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品行疾患 & 對立性反抗疾患

品行疾患 & 對立性反抗疾患. 發展模式. 高級 CD. 流氓 殘酷的 性壓迫. 逃學、逃家 偷竊、破壞 入幫派. 使用武器 傷害動物 欺凌、打架. 說謊 縱火 故意破壞. 中級 CD. ODD. 發脾氣、生氣 大膽反抗 責備他人. 暴躁、懷恨的 妨害他人 激烈的爭議. 金字塔的橫線代表行為的出現率,重直線則 是行為開始的年齡: 1. 在金字塔的架構中, ODD 行為包括發脾 氣、大膽反抗、責備他人、生氣、暴躁、 懷恨、妨害他人與激烈的爭議,中級 CD 行 為包括使用武器、欺凌、打架、傷害動

eldo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品行疾患 & 對立性反抗疾患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品行疾患& 對立性反抗疾患

  2. 發展模式

  3. 高級CD 流氓 殘酷的 性壓迫 逃學、逃家 偷竊、破壞 入幫派 使用武器 傷害動物 欺凌、打架 說謊 縱火 故意破壞 中級CD ODD 發脾氣、生氣 大膽反抗 責備他人 暴躁、懷恨的 妨害他人 激烈的爭議

  4. 金字塔的橫線代表行為的出現率,重直線則 是行為開始的年齡: 1.在金字塔的架構中,ODD行為包括發脾 氣、大膽反抗、責備他人、生氣、暴躁、 懷恨、妨害他人與激烈的爭議,中級CD行 為包括使用武器、欺凌、打架、傷害動 物、說謊、任意破壞與縱火等,高級CD行 為則是流氓、殘酷、性壓迫、逃學、逃 家、偷竊、破壞與加入幫派等。

  5. 2.違規行為發展的頻率: CD行為因嚴重性 高,發生的頻率較低,且出現在年齡較大 的學生,而ODD行為反社會癥狀輕微,較 普遍存在,且出現在年齡較小的學生,當 這些學生年齡越來越大時,則發展為CD或 表現ODD很長的一段時間,但並非所有的 兒童都將發展為CD。

  6. 3.年齡:假設很多符合CD診斷標準的人,最 早開始發展的年齡不會超過CD早期最普的 行為如爭吵、欺凌、說謊等,因此CD行為 的發展僅達到早期階段者為中級CD,某些 已達到中級CD,且發展足夠嚴重行為者為 高級CD。Lahey&Loeber(1992)進一 步指出ODD與CD開始的中間年齡 (medial age),ODD開始於5到8歲, 中級CD行為開始於8到10.5歲,高級CD則 開始於11.5到13歲。

  7. 4.違規行為的變遷:每次的違規行為進階, 都是假設新的行為增加到已存在的行為 中,而原有的行為只有些微喪失。 5.違規行為的穩定性:從Henn等(1980) 與Stattin等(1989)的研究,發現在兒 童期(10歲)已發展CD者,其行為有更 多的持續,能高度預測成人的犯罪,特別 是暴力與破壞行為。而高級CD行為的表 現也比ODD、中級CD行為更加穩定。

  8. 6.性別:在兩性之間,隨著年齡的增加, ODD與中級CD行為會減少出現,但高級 CD行為會增加,而發展性增加的是高級非 攻擊CD行為與更嚴重的攻擊行為,明顯增 加的原因是使用自陳報告,僅依賴父母報告 時,有很多隱藏的行為是父母觀察不到的。 另外,目前大部分的研究資料是以男生為 主,而無法推論女生,即使有極少的資料, 對女生而言, CD行為出現較慢,且平均而 言較不具攻擊性,因此需進一步探討不同性 別的發展模式。

  9. 7.相關研究的比較:發現ODD與CD在社經階 層、家庭精神疾病史和兄弟與同儕的問題 上很類似,而在兄弟與同儕問題和違規行 為的家庭史方面,ODD與CD皆達顯著差 異,另ODD比起正常學生也表現出更多的 偏差行為。

