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k likes | 1.7k Views
第四章 场效应晶体管. 双极晶体管. 晶体管.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 J-FET ). 场效应晶体 (FET). 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MESFET ). 金属 -- 氧化物 -- 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MOSFET ). 什么是场效应晶体管 (FET) ?. 场效应晶体管是区别于双极型晶体管的另一大类晶体管。它通过改变垂直于导电沟道的电场强度来控制沟道的导电能力,从而调制通过沟道的电流。由于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电流仅由多数载流子输运,故又称之为“单极型场效应晶体管”.
E N D
第四章 场效应晶体管 双极晶体管 晶体管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 场效应晶体(FET) 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SFET) 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什么是场效应晶体管(FET)? 场效应晶体管是区别于双极型晶体管的另一大类晶体管。它通过改变垂直于导电沟道的电场强度来控制沟道的导电能力,从而调制通过沟道的电流。由于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电流仅由多数载流子输运,故又称之为“单极型场效应晶体管” MOS场效应晶体管又称为 “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是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的一种,简称为 MOSFET, 但现在 MOSFET 的栅电极实际上不一定是金属。 N沟道MOSFET MOSFET P沟道MOSFET
MOSFET的优点: ① 输入阻抗高 ② 温度稳定性好。 ③ 噪声小。 ④ 大电流特性好。 ⑤ 无少子存贮效应,开关速度高。 ⑥ 制造工艺简单。 ⑦ 各管之间存在天然隔离,适宜于制作 VLSI 。
§4-1 MOSFET 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1、MOSFET的基本结构 以N 沟道为例。
2 、栅电压对漏电流的控制 当 VGS < VT(称为 阈电压)时,源漏之间隔着P区,漏结反偏,故无漏极电流。当 VGS > VT时,栅下的 P 型硅表面发生强反型,形成连通源区和漏区的 N 型 沟道,产生漏极电流 ID。对于恒定的 VDS ,VGS越大,则沟道中的可移动电子就越多,沟道电阻就越小,ID 就越大。 所以 MOSFET是通过改变 VGS来控制沟道的导电性,从而控制漏极电流 ID,是一种电压控制型器件。
3 、转移特性曲线 转移特性曲线是指 VDS恒定时的 VGS ~ID 曲线。 N 沟 MOSFET当: VT > 0 时,称为 增强型,为常关型。 VT < 0 时,称为 耗尽型,为常开型。 ID ID VGS VGS 0 VT VT 0
4 、漏源电压对沟道的影响 VDS 很小时的沟道
5 、输出特性曲线的定性描述 输出特性曲线是指 VGS >VT且恒定时的VDS~ID曲线 ① 线性区( VDS 很小时) 当 VDS很小时,沟道就象一个其阻值与 VDS无关的固定电阻,这时 ID与 VDS成线性关系。
② 过渡区( VDS增大,但小于VD sat) 随着VDS 的增大,漏附近的沟道变薄,沟道电阻增大,曲线逐渐下弯。当VDS增大到VD sat(饱和漏源电压)时,漏处的可动电子消失,这称为沟道被夹断。 线性区与过渡区统称为 非饱和区,有时也统称为 线性区。
③ 饱和区(VDS>VD sat) 当VDS>VD sat 后,沟道夹断点左移,漏附近只剩下耗尽区。这时 ID几乎与 VDS 无关而保持常数 ID sat,曲线为水平直线。 实际上 ID随 VDS 的增大而略有增大,曲线略向上翘。
④ 击穿区 当VDS 继续增大到 BVDS时,漏结发生雪崩击穿,或者漏源间发生穿通, ID急剧增大,如图中 CD 段所示。
