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k likes | 1.23k Views
社区诊断. 一、社区诊断的基本概念 社区诊断是社区卫生工作者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进行调查,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利用现有卫生资源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的过程。 社区诊断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向导,又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关键的步骤之一。只有通过全面、完整的社区诊断,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需要和需求,才能制定出有效、可持续的社区卫生服务计划。. 社区诊断. 二、社区诊断的目的 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社区居民的健康需要和需求; 确定社区中哪些问题要优先解决; 为社区卫生服务计划提供资料; 为社区内开展的其他工作奠定基础; 动员和争取社区各方面的参与。.
E N D
社区诊断 一、社区诊断的基本概念 • 社区诊断是社区卫生工作者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进行调查,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利用现有卫生资源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的过程。 • 社区诊断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向导,又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关键的步骤之一。只有通过全面、完整的社区诊断,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需要和需求,才能制定出有效、可持续的社区卫生服务计划。
社区诊断 二、社区诊断的目的 • 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社区居民的健康需要和需求; • 确定社区中哪些问题要优先解决; • 为社区卫生服务计划提供资料; • 为社区内开展的其他工作奠定基础; • 动员和争取社区各方面的参与。
社区诊断 三、社区诊断的首要内容 • 明确社区的范围与社区服务的对象,包括社区的地域界限、行政管辖、社区的人口数量和构成及发展趋势。 • 明确社区的健康状况,如死亡率及死因构成,婴儿死亡数(率)、孕产妇死亡数(率)及其影响因素,疾病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及其构成;影响社区特殊人群如妇女、儿童、老年人群等健康状况的因素;社区高危人群及危险因素,社区健康行为习惯以及社区居民的健康信念、求医行为等。
3、确社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 4、明确社区可用于解决社区健康问题的各种资源,如经济及产业资源、人力资源与机构性资源,社区资源的动员潜力。
社区诊断 四、社区诊断的步骤 • 对所研究的社区,通常要采用定量和定性调查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社区诊断,包括几个基本的步骤。 一)、界定社区及社区人口 二)、了解社区环境及社区健康资源 三)、调查社区主要疾病或健康问题的流行情况 四)、确定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优先顺序
社区诊断的步骤 一)、界定社区及社区人口 •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族、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即有共同的地理环境、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信念、共同的问题和共同的利益和需求的一定数量的人群。 • 社区范围界定一般应与最基层行政单位如居委会、行政村等相关联,一个或若干个基层行政单位划定为一个社区,人口则以1万左右为宜,但也有人认为可达3~5万人口。 • 社区人口可分为常住、暂住与其他人口三种类型
社区诊断的步骤 二)、了解社区环境及社区健康资源 • 社区环境包括地域范围、占地面积、地形地貌,社区功能类型和行政属辖等。 • 社区健康资源可以分为经济资源、公共设施、机构性资源和相关人力资源等。
社区诊断的步骤 三)、调查社区主要疾病或健康问题的流行情况 • 通过对社区医疗机构的历史记录资料进行分析可以找出社区常见疾病的患病率等; • 问卷调查可发现社区内居民因为急慢性疾病而产生的健康需要与需求。由于这一方法可以在不同社区或同一社区不同时期重复调查,其结果可以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
常规统计报表资料可以得到有关死亡率等方面的信息。常规统计报表资料可以得到有关死亡率等方面的信息。 • 但是这些工具和方法显而易见的缺点是无法掩盖其在应用上的局限,如问卷调查时容易出现被调查对象与进行调查的专业人员对某些词汇如高血压的理解不一致,资料分析时需要特别仔细,社区医疗机构历史记录资料往往无法完全涵盖当前调查所需项目,常规性统计资料直接应用到小社区时应该特别注意偏倚。
