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Quality & Satisfy

Quality & Satisfy. 深圳德信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东莞市长安镇图书馆左侧电梯四楼 邮政编码 : 523850 HTTP : //www.bz01.com E-MAIL : bz01@bz01.com TEL: 0769-85092880 FAX: 0769-89026070. 东莞德信诚相关培训课程: A01 ISO9001:2008 内审员培训班 (ISO9001 内审员 )

eda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Quality & Satisfy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Quality & Satisfy 深圳德信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东莞市长安镇图书馆左侧电梯四楼 邮政编码: 523850 HTTP://www.bz01.com E-MAIL:bz01@bz01.com TEL: 0769-85092880 FAX: 0769-89026070

  2. 东莞德信诚相关培训课程: A01 ISO9001:2008内审员培训班(ISO9001内审员) A02 ISO14001:2004内审员培训班 A03 ISO/TS16949:2009内审员培训 A04 OHSAS18001:2007标准理解及内审员培训 A05 IECQ-HSPM QC080000内审员培训 A06 ISO13485:2003医疗器械质量体系内审员培训 A07 SA8000社会责任内审员培训(SA8000内审员) A08 ICTI玩具商业行为守则内审员培训班 A09 ISO14064:2006内审员培训班 A10 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A15 量规仪器校验与管理实务课程(仪校员培训 内校员培训) A16 ISO管理代表及体系推行专员训练营 A17 ISO文控员培训/文管员培训实务课程 A18 优秀管理者代表训练营 (MR管理代表训练)

  3.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4. 目录 1、中国在ISO14000标准领域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如何?……2 2、企业实施ISO14000标准的意义………5 3、什么是ISO14000系列标准?……………9 4、ISO14000系列标准对贸易有何影响?………………7 5、ISO14000系列标准的分类…………11 6、ISO14001标准在ISO14000标准中处于什么位置? ……13 7、ISO14001的主要特点………15 8、标准解析………17 9、总结ISO14001的主要内容…………42 10、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45 11、体系运行模式…………46 12、ISO14000标准与ISO9000标准比较…………48

  5. 中国在ISO14000标准领域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如何?中国在ISO14000标准领域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如何?   我国也在引入推行ISO14000标准,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国家认可制度。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简称指导委员会)于1997年5月在京成立,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并统一管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在我国的实施工作。 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担任,国家商检局、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地矿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为委员单位。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承担指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6. 指导委员会下设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简称环认委)和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简称环注委)分别负责实施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可和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人员的注册工作。 ISO14000标准的推行不再有两套体系的存在,中国国内实行“一个体系,一套标准,一种证书”的管理原则,建立中国环境管理体系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导委),由国务院28个部、委组成,主任单位是国家环保总局,第一副主任单位是国家技术监督局,日常工作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承担。指导委下设两个分委员会: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中国认证人员注册委员会环境管理体系专业委员会。

  7. 企业实施ISO14000标准的意义 • 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 •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遵法、守法意识,促进环境法规的贯彻实施; • 促进组织提高建立自律机制,制定并实施以预防为主、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措施。 • 为解决环境问题提高了一套同依法治理相辅相成的科学管理工具,为人类社会解决环境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 • ISO14000系列标准对环境污染同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同时并重,从而能有力促进组织对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对保护地球上的不可在生和稀缺资源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8. ISO14000系列标准意在保护环境,但它并不排斥发展,它是建筑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之上,贯彻这一标准,有利于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统一,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ISO14000系列标准意在保护环境,但它并不排斥发展,它是建筑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之上,贯彻这一标准,有利于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统一,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 实施统一的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有利于实现各国间环境认证的双边和多边互认,有利 于消除技术和贸易壁垒;   环境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涉及到组织的方方面面,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必定促进和带动整个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由消耗高、浪费大、效率低、效益差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9. ISO14000系列标准对贸易有何影响? • ISO/TC207在制定ISO14000时的指导思想之一是:“不增加并努力消除贸易壁垒,无论对环境好还是环境差的地区”。 • 客观上ISO14000系列标准统一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使那些以此制定贸易壁垒的国家有所收敛;标准要求各国公开其有关体系、产品标准和认证方法,为其贸易伙伴提供条件,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

  10. 另一方面,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又是另一种壁垒,它对那些信息不通,行动缓慢的国家和组织将造成实际上的贸易障碍。各发达国家对ISO14000系列标准持积极态度,在标准尚为草案时就开始了试点认证工作;发达国家也以环境为借口向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要求。因而,发展中国家要摆脱其受控制的地位就必须迅速着手开展ISO14000实施工作。从这一意义上说,ISO14000的认证是通向未来国际贸易市场的通行证。另一方面,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又是另一种壁垒,它对那些信息不通,行动缓慢的国家和组织将造成实际上的贸易障碍。各发达国家对ISO14000系列标准持积极态度,在标准尚为草案时就开始了试点认证工作;发达国家也以环境为借口向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要求。因而,发展中国家要摆脱其受控制的地位就必须迅速着手开展ISO14000实施工作。从这一意义上说,ISO14000的认证是通向未来国际贸易市场的通行证。 •   事实上,环境问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明显中的地位日益明显,环境已与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因素联结起来,形成了严重的技术贸易壁垒。这种壁垒是各国为保护其国内人民和国内市场而刻意制造的,是近期内难以消除的。

