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 likes | 1.16k Views
第十一章. 新技术和新进展 New technique & New progress. 第一节. 重组 DNA 技术 R ecombination DNA Technology. 一 DNA 重组的概念. 生物技术工程包括 : 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 酶工程、细胞工程等. 基因工程 ---- 实现基因克隆所采用的方法 及相关的工作称基因工程 , 又称 重组 DNA 工艺学 。 目的 ① 分离获得所需要的基因或 DNA 序列; ② 获得所需要或有价值的基因表达产物 ( 蛋白质 ).
E N D
第十一章 新技术和新进展New technique & New progress
第一节 重组DNA技术 RecombinationDNATechnology
一DNA重组的概念 生物技术工程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 酶工程、细胞工程等 基因工程----实现基因克隆所采用的方法 及相关的工作称基因工程, 又称重组DNA工艺学。 目的① 分离获得所需要的基因或DNA序列; ② 获得所需要或有价值的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
相关概念 • DNA克隆 • 工具酶 • 目的基因 • 基因载体 • 基本原理 目的基因的获取 克隆载体的选择和构建 外源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DNA导入受体菌 重组体的筛选 克隆基因的表达
二、 DNA克隆 应用酶学的方法, 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同源的或异源的、原核的或真核的、天然的或人工的DNA)与载体DNA接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 复制子replicon),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到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的DNA分子。 也称基因克隆或重组DNA(recombinant DNA)
简单地说 1.克隆(clone):纯的无性繁殖系统 2.纯化繁殖DNA就称为DNA克隆(DNA cloning)或分子克隆 (molecular cloning) 3.基因的纯化繁殖就称为基因克隆(gene cloning) 4.体外重组DNA的基本程序 如下图;
重组DNA技术简单概括为: “分、切、接、转、筛” 1、目的基因的获取 2、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 3、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拼接 4、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5、筛选并无性繁殖含重组分子的受体分子 (转化子)
以 质 粒 为 载 体 的DNA 克 隆 过 程
三、 工具酶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DNA聚合酶I • 逆转录酶 • T4DNA 连接酶 • 碱性磷酸酶 • 末端转移酶 • Taq DNA聚合酶
G CCTAG GGATCC CCTAGG GATCC G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 RE) 定义: 识别DNA的特异序列, 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 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BamHⅠ + 分类:Ⅰ、Ⅱ、Ⅲ
GGATCC CCTAGG Ⅱ类酶识别序列特点—— 回文结构 5’ 5’ 切口:平端切口、粘端切口
BamHⅠ HindⅡ GGATCC CCTAGG GTCGAC CAGCTG G CCTAG GATCC G + GTC CAG 粘端切口 GAC CTG + 平端切口
几种最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名称 识别序列和切割点 BamH I G↓GATCC Cla I AT↓CGAT EcoR I G↓AATTC Hind Ⅲ A↓AGCTT Hind Ⅱ GTPy↓PuAC Kpn I GGTAC↓C Not I GC↓GGCCGC Pst I CTGCA↓G Sal I G↓TCGAC Sau3A I ↓GATC Sfi I GGCCNNNN↓NGGCC Sma I CCC↓GGG Xba I T↓CTAGA Xho I C↓TCGAG
DNA重组技术中最常用的工具酶 酶 主 要 用 途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识别DNA特定序列,切断DNA链 DNA聚合酶I ①缺口平移制标记DNA探针 或其大片段(Klenow) ②合成cDNA的第二链 ③填补双链DNA3¹凹端 ④DNA序列分析 耐热DNA 聚合酶链反应(PCR) (如:Taq 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 连接两个DNA分子或片段 多核苷酸激酶 催化多核苷酸5¹羟基末端磷酸化,制备末 端标记探针 末端转移酶 在3¹末端加入同质多聚物尾 磷酸酶 切除核酸末端磷酸基 SI核酸酶、绿豆核酸酶 降解单链DNA或RNA,使双DNA突出端变为平端 DNA酶I 降解DNA,在双链DNA上产生随机切口 RNA酶A 降解除RNA