因此,目前尚未有标准化的社区诊断工具出现,有国外学者建议同时联合使用几种方法进行调查;卫生部于1993年和1998年进行的两次全国性的卫生服务总调查开发了一套大样本量调查的工具,可供社区诊断借鉴。深圳市于1996年建立了一套综合实用的调查方法:从分析现有资料开始,取得社区人口学、疾病患病率、死亡率等社区的基本资料及社区健康资源状况,通过快速的家庭问卷调查查明社区的需求和特殊人群的健康需求,包括其动态变化情况。因此,目前尚未有标准化的社区诊断工具出现,有国外学者建议同时联合使用几种方法进行调查;卫生部于1993年和1998年进行的两次全国性的卫生服务总调查开发了一套大样本量调查的工具,可供社区诊断借鉴。深圳市于1996年建立了一套综合实用的调查方法:从分析现有资料开始,取得社区人口学、疾病患病率、死亡率等社区的基本资料及社区健康资源状况,通过快速的家庭问卷调查查明社区的需求和特殊人群的健康需求,包括其动态变化情况。
社区诊断的步骤 四)、确定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优先顺序 • 问题的严重性和对社区居民影响程度 • 是确定社区主要健康问题时首先要考虑的两大因素,目前是否有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是否有足够的可动员的社区资源则是确定其优先顺序的重要依据。 • 社区人口学资料和社区环境资源 • 社区诊断收集的原始资料:直接从相应政府机构、社区管理机构等待取得或通过问卷调查获取。
社区人群中的常住和暂住人口是比较稳定的部分,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问卷调查的样本可以此为基础确定。社区人群中的常住和暂住人口是比较稳定的部分,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问卷调查的样本可以此为基础确定。 • 问卷调查的样本数为一般3000~5000,可以根据特定的目标,查阅有关统计学公式进行计算。在确定调查的样本总数后,可以根据社区人口户籍资料或小样调查结果,确定社区常住、暂住人口相对比例,并据此确定常住、暂住人口相应的样本数;采用分层整群(常住-家庭)和分层随机(暂住-个人)抽样的方法,分别确定常住和暂住人口的调查对象。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入居民家庭进行面对面的询问,分别完成社区诊断调查表。
社区诊断 五、健康与疾病涵义和标准 •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 • 健康与疾病两种状态一直伴随着人类,其概念也随着人类与疾病不断斗争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而变化。 • 由消极地治疗疾病来获得健康到积极地预防疾病而促进健康,健康要求也由生理健康发展到心理健康,健康的内涵已经逐步由生物健康的领域扩充到社区健康的领域。
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概念虽有过深入的分析、研究,但一直未能得到统一的结论。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概念虽有过深入的分析、研究,但一直未能得到统一的结论。 • 而大多数人,包括一些医务工作者,在他们看来健康、疾病的概念是不言而喻的,甚至有人行医一辈子,也从未认真探讨这两个问题。 • 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并非都健康; • 医院里躺着的,也并非都是病人; • 同样,医院“治愈”的出院者也并不都是“健康”的人。
社区诊断-健康与疾病涵义和标准 •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人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了解、掌握疾病和健康的实质,研究各种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措施,帮助人类有效地对付疾病,增强体质,发展人类自身,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因此,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地进行探索,以期更科学、更准确地把握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社区诊断-健康与疾病涵义和标准 一、健康(health)的概念 • 在古代英语中有强壮、结实和完整的意思。 • 在医学发展的早期,人们关于健康的最朴素的认识就是“健康等于无病”。这个定义是含糊的、狭隘的、肤浅的,由于历史对医学知识认识的限制,没有顾及人们情绪和社会压力,被称作“消极的健康观”。 •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内容、构成和需求水平也在不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不能只满足于像以往那样单凭直觉来处理健康问题,它已突破了那种病人有了强烈的主观感觉异常才来就医的传统观念。因此也就提出了几种有关健康的概念。
