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叶黎明 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ylm8558@163,15824101087

写作课程与教学的重构:以西方为参照. 叶黎明 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ylm8558@163.com,15824101087. 中:单一课程、 阅读本位. 一、课程问题:阅读本位课程. 语文课程. 阅读. 写作. 国际母语课程架构. 语言. 文学. 语言课程 1. 文学课程 1. 语言课程 2. 文学课程 2. 语言课程 3. 文学课程 3. 文学课程 N. 语言课程 N. 美国加州某中学语言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Honor English. English. Advanced English.

dylan-la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叶黎明 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ylm8558@163,15824101087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写作课程与教学的重构:以西方为参照 叶黎明 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ylm8558@163.com,15824101087

  2. 中:单一课程、 阅读本位 一、课程问题:阅读本位课程 语文课程 阅读 写作

  3. 国际母语课程架构 语言 文学 语言课程1 文学课程1 语言课程2 文学课程2 语言课程3 文学课程3 文学课程N 语言课程N

  4. 美国加州某中学语言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美国加州某中学语言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Honor English English Advanced English English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ESL)

  5. 课程 西方 课程具体形态 1-N 教材具体形态 1-N 中国 唯一课程 唯一教材 课程

  6. “语言”类课程教什么? 以McDougal Little 公司出版的《语言网络》(Language Network)6~12年级教材 为例: 信息时代的交际 语法、惯用法 和技巧 必要的写作技巧

  7. 必要的写作技巧是什么? 必要的写作技巧 写作过程 建构句子 建构片段 组织片段 建构作文 修饰 修改句子 6~12年级: 有效的语言 个人经历的文章 描写一个地方 文学反应 过程描述 解决难题的文章 观点陈述 短故事和诗 研究报告

  8. 知识系统 训练系统 教材问题: 基本无用

  9. 第一单元 脚踏一方土 第二单元 走进小说天地 第三单元 关注我们的社区 第四单元 乘着音乐的翅膀 第五单元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单元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我们对写作教学的认识是混沌的! 人教版(九年级):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必要的写作技巧 是什么?

  10. 缺乏知识系统 缺乏高水平的训练设计 教材问题: 基本无用

  11. 训练=发出写作的指示 “要善于想象和联想” 1、片断练习:从一件事联想到的。300字,内容不限。 2、整篇练习:运用想象。题目自拟。 3、课外练习:运用联想,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某种认识。 4、课外练习:运用想象,描写自然景物。 没有设计感的“训练”

  12. 仅仅提供写的机会,而不提供写的策略,无助于写。仅仅提供写的机会,而不提供写的策略,无助于写。

  13. 如“修改”练习 当你修改你的论辩文的时候,思考下列问题: 我的话题是否具有争议性?我是否考虑到问题的两面?是否已经估计到对手的强有力的反驳并作了回击? 我的文章是否已经瞄准我预设的读者?是否为读者量身定做? 如果我使用了理性的和情感的诉求,这些诉求是否聚焦那些最能感染读者的情感? 我是否尽力避免个人主观倾向性? 我的证据是否可靠、充实和合适?我所援引的权威是否可信?他们有没有偏见?我的读者会不会认可他们的权威性?我的统计是否能充分支持我的立场?我是否对统计结果作了过度引申? 我的论据是否有效地被组织?我是否有充分的理由驳斥反对意见? 我的论辩有无谬论? …… 好的写作训练 好的练习提供“支架”

  14. “叙述视角”练习 第一步 在你熟悉或非常熟悉的人中,选择一个你最不喜欢的人。 第二步 想象你走进一家自助餐厅吃午饭,里面散坐着一些客人,在角落里独自坐着看报纸的,就是你最不喜欢的那个人。用第一人称写你取食物和找座位的想法。约写半页纸。 第三步 把你自己想象成那个讨厌的家伙,进入那个人的头脑,写他看到你进来时的想法,也写半页纸。 第四步 跟别人讨论你做这个练习的体会。它简单在哪里,又难在哪里?为什么? 好的写作训练 好的练习提供“行动的步骤”