  10. 綜合上述各項說明,從Lahey&Loeber (1994)所提的違規行為架構中,發現違 規行為的發展是漸進的,年紀越小越普遍出 現輕微症狀的ODD行為,隨著年齡的增 加,則可能發展為CD或表現ODD一段很長 的時間,而越早被斷定為CD,其違規行為 穩定性越高,越可能淪為成人犯罪者,且這 些違規行為兒童通常是人際關係不佳、來自 低社經、家庭精神疾病史、違規行為家庭史 等。

  11. 對立性反抗疾患(ODD)

  12. 一、診斷準則 • 準則A:延續至少六個月針對權威形象者的違拗、反抗、不服從、及敵視等行為的再發模式。 • 準則A1:經常發脾氣。 • 準則A2:與成年人起爭執。 • 準則A3:主動反抗或拒絕聽從成年人的要求或規定。 • 準則A4:故意激惹他人。

  13. 準則A5:因自己的過失或不當舉止而責怪他人。 • 準則A6:暴躁易怒或易受激惹。 • 準則A7:充滿憤怒與憎恨。 • 準則A8:懷恨或記仇。 • 準則B:這些行為必須比起相同年齡及發展水準的人之典型所見發生的更頻繁,且必須造成社會、學業或職業功能的重大損害。

  14. 準則C:僅發生於一種精神病性疾患或情感性疾患的病程中。準則C:僅發生於一種精神病性疾患或情感性疾患的病程中。 • 準則D:或符合品行疾患或反社會性人格疾患(若此人已滿18歲)的準則,則不作對立性反抗疾患的診斷。

  15. 二、治療模式 (一)藥物治療 1.藥物的選擇 選擇藥物時,需注意的是要要此藥物 比被證明是對孩童是安 全無害的、 具有較短期的副作用且已有研究證明 對ODD孩童 經常出現的症狀狀有改 善的功用。且每種藥物都有不同的副 作用,在使用藥物之後需注意觀察一 段時間。

  16. 2.藥物服用的原則 (1)一開始服用藥劑的量不要太多。 (2)ODD的症狀不是一種敏銳的疾病。 不到百分之十的患者在 服用後能產 生立即效果,且許多服用藥物的患者 在多年後仍會繼續服用。因此,長期 且持續的服用除了興奮劑:興奮劑的 使用研究指出只有當ODD與注意力 缺陷過動症(ADHA) 的症狀一同 出現時,我們才使用。除了興奮劑之 外,近年 來尚未有其他研究顯示出 有任何藥物可以抑制ODD的病情。

  17. (二)社會心理治療

  18. 三、行為策略 過去處理不順從和違抗行為的唯一法 寶是處罰壓制,但是單單靠處罰是達 不到效果的,採用增強獎勵的方式往 往會更富 教育意義。處罰不順從與增 強順從合作都是行為後果的控制 。近 年來處理兒童不順從和違抗的重點已 經從後果的控制轉 移到事前的控制與 行為的訓練。以下我們將介紹四種處 理策略:

  19. (一)前事的操控 前事的控制指的是大人在下達命令時 要控制和修改的事項。 當我們盡可能 掌控住所有因素時,便可增加孩子的 順從度。 1.下達命令前:可先自問自己三個問題。 (1)在目前的情況中我要不要下達命令? (2)我是不是可以就事論事而不以耀武揚 威的方式來下 達命令? (3)我有沒有足夠的準備,能貫徹命令且 要孩子服從它?

