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940 Views
第十三章 DNA 的生物合成. DNA 是由四种脱氧核糖核酸所组成的长链大分子,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就贮存在 DNA 的四种脱氧核糖核酸的排列顺序中。. DNA 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转录和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分子,从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 DNA 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就构成了 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
E N D
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 • DNA是由四种脱氧核糖核酸所组成的长链大分子,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就贮存在DNA的四种脱氧核糖核酸的排列顺序中。
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转录和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分子,从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就构成了遗传学的中心法则。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转录和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分子,从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就构成了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 在RNA病毒中,其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因此,在这些生物体中,遗传信息的流向是R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反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DNA,再由DNA通过转录和翻译传递给蛋白质,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就称为反中心法则。
DNA dependent DNA polymerase——DDDP D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DDRP 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 RNA dependent DNA polymerase——RDDP
DNA生物合成有两种方式:DNA复制和反转录 DNA体内复制涉及:原核、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细菌质粒(环状,双链)、真核细胞器DNA(线粒体、叶绿体)、病毒(双链,环状) DNA的体外复制:分子克隆。
第一节 DNA的复制 一、 DNA的复制特点 (一)、半保留复制 • 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1、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 和 F. Stahl 所完成的实验所证明。该实验首先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约十五代,使其DNA中的碱基氮均转变为15N。将大肠杆菌移至只含14N的培养基中同步培养一代、二代、三代。分别提取DNA,作密度梯度离心,可得到下列结果:
2、、复制起始点 • 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
DNA复制的调控是在起始阶段进行的,一旦复制起始,它就会继续下去直到整个复制子完成复制。DNA复制的调控是在起始阶段进行的,一旦复制起始,它就会继续下去直到整个复制子完成复制。 复制起点是以一条链为模板起始DNA合成的一段序列。有时,两条链的复制起点并不在同一点上(不对称复制,如D环复制)。 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每一个复制起点只使用一次,完成一次复制过程。 多数生物的复制起点,都是DNA呼吸作用强烈(甲醛变性实验)的区段,即经常开放的区段,富含A.T。
3、、需要引物 • 参与DNA复制的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primer) ,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 • 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RNA引物的碱基顺序,与其模板DNA的碱基顺序相配对。
3、、双向复制 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如滚环复制)。
(二)、半不连续复制 • 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即模板DNA链的方向必须为3'→5'。因此,分别以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
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代链在复制时基本上是连续进行的,其子代链的聚合方向为5'→3',这一条链被称为领头链(leading strand)。而以5'→3'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在复制时则是不连续的,其链的聚合方向也是5'→3',这条链被称为随从链(lagging strand)。
由于亲代DNA双链在复制时是逐步解开的,因此,随从链的合成也是一段一段的。DNA在复制时,由随从链所形成的一些子代DNA短链称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 • 冈崎片段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约为1000~20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0个核苷酸。