  11. 什么是ISO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07负责起草的一份国际标准。ISO14000是一个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取得和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ISO给14000系列标准共预留100个标准号。该系列标准共分七个系列,其编号为ISO14001—14100。

  12. 名  称 标  准  号 SC1 环境管理体系(EMS) 14001—14009 SC2 环境审核(EA) 14010—14019 SC3 环境标志(EL) 14020—14029 SC4 环境行为评价(EPE) 14030—14039 SC5 生命周期评估(LCA) 14040—14049 SC6 术语和定义(T&D) 14050—14059 WG1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EAPS) 14060 备用 14061—14100 ISO14000系列标准 标准号分配表:

  13. ISO14000系列标准可以分成几类? ISO14000作为一个多标准组合系统,按标准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类:基础标准——术语标准。  第二类:基本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原理、应用指南。  第三类:支持技术类标准(工具),包括:  环境审核;  环境标志;  环境行为评价;  生命周期评估。

  14. 如按标准的功能,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评价组织1、环境管理体系;2、环境行为评价;3、环境审核。  第二类:评价产品1、生命周期评估;2、环境标志;3、产品标志中的环境指标。

  15. ISO14001标准在ISO14000标准中处于什么位置? • ISO14001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龙头标准。这个标准的核心是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共五个部分,17个要素),也就是说对环境管理体系提出规范性要求,一切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必须遵照本标准的要素、规定和模式。从另一角度来看,在对组织进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时应以ISO14001为尺度衡量其符合性。

  16. ISO14001的五个部分与ISO14000系列标准的其它标准均有联系。ISO14001的五个部分与ISO14000系列标准的其它标准均有联系。   如:规划部分——必须以生命周期评估为基本方法开展对组织的分析,还应以环境标准、环境标志为目标进行规划。因此规划部分与ISO14040-60-20等标准有关。  又如:监测及纠正措施部分也与ISO14000的其它标准有关,特别是审核、行为评价均不能脱离监测手段和内部纠正措施。  再如:管理评审与环境审核密不可分,可以说ISO14000的核心是ISO14001,由建立体系而派生出一系列相关判定、审核、方法及定义、标准。因此ISO14001是处于ISO14000核心位置的龙头标准。

  17. ISO14001的主要特点 • ①强调法律法规的符合性:ISO14001标准要求实施这一标准的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必须承诺符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 ②强调污染预防:污染预防是ISO14001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即应首先从源头考虑如何预防和减少污染的产生,而不是末端治理; • ③强调持续改进:ISO14001没有规定绝对的行为标准,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企业要自己和自己比,进行持续改进,即今天做的要比昨天做的好;

  18. ④强调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和必要的文件支持;④强调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和必要的文件支持; • ⑤自愿性:ISO14001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是否实施; • ⑥可认证性:ISO14001标准可作为第三方审核认证的依据,因此企业通过建立和实施ISO14001标准可获得第三方审核认证证书; • ⑦广泛适用性:ISO14001标准不仅适用于企业,同时也可适用于事业单位、商行、政府机构、民间机构等任何类型的组织。

  19.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EMS) —— 标准及使用指南 环境与人类共存 开发与保护同步 贯彻环保教育 生产绿色产品 宣导环保资讯 节约地球资源

  20. 目录 • 4.4.3 信息交流 • 4.4.4 文件 • 4.4.5 文件控制 • 4.4.6 运行控制 •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 4.5 检查 • 4.5.1 监测和测量 • 4.5.2 合规性评价 • 4.5.3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 4.5.4记录控制 • 4.5.5内部审核 • 4.6 管理评审 • ISO前言( 略 ) • 引言( 略 ) • 1 范围( 略 ) • 2 引用标准( 略 ) • 3 术语和定义 • 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 4.1 总要求 • 4.2 环境方针 • 4.3 策划 • 4.3.1 环境因素 • 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 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 4.4 实施与运行 •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 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21. 3.术语和定义 3.1 记录 record 阐明已取得的结果或提供已从事活动的 证据的文件。 3.2程序 procedure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3.3 污染预防prevention of pollution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3.7)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3.4预防措施 消除潜在不符合(3.15)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22. 3.5 组织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3.6 不符合 non-conformity 未满足要求。 3.7 内部审核 internal audit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满足组织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3.8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关注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23. 3.9 环境方针 environmental policy 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所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3.10 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 target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3.9),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3.16)或其局部。 3.11 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 与组织(3.16)所要实现的环境方针(3.11)相一致的总体环境目的。 3.12环境绩效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组织(3.16)对其环境因素(3.6)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3.16)的环境方针(3.11)、环境目标(3.9)、环境指标(3.12)及其他环境表现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