社区诊断-健康的概念 (一)、积极健康观 • 1946年,WHO通过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 WHO的定义具有以下特点。 1.改变了定义的指向消极的健康观定义是指向疾病或病痛,而积极健康观则指向健康本身。 2.涉及到人的生命的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基本方面第一次使医学真正把人当做人看待,扩大了医学的视野,为医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从群体考虑问题因提及了人的社会心理方面,当然就离不开群体。
社区诊断-健康的概念 • WHO的这一健康观也有其缺点,有人甚至指责这种定义实质上是一种“乌托邦”;也有人主人为“完好状态(well-being)”很难理解,认为该定义只具有社会价值。我们认为,所有这些不是它的真正的不足之处,有些甚至还是优点,如“完好状态”这种高度的抽象就是如此。 • 概念就是要反映事物的本质,但概念不等于全部医学科学研究,今天医学科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设法回答这种"完好状态"。 • 我们认为本定义的缺点在于没有给"完好状态"划出一个相对参考系。
社区诊断-健康的概念 (二)生命活动正常即为健康的观点 • 这是自然科学高度发展,人们对于人的生物学特性有了一定深度了解之后提出的健康观,它第一次把健康与人的生命活动连在一起。 • 一个健康的人能有效地进行各种功能性活动,而这种活动的“正常与否”可从2个方面来测量。
社区诊断-健康的概念 • 一是定性损度 即人体相应的器官系统应能完成相应的功能。消化系统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内分泌系统可分泌激素,肌肉可收缩,眼能看,耳能听,线粒体可制造AW,DNA可自我复制并能转录RNA。 • 二是定量测度 又可分为2个方面。 1、有些活动的量,特别是那些具有自我稳定机制的活动的量(如激素水平的调节)可用其能否维持相应的活动来衡量,若能维持正常活动,则说是正常的。 2、大多数量都以统计正常标准为限来衡量,即满足统计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的数值范围为正常。临床的正常值(参考值)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统计处理得出的。
生命活动正常概念的特点 ①把概念建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使概念具体化。 ②较客观地反映了健康在生理学方面的实质。 • 优缺点:但本概念只注意到了人的生物学本质,这就导致了一种奇怪的医学现象: • 有些人的确有病,但所有的医院都查不出病。而这些人所患的病大多数都是现代医学本应该关注,而实际上尚未注意的问题,因而现代医学的仪器也就查不出来了,如一些心理问题。 • 另外,本概念还忽视了群体健康问题。
社区诊断-健康的概念 (三)健康-疾病统一体健康观 • 流行病学观点认为,研究健康问题,不仅要研究个体健康,更重要的是从群体来把握健康概念,形象地把健康与疾病比喻为"冰山现象",从群体上揭示了健康、疾病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 • 本世纪70年代,人们对健康认识有了发展,看出健康是人的生命活动所达到的一种状态,有人提出了健康-疾病统一体模式,把人的生命活动分为两个侧面:健康侧面与疾病侧面。 • 健康是指人的生命活动积极向上的一面,与疾病有一个理论分界点。 • 未老死亡 因病致残 疾病症状 疾病体征 教育培养 生长发青 自我实现 幸福康强
社区诊断-健康的概念 (四)平衡健康观 • 这一观点认为人的健康包括许多个平衡,诸如机体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机体内体液平衡、血浆渗透压平衡、血压调节平衡、机体各部分发展的协调平衡、动作平衡、代谢平衡、营养平衡等。还进一步引入了动态平衡的观点以解释人的发展变化,似乎平衡就等于健康。 • 这一观点根本性的错误:病人死亡后一切都平衡,但显然不能称之为健康。
社区诊断-健康的概念 • 人是一个开放体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一种耗散结构,不平衡才是生命的本质。负熵为生,这是生命的一种根本表现。所谓人的生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平衡或曰动态平衡,绝大多数是机体维持自稳态过程的一种自主调节性反应。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平衡才是绝对的、永恒的。因此,对疾病、健康这样一类重要基本概念用平衡观来解说是不科学的。 • 上面列举的观点,虽仅是许许多多健康观中的一粟,但已可以看出健康问题讨论的复杂性和难度。
社区诊断-疾病的概念 二、关于疾病的概念 • 追溯历史,人类对疾病概念的探索由来已久,甚至还早于对健康概念的探索。 • (一)整体水平的疾病观 • "阴阳五行"学说:疾病是阴阳平衡失调,阴平阳秘,精神及治。木、火、土、金、水五行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五脏,五行正常时相生相克。生克过度,即为疾病。这一观点,直至今天,还是祖国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 古希腊人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人的“四体液”学说:即人有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如果4种体液在比例、作用、数量上失调,便会产生疾病。
