - 它們通常都會發病。當病毒發病時, 它很可能會破壞硬碟中的重要資料, 有些病毒則會重新格式化 (Format) 您的硬碟。就算病毒尚未發病, 它也會帶來不少麻煩。首先病毒可能會佔據一些系統的記憶空間, 並尋找機會自行繁殖複製, 您電腦效能將會變得比一般正常的電腦慢。這也是為什麼不時就要做好防毒工作的主要原因了。 現在式:自從Internet盛行以來, Java和ActiveX的網頁技術逐漸被廣泛使用, 一些有心人士於是利用Java和ActiveX的特性來撰寫病毒。 以Java病毒為例, Java病毒它並不能破壞您硬碟上的資料, 可是若您使用瀏覽器來瀏覽含有 Java 病毒的網頁, Java病毒可以強迫您的Windows不斷的開啟新視窗, 直到系統資源被吃光為止, 而您也只有選擇重新開機一途了。所以在Internet革命以後, 電腦病毒的定義就更改為只要是對使用者會造成不便的這些不懷好意的程式碼, 就可以被歸類為病毒。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四.電腦病毒 • 電腦病毒的成長週期 • 潛伏期:一般電腦程式被傳染而成為電腦病毒帶原者。 • 活化期:感染病毒的電腦程式,被載入電腦中執行,並有病毒取得電腦的控制權。 • 傳染期:電腦病毒取得控制權後,開始傳染給其他電腦程式。 • 破壞期:電腦病毒開始破壞磁碟中的程式和資料檔案,甚至毀壞整個電腦系統。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四.電腦病毒 • 電腦病毒的侵入是屬於惡意破壞。製作電腦病毒害人的人,是最沒道德且違法的行為。 • 電腦病毒感染病毒的途徑可分: • 經由拷貝而傳入,使用(拷貝)來路不明的軟體。 • 經由網路傳染。 • 公共使用一台電腦。 • 磁片末貼上防寫紙。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四.電腦病毒 • 如何預何電腦病毒? • 使用合法軟體,不使用拷貝或來路不明的軟體。 • 養成隨時掃毒的習慣。例如:磁片借人在不同機器使用,還回來後先掃毒再使用。預防病毒及偵測病毒皆需要有方法和工具,其中之一為準備偵測病毒程式。 隨時作防毒掃描,及更新防毒軟體。 目前在市面上掃毒程式,大部份在執行前必須確定主記憶體中並無病毒。因為並非具有防毒程式,就可高枕無憂,不怕中毒。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時會有新的病毒碼產生與入侵。 • 隨時備份重要資料(最好有專人為加以處理),尚須做好隨時記錄變動日誌(LOG)檔。 • 磁片要貼上防寫紙。 • 發現中毒後,應即刻關機,並從新開機,再以掃毒程式掃毒。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四.電腦病毒 • 常見的電腦感染病毒的症狀 • 無緣無故常當機。 • 電腦出現反白、奇怪的訊息、閃爍、唱歌。 • 執行速度變慢。 • 檔案長度變長。 • 資料被破壞。 • 磁碟剩餘可用空間突然變小。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四.電腦病毒 • 電腦病毒一般分類如下: • 開機磁區病毒 • 檔案型病毒 • 巨集病毒 • 其他新種類的病毒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四.電腦病毒 • 開機型病毒 (Boot Strap Sector Virus): 此種病毒寄生在Boot Sector中,開機時被ROM BIOS載入主記憶體(RAM)中,比作業系統先一步讀入記憶體中,若以正常的硬碟開機,再讀取一被開機型病毒感染的軟碟片中之資料檔,是不會被感染病毒。 俟機會執行破壞性工作,且即侵入並常駐在記憶體中。 一張格式化的磁碟片上並沒有存放任何檔案也可能會感染檔案開機型病毒。因磁片的啟動區,為開機型病毒經常隱藏的部位,且病毒會破壞檔案配置表(FAT),使我們的檔案無法使用。 如果電腦記憶體中已感染病毒,這時以溫機方式按Ctrl-Alt-Del鍵重新啟動電腦的話,便有可能所中病毒會摧毀硬碟或磁片。一部硬碟有可能會感染數個不同病毒。開機型病毒如:(C)brain、Stoned、Disk Killer等。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四.電腦病毒 • 檔案(程式)型病毒: 檔案(程式)型病毒會將原執行檔程式的程序中斷,佈下陷阱後,再回頭繼續原始程式的一種病毒,一般是依附在附檔名為:COM、EXE的檔案上,檔案型毒會感染COM檔、EXE檔及OVERLAY檔。其中最易造成病毒侵害的是.COM檔。檔案(程式)型病毒有如:十三號星期五、米開朗基羅等病毒。在撰寫編譯程式途徑,動作為較單純的輸入,較不可能感染軟體病毒。在個人電腦上的檔案,資料檔案比較不會被病毒感染。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四.