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项目 6 灰土桩

项目 6 灰土桩. 4.1 概述 4.2 加固原理 4.3 设计与计算 4.4 施工工艺 4.5 效果检验. 主要内容. 4.1 概述. 定 义. 重要概念. 适用范围. 一、定义. 利用成孔过程中的横向挤压作用,将桩孔内土挤向周围,使桩间土挤密,然后将素土或灰土分层填入桩孔内,并分层夯填密实至设计标高。夯填密实的土挤密桩或灰土挤密桩,与挤密的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 土挤密桩 灰土挤密桩. 二、适用范围.

efrem
Download Presentation

项目 6 灰土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项目6 灰土桩 • 4.1概述 • 4.2 加固原理 • 4.3 设计与计算 • 4.4 施工工艺 • 4.5 效果检验 主要内容

  2. 4.1 概述 定 义 重要概念 适用范围

  3. 一、定义 利用成孔过程中的横向挤压作用,将桩孔内土挤向周围,使桩间土挤密,然后将素土或灰土分层填入桩孔内,并分层夯填密实至设计标高。夯填密实的土挤密桩或灰土挤密桩,与挤密的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 土挤密桩 灰土挤密桩

  4.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处理深度宜为5~15m。当以消除地基的湿陷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土挤密桩法;当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灰土挤密桩法。

  5. 二、适用范围 经验表明:当土的含水量大于23%及饱和度大于0.65时,不仅桩间土挤密效果差,桩孔也因缩径而难以成形,往往无法夯填成桩,不宜选用土桩或灰土挤密桩法。

  6. 4.2 加固原理 侧向挤密作用 加固原理 土桩挤密地基 灰土桩挤密地基

  7. 一、侧向挤密作用 桩管沉入土中,桩孔内的土被强制侧向挤出, 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被压缩,扰动和重塑。

  8. 二、土桩挤密地基 1、夯填的土桩加固 2、桩间土体的挤密加固。

  9. 三、灰土桩挤密地基 1、灰土的硬化原理(石灰与土掺和,发生系列 物理化学反应,产生离子交换、凝硬反应、 石灰的碳化与结晶等。) 2、灰土的力学性质 灰土的强度较高、水稳性好,变形模量较大。 3、灰土桩的挤密作用 分担荷载(灰土桩具有一定的胶凝强度) 桩对土的侧向约束作用(灰土桩具有一定刚度) 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灰土桩复合地基 承载力为天然地基的1.5~2.5倍,比土桩提高 约40%,变形模量也比天然地基的大为增加)。

  10. 4.3 设计与计算 桩位布置、直径 压实系数 灰土中石灰与土体积比 桩孔间距 设计参数与 复合地基验算 处理范围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复合地基沉降量计算 抗滑稳定性分析

  11. 一、桩位布置 S 等边三角形布置 直径——宜为 300~450mm 压实系数控制夯实质量 土桩>0.93;灰土桩>0.95 石灰与土的体积配合比 宜为2:8或3:7

  12. 二、桩间距

  13. 三、处理范围 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 每边超出基础宽度不应小于0.25b,并不应小于0.5m; 对自重湿陷性黄土 每边超出基础宽度不应小于0.75b,并不应小于1m

  14. 四、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 1、用载荷试验方法确定 •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当无试验资料时, • 2、参照工程经验确定 • 对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1.4倍,并不宜大于180kPa;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2.0倍,并不宜大于250kPa 。

  15. 五、复合桩基的沉降量验算 总沉降量公式 加固区压缩量 下卧层压缩量(天然土) 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模量

  16. 六、抗滑稳定性验算 未加固区 加固区 复合桩基的抗剪强度指标

  17. 4.4 施工 • 1、成孔应按设计要求、成孔设备、现场土质和周围环境等情况,选用沉管(振动、锤击)或冲击等方法。 • 2、桩顶设计标高以上的预留覆盖上层厚度宜符合下列要求: • 1)沉管(锤击、振动)成孔,宜为0.50~0.70m; • 2)冲击成孔,宜为1.20~1.50m。

  18. 3、成孔时,地基土宜接近最优(或塑限)含水量,当土的含水量低于12%时,宜对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增湿,增湿土的加水量可按下式估算:3、成孔时,地基土宜接近最优(或塑限)含水量,当土的含水量低于12%时,宜对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增湿,增湿土的加水量可按下式估算: • 式中 Q——计算加水量(mQ3); • υ——拟加固土的总体积(m3); • ——地基处理前土的平均干密度(t/m3); • ωop——土的最优含水量(%),通过室内击实试验求得; • ——地基处理前土的平均含水量(%); • k——损耗系数,可取1.05~1.10。 应于地基处理前4~6d,将需增湿的水通过一定数量和一定深度的渗水孔,均匀地浸人拟处理范围内的上层中。

  19. 4、成孔和孔内回填夯实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成孔和孔内回填夯实的施工顺序,当整片处理时,宜从里(或中间)向外间隔1~2孔进行,对大型工程,可采取分段施工;当局部处理时,宜从外向里间隔1~2孔进行; • 2) 向孔内填料前,孔底应夯实,并应抽样检查桩孔的直径、深度和垂直度; • 3) 桩孔的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1.5%; • 4) 桩孔中心点的偏差不宜超过桩距设计值的5%; • 5) 经检验合格后,应按设计要求,向孔内分层填入筛好的素土、灰土或其他填料,并应分层夯实至设计标高。

  20. 5、铺设灰土垫层前,应按设计要求将桩顶标高以上的预留松动土层挖除或夯(压)密实。 • 6、 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监理成孔及回填夯实的质量,并应做好施工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勘察资料不符,应立即停止施工,待查明情况或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 7、雨季或冬季施工,应采取防雨或防冻措施,防止灰土和土料受雨水淋湿或冻结。

  21. 4.5质量检验 载荷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 检验方法 动力触探试验 波述试验

  22. 质量检验要求 • 1) 成桩后,应及时抽样检验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质量。对一般工程,主要应检查施工记录、检测全部处理深度内桩体和桩间土的干密度,并将其分别换算为平均压实系数和平均挤密系数。对重要工程,除检测上述内容外,还应测定全部处理深度内桩间土的压缩性和湿陷性。 • 2) 抽样检验的数量,对一般工程不应少于桩总数的l%;对重要工程不应少于桩总数的1.5%。 • 3)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地墓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 4) 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桩总数的0.5%,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

  23. 1.静力载荷试验STATIC LOAD TEST • 载荷试验是保持地基土的天然状态和模拟建筑物的荷载条件,通过一定面积的承压板向地基施加竖向荷载,观察研究地基土变形和强度规律的一种原位试验。

  24. 平板载荷试验(PLT)

  25. 图1 几种常用的平板载荷试验设备

  26. 2.静力触探试验CPT

  27. 触探主机为液压传动式, 反力装置为地锚式

  28. 3. 标准贯入试验(SPT)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29. SPT in progress.

  30. SPT setup

  31. Close up of SPT hammer

  32. 试验基本原理 • 标准贯入试验中,是采用标准贯入器打入土中一定距离(30cm)所需落锤次数(标贯击数)来表示土阻力大小的,并根据大量的对比试验资料分析进一步得到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