  20. 2.命令的下達:命令的下達方式有以下幾 件是應極力避免的。 (1)鎖鍊式的命令 (2)模糊不清的指令 (3)發命式的命令 (4)下達命令後追加一連串理由來解釋 其要求 ※在提出命令於有以下幾點要訣可供參考: (1)引起孩子的注意,且命令內容簡潔明瞭 (2)要求一個命令一個動作 (3)給予適當的反應時間

  21. 3.違抗的預防 (1)當孩子暴躁易怒時,不要火上加 油進而提出要求。 (2)孩子提出質問與爭論的話題時, 大人盡量不要捲入其紛爭。 (3)找出孩子不順從與違抗的內在與 外在觸發因素。

  22. (二)增進孩子的順從與合作 若前述的前事控制已經試過,而孩子 的情形依然故我,則便要考慮增進孩 子的順從與合作。 1.處理和控制孩子暴躁的情緒。 2.監督與檢討不順從的情況。 3.社會技能的訓練與變通的辦法。 4.大人的注意與讚賞。 5.實質的獎賞。 6.順從的訓練。

  23. (三)減少不順從與反抗1.不予理會(ignoring)。 2.暫停增強(Time-out from Positive Reinforcement)。 3.反應的代價(Response cost)。 4.其他策略。

  24. (四)多重模式的處理1.無論在家中或學校,我們對孩子的(四)多重模式的處理1.無論在家中或學校,我們對孩子的 行為期望或固定規則雙 方面都需徹 底瞭解。 2.大人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對孩子順從 與否有很大的影響。雙 方應建立互 相支援的態度。 3.大人應放下身段,傾聽孩子的心 聲。

  25. 4.不順從行為往往與攻擊行為、反社會行 為,以及其他行為互為因果。以下幾 點教養原則是教師和父母在處理問題 時都應盡量遵守的: (1)不要故意虛張聲勢。 (2)平時就決定好哪些事是絕不可通 融的,以及哪些事可 以睜一隻眼 閉一隻眼。

  26. (3)大人經過仔細的觀察和判斷才決 定是不是要孩子順從 到底。 (4)大人有時滿足孩子的部份順從, 不必要求順從到底。 (5)大人應避免捲入孩子的紛爭,避 免動怒,也應極力避 免提高嗓門。 (6)盡量避免第三者捲入與孩子的紛 爭。

  27. 四、輔導策略 在輔導前,應注意以下事項: (一)釐清觀念,把握原則 輔導人員心裡需了解性格違常者 需要協助,幫助學生時,把握對 學生有幫助之原則(當事人表現 之行為符合其發展就給予增強, 若不符何其發展就故意忽略之)。

  28. (二)建立關係,真誠對待 真誠對待有時實在很難,(應允 許輔導人員真誠表達對待自己無 法與當事人同處討論問題)。 (三)核對訊息內容及來源 當事人有時會把問題賴到別人身 上,以致輔導人員誤導輔導方向 (訊息之核對:與導師核對最需 要)。

  29. (四)彈性調整輔導目標與方式 輔導若一開始就設定目標,常 讓自己困在助人情境中。邊走 邊看邊調整,較彈性。 (五)轉介處理

  30. 介入的行為目的是要他們能夠做事。也就是 說,讓他們以某種方式企圖去激怒別人或與 別人打鬥的行為無法得逞。以下有幾個方法 可供參考: (一)團結一致 1.經常與校長、老師和家長一同討論 問題。2.在學校與家庭之間擬好策略,且對 於孩童所說的話可信度要有待考 證。

  31. 3.在討論這些解決策略時不要有孩子 的參與。 4.所有與孩童有關的人員都需要參與 以確定大家能共同執行。 (二)有計畫性

  32. 品行疾患(CD)

  33. 一、診斷準則 • 準則A1:有欺凌威脅或恐嚇的行為。 • 準則A2:常引發打架。 • 準則A3:使用能造成他人嚴重身體傷害的武器(如:棍棒、磚塊、敲破的瓶子、刀、搶械) • 準則A4、A5 :對他人或動物的身體殘忍。 • 準則A6:直接面對受害者而偷竊(如從背後勒頸搶劫、扒竊、搶奪、持械搶劫)。