  24. 3.13 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并管理其环境因素。 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 列相互关系的要素的集合。 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3.14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15 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25. 3.16 环境 environment 组织(3.16)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在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3.17 文件 document 信息及其承载媒介。 注1:媒介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3.18 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3.15)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26. 3.19审核员 auditor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GB/T 19000—2000,3.9.9] 3.20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3.8)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3.16)的环境方针(3.11),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3.10)的总体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27. 4 .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 4.1 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并确定它将如何实现这些要求。 •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28. 4.2 环境方针 •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在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内: • a) 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 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 c) 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它要求的承诺; • 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 e)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 f)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 • g)可为公众所获取。

  29. 4.3 策划 • 4.3.1 环境因素 •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 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 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30. 4.3.2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 a)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 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它的环境因素。 •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

  31. 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 组织应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 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与环境方针相一致,并包括对预防污染、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以及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 •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 • a)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32. 4.4 实施与运行 •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 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 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表现(绩效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33. 4.4.2 能力、意识和培训 • 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组织所确定的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 • a) 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 b) 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的或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 • c) 他们在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 d)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34. 4.4.3 信息交流 •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 a)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 • b)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答复。 • 组织应决定是否与外界交流它的重要环境因素,并将其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就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

  35. 4.4.4 文件 •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应依据4.5.4的要求进行控制。 • 因编制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便: • a)在文件发布前得到审批,以确保其适宜性; •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修订,并重新审批; • c)确保对文件的修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 d)确保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发放到需要它的岗位;(参考ISO9000) • e)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标识明确; • f)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部文件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 g)防止对过期文件的误用,如出于某种目的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

  36. 4.4.5 文件控制 •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从而确保: • a)文件便于查找; • b)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授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 c)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 • d)迅速将失效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 e)对出于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识。 • 所有文件均须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留存。应规定并保持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与职责。

  37. 4.4.6 运行控制 •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以确保它们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 a)对于缺乏形成文件的程序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形成文件的程序; • 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 c)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及合同方。

  38.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以确定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 • 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伴随的有害环境影响。 • 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对其进行修订。 •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39. 4.5 检查 • 4.5.1 监测和测量 •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环境绩效、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 • 组织应确保所使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和检验,并予以妥善维护。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40. 4.5.2 合规性评价 • 4.5.2.1 • 为了履行对合规性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 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 4.5.2 .2 • 组织应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为此,组织可以把它和4.5.2.1中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 • 组织应保存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1. 4.5.3 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中应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 a)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 b)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重复发生; • c)评价采取措施以预防不符合的需求;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 • d)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 • e)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 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性相适配。 • 组织应确保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

  42. 4.5.3 记录控制 • 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实符合其环境管理体系和本标准的要求,以及所取得的结果。 •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留存和处置。 •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具有可追溯性。 • 4.5.4 内部审核 • 组织应确保按照计划的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目的是: • 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 1)是否符合计划的环境管理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 2)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实施和保持。 • b) 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 组织应策划、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此时,应考虑到所涉及的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 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来规定 • ——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 • ——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 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3. 4.6 管理评审 • 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它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对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进行改进的机会和修改的需求。应保存管理评审记录。 •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 • a)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 b)和外部相关方的交流,包括抱怨; • c)组织的环境绩效; • d)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 e)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 f)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 g)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与组织环境因素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关的发展变化; • h)改进建议。 •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为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而做出的,和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修改有关决策和行动。

  44. ISO14001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 • 于1996年9月正式颁布ISO14001,中文名称是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1是组织规划、实施、检查、评审环境管理运作系统的规范性标准(见图2—1),该系统包括五大部分,17个要素。五大部分内容概括如下:

  45. 五大部分是指:1、环境方针   2、规划    3、实施与运行    4、检查与纠正措施    5、管理评审 • 这五个基本部分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和建立后有计划地评审及持续改进的循环,以保证组织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46. 17个要素是指: 9、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10、文件管理    11、运行控制    12、应急准备和响应    13、监测    14、违章、纠正与预防措施    15、记录    1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17、管理评审 1、环境方针    2、环境要素    3、法律与其他要求    4、目标与指标    5、环境管理方案    6、机构和职责    7、培训、意识与能力    8、信息交流   

  47.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在于对照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中的要求来判断以下几项事项:①衡量受审核方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及符合情况;②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实施和保持;③发现体系中可进一步改善的因素;④评价组织内部管理评审是否能够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和适用。 •   通过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使提出审核要求的组织加强内部的环境管理,其环境行为符合自身提出的环境方针,做到节能、降耗、减污,实现环境行为的持续改进。

  48. 体系运行模式:戴明模型 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组织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目标。● 规划/策划----- PLAN:  体系要求:环境方针;环境因素;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目标指标和方案;● 实 施--------- DO   体系要求: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能力、培训和意识;信息交流、文件、文件控制、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 检查和改正--------- CHECK  体系要求:监视和测量;合规性评价;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内部审核● 改进--------- ACTION  体系要求:管理评审

  49. 持续改进 环境方针 管理评审 策划 实施与运行 检查

  50. ISO14000标准与ISO9000标准比较 ISO9000系列标准已被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区域的组织所采用,为广大组织提供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方面的要素、导则的要求。ISO14000系列标准是对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从原材料的选择、设计、加工、销售、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