四、目的基因 • cDNA(DNA) • 基因组DNA
(一)目的基因序列的来源和分离 • 化学合成法要求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其产物的氨基酸序列; • 基因组DNA(G-文库) 基因组DNA文库(genomic DNA library) • cDNA cDNA文库(cDNA library)(C-文库) •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1.基因组DNA文库 从生物组织细胞提取全部DNA,用物理方法(超声波、搅拌剪力等)或酶法(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不完全酶解)将DNA降解成预期大小的片段,然后将这些片段与适当的载体(常用噬菌体、粘粒或YAC载体)连接,转入受体细菌或细胞,这样每一个细胞接受了含有一个基因组DNA片段与载体连接的重组DNA分子,而且可以繁殖扩增,许多细胞一起组成一个含有基因组各DNA片段克隆的集体,就称为基因组DNA文库(genomic DNA library),如下图:
组织或细胞染色体DNA 限制性内切酶 基因片断 克隆载体 基因组DNA文库 存在于转化细胞内由克隆载体所携带的所有基因组DNA的集合。 重组DNA分子 受体菌 含重组分子的转化菌
2. cDNA文库 • 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催化合成DNA,则此DNA序列与mRNA互补,称为互补DNA或cDNA(complementaryDNA); • 提取出组织细胞的全部mRNA,在体外反转录成cDNA,与适当的载体(常用噬菌体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则每个细菌含有一段CDNA,并能繁殖扩增,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mRNA信息的cDNA克隆集合体称为该组织细胞的cDNA文库(cDNA library)。
3.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 PCR是一种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的选择性体外扩增DNA或RNA片段的方法; • PCR也称体外酶促基因扩增,原理类似天然DNA复制; • 理论上可在2小时内将一个DNA分子扩增到106-109倍,从而大大提高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速度。
(1)PCR反应体系 • 目的基因或序列DNA模板; • TaqDNA聚合酶; • 一对脱氧寡核苷酸引物(primers) • DNA合成所需要的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s) • 保证聚合酶催化反应的Mg2+及缓冲液等。
(2) PCR反应系统的组成 1.耐热DNA聚合酶(Taq酶):这是由耐热细菌体内提取的一种DNA聚合酶,可保证在950C,30分钟以上不会变性失活。 2.模板DNA:即待分析的目的DNA,其长度不宜大于10kb。 3.一对脱氧寡核苷酸引物(primers):为了保证DNA聚合酶能够对两条互补链均能进行延伸,需要两种引物,分别位于两条互补模板DNA链的3`-端。 4.DNA合成所需要的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s):用作底物的dNTPS。 5.缓冲溶液:保证聚合酶催化反应的Mg2+及缓冲液等。
(3)PCR基本原理 1.在加热条件下,DNA双螺旋解开; 2.在退火温度条件下,引物同模板结合; 3.在TaqDNA聚合酶,Mg2+及合适的缓冲液存在条件下,引物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向3‘方向延伸,至此第一轮PCR反应完成,靶基因由1增加2个重复上述变性。 4.变性、退火、引物延伸重复20-30个循环,靶基因拷贝数以指数形式增加至上百万倍。从而达到扩增核酸靶基因的目的。
(4) PCR的引物设计 PCR扩增产物的特异性主要由引物决定,引物的设计是PCR成功的关键: • 引物位置和产物长度 根据不同目的和要求确定,长度一般在200~800bp之间 • 引物的长度 一般为18~25bp • 末端核苷酸 3’端不得有任何修饰 • G+C含量和Tm值 一般在40-60%之间,两条相差2-3 ℃
(5) PCR的主要步骤 • 模板DNA的变性:一般选用95℃左右1min,使DNA 双链解为单链; • 复性:按引物实际情况确定适当温度,时间一般30s至1.5min; • 延伸:一般72℃ 1min; • 循环数: 按初始模板浓度确定,一般25-45之间。
(6) PCR的主要用途 目的基因的克隆 PCR技术是迅速获得一定量的目的基因以用于基因克隆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① 利用特异性引物以cDNA或基因组DNA为模板,获得已知的目的基因; ② 利用简并引物从c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中获得具有同源性的DNA片段; ③ 利用随机引物从c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中随机获得目的基因。