  34. 準則A7:強迫他人與自己發生性行為。 • 準則A8:故意破壞他人財產也是是本疾患的特徵性特質,可包含故意縱火以意圖造成嚴重損害。 • 準則A9:以其他方法故意毀損他人財產(如砸毀車窗玻璃、校園內蠻橫地破壞。 • 準則A10:侵入他人住宅、建物或汽車。 • 準則A11:經常說謊或背信以藉此獲取財物或利益或逃避債務責任(意指欺詐他人)。

  35. 準則A12:未面對受害者的狀況下偷竊價值不菲物件(如:在商店內順手偷竊、偽造)。準則A12:未面對受害者的狀況下偷竊價值不菲物件(如:在商店內順手偷竊、偽造)。 • 準則A13:兒童患者經常不顧父母禁止而夜間在外遊蕩,這在13歲之前即開始。 • 準則A14:有逃家在外過夜的模式。 • 準則A15:逃家行為必須至少二次(或僅一次若相當長時期未返家),這在13歲之前即開始。

  36. 準則B:在過去一年中表現三種(三種以上)特徵行為,其中至少一種行為是發生在過去六個月之內,此行為造成臨床上社會、學業或職業功能的重大損害。準則B:在過去一年中表現三種(三種以上)特徵行為,其中至少一種行為是發生在過去六個月之內,此行為造成臨床上社會、學業或職業功能的重大損害。 • 準則C:18歲或更年長的個案也可作品性疾患的診斷,但必須尚不符合反社會性人格疾患的診斷準則。

  37. 二、藥物治療 藥品的治療對患有社會會行政狀的孩子 而言,並沒有很大的的功效。不過,假 若孩子有伴隨精神症狀、憂鬱症、注意 力渙散 或過動的症狀時,則需要藉助藥 品的輔助。再者,如孩子經常出現劇烈 的暴行,對別人的生命直接構成威脅 時,藥物治療往往有助於消除其暴力行 為,且有緩和行為衝動的效果。

  38. 三、行為策略 (一)行為的直接處理 1.增強的技術 2.處罰的技術 3.綜合性的行為處理策略

  39. (二)行為的訓練 1.社會技能的訓練 社會技能旨在增進孩子的行為與語言 能力,並促進他們與社會的正當交 往。卡茲丁認為社會技能訓練的內容 因人而異,所以社會技能的評量是必 經的程序。一旦找出孩子的長短處, 便可設計課程。社會技能的訓練往往 要大人和小孩一起接受。 (1)講解示範 (2)角色扮演 (3)講評 (4)技能的轉移

  40. 2.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 (1)訓練方式著重在幫助孩子建立健 康的思考過程,不去斤斤計較特殊 的行為模式。只要孩子對問題的存 在與性質有清楚的認識與認知,他 就會有適當的態度來面對問題。 (2)大人要教導孩子使用循序漸進的 方式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情 況。孩子要學習用自我語言及自我 指示來分析事情的細微末節。

  41. (3)使用遊戲、講故事以及做功課的方 法來開啟孩子的思路。設法變通較 健康的辦法來取代原始的不適當作 法,進而改善人際關係。 (4)由大人扮演孩子的角色,給孩子做 示範,對問題做事當分析,並提醒 自己找出變通方法,應用在日常生 活中。 (5)要孩子不斷演練,扮演不同角色以 能從不同角度來看事情。另一方 面,大人要常增強孩子的努力以及 新學到的技能。

  42. 3.果敢行為的訓練 4.其他基本能力訓練 (三)認知的改造 1.承擔行為的責任 2.培養對受害者的同理心 3.瞭解症狀典型以減低累犯的危險 4.社會價值的判斷與道德觀念的建立

  43. 四、輔導策略 (一)父母管教技能的訓練 1.父母本身作風的改變 2.處理孩子行為問題特殊技能的培養 3.互相支援的小團體 (二)父母的諮商 1.支援性的諮商 2.團體的諮商

  44. (三)家庭的治療 (四)學校與社會教育的結合 1.學校的職責 2.社會的職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