  15. “塑造人物”练习——“为什么我要偷它” 首先 在屋子里找出一件你感兴趣的东西,至于它是特别的或是普通的不太重要。 然后 坐在这个东西前面,让你的人物用他自己的话来解释:他为什么要偷这个东西? 接着 你可以继续挖掘与之相关的其他事情:他从哪里偷来?偷了以后出了什么事?他对谁坦白?他为什么要坦白? 练习目的:探索愿望和行动相互作用:愿望激发行动,行动表现愿望 好的写作训练 好的练习富有“创意和趣味”

  16. 课程问题 教材问题 教学问题 写作教学的问题

  17. 写前总动员 学生写作、批改 问题1 “教”的缺失 教在哪里?

  18. “教”学生作文 “叫”学生作文 写作“教学”的专业性何在? 学得 习得

  19. 写作课堂教学缺教的另一个证据是缺设计 而教学设计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我们到哪里去? (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2、我们如何到达那里?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 3、我们怎样知道已到达那里? (我们的测验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们如何评价和修改教学材料?)

  20. 问题2 学生作文:“假”的泛滥 关于作假的言论 • 说真话进来,说假话出去 • 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韩寒) • 假话在作文里,真话在日记里。

  21. 一个多世纪以来,“写真话、诉真情”一直是写作教学的追求,为什么追而不及甚至越追越远?一个多世纪以来,“写真话、诉真情”一直是写作教学的追求,为什么追而不及甚至越追越远? 关于“作假”的反思 媒体链接:《会说谎的作文》 南方周末2010-3-31第1363期

  22. 问题3 师生态度 学生:对写作的厌弃 教师:对写作教学的绝望 语文学科的流行语 好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 差的学生是教不好的

  23. 二、写作教学的问题探因 缺教 缺教学设计 缺乏“教学过程的展开”

  24. 写作教学缺失,是文体选择的必然结果

  25. (一)文体选择的困局之一

  26. “教学文体”与“事实文体” • 教学文体:与事实文体相对的概念,指为了教学的需要,将事实文体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抽取出来,作为训练的基本文体。 • 事实文体是具有约定俗成的规范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文体,包括文学类与非文学类。

  27. 教学文体选择的后果 实用写作 文学写作 普通文写作 升格 表达方式 两头落空

  28. 在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大文体的训练中,因为文学化的倾向,最终使得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写作教学,落点落在了“校园体散文”上。叙事写人的散文和议论性散文,成为写作教学的绝对文体。在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大文体的训练中,因为文学化的倾向,最终使得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写作教学,落点落在了“校园体散文”上。叙事写人的散文和议论性散文,成为写作教学的绝对文体。

  29. 三、散文写作所造成的难题

  30. 1、散文基本上不需要教 散文就像走路 散文最不需要教 课堂上“教”的缺席

  31. 反思整个中小学,拿最自由、最少限制、最随心所欲的散文作为训练的主要文体,一写就是12年,这是很值得我们语文教育界反思的。反思整个中小学,拿最自由、最少限制、最随心所欲的散文作为训练的主要文体,一写就是12年,这是很值得我们语文教育界反思的。

  32. 2、重要的教不了 真情实感 思想力 先于写作而存在 生活体验的结果

  33. 真情实感对于散文的重要 对“真情实感”的绝对迷信 叶辛(中国作协副主席): 有了真情实感,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对写作策略的绝对忽视

  34. 散文写作教学的展开 陌生化 原有生活 掘进情感的深广度 审美 体验 原有生活 掘进生活的深广度 新生活

  35. 叙事散文教学的建议 • 目的:帮助学生对熟视无睹的生活进行“审美”,进而唤醒学生新奇深刻的情感体验。 • 方法:陌生化(脱熟) • 借鉴课例:亲情测试写作案例