基因的体外突变 • 采用随意设计的引物,在体外对基因进行嵌合、缺失、点突变等改造。 DNA的微量分析 • 由于PCR技术具有高度敏感性,故可用于微量DNA的分析检测。
四、 基因载体 定义:为携带目的基因,实现其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 常用载体:质粒DNA、噬菌体DNA、病毒DNA
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为使插入的外源DNA序列被扩增而特意设计的载体 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为使插入的外源DNA序列可转录翻译成多肽链而特意设计的载体
载体的选择标准 • 能自主复制; • 具有两个以上的遗传标记物,便于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 • 有克隆位点(外源DNA插入点),常具有多个单一酶切位点,称为多克隆位点; • 分子量小,以容纳较大的外源DNA。
质粒(plasmid)的特点 • 细胞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 最常用的质粒是大肠杆菌的质粒; • 存在于许多细菌及酵母菌等生物中; • 质粒的存在对宿主细胞无影响; • 质粒的复制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
五、外源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1、粘性末端连接 方式:同一限制酶切割位点连接 配伍末端连接
2、平端连接 适用于: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产生的平端 粘端补齐或切平形成的平端 3、同聚物加尾连接 由末端转移酶作用下,在DNA片段末端加上同聚物序列、制造出粘性末端,再进行粘端连接。
4.人工接头 由平端加上新的酶切位点,再用限制酶切除产生粘性末端,而进行粘端连接。
六、重组DNA导入受体菌 受体菌条件: 安全宿主菌 限制酶和重组酶缺陷 处于感受态 导入方式:转化 (transformation) 转染 (transfaction) 感染 (infection)
重组体的筛选 直接选择法: 抗药性标记选择 插入失活法 标志补救 分子杂交法原位杂交 Southern印迹 非直接选择法: 免疫学方法如免疫化学方法 酶免检测法
原 位 杂 交
(二)影响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外源基因的因素 • 载体因素 • 质粒的拷贝数 • 启动子的强弱 • SD序列及其周围序列 • 终止序列 • 基因因素 • 对质粒增殖的影响 • 5‘端序列的GC含量及与SD序列的互相影响 • 宿主菌因素 • 蛋白酶突变菌株
七、重组DNA技术应用 • 疾病基因的发现与克隆 • 生物制药 • 基因诊断 • 基因治疗 • 遗传病的预防
测序原理 DNA链上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确定 1.DNA polymerase作用下的引物延伸 2.特异性的链终止。 3.区别单碱基长度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方法: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 Maxam-Gilbert化学降解法。
(一)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 • 原理:DNA链中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合成DNA所用的底物是 2’-脱氧核苷三磷酸。2’,3’ddNTP与普通dNTP不同,它们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三磷酸基团掺入到延伸的DNA链中,但由于没有3’羟基,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正在延伸的DNA链不能继续延伸。
基本原理 • DNA链中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合成DNA所用的底物是 2’-脱氧核苷三磷酸。2’,3’ddNTP与普通dNTP不同,它们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三磷酸基团掺入到延伸的DNA链中,但由于没有3’羟基,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正在延伸的DNA链不能继续延伸。 • 在DNA合成反应混合物的4种普通dNTP中加入少量的一种ddNTP,链延伸将与偶然发生但却十分特异的链终止竞争,产物是一系列的核苷酸链,其长度取决于引物末端到出现过早链终止位置间的距离。在4组独立酶反应中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ddNTP,结果将产生4组寡核苷酸,它们将分别终止于模板链的A、C、G或T位置。
基本步骤: 1.制备单链模板DNA 2.模板与引物的结合(退火) 3.DNA链的延伸及终止 4.电泳 5.放射自显影 6.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