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 likes | 1.19k Views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单位:闽南理工学院 电话: 15106076805 E-mail : luoxia0325@sina.com. 第十章.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 2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历史进程,认识我国改革开放近 30 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难点:
E N D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单位:闽南理工学院 • 电话:15106076805 • E-mail : • luoxia0325@sina.com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章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1、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历史进程,认识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 难点: 1、了解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背景,认识这场大讨论对于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冲破“两个凡是”束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意义。 2、掌握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对于党和国家完成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重要意义。 3、掌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深刻认识“南方谈话”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4、把握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两个凡是”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彻底纠正“文革”错误的要求和愿望遇到严重阻碍。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1976年10月26日,华国锋针对广大群众纷纷要求邓小平出来工作和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情况,提出:一、要集中批“四人帮”,连带批邓。二、“四人帮”的路线是极右的路线。三、凡是毛主席讲过的,点过头的,都不要批评。四、“天安门事件”要避开不说。这是华国锋第一次提出“两个凡是”的主张。 • 1977年2月7日,华国锋批准由《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的两报一刊社论《学习文件抓纲要》,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的实质是要把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延续下去。同年3月10日至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华国锋继续延用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错误提法,仍认定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认为“批林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正确的,阻挠邓小平出来工作等。这就为全党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拨乱反正,设置了障碍。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与两个凡是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减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随后,各报广泛转载。这场讨论逐步展开。胡耀邦是发动者和组织者,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引导讨论,是最有力支持者和领导者。 • 1978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批评了“两个凡是”,并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并解决了若干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这一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标志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取得了完全成功。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历史问题决议》,标志着这场延续三年多的大讨论的结束。 这场大讨论推倒了“两个凡是”,破除了个人迷信,改变了思想僵化状态,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很好准备,为历史大转折奠定了坚实基础。讨论成果已反映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继延安整风运动后又一次深刻而广泛的思想大解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978/12/18-22 • 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来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发展新时期。 • 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成果; • 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性转折?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性转折? (1)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4)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5)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6)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迸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平反冤、假、错案,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为有效地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改革开放和开创现代化建设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此后,又先后为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各族各界的代表人物恢复了名誉,复查和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此后,又先后为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各族各界的代表人物恢复了名誉,复查和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 1、平反大量冤假错案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2、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新八字方针 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会议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经过论证,讲求实效,使发展生产同改善生活紧密结合;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1、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1978年开始,安徽、四川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在省委支持下,开始探索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2、政治体制改革 三大举措:一是制定法律,健全法制。二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是提出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任务。
3、对外政策的调整 1979年1月1日,中国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一)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 图为邓小平讲话 图片来源:邓小平纪念馆
(二)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 报告根据邓小平的设想,进一步提出了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在本世纪末“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万亿元左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大会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二)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的作出和实施,使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在一些地方取得重要进展。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三)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提高出口创汇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四)整党和精神文明建设 1983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关于整党的决定,任务是:统一思想,纠正一切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整顿作风、纠正各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加强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改变党组织的软弱涣散状态;纯洁组织,把坚持反对党,危害党的分子清理出去。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三步走”发展战略进一步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对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三)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 1980年8月,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1986年,他又在多次讲话中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他指出:政治体制改革要认真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认真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一)1989年政治风波的发生与平息 1989年春夏发生的政治风波,是极少数敌对势力利用党在工作中的失误,利用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的不满,掀起的一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动乱。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平息了这场风波。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二)向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1989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接受了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决定由江泽民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三)继续开展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工作 十二大以后的几年间,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也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和物价大幅度上涨的问题,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把一度延误的国民经济治理整顿工作重新提上日程。 1989年11月6日至9日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治理整顿的主要目标和必须抓好的重要环节。治理整顿在实践中进展顺利,到1990年底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民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粮食生产扭转了前四年的徘徊局面,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产业结构调整开始起步,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得到初步整顿,党政机关办企业的问题得到解决。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四)对外工作在打破对华“制裁”中全方位推进(四)对外工作在打破对华“制裁”中全方位推进 邓小平多次指出:第一、中国目前的局势是稳定的;第二、中国人吓不倒。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又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方针。 中国政府既坚持原则,顶住压力,又利用矛盾,多做工作,积极开展睦邻外交,稳定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继续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五)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990年3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强调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提出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1989年7月28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通知的决定》。1989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1990年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1年6月,《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第二版出版。1989年7月28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通知的决定》。1989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1990年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1年6月,《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第二版出版。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 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邓小平南巡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