電腦病毒 • 巨集病毒 巨集病毒是一種寄生在WORD上的文件病毒,它是利用WORD上的目集命令所產生的病毒。經常利用電子郵件的附加檔案和下載檔案(File Download)來交換資料檔案,是很容易加速巨集病毒的蔓延。如:Taiwan No1。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四.電腦病毒 • 其他新種類的病毒 病毒和抗禦病毒技術不斷轉變,日新月異。隨著電腦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編寫病毒的人也會隨之而發展新病毒,再作擴散。新型的病毒完全不需要寄主的程式, 而只需要寄生在「Internet」上 。 自從Internet盛行以來, Java和ActiveX的網頁技術逐漸被廣泛使用, 一些有心人士於是利用Java和ActiveX的特性來撰寫病毒。由這些語言可以寫出一些「可執行的」程式碼,而在使用者瀏覽網頁時, 一併下載下來在系統裡執行。以Java病毒為例, Java病毒它並不能破壞您硬碟上的資料, 可是若您使用瀏覽器來瀏覽含有 Java 病毒的網頁, Java病毒可以強迫您的Windows不斷的開啟新視窗, 直到系統資源被吃光為止, 而您也只有選擇重新開機一途了。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五.網路禮儀 • 教學目標: • 了解網路禮儀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 能區分符合網路禮儀的行為,並傾向於遵守網路禮儀。 • 能辨別網路上言論的自由與責任,理智面對網路上的網路論戰和網路小白現象。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五.網路禮儀 • 何謂網路禮儀 • 網路禮儀的重要性 • 電子郵件禮儀 • 聊天室禮儀 • 留言(討論)版禮儀 • 良好網路禮儀準則 • 何為「網路論戰」 • 何為「網路小白」 • 「網路論戰」教戰守則 • 建立網路公約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五.網路禮儀 • 何謂網路禮儀 網路禮儀簡而言之就是網路世界中的規範,主要是讓使用者能夠進行理性的互動。因為網路中的匿名溝通,使得現實生活中的權力和地位差異常被忽視,個人自我控制和社會約束力變得較難維持,例如校園bbs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言的管道,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與想法,但若言論流於情緒性的攻擊和謾罵,一方面會對教師的教學情緒造成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甚至會觸犯誹謗或公然侮辱等罪。 根據學者的研究顯示,由於在網路上他人不知道自己真正是誰,所以不必害怕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更不用擔心自己表現的如何,因此網路上的言語衝突、战火(flaming)便經常發生。網路使用者承認比起面對面的溝通,電腦中介傳播會有較多的言語侵犯、不避諱的言語論述與不適當的吵架行為。隨著互動行為的日益頻繁,為了避免網路討論區淪為叫囂謾罵或互相批評的場所,很多網路上的虛擬社區紛紛制定使用規範,又稱為「網路禮節」(Netiquette)。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五.網路禮儀 • 網路禮儀的重要性: 其實網路世界中的禮節和現實社會相似,基本上就是要對他人保持尊重的態度,尊重他人的隱私權,不窺探他人電腦裡的文件,或尊重他人的著作權,不擅自複製他人享有著作權之作品。在網路世界中,一個好的傳播行為可以造福百萬人,但是一個不好的行為(例如寫病毒程式)也會傷害百萬人,因此網路禮儀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 一般說來,依照空間的分野,網路禮儀可分成「電子郵件禮儀」、「聊天室禮儀」,以及「留言(討論)版禮儀」三種類型。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
五.網路禮儀 • 電子郵件禮儀 • 使用合宜的格式與用語; • 提供署名及聯絡資訊; • 檢查錯別字,注意文句是否通暢以及標點符號是否正確。 • 回覆信件最好簡明扼要; • 轉寄私人信件,勿將個人隱私散發給群組中的其他成員 • 尊重收信人郵件中不使用猥褻文字、不寄送色情圖片是對收信人最基本的尊重 • 別成為垃圾郵件的發送者 • 應尊重他人智慧財產權,凡是引用他人文章、圖片時都要確實註明出處。 議題目錄 本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