社区诊断-疾病的概念 • 病因、宿主、环境三因素的疾病观 所谓疾病就是三者的平衡的破坏。然而这种观点对于慢性病研究来说无疑是有害的,因为流行病学者认为,病因是整个环境中一个组成部分,病因蕴藏在环境之中。 • 内稳态学说Selye H的疾病应激学说就是该观点的典型代表。他认为疾病就是应激原(因子)的强烈持久作用干扰了大脑皮质及垂体-肾上腺功能,破坏了人的内稳态。前苏联行为医学家贝可夫认为疾病是由于过度紧张,导致皮质功能失调,进而干扰内脏功能(皮质-内脏学说)所致。近10多年来,心身医学的研究使这些观点进一步具体化了。
社区诊断-疾病的概念 (二)系统、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的疾病观 • 病理学、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可以撇开整体人,在系统、器官、细胞乃至分子水平研究疾病。因而形成了按系统或器官划分疾病类别的思想,病就是指某个器官或系统的病,即疾病就是正常器官、系统功能或状态的异常。后来,又提出了细胞水平疾病观和分子水平疾病观。著名的病理学家魏尔啸就认为疾病在于细胞的病变。而分子病理学家M·拉迪贞柯夫则认为任何疾病均可在分子水平得到解释。
社区诊断-疾病的概念 (三)实用疾病观 • 指从医学各个侧面的实际需要提出的疾病观。从事临床工作的人认为,疾病至少有三大特点: • ①有害、影响正常生活; • ②能引起主观不适; • ③需通过医学手段处理。 • 有人甚至直言指出:"疾病就是由医生处理的状态。这个观点碰到的最大难点是人随时间的衰老表现出明显的上述①、②特征,在一定意义上也满足第3条,但却不应称之为疾病。从事预防医学的人则认为凡能查到相应的抗体的人便是感染过某种病的人;而从事统计正常值研究的人则认为偏离2~3个标准差之外的便是疾病;社会经济学家则认为"劳动能力的丧失就是疾病。
社区诊断-现代社区医学的健康疾病观 健康与疾病的定义
社区诊断-现代社区医学的健康疾病观 • 根据社区医学发展的需要,借鉴前面介绍的许多观点,讨论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应当注意下面3个问题。 1.把健康与疾病看做是相对的概念 • 所有生物体都会有病,它们生长、老化,最后死去。因此,可以把健康与疾病看做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良好的健康在一端,死亡在另一端,每人都在死亡-健康连续统一体的两端之间的某一地方占有一个位置,而且根据他的生活状况,按时间推移而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就必然有疾病存在,人类对健康的追求是无限的,人的健康水平的发展程度也是难以估计的。 2.不同的人对健康和疾病有不同定义 • 这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和社会背景及地理环境有关。健康与疾病的界限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而不断修正。 3.疾病包括精神和身体生病两方面
社区诊断-现代社区医学的健康疾病观 (一)社区医学的健康概念 • 所谓健康、疾病,实质上只不过是人的生命活动状态质量的一种反映。它既是自然、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是其发展的主体表现;既反映生命活动状态的客观性,又体现了人类主观认识的要求。 • 健康是指生命活动质量在社会所期望的方向上,在客观条件允许之下所达到的平均及更优状态。
社区诊断-现代社区医学的健康疾病观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健康的概念: • 1、健康是指人的生命活动(或功能)能按照社会的要求和环境条件的可能而实现。 • 如原始社会的社会期望是善行、善斗、四肢发达。因而这些指标就成为健康的标志。而进入文明社会之后,智力水平、道德行为、生活方式等也成了健康的标志。从这里也可看出健康的社会标志。
社区诊断-现代社区医学的健康疾病观 • 2、健康有其量的规定,用期望来定义 • 从生物(理)学的角度看,健康的量的规定应包括合适的群体规模和结构(如性别、年龄等)、一定的体格、一定的能力,是一种生理功能的生物学期望; • 而对一些心理社会指标,如情绪、智力、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等,则取其社会期望作为健康在量的规定。如具有平均水平及以上的智力、积极乐观情绪多于消极悲观情绪、人格健全、人际关系中等以上、社会地位与个人能力基本相符的人,从社会角度来看,便可称之为当今的健康人。
社区诊断-现代社区医学的健康疾病观 • 3、健康是社会的一种标志 • 如在资本主义时期,人们把“富有”、“自由”作为衡量社会健康的最根本的指标。 • 但在社会主义国家,越来越重视社会道德、社会公正等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在健康方面也就形成了相应的特征。 • 当然,这一特点也就构成了在比较健康水平时需要恰当选择的参照系或者比较标准化的基础条件。
社区诊断-现代社区医学的健康疾病观 (二)社区医学的疾病概念 • 疾病正好与健康相反,是指生命活动在社会所不期望的方向上,在现实条件下偏离均值及更劣的状态。如人口规模超过可利用资源的负担能力、结婚年龄偏低、性比例失调、身材过于矮小、虚弱等都是疾病的表现。