二、 DNA复制的条件 (一)、底物 • 以四种脱氧核糖核酸(deoxynucleotide triphosphate)为底物,即dATP,dGTP,dCTP,dTTP。 (dNMP)n+dNTP (dNMP)n+1+PPi
(二)、模板(template) • DNA复制是模板依赖性的,必须要以亲代DNA链作为模板。亲代DNA的两股链解开后,可分别作为模板进行复制。
(三)、引发体和RNA引物 • 引发体(primosome)由引发前体与引物酶(primase)组装而成。 • 引发前体是由若干蛋白因子聚合而成的复合体。在原核生物中,引发前体至少由六种蛋白因子构成。蛋白i、蛋白n、蛋白n”、蛋白dnaC与引物预合成有关,蛋白n’与蛋白dnaB与识别复制起始点有关,并具有ATPase活性。 • 引物酶本质上是一种依赖DNA的RNA聚合酶(DDRP),该酶以DNA为模板,聚合一段RNA短链引物(primer),以提供自由的3'-OH,使子代DNA链能够开始聚合。
(四)、DNA聚合酶(DDDP) 1、种类和生理功能: • 在原核生物中,目前发现的DNA聚合酶有三种,分别命名为DNA聚合酶Ⅰ(pol Ⅰ),DNA聚合酶Ⅱ(pol Ⅱ),DNA聚合酶Ⅲ(pol Ⅲ),这三种酶都属于具有多种酶活性的多功能酶。参与DNA复制的主要是pol Ⅲ和pol Ⅰ。
pol Ⅰ为单一肽链的大分子蛋白质,可被特异的蛋白酶水解为两个片段,其中的大片段称为Klenow fragment,具有5'→3'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酶的活性。
pol Ⅲ由十种亚基组成,其中α亚基具有5'→3'聚合DNA的酶活性,因而具有复制DNA的功能;而ε亚基具有3'→5'外切酶的活性,因而与DNA复制的校正功能有关。
在真核生物中,目前发现的DNA聚合酶有五种,分别命名为DNA聚合酶α(pol α),DNA聚合酶β(pol β),DNA聚合酶γ(pol γ),DNA聚合酶δ(pol δ),DNA聚合酶ε(pol ε)。 • 其中,参与染色体DNA复制的是pol α(延长随从链)和pol δ(延长领头链),参与线粒体DNA复制的是pol γ,polε与DNA损伤修复、校读和填补缺口有关,pol β只在其他聚合酶无活性时才发挥作用。
2、DNA复制的保真性: 为了保证遗传的稳定,DNA的复制必须具有高保真性。DNA复制时的保真性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 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 • DNA聚合酶在复制时对碱基的正确选择; • 对复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校正。
(五)、DNA连接酶 • DNA连接酶(DNA ligase)可催化两段DNA片段之间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而使两段DNA连接起来。
DNA连接酶催化的条件是:① 需一段DNA片段具有3'-OH,而另一段DNA片段具有5'-Pi基;② 未封闭的缺口位于双链DNA中,即其中有一条链是完整的;③ 需要消耗能量,在原核生物中由NAD+供能,在真核生物中由ATP供能。
(六)、单链DNA结合蛋白 • 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 strand binding protein, SSB)又称螺旋反稳蛋白(HDP)。这是一些能够与单链DNA结合的蛋白质因子。其作用为:① 使解开双螺旋后的DNA单链能够稳定存在,即稳定单链DNA,便于以其为模板复制子代DNA;② 保护单链DNA,避免核酸酶的降解。
(七)、解螺旋酶 • 解螺旋酶(unwinding enzyme) ,又称解链酶或rep蛋白,是用于解开DNA双链的酶蛋白,每解开一对碱基,需消耗两分子ATP。目前发现存在至少存在两种解螺旋酶。
(八)、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 拓扑异构酶Ⅰ可使DNA双链中的一条链切断,松开双螺旋后再将DNA链连接起来,从而避免出现链的缠绕。拓扑异构酶Ⅱ可切断DNA双链,使DNA的超螺旋松解后,再将其连接起来。 大肠杆菌拓朴异构酶Ⅰ的结构
三、 DNA生物合成过程 #复制的起始 DNA复制的起始阶段,由下列两步构成。 (一)预引发: 1.解旋解链,形成复制叉: • 由拓扑异构酶和解链酶作用,使DNA的超螺旋及双螺旋结构解开,碱基间氢键断裂,形成两条单链DNA。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结合在两条单链DNA上,形成复制叉。 • DNA复制时,局部双螺旋解开形成两条单链,这种叉状结构称为复制叉。
2.引发体组装: • 由蛋白因子(如dnaB等)识别复制起始点,并与其他蛋白因子以及引物酶一起组装形成引发体。
(二)引发: • 在引物酶的催化下,以DNA为模板,合成一段短的RNA片段,从而获得3'端自由羟基(3'-OH)。
#复制的延长 (一)聚合子代DNA: • 由DNA聚合酶催化,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从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在原核生物中,参与DNA复制延长的是DNA聚合酶Ⅲ;而在真核生物中,是DNA聚合酶α(延长随从链)和δ(延长领头链)。
(二)引发体移动: • 引发体向前移动,解开新的局部双螺旋,形成新的复制叉,随从链重新合成RNA引物,继续进行链的延长。
#复制的终止 (一)去除引物,填补缺口: • 在原核生物中,由DNA聚合酶Ⅰ来水解去除RNA引物,并由该酶催化延长引物缺口处的DNA,直到剩下最后一个磷酸酯键的缺口。而在真核生物中,RNA引物的去除,由一种特殊的核酸酶来水解,而冈崎片段仍由DNA聚合酶来延长。
(二)连接冈崎片段: • 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形成最后一个磷酸酯键,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长链。
(三)真核生物端粒的形成: • 端粒(telomere)是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部分,通常膨大成粒状。其共同的结构特征是由一些富含G、C的短重复序列构成,可重复数十次至数百次。 • 一段DNA序列与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所特有的结构。 • 功能: ⑴保证线性DNA的完整复制 ⑵保护染色体末端 ⑶决定细胞寿命,胚系细胞含端粒酶,体细胞不表达端粒酶。
