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第21章 肠道感染病毒

第21章 肠道感染病毒. 经粪—口途径感染 肠道病毒 轮状病毒属、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 星状病毒等. 第一节 肠道病毒. 归属于小 RNA 病毒科( Picornaviridae) 1 .脊髓灰质炎病毒 1 、 2 、 3 型 2 . Coxsackie 病毒 A 组: 1~22,24 型 B 组: 1~6 型 3 . ECHO 病毒 1~9,11~27,29~33 型 4 . 1969 年后分离的新型肠道病毒: 68 、 69 、 70 、 71 型.

eld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21章 肠道感染病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21章 肠道感染病毒 经粪—口途径感染 肠道病毒 轮状病毒属、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 星状病毒等

  2. 第一节 肠道病毒 • 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 1.脊髓灰质炎病毒 1、2、3型 • 2.Coxsackie病毒A组:1~22,24型 B组:1~6型 • 3.ECHO病毒 1~9,11~27,29~33型 • 4.1969年后分离的新型肠道病毒: 68、69、70、71型

  3.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肌肉弛缓性麻痹

  4. 球形 27nm • 二十面立体对称,无包膜 • 单股正链RNA,两端为保守的非编码区,中间为连续的开放阅读框架(ORF) • RNA5’端结合有蛋白Vpg,3’端有polyA尾

  5. 结构蛋白VP1~VP4 VP1:暴露于病毒表面的主要成分,与细 胞表面受体结合。是中和抗体主要结合点 VP2、VP3:也暴露于病毒表面 VP4:不暴露,维持病毒构型

  6. D或N抗原 具有型特异性,分三型 Ⅰ型、Ⅱ型、Ⅲ型 • C或H抗原 共同抗原

  7. 抵抗力: 较强: 耐乙醚、耐酸、耐胆汁 易通过胃、十二指肠小肠 对热、紫外线、化学消毒剂、 干燥敏感

  8. 培养: 细胞:灵长类动物正常细胞(原、次代细胞) 及传代细胞系 出现CPE:溶细胞病变细胞变圆 坏死脱落 动物:猴、黑猩猩用于鉴定疫苗安全性

  9. 致病性 • 传染源:患者 带毒者 • 传播途径:消化道 • 致病机制:

  10. 临床特征 • 90%的感染为隐性感染 • 约5%出现流产感染 • 1%~2%为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或无菌性脑膜炎 • 仅约0.1%出现永久性弛缓性肢体麻痹 • 极少数发展为延髓麻痹

  11. 微生物学检查法 1.病毒分离: 早期咽漱液、粪便(全程) +抗生素 细胞培养CPE 中和试验定型 2.病毒基因组的检测: 核酸杂交PCR 3.血清学诊断: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抗体出现早,消失快近期感染

  12. 防治原则 人工主动免疫 IPV (注射死疫苗) OPV (口服减毒活疫苗) 类似自然感染途径 优点 刺激肠道局部产生SIgA 产生间接免疫

  13. 脊髓灰质炎死活苗的比较 项目 活疫苗 (OPV) 死疫苗 (IPV) 接种方法 口服糖丸 肌肉注射 抗体产生 血清抗体、分泌抗体 血清抗体 间接免疫 能通过接种者粪便 排毒免疫更多人群 稳定性 差,不易保存 易保存 付作用 极少数引起疫苗相关 脊髓灰质炎,需冷藏 免疫效果 更好 好 用法 口服(冷开水) 肌注 冬、春季

  14. 对同型的持久的免疫力 SIgA清除肠道内的病毒,阻止病毒入血 血中IgG、IgM终止病毒血症,阻止病 毒进入CNS

  15.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 • 形态及生物学形状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 • 识别的受体在组织细胞中分布广泛 • 致病特点是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 不同的型别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症,同型病毒也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疾病

  16.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 生物学特性: 28nm球形颗粒,分A组和B组 • A组病毒:诱发新生乳鼠弥漫性骨胳肌炎, 导致驰缓性麻痹 B组病毒:诱发新生乳鼠局灶性骨胳肌炎, 导致痉挛性麻痹 • 预防尚无疫苗可用

  17. 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 、 无菌性脑膜炎 粪-口感染 诱 发 病毒性心肌炎 胸痛 糖尿病 标本-----咽喉漱液、粪便等 微生物学检查 分离病毒及血清学检查

  18. 埃可病毒 (ECHO Virus) • 不诱发新生乳鼠病变 • 诱发婴儿腹泻和无菌性脑膜炎等人类疾患

  19. 第二节急性胃肠炎病毒 • 呼肠病毒科 轮状病毒 • 杯状病毒科 SRSV 、 “典型”杯状病毒 • 腺病毒科 肠道腺病毒 • 星状病毒科 星状病毒

  20. 轮状病毒(rotavirus) • 大小不等的球形,具双层衣壳 • 外壳辐射呈轮状 • 双链RNA病毒,分11个节段 • 病毒蛋白 VP1~VP3位于核心 VP6位于内衣壳 VP4、VP7位于外衣壳 其它非结构蛋白

  21. 病毒内衣壳 病毒外衣壳

  22. 轮状病毒的分组 • A组 4个亚组,人类致病的主要病原体,对 动物也有感染 (猴子、小牛、小鼠) • B组 感染人、猪和鼠,曾在中国造成大面 积流行 • C组 感染猪,偶尔也感染人 • D组 感染鸟类 • E组 感染猪

  23. 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强 • 耐酸、耐碱 • 粪便中可存活数天到数周

  24. 致病性及免疫性 • 是婴幼儿急性腹泻和引起婴幼儿腹泻 死亡的主要病原体 A组最常见 • 晚秋及冬季为主要发病季节 • 传染源:病人、带毒者 • 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方式,呼吸道也可传播 • 入侵后在小肠粘膜绒毛细胞内增殖

  25. VP4为主要致病因子,导致严重腹泻及水和电解质的丧失VP4为主要致病因子,导致严重腹泻及水和电解质的丧失 • 主要保护性抗体为SIgA,对同型病毒有保护作用 • 对异型也有部分保护作用,细胞免疫亦有交叉保护作用

  26. 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 • 电镜检查、细胞培养、免疫电镜、PCR • 控制传染源,严格消毒,经常洗手 • 治疗时注意补液;纠正电解质平衡 • 预防用猴、牛轮状病毒,可提供交叉保护

  27. 第三节 其他 肠道腺病毒(enterrisadenovirus) • 生物学性状与其他腺病毒相似 • 粪-口途径传播 • 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 • 是引起婴儿病毒性腹泻的第二位病原体

  28. 杯状病毒(calicivirus) • 球形,表面有杯状凹陷,无包膜 • 单正链RNA,三个ORFs • 只有一种衣壳蛋白 • 不能细胞培养 • 引起胃肠炎的有SRSV和“典型”杯状病毒

  29. SRSV • 是引起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流行最重要的病原体 • 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方式,呼吸道也可传播 • 污染的海产品是引起流行的重要原因 • 破坏小肠绒毛和粘膜上皮细胞,引起呕吐、腹泻

  30. 星状病毒(astrovirus) • 球形,表面结构呈星形,有5~6个角 • 无包膜,单正链RNA • 粪-口途径传播,易感染5岁以下儿童,5~20%为隐性感染 • 侵犯十二指肠粘膜细胞,细胞死亡后释放病毒于肠腔中 • 感染后免疫力牢固 • 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