  36. 亲情测试写作案例 • 请大家拿出一张最干净的纸,在上面写下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最割舍不下的5个人。 • 拿起你们的笔,划掉一个。划去后等于这个人不存在了。 • 在剩下的4个人中划去一个。 • 在剩下的3个人中划去一个。 • 请你们再做一次痛苦的选择。把剩下的2个人全部划去。

  37. 亲情测试写作案例 • 方法:情境教学法。在虚拟的“生死抉择”中,让学生“不停地想,想我与这些亲人之间杂碎的片段”;让学生“不停地说,说我内心真实的感受”; • 目的:通过情境设置,把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拔”出来,让他们带着一种新鲜的、陌生的、复杂的心情来重新审视自己与亲人之间的关系,最终使学生在日常经验中“榨出”富有人文意趣的“情感”。

  38. 掘进生活的深广度 • 黄玉峰“大语文”: 寒假,他就带领他的学生进行了一次以“学古人风度,察今人民情”为目的的浙东文化之旅…… • 赵谦翔“绿色语文”: 《东方时空》感悟课 • 皋玉蒂“用脚步写作”:走出书斋,游学行走 ……

  39. 散文写作教学的展开 策略 陌生化 原有生活 掘进情感的深广度 审美 体验 掘进生活的深广度 新生活 方 向

  40. 其实散文也是可以教的 一、散文主要靠“养”,但教可以促“养” 二、散文写作也有技巧,技巧是可以训练的 如“关于发现与思考的练习”:描写能让我立刻停下来的三件事 推荐著作: [美]艾莉斯编.刁克利译.《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 (创意写作书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1. 四、写作课程与教学的重构

  42. (一)写作教学是否可能? •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写作的教学是最含混不清、缺乏连贯性的,也是最没有条理的。 • 其他艺术门类教各种各样的路数和原理,如绘画,有构图技法、色彩理论、素描教学,而写作,永远停留在“你先写,然后我告诉你差在哪里”的幼稚园阶段。(杰里·克利弗)

  43. (一)写作教学是否可能? • 教师首先要有信心。 • 任何一个写作成功者,绝不仅仅靠运气、才气或灵气,他还需要靠苦心精研、不断学习、反复修改。

  44. 作家是可以培养的! • 成功地创作小说的能力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巧,并非一种先天的才情……你有没有天分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杰里·克利弗)

  45. 教得好:加速倍数是十倍! • 伯尼给我讲授了我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知识。他用清晰、具体、实用的语言定义了故事和讲故事的技巧。 • 优秀的写作培训教师能够促进一个作家的成长,其加速倍数为十倍。(杰里·克利弗) • 重点推荐:杰里·克利弗.小说写作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6. 小说的要素 • 我国: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 杰里·克利弗:五要素:冲突(渴望+障碍)、行动、结局、情感、展示。 讲述对抗展示,观念对抗经验 • 在故事里,我们基本不能给幸福生活留下多少空间。因为“幸福没有任何戏剧性可言”。 • 小说是冲着底线来的!

  47. (一)写作教学是否可能? • 教师首先要有信心。 • 任何一个写作成功者,绝不仅仅靠运气、才气或灵气,他还需要靠苦心精研、不断学习、反复修改。 • 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写作者成长,但他们的苦恼在于不知如何帮助写作者成长。不知道怎么做,绝非意味着不需要做。

  48. (一)写作教学是否可能? • 写作是一种技能,教写作是一种专业技能,前者固然需要学习,后者更需要专业学习。 • 好的阅读教师未必是好的写作教师。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技能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49. (二)教什么? 1、作语篇而不一定作文 强调语篇意识。

  50. 1、写作的结果是语篇 语篇是指能独立地达成一个交际意图的语言单位。语篇不仅仅指首尾完整的文章,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段落,或几个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段落。 文章作法 语篇写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