社区诊断-现代社区医学的健康疾病观 疾病也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 1、疾病是社会所不期望的,但又是在客观现实条件下发生的 • 因而,在躯体疾病方面是很容易被认识的,关键是一些社区疾病,由于各国社会价值观不同,当然在病的理解上就出现差异。 • 如有的人提出贫穷也是不健康,但这种观点至少还不能在中国被普遍接受。
社区诊断-现代社区医学的健康疾病观 • 2、对疾病也有量的规定 • 如生命最基本的特征: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都有一定量的规定。 • 3、疾病反映社会特征 • 社会作为人类生存的需要,或曰根本的环境,决定了疾病的种类、分布、严重程度。 • 如资本主义工业社会高消费、高紧张,生活的“高自由”导致大量心血管疾病和性传播疾病; • 封建社会因贫困导致大量传染病和营养不良。
社区诊断-个体健康与人群健康 一)、个体健康 • 个体健康的研究是社区医学工作者进行人群健康状况研究的基础若想明确地认识人群健康,首先应明确认识个体健康。个体健康通常是指一个人身心发青正常、没有疾病、具有充分的劳动能力,而且长寿。研究个体健康状况基本上是临床医学的任务,临床医生运用临床医学观察及临床检验等方法,研究并分析个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改善个体健康的措施。
社区诊断-个体健康与人群健康 二)、人群健康 • 人群健康也叫居民健康,是用统计指标来反映的一个群体的健康状况。 • 如用人口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标和生长发育统计指标来评价人群健康所处的状态。 • 一个健康的人群应该是身体发育平均水平比较高,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比较低,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疾病患病率比较低,死亡率比较低,平均寿命比较长。 • 研究人群健康状况是社区医学的基本任务。 • 社区医学工作者运用调查分析等方法研究人群健康状况并探索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和遗传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人群健康状况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社区医学措施。
社区诊断-个体健康与人群健康 三)、个体健康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 人群健康状况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个体健康研究的基础之上。 • 人群健康的研究和评价是通过收集有关个体健康资料,经过统计加工计算出统计指标来反映的。没有对于个体健康的了解,就难以对群体健康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不掌握个体患病情况也就无从获得群体的患病情况。 • 个体健康和群体健康两者是有区别的。 • 个体健康基本上是受社会因素、自然条件和遗传因素影响的生物学现象。人群健康是以生物现象为基础的社区现象。对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是用统计指标来实现的。通过统计指标来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可以深刻地反映健康受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社区诊断-个体诊断与社区诊断 一)、个体诊断 • 个体诊断又称临床诊断,是通过各种显示疾病存在的基本体格检查方法和检验技能,来验证人体的健康状况或某种疾病状态的存在。应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识别疾病,判断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保护机体的健康、预防及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社区诊断-个体诊断与社区诊断 • 病人的实际病情往往错综复杂,变化多样,临床诊断(clinical diagnosis)是在详细地了解和观察病情的基础上推断出来的,诊断结论的名称可以说是解剖学和病理学密切结合的结果,如大叶性肺炎、胆囊炎、十二指肠溃荡、肾孟肾炎、直肠癌等。 • 临床医生必须根据病情,通过诊断思维既考虑一般病情规律,同时又重视患者个体的全面反应状态和特殊的病理生理状态,作出及时的、正确的、反映疾病本质的诊断。
社区诊断-个体诊断与社区诊断 • 一个确切的、早期的诊断能使疾病得到及时的、合理的处理,从而达到中断自然病程、早期康复的目的; • 一个模糊的或延误的诊断,势必使疾病由隐匿到显著,由轻微到重笃,由单纯的征候发展到多种复杂的病症,造成病理性不可逆的损坏,直至危及生命。