线性DNA在复制完成后,其末端由于引物RNA的水解而可能出现缩短。故需要在端粒酶(telomerase)的催化下,进行延长反应。线性DNA在复制完成后,其末端由于引物RNA的水解而可能出现缩短。故需要在端粒酶(telomerase)的催化下,进行延长反应。 • 端粒酶是一种RNA-蛋白质复合体,它可以其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过程对末端DNA链进行延长。
人类体细胞的端粒长度,随个体年龄增加而逐渐缩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缩短50-200bp,短至1-4Kbp时,细胞就停止分裂。若能重建端粒,则细胞可以永远分裂。恶性肿瘤细胞端酶表达多。人类体细胞的端粒长度,随个体年龄增加而逐渐缩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缩短50-200bp,短至1-4Kbp时,细胞就停止分裂。若能重建端粒,则细胞可以永远分裂。恶性肿瘤细胞端酶表达多。
# DNA复制的真实性 生物体DNA复制具有高度真实性,复制107-1011碱基对,只有一个错误碱基。 碱基对的自由能通常在4-13KJ/mol,这样的自由能相当于平均参入100个核苷酸就可能出现一次错配,仅靠Watson-Crick双螺旋的碱基配对原则,突变率将高达10-2。
1、 DNA聚合酶对碱基的选择作用 酶的被动论:不同的核苷酸在聚合位点停留时间不同,正确的dNTP能长时间停留,而参与聚合。DNA聚合酶能依照模板的核苷酸,选择正确的dNTP掺入引物末端。 酶积极参与理论:DNA聚合酶对正确与错误的核苷酸,不仅亲和性不同,而且将它们插入DNA引物端的速度也不同。 动力学校正阅读:在新的磷酸二酯键未形成时,dNTP结合在酶与模板—引物复合物的聚合位点上,DNA聚合酶能识别正确与错误的dNTP。 DNA聚合酶对底物的识别作用,DNA聚合酶有两种底物,一种是DNA模板—引物,另一种是dNTP。 DNA聚合酶先识别DNA模板和引物的3,未端,再识别底物dNTP,是一种有序的识别过程。
2、 3,→5,外切活性的校正阅读 E. coli. DNA pol.Ⅰ和pol.Ⅲ有3,→5,外切活性,可删除错误插入的核苷酸。 缺失3, →5,外切活性的E. coli. DNA pol.Ⅰ,催化DNA合成时,出现错误的几率增高5-50倍。因此,3,→5,外切活性可以使DNA复制的真实性,提高1-2个数量级。
3、 影响DNA合成真实性的因素 ⑴高浓度NMP(如3,-AMP, 5,-GMP) NMP竞争酶的dNTP结合位点,抑制3,→5,外切活性。 ⑵某一种dNTP浓度银高,可使引物3,末端离开外切活性中心。 ⑶dNTP 一般与二价阳离子结合成活化形式,Mg2+为主要的二价阳离子。当用其它二价阳离子(如Mn2+)代替Mg2+时,会改变酶的主体结构,影响聚合活性和3,→3,外切活性。
4、 为什么用RNA引物 ⑴从模板复制最初几个核酸时,碱基堆集力和氢键都较弱,易发生错配 ⑵新复制的最初几个核苷酸,没有与模板形成稳定双链,DNA聚合酶的5,→3,校对功能难发挥作用。
第二节 逆转录 • 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称为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与通常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流从DNA到RNA的方向相反,又称为反转录。 • 致癌RNA病毒是一大类能引起鸟类、哺乳类等动物白血病、肉瘤以及其它肿瘤的病毒。这类病毒侵染细胞后并不引起细胞死亡,却可以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经过改造后可以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
所有已知的致癌RNA病毒都含有反转录酶,因此被称为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反转录病毒的复制需要经过一个DNA中间体(前病毒)。所有已知的致癌RNA病毒都含有反转录酶,因此被称为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反转录病毒的复制需要经过一个DNA中间体(前病毒)。 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的特点: (1)反转录病毒基因组通常由两条相同的(+)RNA链组成。5’端附近区域以氢键结合在一起,全长7-10Kb。 (2)每一条RNA链的两端具有相同的序列,形成正向重复序列。 (3)5’端有帽子结构,3’端有polyA,与真核mRNA相似。 (4)5’端带有1分子的宿主tRNA,作为反转录时的引物。某些鸟类反转录病毒携带的是tRNAtrp,鼠类是tRNApro
1986年7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公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会议决定,将艾滋病病毒改称为人类免疫缺陷毒(Hmu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
HIV呈袋状球形,直径约150毫微米,包膜由一薄层类脂质构成,具有抗原性。HIV呈袋状球形,直径约150毫微米,包膜由一薄层类脂质构成,具有抗原性。 • HIV有10%碱基序列不同。 • 是单链RNA病毒, • 外有核壳蛋白, • 还有一种特殊的 逆转录酶,以单链RNA 作为模块,转录为双链 DNA,该双链DNA可 与宿主细胞的DNA结合然后逆转录为病毒的单链DNA, • 因此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病毒的核酸永远与宿主细胞结合在一起,使得感染不能消失,机体无法清除病毒。
一、逆转录的条件 1.逆转录酶 • 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力;RNase H酶活力,水解RNA—DNA杂种分子中的RNA;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力。 2.模板(RNA或DNA) • 以自身病毒类型的RNA为模板时,该酶活力最大,但是带有适当引物的任何种类的RNA都能作为合成DNA的模板。 3.引物(RNA或DNA) • 引物不少于四个核苷酸。 4.底物:dNTP 5.二价阳离子:Mg2+或M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