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23 Views
暨南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 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方案. 提 高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通识教育. 培 养 复 合 型 人 才. 做事 做人 共处 学习. 通识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大学要教学生 “ 四会 ” : 学会做事( learn to do ) 学会做人( learn to be ) 学会共处( learn to together ) 学会学习( learn to learn ). 计算机通识课程建设. 1. 高度重视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
E N D
暨南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 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方案
提 高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通识教育 培 养 复 合 型 人 才 做事 做人 共处 学习 通识教育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大学要教学生“四会”: • 学会做事(learn to do) • 学会做人(learn to be) • 学会共处(learn to together) • 学会学习(learn to learn )
计算机通识课程建设 1. 高度重视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 2. 确立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计算机通识教育目标 3. 构建暨南大学计算机通识课程体系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地位 • 要进一步强化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技术是社会发展步入信息时代后的社会技术,不是行业技术。 • 计算机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对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影响。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地位 • 要进一步强化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 计算机技术是在专业领域中创新的有力工具。 • 计算机技术是新型人才之必备。 • 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能力是用人单位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之一。
国家战略 • 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政策法规 • 教育部高教司《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1997] 155 号文件。 •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白皮书) •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强调面向应用和重视实践的功能。 • 计算机基础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 从技术的角度,人们把计算机作为现代智能工具来使用。 • 从教育的角度,要通过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 信息素养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理解、发现、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认知能力。 • 只有当信息素养达到一定高度之后,才能够面对所处理的问题时,有一种应用计算机的主动意识。
能力培养目标 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 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 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
计算机通识课程架构方案 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关于计 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 2. 充分调研、借鉴境内外著名高校及特色学校的通识课设置 情况及研究成果 3. 贯彻暨南大学打造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暨南大学内、外招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两套方案
程序设计 计算机 网络 多媒体 技术 数据库 管理 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构成 针对提出的计算机通识课教学能力培养目标, 确立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构成框架:
程序设计 程 序 设 计 计算机网络 多媒体技术 数据库管理 核心课程 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 网络 数据库 管理 计算机基础 + 大学计算机基础 公共必修 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
内招生方案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课程名 大学计算机基础 学分 3 学分 修读学期 第一学期 专业 所有非计算机专业
内招生方案 • 通识选修课核心课程 • 设置计算机高级课程群,列出了若干门最基本的课程。 • 文、法(知)、艺、体、外、华文学院选修其中 2 学分,其他学院选修其中3 学分。
内招生方案 • 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门或几门课程,还要依托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和专业领域中有关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 在现行的培养方案中,各专业领域中有关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在60门以上。
内招生方案 • 今后会逐步增设一些非核心课程供选修。 • 还可将在不同专业领域中开设的有关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做进一步整合后处理为非核心课程,如计算机绘图等。
外招生方案 • 适用于纳入外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的外招生。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课程名 资讯科技 学分 2 学分 修读学期 第一学期
外招生方案 • 通识选修课核心课程 • 设置计算机高级课程群,列出了若干门最基本的课程。 • 供不同专业选修。文、法(知)、艺、体、外、华文学院选修其中2学分,其它学院至少选修其中4学分。
外招生方案 • 与境外学校的惯例接轨。境外大学一门通识课程的学分一般不超过 2 学分。 • 压缩了必修课学时,给学生更大的选课空间。 • 将原来在一个学期集中开设的课程分散到两个学期中,使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时间跨度得以延长,从而可使“ 4 年不断线”的目标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外招生方案 • 每门课程的内容相对独立,利于内容改革与更新,从而较易满足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特点。 • 课程名称可以明确反映课程的具体内容,做到见名知意。 • 课程容量小,便于排课,便于学生选课,利于未通过的学生重修。
外招生方案 • 今后会逐步增设一些非核心课程供选修。 • 还可将在不同专业领域中开设的有关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做进一步整合后处理为非核心课程。
致谢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