社区诊断-个体诊断与社区诊断 临床诊断由于诊断依据不同,可以归纳为: 1.病因诊断根据致病因素提出的诊断 • 如风湿性心脏病、结核性脑膜炎、有机磷中毒等;对于原因尚不明确的疾病,可以用另外的方式表示:克山病、大骨节病等。 • 病因诊断说明疾病的本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防和治疗有指导意义,因而是最重要的临床诊断。 2.病理解剖诊断对病变的部位、性质、组织结构或细胞水平的病变均提出明确的结论 • 如二尖瓣狭窄、肝硬化、胸膜炎等,这种诊断并不意味着都是经过病理活检才能作出的,而是临床医生在查明症状、体征的情况下作出的。 3.病理生理诊断表明疾病引起的机体功能改变,如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等 • 病理生理诊断不但指出整分机体或器官的功能改变,而且对判断预后和劳动能力鉴别也是重要依据。
社区诊断-个体诊断与社区诊断 二)、社区诊断 • 社区诊断 指对一个有现代社区病表现的个人、家庭或群体的社区情况(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找出社区人群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和进行分析的过程。 • 现代社区病的临床个案诊断,有时并不十分困难,如自杀,系指自愿的、自我规定的、自己动手的、让自己死亡的行为。但要进一步对自杀作一个社区诊断就更不那么容易了。如在一个人群中,哪些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自杀是由哪些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造成的?这种对人群社区病的社区诊断,就需从多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加以确定。 • 1970年以来,社区医学家将健康危险因素——社区病的致病因子按Dever分类法分为四大类,即环境因素、个人行为因素、生物学因素和保健服务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生物、理化、气候、生态等)和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等)两方面的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生物、理化、气候、生态等)和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等)两方面的因素。 • 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指因自身行为而产生的健康危险因素,也称为自身创造的危险因素。 • 保健服务因素,包括医疗、预防与康复服务方面的因素。人类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成熟老化和复合内因方面的因素。 • 例:梁浩材对我国人口死因的社会因素调查作出社区诊断:在人类死亡的社会因素中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约占50%,环境因素约占20%,人类生物学因素约占20%,保健服务因素约占10%。这是从医学整体观模式考虑提出的社区诊断概念。社区诊断依靠医学和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技术等来加以确定。
社区诊断-社区健康状况评 价 • 要对社区作出诊断,分辨健康状况的优劣,就必须建立一定的社区健康评价体系,必须掌握大量的资料包括生命统计、健康问题等。 • 健康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分类 (含6方面) • 个体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 家庭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 大群体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社区诊断-社区健康状况评 价 一、健康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分类 (一)健康状况的个体和群体指标体系 (二)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指标体系 (三)健康状况的结构和功能指标体系 (四)健康状况的断面和过程指标体系 (五)健康状况的直、间接指标体系 (六)综合性评价指标
健康状况的个体和群体指标体系 1.个体方面 • 定性:描述个体生命活动的类型及完成情况,如老人活动项目测量、儿童发育测量。 • 定量:描述结构和功能达到的程度,如身高、体重、活动幅度等。 2.群体方面 • 定性:群体生命活动项及实际情况,如交往、婚姻、生育等。 • 定质:群体素质,包括生长发育程度、群体气质、特性、疾病比例等。 • 定量:群体数量和各种活动在量上的反映。
健康状况的个体和群体指标体系 特点: • 本方法把指标体系按度量对象的范围分为个体和群体2个亚系。 • 在2个亚系中,均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及结构和功能的诸方面。 • 在个体,社区医学对生物、心理指标基本接受以往的生命医学和精神医学的判断标准 • 社区医学方面的判断标准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 群体描述的指标,仍缺乏心理、社会方面的指标,如生活方式的指标、经济地位的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