以VGS 作为参变量,可以得到不同VGS下的VDS~ID曲线族,这就是 MOSFET 的输出特性曲线。 饱和区 非饱和区 将各条曲线的夹断点用虚线连接起来,虚线左侧为非饱和区,虚线右侧为饱和区。
5、MOSFET的类型 P 沟 MOSFET 的特性与N 沟 MOSFET 相对称,即: (1) 衬底为 N 型,源漏区为 P+型。 (2) VGS、VDS 的极性以及 ID 的方向均与 N 沟相反。 (3) 沟道中的可动载流子为空穴。 (4) VT < 0 时称为增强型(常关型),VT > 0 时称为耗尽型(常开型)。 4 种类型 MOSFET 的特性曲线小结。(见陈星弼 张庆中 陈勇编著微电子器件第三版 p . 201,图4 - 4)
§4-2 MOSFET的阈电压VT 定义:使栅下的硅表面处开始发生强反型时的栅电压称为阈电压,记为 VT。 定义:当硅表面处的少子浓度达到或超过体内的平衡多子浓度时,称为表面发生了 强反型。 1、MOS结构的 VT 的计算方法 本小节计算 P 型衬底 MOS 结构的 VT。
(1) 理想 MOS 结构(金属与半导体间的功函数差 ,氧化层中电荷面密度 QOX = 0 )当VG = 0 时的能带图 上图中: 称为 P 型衬底的费米势。
(2) 实际 MOS结构 当VG = 0 时的能带图 上图中, 称为 表面势,即从硅表面处到硅体内平衡处的电势差,等于能带弯曲量除以 q。COX表示单位面积的栅氧化层电容, ,TOX为氧化层厚度。
(3)实际 MOS结构当VG= VFB时的能带图 当 时, 就可以使能带恢复为平带状态,这时 ,硅表面呈电中性。VFB称为 平带电压。
(4)实际 MOS结构当 VG= VT时的能带图 要使表面发生强反型,应使表面处的 ,这时能带总的弯曲量是 。 此时的表面势为:
外加栅电压超过 VFB的部分(VG - VFB)称为 有效栅压 。有效栅压又可分为两部分:降在氧化层上的 VOX 与降在硅表面附近的表面电势 即: 。 使能带发生弯曲。表面发生强反型时 ,这时能带总的弯曲量是 ,此时的表面势为:
于是可得: 上式中, ,QM和 QS分别表示金属一侧的电荷面密度和半导体一侧的电荷面密度,而 QS又为耗尽层电荷QA 与反型层电荷 Qn之和。 作为近似,在刚开始强反型时,可忽略 Qn。QA是 的函数,在开始发生强反型时, ,故有:
再将 和 代入 中,可得 MOS 结构的阈电压为: 关于 QA的进一步推导在以后进行。
2、MOSFET的 VT (1) VT一般表达式的导出 p 与 MOS 结构相比,在 MOSFET 中发生了以下变化: a) 栅与衬底之间的外加电压由VG变为(VG -VB),因此有效栅电压由(VG-VFB)变为(VG-VB -VFB)。 b) 有一个反向电压(VS-VB)加在源、漏及反型层的 PN结上,使之处于非平衡状态,EFp-EFn= q(VS -VB)。 c) 强反型开始时的表面势 由 变为 。
因此 MOSFET 的 VT一般表达式为: 以下推导 QA的表达式。对于均匀掺杂: 上式中, ,称为 体因子。
最后可得 N 沟 MOSFET的 VT 为: 注意上式中,通常 VS> 0,VB < 0 。 当VS = 0 ,VB = 0 时: 这与前面得到的 MOS 结构的 VT表达式相同。
同理可得 P 沟 MOSFET的 VT为: 上式中, 称为 N 型衬底的费米势。 与 可以统一写为 ,表示 衬底费米势。
(2) 影响 VT的因素 当VS = 0,VB = 0 时,N 沟 P 沟 MOSFET的 VT可统一写为: a) 氧化层厚度 TOX 一般来说,当 TOX 减薄时, |VT | 是减小的。 早期 MOSFET 的 TOX的典型值为 150 nm ,目前高性能MOSFET 的 TOX 可达 10 nm 以下。
b) 衬底费米势 与掺杂浓度有关,但影响不大。室温下,当掺杂浓度为 时, 约为 0.3 V。
c) 功函数差 与金属种类、半导体导电类型及掺杂浓度有关。对于Al ~ Si 系统: (见陈星弼 张庆中 陈勇编著微电子器件第三版见07页图 4-14) - 0.6 V ~ - 1.0V ( N 沟 ) - 0.6 V ~ - 0.2V ( P 沟 ) 当 时: - 0.9 V ( N 沟 ) - 0.3 V ( P 沟 )
d) 耗尽区电离杂质电荷面密度 QAD 由于 与掺杂浓度 N 的关系不大,故可近似地有:
e) 氧化层中的电荷面密度 QOX QOX 与制造工艺及晶向有关。MOSFET 一般采用(100)晶面,并在工艺中注意尽量减小 QOX 的引入。在一般工艺条件下,当 TOX = 150 nm时: ~ 调整 VT主要是通过改变掺杂浓度 N(例如离子注入)和 TOX 来实现。
