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1.32k Views
第六課 清領後期的建設與變遷. 一、清領後期的出現 ( 一 ) 時間: 1860-1895( 咸豐 → 同治 → 光緒 ) ( 二 ) 原因 1. 歐美國家看重臺灣的 交通 與 煤礦 2. 英法聯軍 使臺灣開港通商 ( 二 ) 特色: 1. 臺灣開港通商 (1) 打狗 ( 高雄 ) (2) 安平 ( 臺南 ) (3) 滬尾 ( 淡水 ) (4) 雞籠 ( 基隆 ) 2. 清朝治臺轉向積極 3. 外國文化進入臺灣. 二、清領後期的經濟 ( 一 ) 特色 1. 「 洋行 」的出現 2. 對 歐 、 美 、 東亞 進行 國際貿易
E N D
一、清領後期的出現 (一)時間:1860-1895(咸豐→同治→光緒) (二)原因 1. 歐美國家看重臺灣的交通與煤礦 2. 英法聯軍使臺灣開港通商 (二)特色: 1. 臺灣開港通商 (1)打狗(高雄) (2)安平(臺南) (3)滬尾(淡水) (4)雞籠(基隆) 2. 清朝治臺轉向積極 3. 外國文化進入臺灣
二、清領後期的經濟 (一)特色 1.「洋行」的出現 2. 對歐、美、東亞進行國際貿易 3. 1878年起,開始對外「出超」
(二)貿易貨品種類 1.進口 (1)鴉片 ①穩居進口首位 ②傷害健康但無法阻止吸食 (2)紡織品
2 出口(臺灣三寶) (1)茶 ①首度在臺種植 ②帶動中、北部城鎮的興起 (a)河港:大稻埕(大同區) (b)三峽、竹東、集集 (2)糖:荷西時代開始生產,現成外銷熱門 (3)樟腦 ①代表劃界封山政策開始結束 ②帶動中、北部城鎮的興起:三峽、竹東 、集集
(三)貿易港口 1.進口:雞籠、滬尾、安平、打狗 2.出口: (1)茶、樟腦:雞籠、滬尾 (2)糖:安平、打狗 (四)影響 1.北臺灣城鎮、經濟興起 2.北部經濟發展開始超過南部 3.茶、樟腦首度成為臺灣外銷特產
三、西方文化的再傳入 (一)原因:臺灣對外開港通商 (二)特色: 1. 基督教‧長老會來臺傳教兼傳遞文化 2. 外國商人帶來新的經營方式與風氣
(三)代表 1. 馬偕 ①北部傳教 ②「一手執鉗、一手執聖經」 ③設立「理學堂大書院」(牛津學堂): 引進西式教育 ④設立「淡水女學堂」:臺灣第一所 女子學校
2. 馬雅各 ①在臺南、高雄傳教 ②設立臺灣第一所西式醫院「新樓醫院」 (前身:舊樓醫院) (四)影響 1.西方醫療體系進入臺灣 2.西方教育體系進入臺灣
四、外力衝擊下的臺灣 (一)牡丹社事件→清朝治臺更積極 (二)中法戰爭→臺灣建省
二、牡丹社事件 (一)時間:1874(同治13年) (二)事由: 1. 1871年,琉球人漂到臺灣南部,被 高山族所殺 2. 日本片面宣布琉球是他的屬地 3. 清朝視高山族為「化外之民」,不處理 4. 日本宣稱將為自己的國民復仇
(三)過程 1. 1874年,日本派兵攻打牡丹社 2. 英、美壓迫日本停戰 (四)結果 1. 清朝與日本簽約賠償 2. 清朝承認日本這次行動是「保民義舉」 →承認琉球是日本屬地 (五)影響 1. 清朝治臺積極4 2. 沈葆楨來臺 3. 高山族被列為國民
三、沈葆楨來臺 (一)原因: 1.處理牡丹社事件 2.加強臺灣防禦 (二)政策 1. 軍事: (1)在臺南、高雄、屏東等地修西式炮臺 (2)代表:二鯤鯓炮臺(億載金城) 2. 行政: (1)增行政區:恆春縣、卑南廳、臺北府等 新行政區 (2)臺北地位逐漸取代臺南
3. 開墾 (1)廢「渡臺禁令」 (2)鼓勵漢人大量來臺開墾 (3)造成第三波漢人移民潮 4. 「開山撫番」 (1)廢「劃界封山」政策 (2)開三條山路通往「後山」(臺灣東部) ①北部:蘇花公路 ②中部:八通關古道(新中橫公路) ③南部:南橫公路 (3)加強對東部的控制 (4)造成東部原住民的反抗
5. 後續:丁日昌來臺→修築臺灣第一 條電報線
四、中法戰爭 (一)時間:1884年(光緒10年) (二)原因:法國入侵中國屬國越南 (三)過程:戰火從越南漫延到臺灣 (四)結果: 1. 清朝派劉銘傳防守臺灣 2. 歐、美等國對法國施壓 3. 法國最後與中國簽停戰協定 (五)影響:臺灣建省
五、臺灣建省 (一)時間:1885(光緒11年) (二)原因:中法戰爭刺激 (三)首任巡撫:劉銘傳 (四)歷史定位: 1. 臺灣地位提升 2. 官員可以用較多的資金與權限來建 設臺灣
六、劉銘傳在臺的建設 (一)政治建設 1. 增設行政區:臺灣府(臺灣中部)→ 臺灣從此變3府 2. 調整行政區 (1)原:臺灣府→改:臺南府 (2)原:卑南廳→改:臺東直隸州 (二)財政改革 1. 整理「隱田」(逃漏稅田) 2. 重新丈量土地,訂新稅
(三)建設交通 1. 設置電線與電報線:澎湖─臺南─臺北 ─中國‧福州 2. 鐵路:基隆─臺北(大稻埕) ※繼任巡撫‧邵友濂接到新竹 3. 設置大稻埕郵局 (四)開山撫番 1.設「撫墾局」管理原住民 2.設「番學堂」使原住民漢化 (五)教育 1.設「西學堂」與「電報學堂」 2.引進西式教育
(六)結果 1. 使臺灣成為中國最先進的省份之一 2. 對臺灣現代化有貢獻 3. 劉銘傳推廣建設也曾引起反對 4. 邵友濂以人民反對、負擔太重停止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