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89 Views
思考:. 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1311541 刘朝煜. _____________ 是人类 由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 文字与数字. 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 象形文字 (古埃及). 甲骨文 (古中国). 阿拉伯数字 (古印度). 汉字 (古中国). 罗马数字 (古罗马). “ 0 ”与“零”的智慧. 阿拉伯数字“ 0 ”. 产生背景:古印度人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产生了对“无”、“没有”等概念的 计数需要. 解决方法:据考证,在“ 0 ”作为符号被使用前,古印度人的解决方式是: 实心小圆点 (公元 4 世纪印度数学著作 《 太阳手册 》 ).
E N D
思考: 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1311541 刘朝煜 _____________是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 文字与数字
楔形文字(古巴比伦) 象形文字(古埃及) 甲骨文(古中国)
阿拉伯数字 (古印度) 汉字 (古中国) 罗马数字 (古罗马)
阿拉伯数字“0” • 产生背景:古印度人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产生了对“无”、“没有”等概念的计数需要 • 解决方法:据考证,在“0”作为符号被使用前,古印度人的解决方式是:实心小圆点(公元4世纪印度数学著作《太阳手册》) • 最早记载:公元4世纪左右,印度笈多王朝时期,印度瓜廖尔出土了一块明确刻有“270”字样的石碑(此时,其余9个阿拉伯数字已经使用了1000余年)
历史意义:“0”完成符号与意义的最终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阿拉伯数字体系因此随之实现质的飞越。1202年,意大利出版的《计算之书》开篇写到:“印度的九个数字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以及阿拉伯人叫做‘0’的记号,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历史意义:“0”完成符号与意义的最终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阿拉伯数字体系因此随之实现质的飞越。1202年,意大利出版的《计算之书》开篇写到:“印度的九个数字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以及阿拉伯人叫做‘0’的记号,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 发展完善:随着“0”在印度的传播,以及十进制的广泛使用,“0”逐步被赋予计算意义,因此最终成为与其余9个阿拉伯数字具有同等地位,能参与运算的数。 经阿拉伯人继续改进,阿拉伯数字向西传入欧洲
“0”的智慧 • 1、“0”是和谐的 • 2、“0”是宽容的 • 3、“0”是辩证的
1、“0”是和谐的 • “0”的和谐,在于对称。 • 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统一,与印度传统建筑理念不谋而合。 • 例证:莫卧儿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马雍的陵墓— —胡马雍陵(Mausoleum of Humanyun) 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其妻泰姬玛哈尔修建的陵墓——泰姬陵(TajMahal)
“0”的智慧 • 1、“0”是和谐的 • 2、“0”是宽容的 • 3、“0”是辩证的
2、“0”是宽容的 • “0”是所有实数中唯一一个相反数与本身相同的数 • 折射出印度文化对世界的认识: 正反相互包容的宽容性 • 例证:印度哲学家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他们身上那种气度非凡的宽容性 印度哲学大师克里希那穆提主张:“开放”地了解自我局限
“0”的智慧 • 1、“0”是和谐的 • 2、“0”是宽容的 • 3、“0”是辩证的
3、“0”是辩证的 • “0”的辩证,在于表示“有”与“存在” • “0”在产生之初的确仅是为了表示“无”与“没有”,但随着负数的产生和数集的扩充,“0”不再是最“小”的数,因此也开始表示“有”与“存在” 如:摄氏0度,气压0帕,海拔0米等 • 例证:佛教——色即是空 印度教——梵
汉字“零” 零 形旁:雨字头 声旁:令 形象理解:古代在田里耕作的人们因为天上下雨,而后接到命令停止耕作回家休息,田里不再剩下一个人。
在古代,“零”常常单用或与“落”连用,译为“落下”在古代,“零”常常单用或与“落”连用,译为“落下” • 例如: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诸葛亮)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李清照)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屈原)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河湟旧卒》张乔) • “零”姓:“零”还是一个中国姓氏,重庆,广西,台湾等地有“零”姓分布
“零”的智慧 • 1、“零”乃本源与起点 • 2、“零”乃朴实与不争 • 3、“零”乃突破与超越
1、“零”乃本源与起点 • 万事万物始于零 • 《易经》中,“零”是无极: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老子》中,“零”是“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零”的智慧 • 1、“零”乃本源与起点 • 2、“零”乃朴实与不争 • 3、“零”乃突破与超越
2、“零”乃朴实与不争 • 处世哲学之一 • 身是菩提树,心为灵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黄梅五祖寺
“零”的智慧 • 1、“零”乃本源与起点 • 2、“零”乃朴实与不争 • 3、“零”乃突破与超越
3、“零”乃突破与超越 • 在古代,“三”、“六”、“九”多为泛指,“九”谓之“极”,取“登峰造极”之意 • 例如:西游取经途中的“九九八十一难” 苍穹云霄之上有“九重天” 疑似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李白) • “零”突破了“极”,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思维范畴, 比“极”更抽象、更深奥,颇有一种“超越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韵味。
结语: 无论是古印度,还是古代中国,“0”与“零”的智慧都推动着科学的发展,思维的探索,历史的进步,文明的前行。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碰撞与交融,构建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础框架,同时丰富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面貌。虽然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但“0”与“零”的智慧真理必然不断推陈出新,时刻为世人所称道与运用。