(3) 衬底偏置效应(体效应) 当VS = 0 时,可将源极作为电位参考点,这时 VG = VGS 、VD = VDS、VB= VBS。 衬底偏置效应:VT随 VBS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 N 沟 MOSFET:
对于 P 沟 MOSFET: 可见,当 |VBS | 增大时,N 沟 MOSFET的 VT向正方向变化,而 P 沟 MOSFET的 VT向负方向变化。 由于 ,所以TOX 越厚、N 越高,则衬底偏置效应就越大。
§4-3 MOSFET输出特性的数学分析 本节将以 N 沟 MOSFET 为例,推导 MOSFET 的 ID~ VD方程。
推导时采用如下假设: ① 沟道电流只由漂移电流构成,忽略扩散电流。 ② 采用缓变沟道近似,即: 这表示沟道厚度沿 y方向的变化很小,沟道电子电荷全部由 感应出来而与 无关。 ③ 沟道内的载流子(电子)迁移率为常数。 ④ 采用强反型近似,即认为当表面少子浓度达到体内平衡多子浓度 时沟道开始导电。 ⑤ QOX 为常数,与能带的弯曲程度无关。
y x 1、非饱和区电流-电压方程的推导 b(y) 当在漏极上加VD > VS后,沟道内产生横向场 , 从而产生漂移电流: 上图及上式中,L、Z、b (y) 分别为沟道长度、沟道宽度与沟道厚度, 为沟道内的电子电荷面密度。
以下推导 Qn。强反型后,由于沟道中产生的大量电子对来自栅电极的纵向电场起到屏蔽作用 ,故能带的弯曲程度几乎不再随VG而增大,表面势 也几乎维持 不变。于是有:
当外加 VD ( > VS ) 后,沟道中产生电势 V ( y ) ,V ( y ) 随 y 而增加,从源处的 V ( 0 ) = VS增加到漏处的 V ( L ) = VD。这样 、xd 与 QA都成为 y 的函数,可分别表为:
将上面的 和 QA代入沟道电子电荷面密度 Qn 后,可知 Qn 也成为y 的函数,即: 将 Qn 代入 ID中,并经积分后可得 ID的表达式,但其形式极为繁琐。在一般情况下可对上式进行简化 。 将 Qn中的 在 V = 0 处用级数展开: 当只取一项时,
再若VS = 0 ,VB = 0 时,可将VD写作 VDS,VG写作 VGS,则 Qn 成为: 将此 Qn 代入 I D 中,得:
再将 写作 ,则上式成为: 上式表明,ID与 VDS成抛物线关系,即: 但实际上上式只在抛物线的左半段有物理意义。
由 Qn 的表达式可知,在 y = L的漏极处, 可见 | Qn(L) |是随VDS增大而减小的。当VDS 增大到被称为饱和漏源电压 的 VD sat 时,Qn ( L ) = 0 ,这称为 沟道被夹断 。显然: 此时所对应的漏极电流称为 饱和漏极电流ID sat : 这一点正好是抛物线的顶点。所以VD sat 也可由令 而解出。
当 VDS> VD sat 后,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从抛物线顶点以水平方向朝右延伸出去。 以不同的 VGS 作为参变量,可得到一组 ID~VDS曲线,这就是 MOSFET 的输出特性曲线。
对于 P 沟道 MOSFET,可得类似的结果: 上式中, 以上公式虽然是近似的,但因计算简单,在许多场合得到广泛的应用。
当在 级数展开式中取前两项时,得: 经类似的计算后可得: 上式中, 以上公式与不对 做简化的精确公式已经极为接近。
2、饱和区 实测表明,当VDS >VD sat 后,ID 随VDS的增大而略有增大,也即 MOSFET 的增量输出电阻 不是无穷大而是一个有限的值。 通常采用两个模型来解释 ID的增大。
(1) 有效沟道长度调制效应 已知当 VDS = VD sat时,V ( L ) = VD sat,Qn ( L ) = 0 。 当 VDS>VD sat 后,沟道中满足 V = VD sat 和 Qn= 0 的位置向左移动 ,即: 这意味着有效沟道长度缩短了。
上图中,曲线①代表VDS< VD sat,曲线②代表 VDS= VD sat,曲线③代表 VDS >VD sat而。 此时,VDS分为两部分,其中的 VD sat 降在有效沟道长度 上,超过 VD sat的部分 ( VDS–VD sat ) 则降落在长度为 的耗尽区上。根据耗尽区宽度的公式可计算出 为:
由于 ,当 L缩短时,ID会增加。 现用 I’D sat表示当 VDS> VD sat后的漏极电流,可得: 当 L 较长或 NA较大时, 较小,电流的增加不明显, rds较大 ;反之,则电流的增加较明显,rds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